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镣铐锁住了手腕,江疏影被两名官兵推搡着,走在通往镇上衙署的青石板路上。深夜的街道空旷寂寥,只有脚步声和铁链碰撞的声响在回荡。她低着头,看似惶恐无助,脑中却在飞速运转。
双塔寺的遭遇太过蹊跷。那老僧与香火道人定然是组织的人,他们用风筝做饵,本欲接头,却遭遇官兵搜查。情急之下,他们将她推出来作为“窃贼”顶缸,既是摆脱自身嫌疑,也是一种极端的试探——若她真是自己人,必有脱身之法,并且能理解他们塞过来的情报;若她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毛贼,也不会影响大局。
好精妙,也好冷酷的计算。
袖中那个冰冷的金属管紧贴着皮肤,提醒着她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误会。里面藏着什么?是新的指令?是贺平行动的线索?还是……通往下一个联络点的钥匙?
她必须尽快脱身,解读这份情报。
镇子不大,衙署很快就到了。这是一处略显破旧的院落,门口挂着气死风灯,在寒风中摇曳。值班的衙役打着哈欠,将江疏影押入一间临时关押人犯的班房,并未过多审问,只等明日再行处理。显然,一个“偷窃未遂”的女贼,并不值得他们深夜劳神。
班房内阴暗潮湿,只有一扇装着木栅的小窗透进些许月光。除了她,还关着两个醉醺醺的汉子,早已鼾声如雷。
江疏影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确认无人注意后,才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金属管。管子很小,约莫小指粗细,两端密封。她用指甲抠开一端的蜡封,从里面倒出一卷极细的纸条。
就着微弱的月光,她展开纸条。上面的字迹细小而清晰,用的是蛰龙司内部的一种密写方式:
“风筝误,险累卿。然事急,不得不为。‘鹞鹰’已知尔南归,水路陆路皆布重兵。速弃船,改走陆路,目标杨村苇荡。明日午时,南城‘广和楼’戏院,《汉宫秋》开场,二楼‘听雨’雅间,持此管为信,自有人接应,助尔脱身。阅后即焚。——菩提子”
“菩提子”!果然是他!这条深藏在“拂林院”内部的内线,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不仅知道她在波斯商队,知道她遇到了麻烦,甚至连下一步的接应地点和方式都安排好了!
信息明确:贺平已经知道她南归的路线,并且在水路和陆路都设下了埋伏。波斯商队这条船不能再待了!必须立刻离开,前往杨村苇荡,那里有接应。而第一步,就是明天午时去南城的广和楼戏院接头。
江疏影毫不犹豫,将纸条塞入口中嚼碎咽下。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这衙署班房里出去?
她观察了一下班房的结构。门是厚实的木门,从外面锁着。窗户有木栅,但看起来年代久远,有些腐朽。或许……可以尝试弄断木栅。
她走到窗边,仔细检查。木栅是用老旧的硬木制成,连接处有些松动。她尝试用力摇晃,发出轻微的“嘎吱”声。有希望!
她需要工具。目光扫过班房,角落里有一些犯人留下的破碗和杂物。她捡起一块边缘较为锋利的碎瓷片,回到窗边,开始耐心地、一点一点地锯割木栅与窗框连接处最薄弱的地方。
这是一项极其耗费时间和力气的工作。碎瓷片并不顺手,稍有不慎就可能割伤自己,而且发出的声音必须控制在最低。她全神贯注,汗水从额角滑落,混合着肩伤带来的隐痛,考验着她的意志力。
时间一点点流逝,窗外天色渐渐由深黑转为墨蓝,预示着黎明将至。班房外传来衙役换岗的说话声和脚步声。
必须加快了!江疏影更加用力,瓷片在木头上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细微声响。
“咔嚓!”一声轻响,一根木栅终于被她锯断!她心中一喜,再接再厉,又锯断了旁边一根。两根木栅之间的空隙,已经足够她纤细的身体钻出去!
她不敢耽搁,立刻收拾好碎瓷片,消除痕迹,然后深吸一口气,如同灵活的游鱼般,从窗口钻了出去,轻盈地落在衙署后院的草地上。
后院无人,围墙不算太高。她助跑几步,脚尖在墙面上一点,双手扒住墙头,翻身而过,落在了外面寂静无人的小巷里。
成功了!
此刻,东方天际已经露出了鱼肚白。镇子开始苏醒,早起的商贩开始准备营生。江疏影拉紧衣袍,遮住面容,迅速离开了衙署附近。
她没有直接回码头,那样目标太大。她在镇子里绕了几圈,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在一个早点摊子买了几个热乎乎的馒头,然后向着码头方向走去。
回到波斯商队船只停泊处时,天已大亮。船上的人们刚刚起身,看到江疏影回来,朴智秀明显松了口气,萨拉和哈桑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但都默契地没有多问。
江疏影将朴智秀拉到一边,低声道:“我们不能再坐船了。贺平的人已经盯上了这条水路,前面必有埋伏。我们必须立刻离开商队,改走陆路。”
朴智秀脸色微变,但没有犹豫,点了点头:“好,我听你的。”
江疏影找到萨拉和哈桑,坦言相告,只说自己惹上了仇家,继续留在船上会连累商队,请求就此别过。
哈桑沉吟片刻,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江疏影,叹了口气:“既然如此,我也不便强留。二位姑娘保重。”他让人准备了一些干粮和盘缠,递给她们。
萨拉握着朴智秀的手,低声道:“一切小心。”
告别了波斯商队,江疏影和朴智秀混入码头上熙攘的人群,很快便消失了踪影。她们在镇子上租了两匹快马,按照“菩提子”的指示,向着下一个目的地——此处的南城“广和楼”戏院而去。
午时将近,她们找到了那座位于城南、颇为气派的广和楼。今日上演的是全本的《汉宫秋》,戏楼前人声鼎沸,看客如云。各色人等混杂,正是进行秘密接头的绝佳场所。
江疏影和朴智秀买了票,进入戏院。里面更是热闹,锣鼓喧天,丝竹悠扬,台上王昭君即将出塞,悲戚的唱腔引得台下观众如痴如醉。
她们按照指示,登上二楼,找到了名为“听雨”的雅间。雅间门虚掩着。江疏影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雅间内,一个穿着锦缎长袍、背对着门口、似乎正专注看戏的身影,闻声缓缓转过头来。
当看清那人面容时,江疏影和朴智秀都愣住了!
竟然是他——那个在贡院茶肆、东岳庙会多次出现,甚至在玉泉山下生死不明的沈允明!
沈允明看到她们,脸上也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化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站起身,拱手道:“江……夫人,朴小姐,别来无恙?哦,或许我该称呼你……‘执砚’?”
他果然知道!他不仅是士子,不仅是抗元义士,更是“北溟”的人!或者说,是与“北溟”合作极深的关键人物!
“沈公子……你……”江疏影一时不知该如何接口。
沈允明示意她们坐下,压低声音,笑容收敛,变得严肃起来:“时间紧迫,长话短说。七公无恙,那日引水渠坍塌,我们另寻出路脱身了。‘菩提子’传来消息,让我在此接应你们。贺平在通往江南的各处要道都设了卡,尤其是杨村苇荡方向,更是重兵布防,那里现在去不得。
双塔寺的遭遇太过蹊跷。那老僧与香火道人定然是组织的人,他们用风筝做饵,本欲接头,却遭遇官兵搜查。情急之下,他们将她推出来作为“窃贼”顶缸,既是摆脱自身嫌疑,也是一种极端的试探——若她真是自己人,必有脱身之法,并且能理解他们塞过来的情报;若她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毛贼,也不会影响大局。
好精妙,也好冷酷的计算。
袖中那个冰冷的金属管紧贴着皮肤,提醒着她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误会。里面藏着什么?是新的指令?是贺平行动的线索?还是……通往下一个联络点的钥匙?
她必须尽快脱身,解读这份情报。
镇子不大,衙署很快就到了。这是一处略显破旧的院落,门口挂着气死风灯,在寒风中摇曳。值班的衙役打着哈欠,将江疏影押入一间临时关押人犯的班房,并未过多审问,只等明日再行处理。显然,一个“偷窃未遂”的女贼,并不值得他们深夜劳神。
班房内阴暗潮湿,只有一扇装着木栅的小窗透进些许月光。除了她,还关着两个醉醺醺的汉子,早已鼾声如雷。
江疏影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确认无人注意后,才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金属管。管子很小,约莫小指粗细,两端密封。她用指甲抠开一端的蜡封,从里面倒出一卷极细的纸条。
就着微弱的月光,她展开纸条。上面的字迹细小而清晰,用的是蛰龙司内部的一种密写方式:
“风筝误,险累卿。然事急,不得不为。‘鹞鹰’已知尔南归,水路陆路皆布重兵。速弃船,改走陆路,目标杨村苇荡。明日午时,南城‘广和楼’戏院,《汉宫秋》开场,二楼‘听雨’雅间,持此管为信,自有人接应,助尔脱身。阅后即焚。——菩提子”
“菩提子”!果然是他!这条深藏在“拂林院”内部的内线,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不仅知道她在波斯商队,知道她遇到了麻烦,甚至连下一步的接应地点和方式都安排好了!
信息明确:贺平已经知道她南归的路线,并且在水路和陆路都设下了埋伏。波斯商队这条船不能再待了!必须立刻离开,前往杨村苇荡,那里有接应。而第一步,就是明天午时去南城的广和楼戏院接头。
江疏影毫不犹豫,将纸条塞入口中嚼碎咽下。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这衙署班房里出去?
她观察了一下班房的结构。门是厚实的木门,从外面锁着。窗户有木栅,但看起来年代久远,有些腐朽。或许……可以尝试弄断木栅。
她走到窗边,仔细检查。木栅是用老旧的硬木制成,连接处有些松动。她尝试用力摇晃,发出轻微的“嘎吱”声。有希望!
她需要工具。目光扫过班房,角落里有一些犯人留下的破碗和杂物。她捡起一块边缘较为锋利的碎瓷片,回到窗边,开始耐心地、一点一点地锯割木栅与窗框连接处最薄弱的地方。
这是一项极其耗费时间和力气的工作。碎瓷片并不顺手,稍有不慎就可能割伤自己,而且发出的声音必须控制在最低。她全神贯注,汗水从额角滑落,混合着肩伤带来的隐痛,考验着她的意志力。
时间一点点流逝,窗外天色渐渐由深黑转为墨蓝,预示着黎明将至。班房外传来衙役换岗的说话声和脚步声。
必须加快了!江疏影更加用力,瓷片在木头上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细微声响。
“咔嚓!”一声轻响,一根木栅终于被她锯断!她心中一喜,再接再厉,又锯断了旁边一根。两根木栅之间的空隙,已经足够她纤细的身体钻出去!
她不敢耽搁,立刻收拾好碎瓷片,消除痕迹,然后深吸一口气,如同灵活的游鱼般,从窗口钻了出去,轻盈地落在衙署后院的草地上。
后院无人,围墙不算太高。她助跑几步,脚尖在墙面上一点,双手扒住墙头,翻身而过,落在了外面寂静无人的小巷里。
成功了!
此刻,东方天际已经露出了鱼肚白。镇子开始苏醒,早起的商贩开始准备营生。江疏影拉紧衣袍,遮住面容,迅速离开了衙署附近。
她没有直接回码头,那样目标太大。她在镇子里绕了几圈,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在一个早点摊子买了几个热乎乎的馒头,然后向着码头方向走去。
回到波斯商队船只停泊处时,天已大亮。船上的人们刚刚起身,看到江疏影回来,朴智秀明显松了口气,萨拉和哈桑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但都默契地没有多问。
江疏影将朴智秀拉到一边,低声道:“我们不能再坐船了。贺平的人已经盯上了这条水路,前面必有埋伏。我们必须立刻离开商队,改走陆路。”
朴智秀脸色微变,但没有犹豫,点了点头:“好,我听你的。”
江疏影找到萨拉和哈桑,坦言相告,只说自己惹上了仇家,继续留在船上会连累商队,请求就此别过。
哈桑沉吟片刻,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江疏影,叹了口气:“既然如此,我也不便强留。二位姑娘保重。”他让人准备了一些干粮和盘缠,递给她们。
萨拉握着朴智秀的手,低声道:“一切小心。”
告别了波斯商队,江疏影和朴智秀混入码头上熙攘的人群,很快便消失了踪影。她们在镇子上租了两匹快马,按照“菩提子”的指示,向着下一个目的地——此处的南城“广和楼”戏院而去。
午时将近,她们找到了那座位于城南、颇为气派的广和楼。今日上演的是全本的《汉宫秋》,戏楼前人声鼎沸,看客如云。各色人等混杂,正是进行秘密接头的绝佳场所。
江疏影和朴智秀买了票,进入戏院。里面更是热闹,锣鼓喧天,丝竹悠扬,台上王昭君即将出塞,悲戚的唱腔引得台下观众如痴如醉。
她们按照指示,登上二楼,找到了名为“听雨”的雅间。雅间门虚掩着。江疏影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雅间内,一个穿着锦缎长袍、背对着门口、似乎正专注看戏的身影,闻声缓缓转过头来。
当看清那人面容时,江疏影和朴智秀都愣住了!
竟然是他——那个在贡院茶肆、东岳庙会多次出现,甚至在玉泉山下生死不明的沈允明!
沈允明看到她们,脸上也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化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站起身,拱手道:“江……夫人,朴小姐,别来无恙?哦,或许我该称呼你……‘执砚’?”
他果然知道!他不仅是士子,不仅是抗元义士,更是“北溟”的人!或者说,是与“北溟”合作极深的关键人物!
“沈公子……你……”江疏影一时不知该如何接口。
沈允明示意她们坐下,压低声音,笑容收敛,变得严肃起来:“时间紧迫,长话短说。七公无恙,那日引水渠坍塌,我们另寻出路脱身了。‘菩提子’传来消息,让我在此接应你们。贺平在通往江南的各处要道都设了卡,尤其是杨村苇荡方向,更是重兵布防,那里现在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