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冷光灯还亮着,曾诚揉着发酸的脖颈走出来,窗外的天色早已墨黑。
他刚在实验台前连续站立六小时,此刻连颈椎都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办公室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助理小郭探头进来:“曾教授,有您的电话。”
曾诚拿起听筒,习惯性地应道:“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而圆润的男声:“曾教授,这么晚还在忙?真是辛苦了。”
曾诚皱眉,这个声音他并不熟悉,却莫名令人不适:“你是?”
“鄙人罗天亮,罗氏集团的总经理。”
对方轻笑一声,笑声滑腻得像浸了油的金属,“有点事情,想和曾教授聊聊。”
曾诚心生反感,正要挂断,对方紧接着说:“别急着挂电话!我有你想要的东西!”
见曾诚没有立即挂断,他继续缓缓说道:
“就几句话。是关于……钱老那个‘海蛟七号’项目的。”
“你就不想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现在就在你实验楼楼下,想要知道,就下来!”
“海蛟七号”这四个字,像一根冰针刺入心房。
曾诚正要挂电话的手顿在半空,喉咙发紧。
沉默片刻,他才哑声道:“楼下等着。”
……
“海蛟七号”对曾诚而言,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那时,老师钱思邈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研制能承受万米深海高压与低温的新型耐压壳材料——曾诚也是团队一员。
简而言之,就是要为下一代深潜器打造“钢筋铁骨”。
最难的环节是特种合金的冶炼与成型工艺。
钱老带着团队,在郊外旧厂房改造的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三年。
实验记录堆满半个仓库,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最接近成功的那次,样品在模拟舱中顶住了极限压力,就在众人以为成功在即时,却在降温回弹的关头,“咔嚓”一声碎裂。
问题出在一组复杂的数学模型上——关于材料在超低温下内部应力传导与消散的计算。
怎么算,都差一点。
就这一点,成了无法逾越的天堑。
钱老不肯放弃,日夜不停地推算,人熬得形销骨立。
直到有一次在实验室晕倒,送医后为时已晚。
病床上,他身上插着管子,神志却仍惦记着那组未算完的数据。
他紧紧抓着学生曾诚的手,嘴唇颤抖,断断续续地说:“数…数据…不对…有人…动了…”
那时,曾诚只当是老师病中的呓语。
钱老走后,项目自然搁浅。
所有数据、样品与记录都被封存,渐渐被人遗忘。
……
夜风微凉,曾诚下楼便看见了那个人。
罗天亮斜倚在老槐树下,西装革履,与周围斑驳的旧墙格格不入。
他叼着烟,手里竟提着两罐冰镇凉茶,自己已开了一罐喝着。
“曾博士,忙完了?”罗天亮递来另一罐,动作自然得仿佛老友。
曾诚没接,目光冷峻:“罗总有事快点说,别人看到不好。”
罗天亮不以为意,自然地收回手,用皮鞋尖踢了踢脚边的银白色保温箱。
箱子有些年头了,上面贴着模糊的试剂标签,像是刚从实验室角落翻出来的。
“听说钱老当年搞‘海蛟七号’,最头疼的就是那组超高压材料疲劳数据,算来算去都过不去。”
罗天亮吐着烟圈,语气平淡,却字字砸在曾诚心上。
曾诚瞳孔微缩:“你怎么知道?”这是导师心中最大的遗憾,团队内部都很少提及。
“我怎么知道的不重要,”罗天亮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塑封好的A4纸复印件,递到曾诚眼前,“重要的是这个。”
纸上密密麻麻写满演算过程,字迹凌厉潦草——正是导师的笔迹。
右下角那个熟悉的签名“钱思邈”,像烧红的烙铁,烫得曾诚眼睛生疼。
日期,恰是项目最艰难的阶段。
“钱老没算完的那组核心数据,还有他笔记本里没来得及验证的三条替代合成路径,”
罗天亮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压力,“完整的、验证成功的,连第一批成品样本,都在这里。”
他指了指脚下的保温箱。
他收起复印件,看着脸色发白的曾诚:“钱老闭眼前,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吧?你这当学生的,就不想替他圆了这个念想?”
曾诚喉咙发紧,说不出话。
导师在病床上抓着他的手,气息微弱却反复念叨数据的样子,瞬间涌上心头。
“这不是钱!”罗天亮用脚尖又点了点保温箱,发出沉闷的声响。
“钱太俗,买不动你曾诚。”
罗天亮直白的话,让人根本不用花时间去揣摩他的动机。
“这里头,是钱老当年梦寐以求的一切。原始数据、计算过程、完美方案、现成样品。”
他顿了顿,盯着曾诚的眼睛。
“现在,我给你。由你曾诚博士,以你们师徒联合的名义,去发表,去申请专利,把‘海蛟七号’的句号画圆。”
“我们罗氏,只要个共同署名和后续优先开发权。名,是你们师徒的。”
夜风仿佛停了。
曾诚盯着那冰冷的箱子,指尖发麻。
那是一份他无法拒绝的、沉甸甸的学术遗愿与情感债。
罗天亮站直身子,说出了个的意图:
“当然,等你圆了钱老的梦,不妨也看看我们罗氏实验室。‘第伍肽’的天地,不该被林夜那种野路子局限。你需要更大的平台,更顶级的资源。”
“这些,我能给你!”
他把那罐未开的凉茶,轻轻放在曾诚脚边的水泥台上,罐底碰出“咔”一声轻响。
“东西交给你了。怎么处置,你定。”
说完,他真就转身离去,皮鞋声在寂静的夜里渐行渐远。
曾独自站在原地,良久,才慢慢蹲下身,手指轻颤,碰了碰保温箱冰冷的外壳。
一股电流顺着指尖,瞬间钻入心底。
他仿佛摸到的不是数据,而是导师未能合上的双眼,与自己即将万劫不复的未来。
远去的罗天亮,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鱼饵带着血与诱惑抛了出去,他不怕那条鱼不咬钩。
他刚在实验台前连续站立六小时,此刻连颈椎都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办公室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助理小郭探头进来:“曾教授,有您的电话。”
曾诚拿起听筒,习惯性地应道:“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而圆润的男声:“曾教授,这么晚还在忙?真是辛苦了。”
曾诚皱眉,这个声音他并不熟悉,却莫名令人不适:“你是?”
“鄙人罗天亮,罗氏集团的总经理。”
对方轻笑一声,笑声滑腻得像浸了油的金属,“有点事情,想和曾教授聊聊。”
曾诚心生反感,正要挂断,对方紧接着说:“别急着挂电话!我有你想要的东西!”
见曾诚没有立即挂断,他继续缓缓说道:
“就几句话。是关于……钱老那个‘海蛟七号’项目的。”
“你就不想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现在就在你实验楼楼下,想要知道,就下来!”
“海蛟七号”这四个字,像一根冰针刺入心房。
曾诚正要挂电话的手顿在半空,喉咙发紧。
沉默片刻,他才哑声道:“楼下等着。”
……
“海蛟七号”对曾诚而言,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那时,老师钱思邈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研制能承受万米深海高压与低温的新型耐压壳材料——曾诚也是团队一员。
简而言之,就是要为下一代深潜器打造“钢筋铁骨”。
最难的环节是特种合金的冶炼与成型工艺。
钱老带着团队,在郊外旧厂房改造的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三年。
实验记录堆满半个仓库,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最接近成功的那次,样品在模拟舱中顶住了极限压力,就在众人以为成功在即时,却在降温回弹的关头,“咔嚓”一声碎裂。
问题出在一组复杂的数学模型上——关于材料在超低温下内部应力传导与消散的计算。
怎么算,都差一点。
就这一点,成了无法逾越的天堑。
钱老不肯放弃,日夜不停地推算,人熬得形销骨立。
直到有一次在实验室晕倒,送医后为时已晚。
病床上,他身上插着管子,神志却仍惦记着那组未算完的数据。
他紧紧抓着学生曾诚的手,嘴唇颤抖,断断续续地说:“数…数据…不对…有人…动了…”
那时,曾诚只当是老师病中的呓语。
钱老走后,项目自然搁浅。
所有数据、样品与记录都被封存,渐渐被人遗忘。
……
夜风微凉,曾诚下楼便看见了那个人。
罗天亮斜倚在老槐树下,西装革履,与周围斑驳的旧墙格格不入。
他叼着烟,手里竟提着两罐冰镇凉茶,自己已开了一罐喝着。
“曾博士,忙完了?”罗天亮递来另一罐,动作自然得仿佛老友。
曾诚没接,目光冷峻:“罗总有事快点说,别人看到不好。”
罗天亮不以为意,自然地收回手,用皮鞋尖踢了踢脚边的银白色保温箱。
箱子有些年头了,上面贴着模糊的试剂标签,像是刚从实验室角落翻出来的。
“听说钱老当年搞‘海蛟七号’,最头疼的就是那组超高压材料疲劳数据,算来算去都过不去。”
罗天亮吐着烟圈,语气平淡,却字字砸在曾诚心上。
曾诚瞳孔微缩:“你怎么知道?”这是导师心中最大的遗憾,团队内部都很少提及。
“我怎么知道的不重要,”罗天亮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塑封好的A4纸复印件,递到曾诚眼前,“重要的是这个。”
纸上密密麻麻写满演算过程,字迹凌厉潦草——正是导师的笔迹。
右下角那个熟悉的签名“钱思邈”,像烧红的烙铁,烫得曾诚眼睛生疼。
日期,恰是项目最艰难的阶段。
“钱老没算完的那组核心数据,还有他笔记本里没来得及验证的三条替代合成路径,”
罗天亮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压力,“完整的、验证成功的,连第一批成品样本,都在这里。”
他指了指脚下的保温箱。
他收起复印件,看着脸色发白的曾诚:“钱老闭眼前,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吧?你这当学生的,就不想替他圆了这个念想?”
曾诚喉咙发紧,说不出话。
导师在病床上抓着他的手,气息微弱却反复念叨数据的样子,瞬间涌上心头。
“这不是钱!”罗天亮用脚尖又点了点保温箱,发出沉闷的声响。
“钱太俗,买不动你曾诚。”
罗天亮直白的话,让人根本不用花时间去揣摩他的动机。
“这里头,是钱老当年梦寐以求的一切。原始数据、计算过程、完美方案、现成样品。”
他顿了顿,盯着曾诚的眼睛。
“现在,我给你。由你曾诚博士,以你们师徒联合的名义,去发表,去申请专利,把‘海蛟七号’的句号画圆。”
“我们罗氏,只要个共同署名和后续优先开发权。名,是你们师徒的。”
夜风仿佛停了。
曾诚盯着那冰冷的箱子,指尖发麻。
那是一份他无法拒绝的、沉甸甸的学术遗愿与情感债。
罗天亮站直身子,说出了个的意图:
“当然,等你圆了钱老的梦,不妨也看看我们罗氏实验室。‘第伍肽’的天地,不该被林夜那种野路子局限。你需要更大的平台,更顶级的资源。”
“这些,我能给你!”
他把那罐未开的凉茶,轻轻放在曾诚脚边的水泥台上,罐底碰出“咔”一声轻响。
“东西交给你了。怎么处置,你定。”
说完,他真就转身离去,皮鞋声在寂静的夜里渐行渐远。
曾独自站在原地,良久,才慢慢蹲下身,手指轻颤,碰了碰保温箱冰冷的外壳。
一股电流顺着指尖,瞬间钻入心底。
他仿佛摸到的不是数据,而是导师未能合上的双眼,与自己即将万劫不复的未来。
远去的罗天亮,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鱼饵带着血与诱惑抛了出去,他不怕那条鱼不咬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