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瓜步风涛送归帆-《画师惊劫》

  采石矶的烽火在黎明时分渐渐熄灭,江面上漂浮着焦黑的船骸和零星的旗帜,宣告着这场仓促却惨烈的反击战的暂时胜利。南军水师控制了江面,开始打捞落水者,清点战果。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江水特有的腥咸气息。

  陆沉舟在“焦尾”不惜损耗自身内力的救治下,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依旧昏迷不醒,被严密保护在营房中由阿阮照料。江疏影则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协助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目光却不时担忧地望向那扇紧闭的房门。

  辛弃疾亲自登上了采石矶,这位老将军甲胄未解,须发上还沾着烟尘,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他巡视战场,听取汇报,脸色凝重。虽然挫败了敌军先锋并夺回采石矶,但王旻的叛变和蒙古大军已然渡江的事实,像两块巨石压在心头。

  “贺平……找到了吗?”辛弃疾沉声问一名将领。

  “回大人,尚未发现贺平踪迹。据俘虏交代,他昨夜并未在矶上,可能……可能早已随第一批敌船离开,或者另有藏身之处。”

  辛弃疾眉头紧锁,贺平此人,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不除终究是心腹大患。

  “大人,”另一名文官模样的人上前禀报,“朝廷派来的钦差已至金陵,催促议和……并且,对您……擅自用兵,颇有微词……”

  辛弃疾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悲凉与愤怒:“微词?若非老夫擅自用兵,此刻金陵城门恐怕已遭鞑虏叩击!议和?与虎谋皮,自取灭亡!”

  他挥了挥手,不愿再多谈朝中龌龊,目光转向江疏影:“江姑娘,此番多亏你与沉舟力挽狂澜。沉舟伤势如何?”

  江疏影连忙将陆沉舟的情况禀明。

  辛弃疾叹了口气:“让他好生休养。你们……”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金陵如今已成是非之地,朝中主和派势大,恐怕容不下你们这些‘惹是生非’之人。待沉舟伤势稍稳,你们……尽早离开吧。”

  离开?江疏影一怔。她们历经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才稳住局面,现在却要离开?

  辛弃疾看出了她的不解,苦笑道:“有些事,非战之罪。朝堂之上的风波,有时比战场更凶险。你们留在这里,反而可能成为某些人攻讦老夫的借口,于大局无益。况且……”他压低了声音,“那份盟书和名单,至关重要,必须送出去,公之于众,才能唤醒更多人。留在金陵,太危险了。”

  江疏影明白了。她们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接下来的政治博弈,不是她们能参与的。而那份用无数鲜血换来的证据,需要送到更安全的地方。

  “我们……去哪里?”

  辛弃疾目光投向北方,那里是广袤的中原大地,也是抵抗力量仍在活跃的地方。“去江北。那里有韩老将军的旧部,还有不少心怀故国的义士。你们带着盟书和名单去找他们,或许……还能为这残局,再争一线生机。”他取出一枚小小的铁质令牌,上面刻着一个“韩”字,“这是我的信物,见到持同样令牌的人,可信任。”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大人!江面发现可疑船只,打着白旗,似乎是北边来的使者!”

  议和的使者这么快就来了?众人心中都是一沉。

  辛弃疾脸色一寒:“让他们在瓜步山下降帆停船,没有我的命令,不许靠近金陵!老夫倒要看看,他们想耍什么花样!”

  瓜步山,位于采石矶下游不远,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地势险要,常被用作临时停泊和谈判之地。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南军战舰立刻出动,将那艘打着白旗的北使船只“护送”至瓜步山附近水域,勒令其下锚,不得妄动。

  江疏影站在矶头,望着下游方向那艘孤零零的北使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贺平是否就在那艘船上?这场所谓的议和,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黄昏时分,陆沉舟终于悠悠转醒。他虚弱得连抬手都困难,但眼神已恢复了往日的清明。得知当前局势和辛弃疾的安排后,他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辛大人……考虑得周到。”他声音嘶哑,“我们必须走……盟书和名单……不能落在他们手里……”

  “可是你的伤……”江疏影担忧道。

  “死不了……”陆沉舟扯出一个勉强的笑容,“‘焦尾’……救了我……这份情,以后……再还……”

  当夜,在辛弃疾的周密安排下,一艘不起眼的江船悄然驶离了采石矶,顺流而下,目的地是江北。船上除了必要的船工,只有江疏影、阿阮,以及躺在舱内休养的陆沉舟。怀揣着那份关乎无数人性命和国运的盟书与名单,还有辛弃疾的令牌。

  江风格外猛烈,吹得船帆猎猎作响。船行至瓜步山附近水域时,能清晰地看到那艘北使船依旧静静地停泊在那里,像一头等待时机的恶兽。

  江疏影站在船头,回望渐渐远去的采石矶和金陵方向,那里灯火零星,仿佛蛰伏在巨大阴影下的微弱萤火。这一去,前途未卜,生死难料。风涛汹涌,送着他们这叶孤帆,驶向更加莫测的江北,驶向未知的战场。

  陆沉舟在舱内微弱地咳嗽着,江疏影握紧了怀中那冰凉的令牌和厚厚的绢帛。无论前路如何,有些路,一旦踏上,便无法回头。瓜步风涛急,归帆已远,唯信念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