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老专家集体病假了-《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马文山“病倒”的第二天,神经外科主任刘一手、骨科主任赵德柱,以及另外两位在省医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像是约好了一样,先后向院里递交了病假条。

  理由五花八门,高血压急性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加重、眩晕症……清一色都是中老年常见病,病情描述得恰到好处,既显得严重需要休息,又不至于需要立刻住院抢救。

  院长王博涛拿着这几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假条,手都在抖。

  他第一时间拨通了林杰的电话:“林主任!出事了!马主任、刘主任、赵主任他们……都病倒了!这可怎么办啊!”

  林杰正在主持一个关于基层医疗设备更新的会议,接到电话,他对着参会人员做了个手势,走到会议室外面的走廊。

  “慌什么?”林杰的声音很平静,“生病了就按规矩批假,让医生好好休息。该慰问慰问,该安排人手顶班就顶班。”

  “顶班?说得轻巧啊林主任!”王博涛急得嗓子都哑了,“马主任手里压着三台复杂的射频消融,其中一台是外省慕名来的富商,点名要他做!刘主任那边更麻烦,两台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都是四级手术,风险极高!赵主任明天排了一台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是省里一位老领导的夫人!现在主刀医生全‘病’了,这些手术怎么办?推迟?患者和家属能答应吗?万一出了事,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王博涛几乎是在咆哮:“林主任,他们这是冲着你来的!这是逼宫!是要让省医停摆,让所有人都看看,没有他们,省医这台机器就转不动!”

  “我知道。”林杰淡定的说,“王院长,你是省医的院长,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是你的首要职责。专家病了,那就启动应急预案。科室副主任是干什么的?资深主治医是干什么的?平时不培养后备力量,关键时刻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手术停掉?”

  “副主任?主治医?”王博涛都快哭了,“这些手术,除了他们几个,别人……别人确实没把握啊!尤其是刘主任那两台动脉瘤,位置太刁钻,稍有不慎就是大出血,下不了台的!”

  “没把握就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把握!总不能离了张屠户,就吃带毛猪。”林杰的声音冷了下来,“你把需要紧急处理的手术清单列出来,特别是不能拖延的那几种,立刻报给我。同时,通知相关科室,所有已排期手术,暂不对外宣布取消或延期,等我消息。”

  挂了电话,林杰站在走廊的窗边,感到一股寒意。

  这一招,确实狠辣,直接打在了医疗体系最脆弱、也最敏感的环节——患者的生命健康。

  用技术垄断来绑架管理,用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作为赌注,逼他让步。

  他回到会议室,简短交代了几句,便带着王鑫匆匆离开。

  车上,王鑫看着林杰阴沉的脸色,大气不敢出。

  他跟着林杰这么多年,很少见他脸色这么难看过。

  “林哥,现在怎么办?那几个老家伙摆明了是撂挑子,把难题全甩给你了。”王鑫小声问。

  林杰没回答,直接对司机说:“小张,去省委宣传部。”

  王鑫一愣:“去宣传部?”

  “不然呢?”林杰揉了揉眉心,“等事情闹大,患者家属投诉,媒体闻风而来,我们就被动了。必须先跟宣传口通个气,掌握主动权。”

  省医内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心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的护士站电话响个不停,都是询问手术是否照常进行的患者家属。

  当得到“主刀医生突发疾病,手术时间待定”的回复时,电话那头的质疑、不满、甚至愤怒,几乎要透过听筒溢出来。

  “突发疾病?怎么这么巧?几个主任一起生病?”

  “我们等了两个月才排上的手术,说不做就不做了?我父亲的情况等不了啊!”

  “你们省医怎么回事?是不是内部闹矛盾,拿我们患者的生命开玩笑?”

  小护士们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一遍遍重复着官方的解释,心里也充满了委屈和不安。

  神经外科的医生办公室里,气氛更是压抑。

  副主任李斌,就是那个积极报名下沉社区的“一把刀”,看着手里两张动脉瘤患者的影像片子,眉头紧锁。

  这两个手术,他跟着刘一手做过类似的,但从未独立主刀过如此复杂的。

  风险太大了,他不敢接。

  另一个资深主治医嘟囔道:“刘主任这病……也太是时候了。我看他就是故意的,想给林主任一个下马威,顺便敲打敲打我们这些想冒头的。”

  李斌叹了口气:“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关键是这两台手术怎么办?推迟?动脉瘤这东西,就像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破。”

  “要不……请外院专家?”有人提议。

  “来不及了。而且,请外院专家,不等于明摆着告诉所有人,我们省医神经外科离了刘一手就不行了吗?以后我们科还怎么在省内立足?”

  类似的争论和焦虑,在心内科和骨科同样上演着。

  老专家们集体“病倒”,不仅影响了即将手术的患者,更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省医人的心头,动摇了他们对医院稳定和未来的信心。

  林杰从省委宣传部出来,脸色并没有变得好看。

  宣传部的领导虽然表示会关注舆情,但也委婉地提醒,医疗问题专业性太强,尤其是涉及具体手术和高年资专家,他们不好直接干预,关键还是要靠卫生系统内部协调解决。

  刚坐进车里,省医王博涛院长的电话又追了过来:“林主任!不好了!有患者家属不知道从哪里听到风声,说几位主任是集体罢诊,现在纠集了十几个人,堵在行政楼下面讨说法!媒体记者也来了好几家!”

  林杰闭了闭眼,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舆论的压力,开始具象化。

  “稳住他们。”林杰命令道,“你亲自下去解释,就说专家确实突发疾病,医院正在积极协调解决方案,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妥善治疗。态度一定要诚恳!”

  “我解释了他们不听啊!那个富商的儿子,扬言要是他父亲的手术耽误了,要去省委告状!”

  “告诉他,手术不会耽误。”林杰斩钉截铁地说,“你让他听医院安排。另外,立刻把那份不能拖延的手术清单发到我手机上,要快!”

  挂了电话,林杰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道,对司机说:“小张,不回委里了,直接去省医。”

  王鑫猛地转过头:“林哥,你现在去省医?那些家属和记者正堵着呢!太被动了!”

  “不去就更被动。”林杰看着手机屏幕上王博涛刚刚发过来的手术清单,目光停留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李茂才,瘤体位置:后交通动脉,毗邻重要功能区”那一行字上。

  他知道,这是所有被搁置手术里,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一台。

  刘一手选择在这个节骨眼“病倒”,这台手术就是他将林杰军的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不能退。退了,分级诊疗将寸步难行,他林杰在省医乃至全省医疗系统的威信将荡然无存。

  可是,怎么进?谁能来下这盘棋?

  一个近乎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他深吸一口气,对王鑫说:“给委办公室和宣传处打电话,以省卫健委和省人民医院联合名义,发布一个紧急通知。”

  “什么通知?”王鑫赶紧拿出手机准备记录。

  林杰一字一句地说道:“因原定主刀专家突发身体状况,为不延误患者救治,经研究决定,明日那台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由我,林杰,亲自主刀。手术过程,将面向全省医疗系统进行实时直播。”

  王鑫手一抖,手机差点掉下去,他失声叫道:“林哥!你……你多少年没碰过这种级别的手术了?这……这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