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潭港位于大都城西北隅,是通惠河的终点,也是南北漕运的重要枢纽。与通州码头的井然有序不同,积水潭港区更大,更显混乱。巨大的漕船、精巧的客舟、甚至一些形制古怪、看似来自域外的海船密密麻麻地停泊在宽阔的水面上。岸上货栈林立,灯火通明,即便是在深夜,依旧有苦力在装卸货物,水手在修补船帆,各色人等在酒馆、赌场间流连,空气中弥漫着河水、汗液、劣质酒水和各种货物混杂的复杂气味。
星槎显然对这里极为熟悉,他带着江疏影三人,避开人多眼杂的主码头,沿着昏暗的岸边,向着港区深处一片停泊着较多中小型船只的区域走去。
“我们要找的船主叫‘老海狼’,”星槎低声解释道,“此人亦商亦盗,常年跑海路,胆子大,门路野,只要钱给够,哪里都敢去。我与他有些旧交情,或许能说动他冒险送你们一程。”
他们在一艘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破旧的双桅帆船前停了下来。这艘船船体黝黑,帆布打着补丁,与周围那些灯火辉煌的大船相比,显得格外低调,甚至有些落魄。船头上挂着一盏昏黄的灯笼,随着波浪轻轻摇晃。
星槎上前,用一种特殊的节奏敲击着船帮。片刻,一个穿着油布雨衣、头发花白杂乱、脸上带着一道狰狞刀疤的老者从船舱里钻了出来,眼神浑浊却带着老水手特有的精明与警惕。
“谁啊?大半夜的敲魂呢?”老海狼的声音沙哑,如同破锣。
“海狼老哥,是我,星槎。”星槎上前一步,露出面容。
老海狼眯着眼打量了他一下,又扫了一眼他身后的江疏影三人,尤其是目光在江疏影和朴智秀身上停留了一瞬,嗤笑一声:“哟,星槎先生?什么风把您这文化人吹到我这破船上来了?还带着两个娇滴滴的小娘子?怎么,想搭船去海上兜风?”
星槎也不恼,凑近低语了几句,大概说明了来意和酬劳。
老海狼听完,脸上的戏谑之色收敛,变得严肃起来,他看了看漆黑的夜空和远处隐约可见的巡逻船灯火,摇了摇头:“星槎,不是老哥不给你面子。这趟活儿,太烫手。最近风声紧得很,水路陆路盘查得厉害,据说是在抓什么南边的要紧人物。我这船小,经不起风浪,更经不起官府的盘查。你们另请高明吧。”
星槎又低声劝说,甚至暗示可以加倍酬金。
老海狼依旧摇头,态度坚决:“钱是好东西,但也得有命花才行。你们快走吧,别连累了我。”说完,他竟要转身回舱。
眼看最后的希望也要破灭,江疏影心中焦急。她忽然想起怀中那两件东西——从磁州赵一手处得到的陶罐信物,以及刚刚在国子监碑刻下发现的小玉片。这两样都与飞雀营有关,而这积水潭港,当年是否也有飞雀营的布置?这老海狼,会不会……
她上前一步,拦在老海狼面前,没有说话,而是先将那个看似普通的陶罐递了过去。
老海狼愣了一下,接过陶罐,入手沉甸甸的。他借着灯笼的光,仔细摩挲着罐身,当他的手指触碰到罐底某个不明显的凹陷处时,脸色微微一变。他又看了看江疏影,眼神变得惊疑不定。
江疏影心中一动,知道有门!她立刻又取出那枚小玉片,递到他眼前。
老海狼看到玉片上的飞雀营云纹,浑身猛地一震!他一把抓过玉片,凑到灯笼下仔细观看,手指甚至有些颤抖。他抬起头,再次看向江疏影时,眼神已经完全变了,之前的警惕和推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激动和……敬畏?
“你……你是……”老海狼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沙哑。
“持符之人。”江疏影低声道,她没有拿出完整的雀符,但这玉片和陶罐,已然足够表明她的身份非同一般。
老海狼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他左右看了看,确认无人注意,这才压低声音道:“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进来再说!”他侧身让开了通往船舱的路。
船舱内比外面看起来要整洁许多,空间不大,但五脏俱全。老海狼关紧舱门,点亮了油灯,昏黄的光线照亮了他激动而又复杂的脸。
“老哥我……曾是‘飞雀营’‘水雀’一脉,负责水路消息传递和……特殊运输。”老海狼的声音带着追忆与沧桑,“后来营散了,线断了,我就靠着这条船和以前的关系,在这积水潭混口饭吃,也……也守着这最后一个可能用得上的点,等着……唉,没想到真等到了!”
他看向江疏影:“姑娘既然持信物而来,便是主君。有何吩咐,老海狼万死不辞!”
峰回路转!江疏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父亲留下的网络,再次在绝境中发挥了作用!
她迅速说明情况,需要立刻从海路南下。
老海狼沉吟道:“海路可以!我这船虽旧,但龙骨结实,跑过无数次南洋,熟悉海情。而且我知道一条隐秘的出海口子,可以避开官府的巡逻船。只是……”他顿了顿,面露难色,“如今出海,尤其是南下,需要水军都督府的批文和令箭,盘查极严。没有那东西,我们根本出不了港。”
批文和令箭?这却是难题。水军都督府戒备森严,如何能拿到?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旁听的星槎,忽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水军调动的令箭……我似乎听闻,并不完全存放在都督府内。”
众人目光立刻集中到他身上。
星槎继续道:“据一些故老传闻和前朝杂记记载,为了彰显‘文武并用’、‘尊孔崇儒’,蒙古人将一部分不太常用、但象征着兵权的虎符令箭,藏于……孔庙的祭器库中,与祭祀孔圣的礼器一同供奉,以示兵戈亦需圣道指引之意。”
孔庙祭器藏兵符!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细想之下,却又符合蒙古统治者笼络汉人、标榜正统的某些做法!
“消息可靠吗?”沈允明追问。
“无法完全确定,”星槎摇头,“只是传闻。而且即便为真,孔庙守卫同样森严,祭器库更是重地,想要从中盗取令箭,难如登天。”
又是一条看似希望渺茫的路径。
然而,江疏影却想起了国子监,想起了碑刻下的玉片。孔庙与国子监毗邻,同为文教重地,飞雀营既然能在国子监留下标记,那么在孔庙……是否也有安排?那枚玉片,会不会是通往孔庙某个秘密的钥匙?
她取出那枚玉片,再次仔细端详。在油灯下,玉片上的云纹似乎变得更加清晰,而在云纹的环绕中心,还有一个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的刻痕,那形状……像是一座殿宇的简化轮廓?
“孔庙……”江疏影喃喃自语,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型。
“或许……我们有机会拿到令箭。”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但需要再冒一次险,去孔庙。”
沈允明和朴智秀面露惊色,星槎也皱紧了眉头。
“太危险了!”沈允明反对道,“孔庙不比国子监,夜间守卫定然更加严密!”
“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江疏影语气坚决,“海路是我们唯一的生路,而令箭是开启生路的钥匙。老海狼,你的船最快什么时候能准备好?”
“随时可以!”老海狼拍着胸脯,“只要拿到令箭,半个时辰内就能起锚出发!”
“好!”江疏影看向星槎和沈允明,“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星槎先生,你熟悉大都城内布局和守卫情况。沈公子,你的身手和应变能力不可或缺。我们不能再分开行动了。”
星槎与沈允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与决绝。事已至此,唯有孤注一掷。
“何时动手?”沈允明问道。
“就在今晚!天亮之前,我们必须拿到令箭,离开大都!”江疏影斩钉截铁地说道。
夜色深沉,积水潭港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了这艘破旧的帆船之外。一场更加危险、更加孤注一掷的行动,即将在这座庞大帝国的都城心脏地带展开。目标——孔庙祭器库!
星槎显然对这里极为熟悉,他带着江疏影三人,避开人多眼杂的主码头,沿着昏暗的岸边,向着港区深处一片停泊着较多中小型船只的区域走去。
“我们要找的船主叫‘老海狼’,”星槎低声解释道,“此人亦商亦盗,常年跑海路,胆子大,门路野,只要钱给够,哪里都敢去。我与他有些旧交情,或许能说动他冒险送你们一程。”
他们在一艘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破旧的双桅帆船前停了下来。这艘船船体黝黑,帆布打着补丁,与周围那些灯火辉煌的大船相比,显得格外低调,甚至有些落魄。船头上挂着一盏昏黄的灯笼,随着波浪轻轻摇晃。
星槎上前,用一种特殊的节奏敲击着船帮。片刻,一个穿着油布雨衣、头发花白杂乱、脸上带着一道狰狞刀疤的老者从船舱里钻了出来,眼神浑浊却带着老水手特有的精明与警惕。
“谁啊?大半夜的敲魂呢?”老海狼的声音沙哑,如同破锣。
“海狼老哥,是我,星槎。”星槎上前一步,露出面容。
老海狼眯着眼打量了他一下,又扫了一眼他身后的江疏影三人,尤其是目光在江疏影和朴智秀身上停留了一瞬,嗤笑一声:“哟,星槎先生?什么风把您这文化人吹到我这破船上来了?还带着两个娇滴滴的小娘子?怎么,想搭船去海上兜风?”
星槎也不恼,凑近低语了几句,大概说明了来意和酬劳。
老海狼听完,脸上的戏谑之色收敛,变得严肃起来,他看了看漆黑的夜空和远处隐约可见的巡逻船灯火,摇了摇头:“星槎,不是老哥不给你面子。这趟活儿,太烫手。最近风声紧得很,水路陆路盘查得厉害,据说是在抓什么南边的要紧人物。我这船小,经不起风浪,更经不起官府的盘查。你们另请高明吧。”
星槎又低声劝说,甚至暗示可以加倍酬金。
老海狼依旧摇头,态度坚决:“钱是好东西,但也得有命花才行。你们快走吧,别连累了我。”说完,他竟要转身回舱。
眼看最后的希望也要破灭,江疏影心中焦急。她忽然想起怀中那两件东西——从磁州赵一手处得到的陶罐信物,以及刚刚在国子监碑刻下发现的小玉片。这两样都与飞雀营有关,而这积水潭港,当年是否也有飞雀营的布置?这老海狼,会不会……
她上前一步,拦在老海狼面前,没有说话,而是先将那个看似普通的陶罐递了过去。
老海狼愣了一下,接过陶罐,入手沉甸甸的。他借着灯笼的光,仔细摩挲着罐身,当他的手指触碰到罐底某个不明显的凹陷处时,脸色微微一变。他又看了看江疏影,眼神变得惊疑不定。
江疏影心中一动,知道有门!她立刻又取出那枚小玉片,递到他眼前。
老海狼看到玉片上的飞雀营云纹,浑身猛地一震!他一把抓过玉片,凑到灯笼下仔细观看,手指甚至有些颤抖。他抬起头,再次看向江疏影时,眼神已经完全变了,之前的警惕和推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激动和……敬畏?
“你……你是……”老海狼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沙哑。
“持符之人。”江疏影低声道,她没有拿出完整的雀符,但这玉片和陶罐,已然足够表明她的身份非同一般。
老海狼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他左右看了看,确认无人注意,这才压低声音道:“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进来再说!”他侧身让开了通往船舱的路。
船舱内比外面看起来要整洁许多,空间不大,但五脏俱全。老海狼关紧舱门,点亮了油灯,昏黄的光线照亮了他激动而又复杂的脸。
“老哥我……曾是‘飞雀营’‘水雀’一脉,负责水路消息传递和……特殊运输。”老海狼的声音带着追忆与沧桑,“后来营散了,线断了,我就靠着这条船和以前的关系,在这积水潭混口饭吃,也……也守着这最后一个可能用得上的点,等着……唉,没想到真等到了!”
他看向江疏影:“姑娘既然持信物而来,便是主君。有何吩咐,老海狼万死不辞!”
峰回路转!江疏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父亲留下的网络,再次在绝境中发挥了作用!
她迅速说明情况,需要立刻从海路南下。
老海狼沉吟道:“海路可以!我这船虽旧,但龙骨结实,跑过无数次南洋,熟悉海情。而且我知道一条隐秘的出海口子,可以避开官府的巡逻船。只是……”他顿了顿,面露难色,“如今出海,尤其是南下,需要水军都督府的批文和令箭,盘查极严。没有那东西,我们根本出不了港。”
批文和令箭?这却是难题。水军都督府戒备森严,如何能拿到?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旁听的星槎,忽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水军调动的令箭……我似乎听闻,并不完全存放在都督府内。”
众人目光立刻集中到他身上。
星槎继续道:“据一些故老传闻和前朝杂记记载,为了彰显‘文武并用’、‘尊孔崇儒’,蒙古人将一部分不太常用、但象征着兵权的虎符令箭,藏于……孔庙的祭器库中,与祭祀孔圣的礼器一同供奉,以示兵戈亦需圣道指引之意。”
孔庙祭器藏兵符!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细想之下,却又符合蒙古统治者笼络汉人、标榜正统的某些做法!
“消息可靠吗?”沈允明追问。
“无法完全确定,”星槎摇头,“只是传闻。而且即便为真,孔庙守卫同样森严,祭器库更是重地,想要从中盗取令箭,难如登天。”
又是一条看似希望渺茫的路径。
然而,江疏影却想起了国子监,想起了碑刻下的玉片。孔庙与国子监毗邻,同为文教重地,飞雀营既然能在国子监留下标记,那么在孔庙……是否也有安排?那枚玉片,会不会是通往孔庙某个秘密的钥匙?
她取出那枚玉片,再次仔细端详。在油灯下,玉片上的云纹似乎变得更加清晰,而在云纹的环绕中心,还有一个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的刻痕,那形状……像是一座殿宇的简化轮廓?
“孔庙……”江疏影喃喃自语,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型。
“或许……我们有机会拿到令箭。”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但需要再冒一次险,去孔庙。”
沈允明和朴智秀面露惊色,星槎也皱紧了眉头。
“太危险了!”沈允明反对道,“孔庙不比国子监,夜间守卫定然更加严密!”
“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江疏影语气坚决,“海路是我们唯一的生路,而令箭是开启生路的钥匙。老海狼,你的船最快什么时候能准备好?”
“随时可以!”老海狼拍着胸脯,“只要拿到令箭,半个时辰内就能起锚出发!”
“好!”江疏影看向星槎和沈允明,“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星槎先生,你熟悉大都城内布局和守卫情况。沈公子,你的身手和应变能力不可或缺。我们不能再分开行动了。”
星槎与沈允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与决绝。事已至此,唯有孤注一掷。
“何时动手?”沈允明问道。
“就在今晚!天亮之前,我们必须拿到令箭,离开大都!”江疏影斩钉截铁地说道。
夜色深沉,积水潭港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了这艘破旧的帆船之外。一场更加危险、更加孤注一掷的行动,即将在这座庞大帝国的都城心脏地带展开。目标——孔庙祭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