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金台夕照别燕京-《画师惊劫》

  老海狼的破旧帆船,如同挣脱了蛛网的飞蛾,借着港口火灾引发的混乱和夜色的掩护,沿着通往海口的河道奋力疾驰。船身破开黑色的水流,发出哗哗的声响,船帆被河风鼓满,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

  江疏影站在船舷边,回望那座渐行渐远的庞大都城。火光在它的上空涂抹出诡异的橘红色,勾勒出城楼和宫殿森然的剪影,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刚刚被惊扰,随时可能暴起噬人。这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踏足这片土地,也不知城中那些逝去的、失踪的、仍在坚守的人们,命运将会如何。父亲的身影、玄明道长、赵一手、周老先生、沈允明、七公、孔汲守藏史……还有那个神秘的“菩提子”,他们的面容在她脑海中一一闪过,最终沉淀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肩头的伤口在冰冷的河风吹拂下隐隐作痛,但她毫不在意,只是将怀中那份染血的边防草图和那几枚冰冷的令箭贴得更紧。这是用无数鲜血和牺牲换来的,必须安全带回去。

  朴智秀走到她身边,默默递过一件厚实的斗篷。高丽少女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中多了几分历经磨难后的坚韧。她没有说话,只是与江疏影一同望着那片燃烧的远方。

  星槎先生则在与老海狼紧张地核对航线和水情。沈允明则警惕地巡视着船舷两侧,注意着任何可能出现的追兵或巡逻船。

  河道渐宽,两岸的灯火越来越稀疏,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他们这一艘船在黑暗中航行。偶尔能看到其他船只的灯火,但都远远避开,无人过来盘问。港口的混乱似乎暂时掩盖了他们的行踪。

  “前面就是最后一道水门关卡了!”老海狼的声音带着紧张,“出了这道门,就是海口,再往外就是渤海了!这道关卡盘查最严,虽然有令箭,但若对方细究起来,恐怕……”

  众人心都提了起来。这是最后的,也是最危险的一道关卡。

  远远地,已经能看到水门城楼上闪烁的火把和巡逻兵士的身影。巨大的栅门半开着,仅容一艘船通过,两旁站着持戈的兵士,还有几名书吏模样的人坐在桌案后,核验着过往船只的文书。

  老海狼深吸一口气,将船速稍稍放缓,调整方向,向着关卡驶去。他站在船头,手中高举着那枚最重要的水军令箭。

  “站住!哪里的船?深夜出港何事?!”一名军校模样的军官厉声喝道,目光如电般扫过这艘其貌不扬的帆船。

  “军爷!”老海狼扯着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小的是奉水军都督府密令,运送一批……特殊物资前往直沽港!这是令箭!”他将令箭高高举起。

  那军官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艘破船会有都督府的令箭。他示意手下接过令箭,仔细查验。火光下,铜质虎符上的水波纹和蒙古文字清晰可见。

  “特殊物资?什么物资?文书呢?”军官依旧怀疑,目光扫向船舱。

  星槎立刻上前,脸上堆起商人式的圆滑笑容,递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盖着伪造印章的文书(这也是老海狼的门路弄来的),同时不动声色地将一小袋银钱塞到军官手中:“军爷,确实是紧急军务,涉及……海上防务,不便细说。还请您行个方便,耽搁了时辰,上头怪罪下来,你我都不好交代啊。”

  军官掂量了一下钱袋的分量,又看了看那份看似正规的文书和货真价实的令箭,脸上的狐疑之色稍减。他挥挥手,示意手下上船粗略检查一下。

  两名兵士跳上船,在甲板和货舱里随意看了几眼。货舱里堆放着一些普通的布匹和瓷器(商队的正常货物),并未发现异常。他们又看了一眼船舱内,只见江疏影和朴智秀低着头,像是普通的女眷,沈允明则扮作随行护卫,也看不出什么破绽。

  “头儿,没什么问题。”兵士回报。

  军官沉吟了一下,最终还是挥了挥手:“放行!”

  沉重的栅门被完全拉开,帆船缓缓驶出了水门。当船身完全通过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然而,就在帆船即将融入门外更广阔的黑暗水域时,城楼上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一个尖锐的呼喊:“拦住那艘船!他们是南边细作!贺平大人有令,格杀勿论!”

  是忽伦!他竟然追到了这里!

  城楼上的官兵顿时一阵大乱!

  “快!升满帆!快划!”老海狼脸色剧变,嘶声大吼!

  水手们拼命划桨,船帆吃满了风,船速陡然提升!

  “放箭!快放箭!”忽伦气急败坏的声音传来。

  嗖嗖嗖!密集的箭雨从城楼上倾泻而下,钉在船帆和船舷上,发出夺夺的声响!一支流矢甚至擦着江疏影的发梢飞过,带起一丝寒意!

  “低头!趴下!”沈允明将江疏影和朴智秀护在身后,挥舞短刀格挡箭矢。

  帆船如同受惊的鱼儿,在箭雨中拼命向前冲去!距离越来越远,箭矢的力道和准头也开始下降。

  “轰!”一声炮响!水军竟然动用了小型火炮!一枚铁弹砸在船尾不远处的水面上,激起巨大的水柱,船身剧烈摇晃!

  “妈的!这帮龟孙子!”老海狼咒骂着,拼命操控着舵轮,让船只做着之字形规避。

  幸运的是,夜色和距离成了他们最好的保护。后续的炮击都落在了船后,未能命中。帆船终于冲出了火炮的有效射程,将水门关卡和那些气急败坏的追兵远远甩在了身后。

  前方,是无垠的黑暗,以及黑暗中传来的、越来越清晰的波涛声。海,就在眼前了。

  所有人都瘫坐在甲板上,大口喘息着,有种劫后余生的虚脱感。

  天色渐渐亮了。东方海平线上,泛起鱼肚白,然后是一抹瑰丽的橘红。朝阳即将升起。

  老海狼调整航向,破旧的帆船义无反顾地驶入了波光粼粼的渤海。咸腥的海风扑面而来,带着与内陆河水截然不同的气息。

  江疏影站起身,迎着初升的朝阳,最后望了一眼西北方向。在那晨光熹微中,仿佛能看到大都城轮廓的最高处,那座着名的“金台”在晨曦中泛着淡淡的金色。

  金台夕照别燕京。她终是离开了这座承载了太多阴谋、杀戮与牺牲的城池。

  然而,她的心中并无多少离别的感伤,只有更加坚定的信念。前路依旧是惊涛骇浪,但她必须闯过去。江南在望,家园在望。

  帆船破浪前行,在辽阔的海面上,留下了一道孤独却执着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