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仁生堂的喧嚣终于归于沉寂。
后院的灯火却依旧明亮,将叶蓁蓁和萧衍的身影投映在窗纸上,显得格外静谧。
八仙桌上,那堆刺目的黄金已被收起,取而代之夜河一壶新沏的清茶,袅袅的热气,为这深秋的夜晚带来一丝暖意。
“这笔钱,你打算如何处置?”萧衍率先开口,他为叶蓁蓁斟满一杯茶,动作自然而然,仿佛已经做过千百遍。
他问的,是那五百两黄金。这笔巨款,足以在任何地方掀起波澜,用好了是发展的基石,用不好,便是引火烧身的祸根。
叶蓁蓁捧起温热的茶杯,暖意从掌心一直流淌到心底。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石鼓县最大的粮商有几家?
铁料铺子呢?他们背后,都与哪些势力有关联?”
萧衍的眸光微动,瞬间便明白了她的意图。“粮商有三家,”他沉吟道,“城东的“德丰粮行’,是县丞的小舅子开的;城南的‘金满仓’,背后是本地的几个大户;还有一家“广济行’,背景最是神秘,据说与郡城的某个大人物有牵扯。至于铁料,几乎被官府背景的“百炼阁’一家垄断。”
这便是这个时代的商业格局,每一门赚钱的生意背后,都盘踞着错综复杂的权力网络。
叶蓁蓁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她放下茶杯,眼神清亮地看着萧衍:“我们的目标,是大量的粮食和铁料。但我们不能亲自出面,更不能让任何人,将这些物资的最终去向,与我们山中的根据地联系起来。”
“你的意思是..”
“分而化之,多头并进。”叶蓁蓁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透着清晰的逻辑,“我们需要将这笔黄金,拆分成许多份。一部分,以陈府的名义,去向“德丰粮行’和“金满仓少量多次地购粮。陈虎刚在我这里吃了亏,如今正是急于示好的时候,借他的名头,想必没人敢深究。”
萧衍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确实是利用陈府这块挡箭牌的妙招。
“另一部分,”叶蓁蓁继续道,“我们找几个绝对可靠,但又从未在石鼓县露过面的生面孔,让他们扮作外地来的行商,去广济行’采买。‘广济行’背景深,见惯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只要价钱公道,他们不会多问。”
“至于最难办的铁料……”叶蓁蓁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百炼阁’是官府的产业,我们绝不能碰。但铁器,不一定非要从铁料铺子买。石鼓县周边,可有废弃的矿场或是即将倒闭的铁匠铺?”
她的话,如同拨开云雾的手,瞬间为萧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他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我们直接收购那些破旧的农具,或是濒临破产的铁匠铺,回炉重造?”
“正是。”叶蓁蓁的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这样做,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极为隐蔽。谁会在意一个外地商人,收购一堆
没人要的破铜烂铁呢?’
一个完整而周密的计划,在她的阐述下,变得清晰可行。它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利用陈府的威慑、动用陌生的面孔、以及声东击西的策略,完美地编织在了一起。
萧衍看着她,目光灼灼。他麾下不乏骁勇善战的猛将,也不缺忠心耿耿的死士,但唯独缺少像她这样,能于细微处布局,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囊。
他站起身,走到门外,低声唤道:“赵四。”
一道黑影如鬼魅般出现在院中,单膝跪地:“主上。”
“进来。
赵四走进屋,这是一个面容普通、身材中等,丢在人堆里就再也找不出来的汉子。但那双眼睛,却透着狼一般的机警与沉稳。
萧衍指了指叶蓁蓁,对赵四命令道:“从今日起,这位叶姑娘的命令,等同于我的命令,你需无条件执行。
赵四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转向叶蓁蓁,垂首道:“属下赵四,听凭叶姑娘差遣。
叶蓁蓁有些意外,但看到萧衍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便也坦然接受了。她将刚才的计划,对赵四详细地复述了一遍,并补充了许多细节,例如如何伪装身份,如何分散交货地点,以及遇到盘查时的应对说辞。
赵四听得极为认真,越听,眼中对叶蓁蓁的敬佩之色就越浓。他本以为这只是个被主上底护的柔弱医女,却不想其心思之缜密,手段之老辣,竟远超自己见过的许多谋士。
“属下明白,定不辱命!”赵四领命,身形一闪,便再次消失在夜色之中。
屋内,只剩下叶蓁蓁和萧衍两人。
“光有粮和铁,还不够。”叶蓁蓁轻声说道,她看向萧衍,“我们还需要人,特别是懂得冶炼和锻造的工匠。否则,再多的铁矿石,也只是一堆无用的石头。’
萧衍点了点头,面露沉思:“有本事的工匠,大多都有自己的铺子,或是被大户人家养着,轻易不会跟我们走。流离失所的难民里,虽偶有匠人,却也良莠不齐,难以辨别。”
叶蓁蓁的目光,投向了窗外漆黑的夜空。
“明天,我们去东市看看。”
“东市?”萧衍的眉头微微蹙起,“那里鱼龙混杂,是石鼓县最混乱的地方。除了寻常的买卖,还有牙行和人市,不是什么好去处。”
“正因为混乱,才可能有我们想要找的遗珠。”叶蓁蓁转过头,眼神坚定,“乱世之中,最不值钱的是人命,但也正因如此,一些平日里千金难求的技艺,才有可能因为主人的落魄,而变得“廉价。”
次日,天刚蒙蒙亮,叶蓁蓁和萧行便换上了一身最不起眼的粗布衣衫、悄然出了仁生堂。
两人都做了简单的伪装,叶蓁蓁将皮肤涂得蜡黄,眉眼也刻意画得平淡了些,而萧行则粘上了微乱的胡茬,原本挺拔的身形也略显佝偻,看上去就像一对为生计奔波的普通夫妻。
石鼓县的东市,果然名不虚传。
一踏入这片区域,嘈杂的人声、牲畜的腥臊味、以及各种食物混合的气味便扑面而来。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粗犷而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在这片繁华的背后,叶蓁蓁敏锐地察觉到了隐藏的阴影。
在市场的最北角,有一片用简陋木栅栏围起来的空地,那里,便是萧衍口中的“人市”。
数十个衣衫褴楼、神情麻木的人,像货物一样被圈在里面。他们的脖子上挂着木牌,上面写着年龄和“专长”——“能下地”、“会女红”、“识数”··
叶蓁蓁的心,猛地一沉。尽管早有预料,但亲眼目睹这般将人明码标价的场景,依旧让她感到一阵生理性的不适与愤怒。
她正要移开视线,目光却被角落里的一家四口给牢牢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中年汉子,一个面容憔悴的妇人,以及两个紧紧依偎在母亲身边的孩子。与其他人的麻木不同,那汉子的眼中,尚有一丝不甘的火焰在燃烧。
叶蓁蓁的视线,落在了那汉子那双骨节粗大、布满厚茧和烫伤旧痕的手上。
那是一双,常年与烈火和铁锤为伴的手!就在此时,一个牙行的管事走了过来,用鞭子指着那一家人,高声叫卖起来:“都来看一看,瞧一瞧!上好的铁匠一家子!男人能打铁,女人能帮厨,两个小崽子也能当个学徒!全家只卖二十两银子,买到就是赚到!”
二十两银子,买断一个技术工匠的一生,以及他全家的命运。
叶蓁蓁的呼吸,微微一滞。
她转头看向身旁的萧衍,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萧衍,我们,必须把他买下来。”
后院的灯火却依旧明亮,将叶蓁蓁和萧衍的身影投映在窗纸上,显得格外静谧。
八仙桌上,那堆刺目的黄金已被收起,取而代之夜河一壶新沏的清茶,袅袅的热气,为这深秋的夜晚带来一丝暖意。
“这笔钱,你打算如何处置?”萧衍率先开口,他为叶蓁蓁斟满一杯茶,动作自然而然,仿佛已经做过千百遍。
他问的,是那五百两黄金。这笔巨款,足以在任何地方掀起波澜,用好了是发展的基石,用不好,便是引火烧身的祸根。
叶蓁蓁捧起温热的茶杯,暖意从掌心一直流淌到心底。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石鼓县最大的粮商有几家?
铁料铺子呢?他们背后,都与哪些势力有关联?”
萧衍的眸光微动,瞬间便明白了她的意图。“粮商有三家,”他沉吟道,“城东的“德丰粮行’,是县丞的小舅子开的;城南的‘金满仓’,背后是本地的几个大户;还有一家“广济行’,背景最是神秘,据说与郡城的某个大人物有牵扯。至于铁料,几乎被官府背景的“百炼阁’一家垄断。”
这便是这个时代的商业格局,每一门赚钱的生意背后,都盘踞着错综复杂的权力网络。
叶蓁蓁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她放下茶杯,眼神清亮地看着萧衍:“我们的目标,是大量的粮食和铁料。但我们不能亲自出面,更不能让任何人,将这些物资的最终去向,与我们山中的根据地联系起来。”
“你的意思是..”
“分而化之,多头并进。”叶蓁蓁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透着清晰的逻辑,“我们需要将这笔黄金,拆分成许多份。一部分,以陈府的名义,去向“德丰粮行’和“金满仓少量多次地购粮。陈虎刚在我这里吃了亏,如今正是急于示好的时候,借他的名头,想必没人敢深究。”
萧衍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确实是利用陈府这块挡箭牌的妙招。
“另一部分,”叶蓁蓁继续道,“我们找几个绝对可靠,但又从未在石鼓县露过面的生面孔,让他们扮作外地来的行商,去广济行’采买。‘广济行’背景深,见惯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只要价钱公道,他们不会多问。”
“至于最难办的铁料……”叶蓁蓁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百炼阁’是官府的产业,我们绝不能碰。但铁器,不一定非要从铁料铺子买。石鼓县周边,可有废弃的矿场或是即将倒闭的铁匠铺?”
她的话,如同拨开云雾的手,瞬间为萧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他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我们直接收购那些破旧的农具,或是濒临破产的铁匠铺,回炉重造?”
“正是。”叶蓁蓁的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这样做,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极为隐蔽。谁会在意一个外地商人,收购一堆
没人要的破铜烂铁呢?’
一个完整而周密的计划,在她的阐述下,变得清晰可行。它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利用陈府的威慑、动用陌生的面孔、以及声东击西的策略,完美地编织在了一起。
萧衍看着她,目光灼灼。他麾下不乏骁勇善战的猛将,也不缺忠心耿耿的死士,但唯独缺少像她这样,能于细微处布局,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囊。
他站起身,走到门外,低声唤道:“赵四。”
一道黑影如鬼魅般出现在院中,单膝跪地:“主上。”
“进来。
赵四走进屋,这是一个面容普通、身材中等,丢在人堆里就再也找不出来的汉子。但那双眼睛,却透着狼一般的机警与沉稳。
萧衍指了指叶蓁蓁,对赵四命令道:“从今日起,这位叶姑娘的命令,等同于我的命令,你需无条件执行。
赵四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转向叶蓁蓁,垂首道:“属下赵四,听凭叶姑娘差遣。
叶蓁蓁有些意外,但看到萧衍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便也坦然接受了。她将刚才的计划,对赵四详细地复述了一遍,并补充了许多细节,例如如何伪装身份,如何分散交货地点,以及遇到盘查时的应对说辞。
赵四听得极为认真,越听,眼中对叶蓁蓁的敬佩之色就越浓。他本以为这只是个被主上底护的柔弱医女,却不想其心思之缜密,手段之老辣,竟远超自己见过的许多谋士。
“属下明白,定不辱命!”赵四领命,身形一闪,便再次消失在夜色之中。
屋内,只剩下叶蓁蓁和萧衍两人。
“光有粮和铁,还不够。”叶蓁蓁轻声说道,她看向萧衍,“我们还需要人,特别是懂得冶炼和锻造的工匠。否则,再多的铁矿石,也只是一堆无用的石头。’
萧衍点了点头,面露沉思:“有本事的工匠,大多都有自己的铺子,或是被大户人家养着,轻易不会跟我们走。流离失所的难民里,虽偶有匠人,却也良莠不齐,难以辨别。”
叶蓁蓁的目光,投向了窗外漆黑的夜空。
“明天,我们去东市看看。”
“东市?”萧衍的眉头微微蹙起,“那里鱼龙混杂,是石鼓县最混乱的地方。除了寻常的买卖,还有牙行和人市,不是什么好去处。”
“正因为混乱,才可能有我们想要找的遗珠。”叶蓁蓁转过头,眼神坚定,“乱世之中,最不值钱的是人命,但也正因如此,一些平日里千金难求的技艺,才有可能因为主人的落魄,而变得“廉价。”
次日,天刚蒙蒙亮,叶蓁蓁和萧行便换上了一身最不起眼的粗布衣衫、悄然出了仁生堂。
两人都做了简单的伪装,叶蓁蓁将皮肤涂得蜡黄,眉眼也刻意画得平淡了些,而萧行则粘上了微乱的胡茬,原本挺拔的身形也略显佝偻,看上去就像一对为生计奔波的普通夫妻。
石鼓县的东市,果然名不虚传。
一踏入这片区域,嘈杂的人声、牲畜的腥臊味、以及各种食物混合的气味便扑面而来。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粗犷而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在这片繁华的背后,叶蓁蓁敏锐地察觉到了隐藏的阴影。
在市场的最北角,有一片用简陋木栅栏围起来的空地,那里,便是萧衍口中的“人市”。
数十个衣衫褴楼、神情麻木的人,像货物一样被圈在里面。他们的脖子上挂着木牌,上面写着年龄和“专长”——“能下地”、“会女红”、“识数”··
叶蓁蓁的心,猛地一沉。尽管早有预料,但亲眼目睹这般将人明码标价的场景,依旧让她感到一阵生理性的不适与愤怒。
她正要移开视线,目光却被角落里的一家四口给牢牢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中年汉子,一个面容憔悴的妇人,以及两个紧紧依偎在母亲身边的孩子。与其他人的麻木不同,那汉子的眼中,尚有一丝不甘的火焰在燃烧。
叶蓁蓁的视线,落在了那汉子那双骨节粗大、布满厚茧和烫伤旧痕的手上。
那是一双,常年与烈火和铁锤为伴的手!就在此时,一个牙行的管事走了过来,用鞭子指着那一家人,高声叫卖起来:“都来看一看,瞧一瞧!上好的铁匠一家子!男人能打铁,女人能帮厨,两个小崽子也能当个学徒!全家只卖二十两银子,买到就是赚到!”
二十两银子,买断一个技术工匠的一生,以及他全家的命运。
叶蓁蓁的呼吸,微微一滞。
她转头看向身旁的萧衍,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萧衍,我们,必须把他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