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鞭炮声和拜年的人声渐渐消散在初春的空气里。
木子山村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张光辉、代青兰、杨立军、朱音、兰结英等人相继告别,返回魔都,各自投入到新一年的忙碌中。
偌大的房子里一下子安静了不少,只剩下林夜一家和帮忙收拾的大姐林梅、姐夫。
午后的阳光透过枣树的枝桠,在院子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夜坐在廊下的石凳上,看着大姐和姐夫里外忙碌地收拾着,沉吟片刻,开口道:
“姐,姐夫,过来坐会儿,我有个想法,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林梅放下手中的抹布,擦了擦手,和姐夫一起走过来坐下:“啥事?你说。”
“你们看,宁县的工厂下个月就要正式投产了,这后续的管理,特别是后勤保障这一块,需要人手。
我的意思是……”
他目光扫过姐姐和姐夫,
“你们就别回魔都了,就留在家里吧。这里更需要你们。”
姐夫闻言,眼睛一亮,他其实早有这个想法,只是不好意思主动提。
林夜继续详细说道:
“厂区新建了四个大食堂,能容纳上万人同时就餐,正缺信得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我想请姐夫去负责其中一个食堂的采购和日常管理,待遇比照魔都那边的经理级别,相当于以前的工资翻倍。”
他转向林梅:“姐呢,要是愿意,可以到厂里的后勤部找个相对清闲点的职位,时间灵活些。要是不想上班,就在家专心照顾方方,也可以。”
能留在家乡,有稳定的工作,还能照顾家庭,这简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这能行吗?”林梅还是有些担心,主要是替丈夫考虑,
“你姐夫他……管那么大食堂,手下那么多人,能管得来吗?别给你添乱了。”
“没问题,”林夜肯定的说道。
“食堂有专业的厨师团队和服务人员,规章制度都是现成的。
姐夫主要把握大局,管好采购关、成本关和卫生关,关键环节盯紧就行。
我相信姐夫的能力和责任心。
“再说了,有自家人盯着这一大摊事,我心里也踏实。”
姐夫搓着手,高兴的说:“小夜,你要是信得过我,我肯定愿意在家里做!”
“那就这么说定了。”林夜笑了笑,
马上,林夜又抛出了一个更让他们更加惊喜的消息:
“既然决定留在这边厂里干,你回去住老宅也不是办法,离厂区也远,不方便……嗯……我都给你们想好了!”
他指了指村口通往工厂的方向:“之前工厂规划生活区的时候,我在靠近村委会、离厂区不远的那片缓坡地上,给你们也买下了一块宅基地,面积够大,挺不错!到时候就跟家里这栋房一样,也盖个五层的小楼。”
“啊?”
林梅惊住了,连忙摆手:
“这不行!这绝对不行!小夜,哪能让你花这么多钱给我们盖房子!这不行!”
这时,林雁正好从屋里走出来,听到了后面的对话。
她笑着走过来,揽住林梅的肩膀:
“姐,你就别跟小夜客气了,对他来说,这是几个钱啊。”
林梅还是摇头:“妹妹,不是客气,这……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哪能什么都靠弟弟?”
林雁笑道:“那这样,既然你不想靠弟弟,那就妹妹来,那这盖房子的钱,我来出!
你妹子我现在虽然比不上某个大老板,但手上的现金还是很充足的,给你们盖栋房子绰绰有余。”
林梅又是一愣:“妹子……”
“你们要再推辞,就是看不起我这个妹妹了!”
得,这姐弟俩一个比一个“霸道”。
林雁这话一出,林夜抱了抱拳。
“行,姐,那就你来!”
林梅没有再坚持,点了点头……哎……自己何德何能,有这样好的弟弟妹妹!
安排好了大姐一家,林夜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
随着丛生生物制药厂竣工日期的临近,各项筹备工作进入了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其中,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的到位,是确保新厂顺利投产的重中之重。
对此,林夜早有打算。
新厂的厂长人选,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仍由原魔都丛生制药厂的厂长谢亮灵担任。
谢亮灵经验丰富,无疑是主持新厂开局、确保产品质量如一的最佳人选。
而魔都总部的工厂,则交给了一直作为谢亮灵得力助手的康非接任厂长。
谢亮灵接到任命后,雷厉风行,立刻开始在魔都工厂内部进行动员和筛选,组建赴宁县的核心骨干团队。
调令一出,响应者众多。
最终,谢亮灵精心挑选了一百五十多名各个关键岗位的精英,包括生产、质检、设备、仓储、工艺等部门的骨干力量。
这批人中,既有宁县或周边地区籍贯、渴望回乡发展的员工,也不乏有看好新厂前景的年轻技术人才。
在这批主动请缨的员工中,林子明和陈巧巧夫妇的表现尤为突出。
内部调动的通知刚一发布,他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谢亮灵,表达了强烈的意愿。
“谢厂长,我们报名!我们去宁县!”
谢亮灵看着他们,笑了笑,确认道:
“想好了?魔都这边一切都熟悉了,新厂那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挑战不小,可能会很辛苦。”
陈巧巧快人快语,脸上藏不住的激动:
“谢厂长,这有啥好想的!我们不怕辛苦,就怕没机会!”
谢亮灵欣赏他们的果断和干劲,点头应允。
她心里清楚,这对夫妻,特别是陈巧巧,是林总特意打过招呼要“重点培养”的对象,想必有其过人之处。
很快,谢亮灵便率领这支精干的先遣队,提前开赴宁县新厂区。
崭新的办公楼、宿舍楼和配套设施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他们迅速安顿下来,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熟悉全新的进口设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优化标准操作规程,
在工作中,谢亮灵开始有意识地观察陈巧巧。
她很快发现,这个来自县城的女子确实不错。
陈巧巧口齿伶俐,沟通协调能力很强,无论是和一同从魔都来的老同事,还是和本地新招聘的行政、后勤人员,都能很快打成一片,有效推动工作。
处理起繁杂的文件和数据来,更是麻利仔细,条理清晰,极少出错。
在一次关于如何优化本地招聘流程和入职培训的讨论会上,陈巧巧还结合自己对本地情况的了解,提出了几条切合实际、颇具操作性的建议,让谢亮灵刮目相看。
“确实是个好苗子。”
谢亮灵在心里给出了肯定的评价,也明白了林夜的用意。
她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协调和管理任务交给陈巧巧,比如让她协助负责大批新员工的入职接待、安置和初期融合工作等等。
陈巧巧果然不负所望,每次都完成得相当出色,展现了良好的管理潜质。
厂里正缺一个能干的办公室主任,于是当即对陈巧巧进行了任命。
木子山村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张光辉、代青兰、杨立军、朱音、兰结英等人相继告别,返回魔都,各自投入到新一年的忙碌中。
偌大的房子里一下子安静了不少,只剩下林夜一家和帮忙收拾的大姐林梅、姐夫。
午后的阳光透过枣树的枝桠,在院子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夜坐在廊下的石凳上,看着大姐和姐夫里外忙碌地收拾着,沉吟片刻,开口道:
“姐,姐夫,过来坐会儿,我有个想法,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林梅放下手中的抹布,擦了擦手,和姐夫一起走过来坐下:“啥事?你说。”
“你们看,宁县的工厂下个月就要正式投产了,这后续的管理,特别是后勤保障这一块,需要人手。
我的意思是……”
他目光扫过姐姐和姐夫,
“你们就别回魔都了,就留在家里吧。这里更需要你们。”
姐夫闻言,眼睛一亮,他其实早有这个想法,只是不好意思主动提。
林夜继续详细说道:
“厂区新建了四个大食堂,能容纳上万人同时就餐,正缺信得过、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我想请姐夫去负责其中一个食堂的采购和日常管理,待遇比照魔都那边的经理级别,相当于以前的工资翻倍。”
他转向林梅:“姐呢,要是愿意,可以到厂里的后勤部找个相对清闲点的职位,时间灵活些。要是不想上班,就在家专心照顾方方,也可以。”
能留在家乡,有稳定的工作,还能照顾家庭,这简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这能行吗?”林梅还是有些担心,主要是替丈夫考虑,
“你姐夫他……管那么大食堂,手下那么多人,能管得来吗?别给你添乱了。”
“没问题,”林夜肯定的说道。
“食堂有专业的厨师团队和服务人员,规章制度都是现成的。
姐夫主要把握大局,管好采购关、成本关和卫生关,关键环节盯紧就行。
我相信姐夫的能力和责任心。
“再说了,有自家人盯着这一大摊事,我心里也踏实。”
姐夫搓着手,高兴的说:“小夜,你要是信得过我,我肯定愿意在家里做!”
“那就这么说定了。”林夜笑了笑,
马上,林夜又抛出了一个更让他们更加惊喜的消息:
“既然决定留在这边厂里干,你回去住老宅也不是办法,离厂区也远,不方便……嗯……我都给你们想好了!”
他指了指村口通往工厂的方向:“之前工厂规划生活区的时候,我在靠近村委会、离厂区不远的那片缓坡地上,给你们也买下了一块宅基地,面积够大,挺不错!到时候就跟家里这栋房一样,也盖个五层的小楼。”
“啊?”
林梅惊住了,连忙摆手:
“这不行!这绝对不行!小夜,哪能让你花这么多钱给我们盖房子!这不行!”
这时,林雁正好从屋里走出来,听到了后面的对话。
她笑着走过来,揽住林梅的肩膀:
“姐,你就别跟小夜客气了,对他来说,这是几个钱啊。”
林梅还是摇头:“妹妹,不是客气,这……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哪能什么都靠弟弟?”
林雁笑道:“那这样,既然你不想靠弟弟,那就妹妹来,那这盖房子的钱,我来出!
你妹子我现在虽然比不上某个大老板,但手上的现金还是很充足的,给你们盖栋房子绰绰有余。”
林梅又是一愣:“妹子……”
“你们要再推辞,就是看不起我这个妹妹了!”
得,这姐弟俩一个比一个“霸道”。
林雁这话一出,林夜抱了抱拳。
“行,姐,那就你来!”
林梅没有再坚持,点了点头……哎……自己何德何能,有这样好的弟弟妹妹!
安排好了大姐一家,林夜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
随着丛生生物制药厂竣工日期的临近,各项筹备工作进入了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其中,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的到位,是确保新厂顺利投产的重中之重。
对此,林夜早有打算。
新厂的厂长人选,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仍由原魔都丛生制药厂的厂长谢亮灵担任。
谢亮灵经验丰富,无疑是主持新厂开局、确保产品质量如一的最佳人选。
而魔都总部的工厂,则交给了一直作为谢亮灵得力助手的康非接任厂长。
谢亮灵接到任命后,雷厉风行,立刻开始在魔都工厂内部进行动员和筛选,组建赴宁县的核心骨干团队。
调令一出,响应者众多。
最终,谢亮灵精心挑选了一百五十多名各个关键岗位的精英,包括生产、质检、设备、仓储、工艺等部门的骨干力量。
这批人中,既有宁县或周边地区籍贯、渴望回乡发展的员工,也不乏有看好新厂前景的年轻技术人才。
在这批主动请缨的员工中,林子明和陈巧巧夫妇的表现尤为突出。
内部调动的通知刚一发布,他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谢亮灵,表达了强烈的意愿。
“谢厂长,我们报名!我们去宁县!”
谢亮灵看着他们,笑了笑,确认道:
“想好了?魔都这边一切都熟悉了,新厂那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挑战不小,可能会很辛苦。”
陈巧巧快人快语,脸上藏不住的激动:
“谢厂长,这有啥好想的!我们不怕辛苦,就怕没机会!”
谢亮灵欣赏他们的果断和干劲,点头应允。
她心里清楚,这对夫妻,特别是陈巧巧,是林总特意打过招呼要“重点培养”的对象,想必有其过人之处。
很快,谢亮灵便率领这支精干的先遣队,提前开赴宁县新厂区。
崭新的办公楼、宿舍楼和配套设施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他们迅速安顿下来,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熟悉全新的进口设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优化标准操作规程,
在工作中,谢亮灵开始有意识地观察陈巧巧。
她很快发现,这个来自县城的女子确实不错。
陈巧巧口齿伶俐,沟通协调能力很强,无论是和一同从魔都来的老同事,还是和本地新招聘的行政、后勤人员,都能很快打成一片,有效推动工作。
处理起繁杂的文件和数据来,更是麻利仔细,条理清晰,极少出错。
在一次关于如何优化本地招聘流程和入职培训的讨论会上,陈巧巧还结合自己对本地情况的了解,提出了几条切合实际、颇具操作性的建议,让谢亮灵刮目相看。
“确实是个好苗子。”
谢亮灵在心里给出了肯定的评价,也明白了林夜的用意。
她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协调和管理任务交给陈巧巧,比如让她协助负责大批新员工的入职接待、安置和初期融合工作等等。
陈巧巧果然不负所望,每次都完成得相当出色,展现了良好的管理潜质。
厂里正缺一个能干的办公室主任,于是当即对陈巧巧进行了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