第233章 推行受阻-《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江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实施细则》正式印发的红头文件,很快摆在了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案头。

  林杰紧绷的神经并未因此放松。

  他知道,文件的印发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考验在于落地。

  他让药政处和办公室紧盯着各地、各医院的反馈和执行情况。

  第一天,风平浪静。只有一些基层医院和偏远地区的卫生院打来电话,咨询操作细节。

  第二天,依旧没啥动静,林杰心里有些发毛。

  第三天上午,药政处处长李志斌拿着几份报告,脚步匆匆地走进了林杰的办公室,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林主任,情况不太对劲。”李志斌把报告放在林杰桌上,“从昨天下午开始,陆续接到几家市级大三甲医院的报告,都说……系统出了问题,暂时无法登陆省采购平台进行操作。”

  林杰拿起报告快速浏览。

  第一家是南华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写得很“诚恳”:因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升级维护,与省平台数据接口出现兼容性问题,技术部门正在紧急排查,预计需要三到五个工作日修复。

  第二家是青州市中心医院,理由更“具体”:为配合新规执行,需对医院药库库存进行彻底盘点,厘清家底,确保新旧采购数据平稳衔接,盘点期间暂停线上采购操作。

  第三家,第四家……理由五花八门,但核心就一个:暂时没法按新细则执行。

  林杰拿起内线电话,直接拨通了省人民医院王院长的办公室。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哪位?”王院长的声音带着惯有的腔调。

  “王院长,我是林杰。”

  “哦,林主任啊,有何指示?”王院长的语气不冷不热。

  “指示谈不上。就是想了解一下,省医执行采购新规是否遇到了困难?我看其他几家医院都报告了系统或库存问题。”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随即传来王院长略显夸张的声音:“哎呀,林主任,你不提我还忘了!我们医院的信息系统这两天也是不太稳定,老出故障,信息科那帮人正在加班加点修呢!你说这巧不巧?哦,对了,我们药库也在搞盘点,这么多年积压的药品,不清点不清楚,一清点吓一跳!工作量太大了!恐怕也得耽搁几天。”

  林杰握着话筒说:“王院长,新规执行是省里的统一要求,时间节点也是明确的。如果各家医院都因为‘技术原因’或‘内部管理’拖延,那这细则岂不是成了一纸空文?”

  “林主任,你这话说的,我们哪敢不执行省里的规定啊!”王院长语气带着委屈,“确实是客观困难嘛!系统坏了,我们总不能逼着信息科立刻变个新的出来吧?库存不盘清楚,以后数据对不上,责任谁负?你放心,一旦问题解决,我们肯定第一时间严格按照新规办!”

  话说得滴水不漏,态度无比“配合”,但实际行动就是按兵不动。

  挂了电话,林杰胸口堵着一股闷气。

  他明白,这就是典型的软抵抗。

  不公开对抗,不明确反对,就用各种看似合理、实则经不起推敲的理由拖延。

  法不责众,如果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大医院都这么干,省卫健委也很难一一追究。

  “林主任,现在怎么办?”李志斌看着他,语气带着担忧,“这几家带头,我估计很多还在观望的医院也会跟着学。这新规……怕是要卡壳。”

  林杰料到会有阻力,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整齐,这么……无耻。

  这是对他权威的公然挑战,也是对高卫东和省委省政府改革决心的试探。

  如果他不能迅速打破这个僵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他个人也会成为整个系统的笑柄。

  “把我们收到的情况,整理一份简要报告,重点列明这几家医院和他们的理由。”林杰转过身说,“另外,通知相关处室,准备组织联合督导组。”

  李志斌一愣:“督导组?林主任,你的意思是……”

  林杰坚定的说:“既然他们说有困难,那我们就下去,现场帮他们‘解决’困难!,看看他们的系统到底有多脆弱,他们的库存盘点到底需要多久!”

  “这……会不会激化矛盾?”李志斌有些犹豫。

  下去督导,等于直接撕破脸了。

  “矛盾早就激化了!”林杰打断他,“从他们选择用这种方式拖延开始,就没打算给我们留面子!我们现在退缩,就等于认输!”

  他拿起桌上那份省人民医院的报告,手指点在“系统故障”那几个字上:“省医的信息化水平在全省是数一数二的,平时从没听说有什么大问题,偏偏在新规执行第一天就‘故障’了?鬼才信!”

  “可是,林主任,督导组以什么名义下去?如果查不出实质性问题,他们完全可以搪塞过去,到时候我们更被动。”李志斌考虑得更周全。

  林杰沉默了片刻说:“不以检查执行为名。就以……调研信息化建设、保障药品供应安全的名义下去!重点是查看他们的采购流程、库存管理现状。只要下去,总能找到突破口!”

  他看向李志斌:“李处长,你准备一下,这次督导,你跟我一起去。另外,从办公室、规划信息处、综合监督局各抽一个熟悉业务的人。”

  李志斌看着林杰坚定的神色,知道他已经下了决心,只好点头:“好,我马上去安排。”

  李志斌离开后,林杰独自站在办公室中央。

  他知道,这是一步险棋。

  下去督导,等于把自己放在了第一线,直接与那些院长们短兵相接。

  如果找不到对方的破绽,或者对方准备充分,自己很可能灰头土脸地回来。

  但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坐等?只会让抵制蔓延,最终新规无疾而终。

  向上汇报?高卫东已经表明了支持态度,但具体执行中的钉子,还需要他自己去拔。

  这时,王鑫探头探脑地进来了。

  “林哥,听说你要带队下去‘调研’?”王鑫压低声音,脸上带着兴奋和紧张,“带上我呗?我给你开车,还能帮你打探消息!”

  林杰看了他一眼,王鑫虽然有时候毛躁,但关键时刻靠得住,而且脑子活络。

  “行。你去准备一下,这次可能要去好几家。”林杰点点头。

  “好嘞!”王鑫摩拳擦掌,“早就看那帮老油子不顺眼了!这次非揪住他们小辫子不可!”

  林杰没有他那么乐观。

  他知道,下面的水,比省里更深,更浑。

  他走到办公桌前,看着那份标志着“改革成果”的细则文件,如今却像一道催战符。

  软钉子已经摆在了面前,这块硬骨头,再难啃,他也必须啃下去。

  而且,必须尽快啃出个样子来。

  督导组名单很快确定,行程也紧锣密鼓地安排起来。

  第一站,就定在青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