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国家项目的召唤-《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已是深秋。

  林杰像一颗被遗忘的棋子,安静地待在他科教与信访的方寸之地。

  他提交的关于基层医疗风险的分析报告和科教成果转化的建议,被张哲客气地收下,在党组会上提了一句“林杰同志在新的岗位上很投入”,便再无下文。

  委里的风向愈发明显。

  钱强取代林杰,成了实际上的二把手,风头正劲。

  之前与林杰亲近的“青年近卫军”成员,有的被调整了岗位,有的被边缘化。

  张哲推崇的“质量安全”和“内涵建设”,在钱强的强力推行下,变成了各种会议、检查、报表,基层医院叫苦不迭,但表面上却是一片“稳定和谐”。

  林杰在办公室翻阅着信访内容,电话响了,是国家卫健委医政司一位与他相熟的副司长打来的。

  “林杰老弟,忙什么呢?”

  “李司长,您好。没什么,处理些日常事务。”林杰拿着电话,走到窗边。

  “你就别跟我打马虎眼了。”李司长笑道,“你们江东那点事儿,圈子里谁不知道?张哲同志……呵呵,风格比较独特。”

  林杰没有接话。

  “说正事,”李司长语气正式了些,“部里最近要启动一个‘数字健康’重大专项,这是纳入国家层面规划的大项目,重点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重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互联网 医疗健康’向纵深发展。部领导点名,想邀请你进来,担任核心专家组成员,负责整体技术路线设计和部分关键模块的研发牵头工作。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林杰的心猛地一跳。

  “数字健康”是国家层面未来医疗发展的重点方向,能参与这样的国家级重大专项,不仅是极高的荣誉,更是积累顶级政治资本、拓展人脉的绝佳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等于是在他看似走投无路时,从最高层面递过来的一根橄榄枝,一个跳出江东这个泥潭的绝好机会。

  “感谢部领导和李司长的信任,”林杰稳住心神,谨慎地回答,“这个项目意义重大,我个人非常感兴趣。不过,这涉及到跨省借调,需要我省这边同意。”

  “这个你放心,借调函随后就发到你们省委组织部和省卫健委。”李司长显然早有准备,“手续上的事情,我们来协调。关键是你的态度。林杰啊,我知道你在江东受委屈了,来北京吧,这里天地更广阔,更能发挥你的才华。窝在那边跟人耗着,不值当。”

  挂断电话,林杰握着手机,久久站立在窗前。

  心底有一股压抑已久的冲动在涌动,离开这里,去一个更能施展抱负的平台,远离张哲的压制和委里这令人窒息的氛围。

  这无疑是一条光明的退路,甚至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但他随即又想到了那些在信访材料里看到的、因改革停滞而重现困境的基层患者,想到了那些被排挤、却依然心怀理想的年轻干部,想到了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分级诊疗体系可能面临的命运。

  一走了之,固然轻松。可这里的一切呢?

  下午,借调函果然通过机要渠道,送到了省委组织部,并抄送省卫健委党组。

  消息迅速在委内小范围传开。

  张哲在办公室拿着那张盖着国家卫健委红色大印的公文,仔细看了两遍,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拿起内线电话,直接打给了林杰。

  “林杰同志,我刚刚收到国家卫健委发来的借调函,邀请你参加‘数字健康’重大专项工作。这是好事啊!说明你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也是我们江东卫健委的光荣!”张哲的声音听起来十分爽朗,甚至带着几分如释重负的愉悦。

  “张书记过奖了。”林杰平静回应。

  “这怎么是过奖呢?这是实至名归!”张哲语气肯定,“我代表委党组,完全支持你去参加这个重大项目!这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大好机会,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平台。你放心,委里这边的工作,我们会安排好的,绝不会拖你后腿。你需要什么配合,尽管提!”

  张哲的态度热情得近乎急切,话语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你快走吧,我们绝对支持,绝不阻拦。

  挂掉张哲的电话,林杰坐在办公室里,陷入了沉思。

  张哲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

  把自己这个“刺头”和“隐患”礼送出境,对他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以彻底巩固他在江东卫健委的权威,毫无阻力地推行他那套“稳中求进”。

  晚上回到家,苏琳已经知道了消息。

  她脸上带着欣喜和期待:“国家委的借调?这是大好事啊!林杰,去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去北京,那里的舞台更大!你没必要留在这里受张哲的气!”

  她拉着林杰的手,眼中闪着光:“我知道你放不下江东的改革,可现在的局面,你留下又能改变什么?只会被继续打压,甚至可能被彻底废掉!去北京,做出成绩,将来未必没有更好的机会回来!”

  苏琳的话句句在理,充满了对他的关心和期望。

  到底是听从理智和情感的召唤,远走北京暂避风头,积蓄力量呢?

  还是遵循内心那份不甘和责任感,留下来,在这看似绝望的困境中,与张哲继续这场胜负难料的斗争?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意味着截然不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