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海蛟七号研究成功,曾诚实验室现场求婚!-《重生95,打造全球第一村》

  回到魔都后,这一整天,林夜的左眼皮直跳。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这是有好事啊……

  下午六点,林夜刚结束一个会议,揉了揉眼睛,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

  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林夜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曾诚。

  他立刻按下接听键。

  电话那头先是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吸声,像是刚跑完长跑的人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几秒钟,曾诚的声音才传来:

  “林...林总...成了...我们成了...”

  林夜的心猛地一跳:“曾教授,慢慢说,什么成了?”

  “第三次极限压力测试...刚结束...所有数据...全部达标!海蛟七号...确定研发成功!”

  海蛟七号成功了?

  林夜再次确认:

  “说一遍数据!”

  “一万一千五百米!二十四小时!结构零变形!疲劳性能超预期!”

  “数据复核过了吗?稳定性怎么样?”他强迫自己保持最后一丝冷静。

  “复核了三遍!”曾诚几乎是在喊,“没有问题!”

  “哈哈,太好了...”

  林夜哈哈大笑,“曾教授,如果丰功伟绩,你的名字要载入华夏史册啊!钱教授会为你自豪的。”

  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了几秒,然后曾诚的声音再次响起:

  “林总...我太激动了。”

  ……

  海蛟七号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项普通技术突破,这是即将关系华夏国运的大事。

  挂了电话,林夜不敢怠慢,找到纪汉民的手机号拨了出去。

  电话接通,林夜详细把曾诚关于海蛟七号研发成功的情况说了一遍。

  纪汉民安静的听完,只说了一句,等我消息!

  *

  此时的复大材料实验室里,一派欢腾的景象。

  团队成员们互相拥抱、击掌。

  王复不知从哪摸出一瓶香槟,泡沫喷得到处都是。

  在一片欢腾中,曾诚却悄悄退到角落,打开保密柜取出一个小巧的丝绒盒子。

  盒子表面已经被浸得有些发潮。

  他紧紧的拽着,给大家交待了几句,然后等着代青兰的到来。

  刚才,他打完林夜电话后,接着打了代青兰电话,叫她赶紧过来,有急事。

  代青兰今天刚好就在复大,她来复大看儿子和未来儿媳。

  不一会儿,楼道里传来脚步声,代青兰来了。

  曾诚示意大家安静。

  众人立刻会意,有人关掉了大灯,只留下仪器屏幕发出的幽幽蓝光。

  有人手忙脚乱地把实验台上的烧杯和仪器移开,清出一块干净的地方。

  当代青兰推门进来时,看见曾诚站在实验室中央,还穿着白大褂,头发因为连续工作而乱糟糟的,手里捧着个打开的小盒子。

  戒指在仪器光下闪着微光。

  “曾诚,你这是...”

  “青兰,”曾诚单膝跪了下来,膝盖磕在地砖上发出闷响,

  “二十三年了...我这个人无趣,是个书呆子,就会泡实验室,是你给了我生活的意义...”

  “青兰,海蛟七号今天成功了。这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我想...想用它当聘礼,正式向你求婚……青兰,我爱你,嫁给我好吗?”

  真是个书呆子,哪有这样求婚的。

  代青兰的莞尔一笑,走上前。

  她伸手去拉他。

  “快起来,”她声音发颤,“地上凉。”

  “不,你先答应我……”

  “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玩心跳,这种事,你跟我说一声就可以了,干嘛搞这么郑重。”

  “……那,你答应我了?”

  代青兰笑吟吟的点头。

  曾诚幸福的快要晕了过去。

  因为手抖得厉害,试了三次才把戒指戴稳。

  站起来时腿一软,差点栽倒,被代青兰扶住。

  周围爆发出笑声和掌声,王复又开始摇晃那瓶没喝完的香槟。

  代青兰为曾诚擦去脸上的泪水,轻声说:

  “傻瓜,你其实不用等到今天的。”

  曾诚紧紧握住她的手,眼泪却流得更凶了。

  为了这一天,他等了太久太久。

  他早已经发誓,海蛟七号成功之日,就是求婚之时,他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听到代青兰这话,曾诚突然不知从哪来的力气,一把将代青兰抱起,在实验室里转起圈来。

  转完圈,曾诚气喘吁吁的看着她。

  代青兰似乎在等着他,或者说是鼓励他进行下一步。

  “青兰……”

  曾诚热情的吻了上去。

  代青兰闭上眼,迎接着曾诚火热的吻。

  众人正想看个究竟,只见曾诚身后的手不停摆动,只得乖乖的转过身去。

  *

  第二天一早,林夜在办公室接到了纪汉民亲自打来的电话。

  听筒里的声音言简意赅:“小林,你报上来的消息,我连夜向上面汇报了。最高层很重视,今天下午两点,元老院智囊团内部会议,你亲自来汇报。”

  “是,纪老,我准备一下就出发。”

  “嗯,注意保密!”纪汉民嘱咐了一句。

  挂了电话,林夜立刻让秘书订了最近一班飞北京的机票。

  下午两点,北京西山某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肃穆。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坐着九位老人,这是智囊团的成员,加上自己,一共十位。

  纪汉民坐在靠前的位置,朝刚进门的林夜微微点头。

  “林夜,开始吧。”纪汉民开门见山。

  林夜站起身。

  “各位首长,“海蛟七号”是一种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承受一万一千五百米水深的压力,相当于约1500个大气压。”

  “不仅如此,它同时具备极佳的高低温耐受性和耐腐蚀性。”

  “这意味着,我们的深海探测器可以在全球99%的海域自由作业。最直接的意义是,攻击型核潜艇的潜深理论极限将大幅提升,足以冲破目前所有反潜网络的探测范围,隐蔽性与生存能力无人能及。同时,可以实现超深海域长时巡航,执行侦察、布雷、反潜任务,拥有全球最深作业能力之后,我们将掌握深海“暗区”控制权!”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夜身上。

  “在航空航天领域,”林夜继续道,“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耐高温的发动机叶片,让我们的战机飞得更高更远。高超音速导弹的弹头如果采用这种材料,可以承受更极端的飞行环境。”

  “更重要的是,全球90%未开发的深海资源——可燃冰、稀土、多金属结核等,都将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战略储备。目前国际上最深作业记录是五千米,而我们已经突破了一万米大关。”

  林夜说完,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缓缓开口:“数据可靠吗?”

  “复大实验室三次独立测试,数据完全一致。所有原始记录都可以调阅。”

  林夜回答得非常肯定。

  另一位戴眼镜的老人追问:“产业化前景如何?”

  “完全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但需要国家层面的专项统筹规划。”林夜谨慎地回答。

  纪汉民环视一周,沉声道:“既然大家都了解了基本情况,我提议,现在就去复大实地验证。眼见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