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吹散了街口的喧嚣,却吹不散人们心中掀起的惊涛骇浪。
衙役们拖走张管事一行的身影还未远去,赵县令已是满面春风地与徐伯寒暄了几句,取走了他口中的“安神香”,临上马车前,他特意回首,深深地看了一眼并肩而立的叶蓁蓁和萧衍,那眼神复杂,有探究,有欣赏,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示好。
随着华丽的马车缓缓驶离,百草堂门前那群看热闹的百姓,望向叶蓁蓁的目光,也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是出于对“活神仙”的敬畏和好奇,那么现在,这份敬畏之中,又多了一层对“权势”的认知。他们或许不明白那个邋遢老头究竟是什么来头,但他们亲眼看见,本县最大的官,在他面前都得执晚辈礼。
这个年轻的姑娘,是这位“大人物”亲自点头留下的人。
从此,再无人敢小觑这间破旧的药铺,和这药铺里年轻的女主人。
“都散了,散了!该看病的进来看病,不看病的别堵着门口!”叶蓁蓁清了清嗓子,学着徐伯的腔调喊了一句。
人群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三三两两地散开。一些真正有病痛的,则带着几分忐忑和期盼,走进了药铺。
叶蓁蓁深吸一口气,拉着萧行,正式踏入了属于他们的新天地。
徐伯早已不见了踪影,估计又躲回里屋睡回笼觉去了。叶蓁蓁看着这间药铺,眼中却闪烁着规划的光芒。
药铺的格局很简单,一排顶天立地的药柜,一张油光发亮的诊桌,几条供人歇脚的长凳。但问题在于,太乱了。
药材的香气混杂在一起,浓郁得有些刺鼻。许多常用的药材,就那么随意地堆在柜台上,暴露在空气里。而那些药柜的抽屉,标签模糊,顺序混乱,一看就是徐伯随手取用,从不归位的杰作。
“这可不行。”叶蓁-蓁蹙起了眉头,职业病瞬间发作,“药材的药性最忌混杂和潮气,这样摆放,许多珍贵的药材都会慢慢失效。
她转头看向萧行,眼中带着询问。
萧衍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点了点头,声音沉稳:“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我帮你。”
“好!”
叶蓁蓁的眼中亮起了光。她先是将门外王家嫂子送来的鸡蛋和粗面安顿好,然后便挽起袖子,开始了她的大改造计划。
第一步,清点和整理。
她让萧衍将所有药柜里的抽屉都拉出来,一个一个地清空。她则凭借着脑海中庞大的现代药理知识和原身那点可怜的记忆,将各种药材分门别类。
解表的、清热的、祛湿的、理气的……她按照药性、功效,将数百种药材重新归类。有些受了潮的,她便细心地摊在干净的簸箕里,拿到后院阳光最好的地方晾晒。有些存放不当,已经失去药性的,她则毫不犹豫地挑拣出来,准备当做废料处理。
萧衍则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他力气大,手脚稳,搬运沉重的药罐、挪动笨拙的药柜,都毫不费力。他话不多,但叶蓁蓁只需一个眼神,他就知道该做什么。阳光透过门楣洒进来,照在两人忙碌的身影上,一个沉静指挥,一个默契配合,竟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和谐。
期间,陆续有病人上门。
叶蓁蓁便停下手里的活,回到诊桌前。她问诊极有耐心,望、闻、问、切,一丝不苟。对于一些常见的小毛病,比如风寒咳嗽、积食腹胀,她往往不开昂贵的汤药,而是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食疗方子,或是只开一两味最关键的草药,让他们回家配上生姜、红糖同煮。
药费便宜得惊人,效果却出奇地好。
一位咳嗽了半月的老翁,只花了三文钱买了些甘草和桔梗,回去按她的法子煮水喝,下午就感觉喉咙清爽了许多。
一位腹中胀气的小童,被她用温热的手掌,以一种奇特的手法在肚子上推拿了片刻,竟当场打出几个响亮的嗝,立时便舒坦了。
一传十,十传百。
“百草堂来了个仙女下凡的叶神医”这个名头,比昨日那场风波传得更快。她不仅医术高,心肠还好,从不乱开贵药,是真正为穷苦百姓着想的好大夫。
到了傍晚,药铺关门时,叶蓁蓁看着焕然一新的药柜,每个抽屉上都贴着用隽秀小楷写下的新标签,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空气中的药香变得清冽而纯粹,整个空间都显得窗明几净。
她转头,看到萧衍正在后院,用锄头一下一下地翻着那片空地,坚实的脊背在夕阳下勾勒出流畅的线条,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
“你在做什么?”叶蓁蓁走过去,递上一块干净的布巾。
萧衍接过,随意地擦了擦脸,嘴角带着一丝浅笑:“看你下午总盯着这块地,想着你应该是想种点什么。我先帮你把地翻好。
叶蓁蓁的心,蓦地一软。
这个男人,总是这样,默默地将她所有的心事都看在眼里,然后用行动来回应。
“我想种些常用的草药,”她轻声说,“比如薄荷、金银花、紫苏……这样取用方便,也新鲜。
“好。”萧衍点头,“等明日,我去城外给你挖些腐殖土回
来,这里的土太贫瘠了。’
两人并肩站在夕阳下,规划着这片小小的药圃,仿佛是在规划他们共同的未来。安宁和温馨,如同流水一般,静静地淌过心间。
夜幕降临,就在两人准备做晚饭时,百草堂的门,却被“笃笃”地敲响了。
萧衍警觉地起身,走到门后,沉声问道:“谁?”
门外传来一个恭敬而熟悉的声音:“萧公子,是在下,赵秉谦。
赵秉谦,正是县令赵大人的名讳。
萧衍与叶蓁-蓁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他打开门,只见赵县令脱下了官服,换了一身素净的常服,只带了一个小厮,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姿态放得极低。
“冒昧打扰,还望二位见谅。”赵县令笑着走进来,目光扫过整洁如新的药铺,眼中的欣赏之色更浓了,“今日之事,是在下治下不严,让二位受了惊。这是城中‘醉仙楼的一点薄菜,特来向二位赔罪。
叶蓁蓁连忙道:“大人言重了,此事与您无关。”
“有关,有关。”赵县令连连摆手,他示意小厮放下食盒,自己则在长凳上坐下,叹了口气道,“二位有所不知,那主簿周昌,仗着他姐夫是郡守府的师爷,在石鼓县向来骄横。本官………亦是多有掣肘啊。”
他这话,看似诉苦,实则是在点明利害关系,主动示好。
萧衍眼神微动,接口道:“周主簿的姐夫,是郡守大人的人?”“何止是人,”赵县令苦笑一声,压低了声音,“那位张师爷,可是郡守大人的心腹。而我们这位郡守大人……你们也知道,是京城里那位权倾朝野的李太师,一手提拔起来的门生。’
李太师!
这三个字一出口,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叶蓁-蓁的心猛地一沉。她和萧行最清楚,那位李太师,正是萧衍的死敌,也是一手遮天的国之权臣!
她没想到,这条线,竟然这么快就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避风的港湾,却不知,这港湾,就建在敌人势力的眼皮子底下。
赵县令察言观色,见两人神情凝重,便知道自己的话已经
说到了点子上。他站起身,拱了拱手道:“今日天色已晚,本官就不多打扰了。只是一句,徐神医乃是世外高人,不喜俗务。日后,二位若有什么不方便出面的事,尽可来县衙寻我。在这石鼓县,只要不是通敌叛国的大罪,本官,尚能说得上几句话。”
说完,他便带着小厮,告辞离去。
夜风吹进门,带着一丝凉意。
叶蓁蓁和萧衍沉默地站在堂中,那盒来自“醉仙楼”的精美菜肴,还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但两人却全无胃口。
原来,他们从未真正逃离旋涡。从踏入这石鼓县开始,他们就已经身在了风暴的边缘。
衙役们拖走张管事一行的身影还未远去,赵县令已是满面春风地与徐伯寒暄了几句,取走了他口中的“安神香”,临上马车前,他特意回首,深深地看了一眼并肩而立的叶蓁蓁和萧衍,那眼神复杂,有探究,有欣赏,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示好。
随着华丽的马车缓缓驶离,百草堂门前那群看热闹的百姓,望向叶蓁蓁的目光,也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是出于对“活神仙”的敬畏和好奇,那么现在,这份敬畏之中,又多了一层对“权势”的认知。他们或许不明白那个邋遢老头究竟是什么来头,但他们亲眼看见,本县最大的官,在他面前都得执晚辈礼。
这个年轻的姑娘,是这位“大人物”亲自点头留下的人。
从此,再无人敢小觑这间破旧的药铺,和这药铺里年轻的女主人。
“都散了,散了!该看病的进来看病,不看病的别堵着门口!”叶蓁蓁清了清嗓子,学着徐伯的腔调喊了一句。
人群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三三两两地散开。一些真正有病痛的,则带着几分忐忑和期盼,走进了药铺。
叶蓁蓁深吸一口气,拉着萧行,正式踏入了属于他们的新天地。
徐伯早已不见了踪影,估计又躲回里屋睡回笼觉去了。叶蓁蓁看着这间药铺,眼中却闪烁着规划的光芒。
药铺的格局很简单,一排顶天立地的药柜,一张油光发亮的诊桌,几条供人歇脚的长凳。但问题在于,太乱了。
药材的香气混杂在一起,浓郁得有些刺鼻。许多常用的药材,就那么随意地堆在柜台上,暴露在空气里。而那些药柜的抽屉,标签模糊,顺序混乱,一看就是徐伯随手取用,从不归位的杰作。
“这可不行。”叶蓁-蓁蹙起了眉头,职业病瞬间发作,“药材的药性最忌混杂和潮气,这样摆放,许多珍贵的药材都会慢慢失效。
她转头看向萧行,眼中带着询问。
萧衍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点了点头,声音沉稳:“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我帮你。”
“好!”
叶蓁蓁的眼中亮起了光。她先是将门外王家嫂子送来的鸡蛋和粗面安顿好,然后便挽起袖子,开始了她的大改造计划。
第一步,清点和整理。
她让萧衍将所有药柜里的抽屉都拉出来,一个一个地清空。她则凭借着脑海中庞大的现代药理知识和原身那点可怜的记忆,将各种药材分门别类。
解表的、清热的、祛湿的、理气的……她按照药性、功效,将数百种药材重新归类。有些受了潮的,她便细心地摊在干净的簸箕里,拿到后院阳光最好的地方晾晒。有些存放不当,已经失去药性的,她则毫不犹豫地挑拣出来,准备当做废料处理。
萧衍则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他力气大,手脚稳,搬运沉重的药罐、挪动笨拙的药柜,都毫不费力。他话不多,但叶蓁蓁只需一个眼神,他就知道该做什么。阳光透过门楣洒进来,照在两人忙碌的身影上,一个沉静指挥,一个默契配合,竟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和谐。
期间,陆续有病人上门。
叶蓁蓁便停下手里的活,回到诊桌前。她问诊极有耐心,望、闻、问、切,一丝不苟。对于一些常见的小毛病,比如风寒咳嗽、积食腹胀,她往往不开昂贵的汤药,而是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食疗方子,或是只开一两味最关键的草药,让他们回家配上生姜、红糖同煮。
药费便宜得惊人,效果却出奇地好。
一位咳嗽了半月的老翁,只花了三文钱买了些甘草和桔梗,回去按她的法子煮水喝,下午就感觉喉咙清爽了许多。
一位腹中胀气的小童,被她用温热的手掌,以一种奇特的手法在肚子上推拿了片刻,竟当场打出几个响亮的嗝,立时便舒坦了。
一传十,十传百。
“百草堂来了个仙女下凡的叶神医”这个名头,比昨日那场风波传得更快。她不仅医术高,心肠还好,从不乱开贵药,是真正为穷苦百姓着想的好大夫。
到了傍晚,药铺关门时,叶蓁蓁看着焕然一新的药柜,每个抽屉上都贴着用隽秀小楷写下的新标签,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空气中的药香变得清冽而纯粹,整个空间都显得窗明几净。
她转头,看到萧衍正在后院,用锄头一下一下地翻着那片空地,坚实的脊背在夕阳下勾勒出流畅的线条,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
“你在做什么?”叶蓁蓁走过去,递上一块干净的布巾。
萧衍接过,随意地擦了擦脸,嘴角带着一丝浅笑:“看你下午总盯着这块地,想着你应该是想种点什么。我先帮你把地翻好。
叶蓁蓁的心,蓦地一软。
这个男人,总是这样,默默地将她所有的心事都看在眼里,然后用行动来回应。
“我想种些常用的草药,”她轻声说,“比如薄荷、金银花、紫苏……这样取用方便,也新鲜。
“好。”萧衍点头,“等明日,我去城外给你挖些腐殖土回
来,这里的土太贫瘠了。’
两人并肩站在夕阳下,规划着这片小小的药圃,仿佛是在规划他们共同的未来。安宁和温馨,如同流水一般,静静地淌过心间。
夜幕降临,就在两人准备做晚饭时,百草堂的门,却被“笃笃”地敲响了。
萧衍警觉地起身,走到门后,沉声问道:“谁?”
门外传来一个恭敬而熟悉的声音:“萧公子,是在下,赵秉谦。
赵秉谦,正是县令赵大人的名讳。
萧衍与叶蓁-蓁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他打开门,只见赵县令脱下了官服,换了一身素净的常服,只带了一个小厮,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姿态放得极低。
“冒昧打扰,还望二位见谅。”赵县令笑着走进来,目光扫过整洁如新的药铺,眼中的欣赏之色更浓了,“今日之事,是在下治下不严,让二位受了惊。这是城中‘醉仙楼的一点薄菜,特来向二位赔罪。
叶蓁蓁连忙道:“大人言重了,此事与您无关。”
“有关,有关。”赵县令连连摆手,他示意小厮放下食盒,自己则在长凳上坐下,叹了口气道,“二位有所不知,那主簿周昌,仗着他姐夫是郡守府的师爷,在石鼓县向来骄横。本官………亦是多有掣肘啊。”
他这话,看似诉苦,实则是在点明利害关系,主动示好。
萧衍眼神微动,接口道:“周主簿的姐夫,是郡守大人的人?”“何止是人,”赵县令苦笑一声,压低了声音,“那位张师爷,可是郡守大人的心腹。而我们这位郡守大人……你们也知道,是京城里那位权倾朝野的李太师,一手提拔起来的门生。’
李太师!
这三个字一出口,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叶蓁-蓁的心猛地一沉。她和萧行最清楚,那位李太师,正是萧衍的死敌,也是一手遮天的国之权臣!
她没想到,这条线,竟然这么快就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避风的港湾,却不知,这港湾,就建在敌人势力的眼皮子底下。
赵县令察言观色,见两人神情凝重,便知道自己的话已经
说到了点子上。他站起身,拱了拱手道:“今日天色已晚,本官就不多打扰了。只是一句,徐神医乃是世外高人,不喜俗务。日后,二位若有什么不方便出面的事,尽可来县衙寻我。在这石鼓县,只要不是通敌叛国的大罪,本官,尚能说得上几句话。”
说完,他便带着小厮,告辞离去。
夜风吹进门,带着一丝凉意。
叶蓁蓁和萧衍沉默地站在堂中,那盒来自“醉仙楼”的精美菜肴,还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但两人却全无胃口。
原来,他们从未真正逃离旋涡。从踏入这石鼓县开始,他们就已经身在了风暴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