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改方案-《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林杰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琢磨了两天。

  桌上摊着办公室和机关党委报上来的活动方案,花里胡哨,预算高得吓人。

  他越看越觉得堵得慌。

  王鑫进来送文件,看他对着方案发呆,忍不住劝:“林哥,要不……就按他们说的办算了?反正钱是委里出,您犯不着为这个跟冯书记较劲。”

  林杰没抬头,手指点着方案上“特邀国内一线舞蹈团队伴舞”那行字,冷笑一声:“一线舞蹈团队?他们是能看病还是能开药?有这个钱,给青林县多配几台基础设备不好吗?”

  王鑫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劝。

  林杰推开那份华而不实的方案,拿起笔,在白纸上重新写写画画。

  硬顶不行,随波逐流更不行。

  他得在这形式主义的框框里,塞进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文艺汇演……”他喃喃自语,“除了唱歌跳舞,还能演什么?”

  他想起以前在省医时,急诊科偶尔会搞情景模拟演练,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重大抢救,既考验技术,也考验团队配合和应急反应,比单纯唱歌跳舞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演讲比赛……‘我身边的医德医风’?”他琢磨着这个主题,“不能光是唱赞歌,得有点真东西。”

  他想起信访办那些卷宗里,有骂医生的,也有真心实意感谢医生的。

  有的医生为了抢救病人几天几夜不合眼,有的医生自己垫钱给贫困患者买药……这些真实的故事,比任何空泛的口号都更能打动人。

  一个计划的雏形在他脑子里慢慢清晰起来。

  他让王鑫把科教处长和几个业务处室的负责人叫来。

  人到齐了,林杰没绕弯子,直接把那份豪华方案扔在一边。

  “冯书记交代的文化建设任务,我们必须落实好。但怎么落实,我有几点想法,跟大家商量一下。”

  几个人互相看看,科教处长试探着问:“林主任,您的意思是……?”

  “第一,文艺汇演,不能光是文艺。”林杰敲了敲桌子,“加上去一个环节,‘三基三严’医疗技能实战演练。每个地市代表队,除了出文艺节目,还必须组队参加技能比武。内容就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创伤包扎这些基本功,还有模拟突发传染病疫情下的应急响应。评委由省内顶尖的临床专家担任,现场打分,实时点评。”

  科教处长眼睛一亮:“这个好!既能展现专业风貌,又能促进业务交流!比单纯唱歌跳舞强多了!”

  “第二,演讲比赛,主题就定‘我身边的医德医风’,但内容要变一变。”林杰继续说,“不能光讲好人好事,要讲真实案例,讲矛盾,讲困惑,讲坚守。可以讲自己,也可以讲同事。重点是真实、接地气。评委除了领导专家,还要邀请患者代表、媒体观察员。”

  一个负责医政的处长有点犹豫:“林主任,这样搞……会不会太尖锐了?万一有人讲点负面的……”

  “有负面才显得真实!”林杰打断他,“遮遮掩掩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要相信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是好的,也要敢于直面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第三,预算。省台演播厅不租了,就在委里大会议室搞,简单布置一下就行。服装道具各单位自己解决,提倡节俭。省下来的钱,一部分作为技能比武优胜者和优秀演讲者的奖金,另一部分,补贴给参赛的偏远地区医院代表队做差旅费。我们不能让基层同志背着干粮来给我们搞形式!”

  这话一出,几个处长表情各异。

  机关党委那位脸色不太好看,显然觉得这预算砍得太狠,没了油水。

  但科教处长和业务处长们明显更支持这个务实的方向。

  “林主任,这个思路好!把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了!”科教处长表态。

  “对,还能促进业务学习,一举两得!”

  林杰看大部分人支持,便拍了板:“那就按这个方向,科教处牵头,尽快拿出细化方案,预算控制在三十万以内。原来的方案,废了。”

  “三十万?!”机关党委的负责人差点跳起来,“林主任,这……这够干什么呀?冯书记要求的是有声有色……”

  “有声有色不是靠钱堆出来的!”林杰语气强硬起来,“靠的是内容,是真情实感!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有什么问题,我向冯书记解释。”

  他很少用这么不容置疑的语气,几个处长都不敢再说什么。

  说完后,林杰亲自去给冯静云汇报方案。

  冯静云看着那份被大幅修改、预算锐减的方案,仔细看了很久,特别是关于技能比武和演讲比赛真实案例的部分。

  “林杰同志,你这个改动……有点大啊。”她放下方案,看着林杰。

  林杰坐直身体,语气平静但坚定:“冯书记,我认为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我们的主业。医疗系统的文化,核心应该是敬畏生命、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搞技能比武,是锤炼这种精神;讲真实故事,是弘扬这种精神。这比单纯搞文艺表演,更能触及灵魂,也更能向社会展示我们医务人员真实、立体的一面。而且,节约下来的经费,可以用于奖励先进、补贴基层,把钱花在刀刃上。”

  冯静云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没说话。

  林杰心里也有点打鼓。

  他知道自己这是在赌,赌冯静云虽然求稳,但至少还要点脸面,不至于公开反对这种“政治正确”的务实做法。

  过了足足一分钟,冯静云才重新开口:“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就按你的方案先试试吧。不过,林杰同志,我要提醒你,这次活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最后效果不好,或者引发了什么负面舆情……”

  她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清楚。

  “冯书记放心,我会把控好方向和尺度。”林杰表态。

  从冯静云办公室出来,林杰后背有点湿。他知道,这只是第一关。

  真正的考验,在活动本身。

  搞好了,或许能打开局面;搞砸了,正好给了冯静云收拾他的借口。

  接下来一段时间,林杰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这次被他改造过的“文化建设”活动中。

  他亲自审核技能比武的科目设置,要求贴近实战,杜绝花架子。

  他浏览各地市报送的演讲案例,要求必须真实,有血有肉,对于明显是编造、歌功颂德的,直接打回去重写。

  活动通知下发后,下面的反应两极分化。

  一些务实的医院院长和科室主任很欢迎,觉得这是个练兵和展示的好机会。

  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院,听说有差旅补贴,参与热情更高。

  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满。

  某个地市卫健委负责宣传的副主任直接打电话到林杰办公室抱怨:“林主任,我们节目都排好了,请的是市歌舞团的老师!现在突然要加什么技能比武,我们哪有时间准备?还有这演讲,非要讲什么真实案例,万一讲不好,不是自曝家丑吗?”

  林杰没客气:“没时间就挤时间!业务技能是医生的根本,什么时候准备都不为过!自曝家丑怕什么?有丑遮着才更丑!我们要的是真实的形象,不是粉饰的太平!”

  碰了几次钉子后,下面的杂音小了不少,只能按照新的要求重新准备。

  活动正式启动那天,委里大会议室布置得简单而庄重。

  没有华丽的舞台背景,没有昂贵的灯光音响,只有红色的横幅和必要的设备。

  技能比武环节放在上午。

  心肺复苏、清创缝合、穿脱防护服……一个个项目紧张进行。

  来自全省各地的医护代表同台竞技,评委都是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点评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台下观摩的同行们看得聚精会神,不时低声交流。

  那种专业、严谨、甚至有些残酷的竞争氛围,让整个会场都透着股不一样的精气神。

  下午是演讲比赛。

  一个来自偏远县城的年轻医生,讲他如何在没有足够设备的情况下,凭借所学知识和经验,成功为一个危重产妇接生;

  一个省城大医院的护士,讲她如何被不理解的患者家属打骂,委屈得躲在值班室哭,但听到呼叫铃响起,还是擦干眼泪冲了出去;

  还有一个老医生,讲他几十年行医生涯中最后悔的一次误诊,警示后人……

  有的故事让人振奋,有的让人心酸,有的发人深省。

  台下很安静,很多人听着听着就红了眼眶。

  连坐在主席台上的冯静云,表情也比平时凝重了许多。

  活动结束,评出奖项,简单颁奖。

  没有冗长的总结,林杰只讲了几句,感谢参与,强调这种务实、求真、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是医疗系统最宝贵的文化。

  媒体记者们很兴奋,他们拿到了不少鲜活的素材。

  第二天,本地主流媒体的报道出来了,客观报道了技能比武的激烈和演讲内容的真实感人,标题用了《江东卫健系统“文化练兵”:不谈虚的,只来真的!》,反响出乎意料地好。

  林杰仔细看了网上评论,大多数是正面的,认为这样的活动才接地气,才真正展现了医者仁心和专业素养。

  他稍稍松了口气。

  活动结束后第二天,林杰在楼道里碰到冯静云。

  冯静云停下脚步,看着他,脸上挂着微笑:“林杰同志,这次活动,搞得不错,媒体反响也很好。辛苦了。”

  林杰谦逊地回应:“都是冯书记领导有方,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冯静云点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

  林杰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心里并没有放松。

  这位女书记的心思,比张哲难猜得多。

  她嘴里说的“不错”,到底有几分真心?

  他转身回到办公室,桌上还堆着青林县试点和基层医改的文件。

  他拿起一份关于“智慧医院”建设试点的征求意见稿,眉头微微皱起。

  据说,冯静云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