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巡视结束-《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巡视工作终于结束了。

  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那几间临时作为巡视组办公室的房间再次空出来,恢复成了普通会议室。

  省卫健委大楼里弥漫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压力,似乎随着巡视组的撤离而消散了一些。

  巡视组离开前,没有开大会,没有总结,只有一份简单的书面反馈意见交给了省委,里面措辞严厉,指出了医疗卫生系统在药品器械采购、医保基金监管、大型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要求限期整改。

  随之而来的,是人事上的地震。

  李向东和赵安邦被正式立案调查的消息,由省纪委对外发布了简短通报。

  同时被带走的,还有医保局的两个副处长,省人民医院设备科的科长,以及下面两个地市卫生局的主要领导。名单不长,但足够触目惊心。

  卫生系统内部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那些曾经和李、赵等人走得近的,或者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不太干净的,这段时间都夹着尾巴做人,说话办事格外小心,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而林杰,这个在风暴中坚持“只讲事实”的人,处境却变得更加艰难。

  他现在是委里名副其实的“闲人”一个。

  核心会议基本没他的份,重要文件传不到他这里,就连他分管的科教和信访工作,下面处室报上来的也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常规事项,真正需要协调决策的难点,处长们宁可绕过他直接去找钱强,甚至去找冯静云。

  冯静云对他,保持着一种礼貌而冰冷的距离。

  路上碰到,点个头就算打过招呼;

  工作需要汇报,三言两语就结束,绝不多谈。

  她似乎打定主意,要将林杰“冷冻”起来。

  其他副主任,包括以前一些表面上还过得去的同僚,现在见到他,要么假装没看见,要么就是几句毫无营养的寒暄,眼神里的躲闪和戒备清晰可见。

  有一次在食堂,林杰端着餐盘,看到钱强和几个处长坐一桌有说有笑,他走过去,那桌人的谈笑声顿时低了下去,几个人互相使着眼色,埋头吃饭,没人招呼他。

  林杰面无表情地在隔壁一张空桌坐下,独自吃完,起身离开。

  “叛徒”、“内鬼”、“告密者”的标签,似乎已经牢牢贴在了他身上。

  在很多人看来,不管他提供的证据多么确凿,他的行为就是破坏了官场“团结”的潜规则,是不可信任的异类。甚至有人私下议论:“别看他现在没事,等风头过了,有他好看的!”

  王鑫都感觉到了这种压力,有一次忍不住抱怨:“林哥,现在下面办事越来越难了。以前打个电话就能协调的事,现在推三阻四,都说要按流程,要请示领导。摆明了就是不配合!”

  林杰只是“嗯”了一声,继续看手里那份关于基层医疗人才流失的调研报告。

  他知道,这就是他必须承受的代价。

  在体制内,有时候你坚持了原则,反而会失去立足的土壤。

  他不再试图去融入那个已经对他关闭大门的圈子,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那些别人不愿意碰、或者觉得“没油水”的“硬骨头”上。

  他反复打磨青林县“县管乡用”的试点方案,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

  他梳理信访中反映的基层医疗问题,形成详细的报告;

  他甚至开始系统研究国内外分级诊疗和医防融合的成功案例,为未来可能的改革做准备。

  晚上回到家,苏琳看他伏案工作的背影,忍不住心疼:“要不,我们换个环境?凭你的能力,去哪里不行?”

  林杰放下笔,笑了笑:“现在走,不就是承认自己失败了吗?再说,有些事,总得有人做。他们越是这样,我越要把手里这些事做好。至少,对得起那些盼着能在家门口看好病的老百姓。”

  苏琳叹了口气,给他倒了杯热水:“我就是怕你太累,心里憋屈。”

  “没事。”林杰握住她的手,“习惯了就好。官场就是这样,有时候你得学会在孤立中生存,在逆境中做事。”

  失去了同僚的信任和支持,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他这块“茅坑里的石头”,还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知道,重建人际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唯一的出路,或许就是继续埋头做事,用实实在在的、无法被忽视的政绩,来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