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黑莲花病美人割肉商王 VS 寒门承卿泪洒新政!-《女帝后宫皆绝色》

  陈清策虽终日卧病,脑子却实在好用得很,次日便将南宫珏想要的什么“打造品牌效应”的计划整理了出来,甚至连带着更细节的规划都一并做了出来。

  南宫珏一向嗜钱如命,自是迅速花了些钱将丹枫城内出了名长舌的小郎官都雇了来,将陈清策所说的“竹林七隐”的故事在全城上下迅速散播开来,果然一时间肥皂的销量可以说是水涨船高,前日更是售出了历史新高,在南宫珏的流水簿上添了好大一笔。

  只是嘛,陈清策既然是心思缜密、一步三算,那自然也不是平白地付出脑力的。于是乎,两个人谈思路、谈计划,顺势便谈到了分成。

  他也并不提自己到底要多少的利润,反倒是对着南宫珏说了抱歉的话,说自己身子实在不好离不得药,怕误了南宫珏的大事,又说能够帮上忙已经是荣幸之至,并不奢求什么报酬......

  只是一套组合拳下来,倒是南宫珏不知怎的,主动提出将流水中的近两成分给他,他倒也不推辞,道了几句谢后也就欣然允了。

  从静心阁走出来之后,南宫珏却忽然越想越觉得不对,怎么感觉自己给的实在有些多了。

  “算珠,你说方才陈侍君是不是故意等着套我的话呢?”心里不断盘算了一番之后,南宫珏还是忍不住问出口,只是话已出口,也不好意思再改。

  “奴才不知啊。”贵人之间的事,算珠并不敢多言。他只想安安稳稳熬到出宫的年纪,择个好妻主。

  好在南宫珏也并没有多问,仍沉溺于自己的算计里,连路也顾不得看了,竟是往棠棣苑的方向走去。

  “才子,我们只怕不要再往前面走了。”

  一直不言语的点翠却忽然低声道,他之前听宫里的人说过,这位柔侍性子孤僻得很,便是凤君亲临,也讨不到一张笑脸。虽说如今不过是柔侍,但是听说前些时日陛下为了迎他入宫,可是和朝中的那些老臣闹得很不愉快,吵了几日,双方才各退一步(大臣们不阻止阿玖入宫,女帝也只能给他最低的位分。)

  听了这话,南宫珏猛地抬头看了一眼:通往棠棣苑的小径栽着整整齐齐的秋菊,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翠叶间缀着饱满的花蕊,却并不见人侍弄、观看,越往里走就越是安静。

  “棠棣苑内便是那位陛下不顾一切都要册封的柔侍吗?”南宫珏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似乎听说过阿玖的名字,什么一舞动全城啦、什么“容华若桃李”啦,倒是不曾有缘见过呢,心里莫名生出一丝好奇。

  “正是。”点翠答完后,又轻声对着南宫珏道,“听说柔侍小主眼睛不好、又在病中,需要静养,凤君此前已经懿旨言后宫不得打扰,主子还是早些回‘汇珍苑’吧?”

  “嗯。”

  既然是沈复的旨意在前,南宫珏也并不是那种要主动讨不痛快的人。

  ——千嶂关——

  许清风和叶锦安领着人马日夜行军数日,终于到了千嶂关,这里地势十分险峻,凌冽的北风卷着细碎的石子,刀子般刮过千嶂关高耸的城墙。关隘内外,一片肃杀。

  许清风坐在枯黄的衰草上,闭目沉思着,不过不为千嶂关,毕竟朝中的事他算不上了解,此番他只要保证叶锦安能够顺利完成怜舟沅宁交代的任务即可;却也不为着一路上风餐露宿、箪食瓢饮,毕竟他虽为男子,但是年少丧母后,他一个人撑住了整个许家。

  他如今心里,是在研究那位叶承卿,虽说两人此前在宫中便有交集,一路上又日日相伴,但其实并没有说上几句话,也算不上熟稔。一路上,实在是叶锦安主动开口的时候实在太少,且张口便是些圣贤书,或是把规矩体统挂在嘴边,让许清风脑仁疼得很。

  不过,他确信这位承卿的为人的确十分不错,并不因为他出身将门、在后宫又贵为贵卿而刻意亲近,却也没有一味地奉承。

  良久,他得出最终结论:不愧是沅宁选中的人,沅宁真有眼光!!!

  “许贵卿,我们先安顿下来,等明日一早,便召集千嶂关官衙内所有官吏,以及所有登基在册的乡绅里正,将陛下的旨意陈说明白,推行均田令。”

  叶锦安裹着一件厚实的墨色大氅,风帽压的很低,只露出线条硬挺的下颚和紧抿的嘴角,腰背虽挺的笔直,但是目光却有意无意地瞥向破败的街巷以及面黄肌瘦的行人。那双平日里平静无波的眼神中,似乎透露出无限的惆怅。

  许清风很敏锐地看出他眼底的忧愁,柔声道,“叶承卿别那么担心嘛,等这里推行均田令之后啊,他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嗯。希望如此,均田令……”叶锦安的目光最终落在几个穿着破旧棉袄瑟缩在避风处瑟瑟发抖的孩童身上,眼里的惆怅没有半分消减。

  昔年,他和他的姐妹兄弟也是这样,这样的冷。灾荒与寒冷后,阖家上下,只剩他一个人。他原以为都熬过去了,他曾考取功名,如今又是后宫了里的承卿,他已经不再挨饿受冻了。

  可看到他的家园中,还有那么多的人如昔日的自己,就觉得,那年的雪,好像一直没有停下过。

  “放心吧,叶承卿,我会鼎力相助的。”许清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很真诚、很坚决。

  千嶂关官衙内临时腾出的厢房,窗户纸在呼啸的北风中簌簌作响,漏进丝丝缕缕刺骨的寒意。一盏孤灯如豆,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了书案一角。叶锦安端坐案前,身上那件厚实的墨色大氅并未脱下,却仍显得身形单薄。

  白日里看到的景象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握住他的心脏,让他无法呼吸,放心不下。

  案上摊开的,是户部发来的均田令细则卷宗,以及千嶂关历年田亩赋税、户籍黄册。

  虽是舟车劳顿,但是叶锦安睡意全无,便仔细看起了摞成小山的册子。

  均田令是良策,是陛下力排众议推行的新政,是根除积弊、予民生机的希望。然而,千嶂关地处边陲,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世家豪强虽不如丹枫城盘根错节,却也有地头蛇盘踞一方。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百姓,经年累月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早已困苦不堪,如久旱的禾苗,再也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这次的均田令,容不得一点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