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按兵不动的策略执行了不到一周,风言风语无孔不入地渗进了省卫健委大楼,甚至精准地吹回了他的“大本营”——省人民医院。
中午,林杰在委食堂吃饭,原本和他同桌的两个处长,看到他端着餐盘过来,互相使了个眼色,匆匆扒拉几口就借口有事先走了。
林杰面无表情地坐下,对这种刻意的疏远早已习惯。
隔壁桌的议论声不大,却刚好能飘进他耳朵里。
“……听说了吗?省医那边闹得挺不愉快。”
“怎么了?林主任的老根据地也不稳了?”
“嗨,还不是分级诊疗闹的。有人说林主任这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拿着省医的家底去贴补别人。”
“话也不能这么说吧,改革总是要动一部分人奶酪的……”
“动奶酪?那是动命根子!病人转走了,手术量下来了,科室绩效怎么办?专家们的面子往哪搁?听说好几个老主任都炸毛了,联名去找王院长抗议了。”
林杰继续低头吃饭,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但他心里清楚,这火,终究还是烧到后院了。
对手这一招很毒辣,不仅要在上级和同级中孤立他,还要瓦解他最基本的支持力量——他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和下属。
下午刚回到办公室,王鑫就一脸怒气地冲了进来,门都没顾上关严实。
“林哥!省医那边传的都是什么屁话!”王鑫嗓门很大,“说什么你忘了自己是省医出来的,现在当了官就要把省医掏空,去肥那些基层医院?还说你这是踩着省医的肩膀往上爬!放他娘的狗臭屁!”
林杰抬抬手,示意他小声点,走过去把门关好。“都有谁在传?”
“还能有谁?”王鑫喘着粗气,“心内科的马文山主任,神经外科的刘一手主任,还有骨科那个赵胖子,就他们几个跳得最欢!马文山在科里开会的时候,直接拍着桌子说你‘忘本’!说当年要不是省医培养你,你能有今天?现在反过来拆台!”
马文山,刘一手,赵德柱。
这几位都是省医跺跺脚地面都要颤三颤的顶尖专家,科室主任,也是当年和林杰或多或少有过学术竞争或者理念不合的人。
他们代表着省医内部最保守、最不愿改变的那股力量。
他们的联袂发难,分量极重。
“王院长什么态度?”林杰更关心这个。省医现任院长王博涛,是他的老上级,也是他离开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两人关系一直还算融洽。
“王院长?”王鑫嗤笑一声,“和稀泥呗!他能有什么态度?既不敢得罪你这尊‘现管’的菩萨,更不敢忤逆马文山那些地头蛇。我听说他只是安抚,说会慎重考虑老专家们的意见,正在研究,屁用没有!我看他巴不得借这股力量给你施加压力,让你在分级诊疗上让步呢!”
林杰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省医方向。
那里曾是他奋斗了十多年的地方,每一间手术室,每一张病床都熟悉无比。
他从未想过“忘本”,他推动分级诊疗,恰恰是因为他太了解省医,太了解大医院的积弊和基层的困窘。
优质医疗资源不应该被垄断在少数几家医院,形成“虹吸效应”,而应该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惠及更多人。
这难道不是对省医、对全省医疗卫生事业更大的负责吗?
但显然,马文山他们不这么想。
在他们看来,病人就是资源,就是话语权,就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把病人分流出去,等于削弱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
什么大局,什么民生,在切身利益面前,都可以往后放。
“林哥,你得赶紧想想办法啊!”王鑫着急地说,“这流言蜚语杀伤力太大了!现在不光省医,委里好多人都等着看笑话,说你连自己的基本盘都稳不住,还搞什么全省改革?再这样下去,人心就散了!”
林杰沉默着。他知道王鑫说得对。
官场上,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谁的政策更正确,而是谁的根基更牢,谁的支持度更高。
后院起火,往往是溃败的开始。
他想起前两天和苏琳通电话,苏琳在电话里也忧心忡忡地说,医院里有人在传,说他不近人情,连老单位、老同事的面子都不给。
“我知道了。”林杰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你先出去吧,让我静一静。”
王鑫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看到林杰平静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好把话咽了回去,悻悻地离开了。
林杰坐回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安抚?怎么安抚?去向马文山他们解释分级诊疗的伟大意义?
他们难道不懂?他们比谁都懂,只是利益使然。
去承诺不影响省医的利益?那是自欺欺人,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
妥协?在转诊标准和奖惩力度上后退一步?
那之前所有的努力,药品集采打开的局面,都将付诸东流。
张海峰之流会更加猖獗,基层医院刚被点燃的希望又会熄灭。
他立下的军令状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两条路似乎都走不通。
硬顶着,内部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影响到省医的正常运转,给他扣上“破坏稳定”的帽子。
妥协退让,则改革失败,前功尽弃。
这几乎是一个死局。
对手选择在省医这个他最熟悉也最敏感的地方发难,确实打在了他的七寸上。
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比面对张海峰的阳奉阴违,比面对其他医院院长的软抵抗,更让他感到沉重和……一丝心寒。
他拿起手机,翻到省医王院长王博涛的号码,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拨出去。
现在打电话过去,说什么呢?质问?还是恳求?无论哪种,都显得他被动和虚弱。
他需要破局。
必须在流言彻底发酵、形成不可逆转的舆论压力之前,找到破局的方法。
不能解释,越解释越显得心虚。
不能妥协,妥协就是失败。
那么,只剩下一条路——进攻。
化被动为主动,把火烧回给对方,在省医内部撕开一道口子。
一个模糊的念头开始在他脑海中成形。
风险极大,但如果成功,不仅能化解眼前的危机,甚至能一举将省医这股保守势力分化、瓦解,为分级诊疗的推进扫清一个巨大的障碍。
只是,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要么功成,要么……彻底得罪省医这个他起家的地方,背上“叛徒”的骂名。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手指用力揉着眉心。
就在这时,桌上的内部电话响了。
林杰睁开眼,拿起话筒。
“喂,我是林杰。”
电话那头传来王博涛略显急促的声音:“林主任,方便吗?省医这边……几位老专家联合提交了一份意见书,关于分级诊疗试点的,情绪比较激动。你看……能不能抽空,我们当面沟通一下?”
林杰眼神一凝。
来了,压力直接传导过来了。
他对着话筒,语气平静无波:“好。王院长,你安排时间吧。正好,我也有一些关于省医未来发展的新想法,想和院里同志们交流一下。”
中午,林杰在委食堂吃饭,原本和他同桌的两个处长,看到他端着餐盘过来,互相使了个眼色,匆匆扒拉几口就借口有事先走了。
林杰面无表情地坐下,对这种刻意的疏远早已习惯。
隔壁桌的议论声不大,却刚好能飘进他耳朵里。
“……听说了吗?省医那边闹得挺不愉快。”
“怎么了?林主任的老根据地也不稳了?”
“嗨,还不是分级诊疗闹的。有人说林主任这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拿着省医的家底去贴补别人。”
“话也不能这么说吧,改革总是要动一部分人奶酪的……”
“动奶酪?那是动命根子!病人转走了,手术量下来了,科室绩效怎么办?专家们的面子往哪搁?听说好几个老主任都炸毛了,联名去找王院长抗议了。”
林杰继续低头吃饭,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但他心里清楚,这火,终究还是烧到后院了。
对手这一招很毒辣,不仅要在上级和同级中孤立他,还要瓦解他最基本的支持力量——他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和下属。
下午刚回到办公室,王鑫就一脸怒气地冲了进来,门都没顾上关严实。
“林哥!省医那边传的都是什么屁话!”王鑫嗓门很大,“说什么你忘了自己是省医出来的,现在当了官就要把省医掏空,去肥那些基层医院?还说你这是踩着省医的肩膀往上爬!放他娘的狗臭屁!”
林杰抬抬手,示意他小声点,走过去把门关好。“都有谁在传?”
“还能有谁?”王鑫喘着粗气,“心内科的马文山主任,神经外科的刘一手主任,还有骨科那个赵胖子,就他们几个跳得最欢!马文山在科里开会的时候,直接拍着桌子说你‘忘本’!说当年要不是省医培养你,你能有今天?现在反过来拆台!”
马文山,刘一手,赵德柱。
这几位都是省医跺跺脚地面都要颤三颤的顶尖专家,科室主任,也是当年和林杰或多或少有过学术竞争或者理念不合的人。
他们代表着省医内部最保守、最不愿改变的那股力量。
他们的联袂发难,分量极重。
“王院长什么态度?”林杰更关心这个。省医现任院长王博涛,是他的老上级,也是他离开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两人关系一直还算融洽。
“王院长?”王鑫嗤笑一声,“和稀泥呗!他能有什么态度?既不敢得罪你这尊‘现管’的菩萨,更不敢忤逆马文山那些地头蛇。我听说他只是安抚,说会慎重考虑老专家们的意见,正在研究,屁用没有!我看他巴不得借这股力量给你施加压力,让你在分级诊疗上让步呢!”
林杰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省医方向。
那里曾是他奋斗了十多年的地方,每一间手术室,每一张病床都熟悉无比。
他从未想过“忘本”,他推动分级诊疗,恰恰是因为他太了解省医,太了解大医院的积弊和基层的困窘。
优质医疗资源不应该被垄断在少数几家医院,形成“虹吸效应”,而应该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惠及更多人。
这难道不是对省医、对全省医疗卫生事业更大的负责吗?
但显然,马文山他们不这么想。
在他们看来,病人就是资源,就是话语权,就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把病人分流出去,等于削弱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
什么大局,什么民生,在切身利益面前,都可以往后放。
“林哥,你得赶紧想想办法啊!”王鑫着急地说,“这流言蜚语杀伤力太大了!现在不光省医,委里好多人都等着看笑话,说你连自己的基本盘都稳不住,还搞什么全省改革?再这样下去,人心就散了!”
林杰沉默着。他知道王鑫说得对。
官场上,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谁的政策更正确,而是谁的根基更牢,谁的支持度更高。
后院起火,往往是溃败的开始。
他想起前两天和苏琳通电话,苏琳在电话里也忧心忡忡地说,医院里有人在传,说他不近人情,连老单位、老同事的面子都不给。
“我知道了。”林杰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你先出去吧,让我静一静。”
王鑫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看到林杰平静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好把话咽了回去,悻悻地离开了。
林杰坐回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安抚?怎么安抚?去向马文山他们解释分级诊疗的伟大意义?
他们难道不懂?他们比谁都懂,只是利益使然。
去承诺不影响省医的利益?那是自欺欺人,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
妥协?在转诊标准和奖惩力度上后退一步?
那之前所有的努力,药品集采打开的局面,都将付诸东流。
张海峰之流会更加猖獗,基层医院刚被点燃的希望又会熄灭。
他立下的军令状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两条路似乎都走不通。
硬顶着,内部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影响到省医的正常运转,给他扣上“破坏稳定”的帽子。
妥协退让,则改革失败,前功尽弃。
这几乎是一个死局。
对手选择在省医这个他最熟悉也最敏感的地方发难,确实打在了他的七寸上。
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比面对张海峰的阳奉阴违,比面对其他医院院长的软抵抗,更让他感到沉重和……一丝心寒。
他拿起手机,翻到省医王院长王博涛的号码,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拨出去。
现在打电话过去,说什么呢?质问?还是恳求?无论哪种,都显得他被动和虚弱。
他需要破局。
必须在流言彻底发酵、形成不可逆转的舆论压力之前,找到破局的方法。
不能解释,越解释越显得心虚。
不能妥协,妥协就是失败。
那么,只剩下一条路——进攻。
化被动为主动,把火烧回给对方,在省医内部撕开一道口子。
一个模糊的念头开始在他脑海中成形。
风险极大,但如果成功,不仅能化解眼前的危机,甚至能一举将省医这股保守势力分化、瓦解,为分级诊疗的推进扫清一个巨大的障碍。
只是,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要么功成,要么……彻底得罪省医这个他起家的地方,背上“叛徒”的骂名。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手指用力揉着眉心。
就在这时,桌上的内部电话响了。
林杰睁开眼,拿起话筒。
“喂,我是林杰。”
电话那头传来王博涛略显急促的声音:“林主任,方便吗?省医这边……几位老专家联合提交了一份意见书,关于分级诊疗试点的,情绪比较激动。你看……能不能抽空,我们当面沟通一下?”
林杰眼神一凝。
来了,压力直接传导过来了。
他对着话筒,语气平静无波:“好。王院长,你安排时间吧。正好,我也有一些关于省医未来发展的新想法,想和院里同志们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