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捧杀之计-《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

  林杰安排王鑫去打听,自己也在几个非正式的场合,看似随意地和人聊了聊。

  关于传言的线索慢慢明确了。

  这阵“提拔风”,最早是从委办公室和钱强分管的几个核心处室传出来的,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连“林主任上任后可能的人事微调”都编排出来了。传播的人,表情笃定,语气热切,仿佛已经亲眼看到了任命文件。

  林杰心里那点残存的侥幸彻底没了,这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捧杀。

  把他捧到那个看似触手可及的位置上,根本不是为了让他上去,而是要让他成为所有够不着那个位置、或者不想让他上去的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钱强的动机最明显。

  他是排名第一的副主任,冯静云如果真动,按顺序他最有机会。

  现在凭空杀出个林杰,还顶着“巡视功臣”、“改革干将”的光环,他怎么可能甘心?

  用这招,既能挑拨林杰和冯静云本就脆弱的关系,又能激起其他副主任对林杰这个“年轻后生”的不满,还能让下面那些观望的处长们提前站队,一举多得。

  那些之前被林杰触及利益的人,比如在李向东、赵安邦倒台过程中利益受损的,或者害怕林杰真当了主任会继续深化改革动他们奶酪的,也乐于推波助澜。

  林杰被捧得越高,盯着他的人就越多,他将来做事就越束手束脚,甚至可能因为众怒难犯而被拉下来。

  这招很阴险,不用自己出手,就能借力打力,让林杰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林杰坐在办公室里,脑子飞快转着。硬顶着不回应?

  那等于默认,谣言会传得更凶,嫉妒和攻击也会更肆无忌惮。

  公开否认?说自己不想当主任?那太假,也没人信,反而显得虚伪。

  得找个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把这股邪火引开,或者至少,表明自己的态度,不给别人继续炒作的空间。

  周五下午,委里召开月度工作例会,所有处级以上干部参加。

  冯静云照例主持会议,总结上月工作,部署下月任务。

  轮到林杰汇报他分管的科教和信访工作时,他照常发言,语气平稳,内容扎实,全是关于基层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管理、信访矛盾化解的具体进展和下一步打算。

  汇报完,他合上文件夹,看向冯静云,又环视了一下会场,语气诚恳地开口:“冯书记,各位同事。借这个机会,我想多说两句题外话。”

  会场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钱强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眼神里带着看好戏的意味。

  林杰当着众人面说:“最近,我听到一些关于我个人职务变动的传言。在这里,我郑重声明,我本人从未收到任何这方面的正式通知或谈话,也从未向任何领导表达过相关意愿。”

  “我林杰是学医出身,半路出家搞行政管理。承蒙组织信任和各位同事支持,走到今天这个岗位,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当前,我们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很多硬骨头要啃,比如基层人才流失、医保基金可持续、医防融合推进,这些都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

  “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最需要的,不是盯着谁上谁下,而是沉下心来,团结一致,把我们手头这些关乎民生、关乎长远的工作一件件做实、做好。个人的进退去留,完全服从组织安排。在我心里,没有什么比把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问题解决好更重要。”

  这番话,姿态放得很低,强调了能力不足、需要学习,把个人职务问题轻轻带过,反而把焦点拉回到了工作本身,拉到了那些大家明知存在却不愿多碰的“硬骨头”上。

  既回应了传言,表明了不争的态度,又隐隐点出那些热衷于搞内斗的人,是不是忽略了更重要的职责。

  冯静云深深看了林杰一眼,点了点头:“林杰同志的态度是端正的。组织人事安排,自有通盘考量。大家还是要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散会。”

  钱强在散会时,从他身边走过,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一句:“林主任觉悟就是高啊,佩服。”语气里的讽刺毫不掩饰。

  林杰没理他,径直回了办公室。

  王鑫跟进来,关上门,有些担忧:“林哥,您这么一说,是不是……把机会推出去了?”

  林杰摇摇头:“那本来就不是我的机会,是个陷阱。我现在要做的,是想办法把这个陷阱填上,或者绕过去。”

  他拿起桌上那份写好的、关于主动向省委领导汇报思想的请示稿,对王鑫说:“把这个送到委办,按程序报给冯书记。我要正式向马书记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