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桥下的河水,带走了沈允明,也仿佛带走了江疏影魂魄里最后一丝温度。芦苇荡边缘的火光如同毒蛇的信子,吞吐着逼近,灼热的气浪烤焦了她的发梢,浓烟呛得她几乎窒息。怀中的金属圆筒和令牌冰冷刺骨,与她几乎停止跳动的心脏形成诡异的对比。
完了吗?就这样结束了吗?
不!不能!允明用命换来的生机,绝不能就此断绝!父亲、青蚨、赵坎、还有无数牺牲者的面孔在她脑中闪过,如同一根根钢针,刺破了她心头的死寂与绝望。
求生的本能和对承诺的执念,让她爆发出最后的力量。她不顾一切地向芦苇荡深处爬去,那里河水更深,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火焰燎着了她的衣角,皮肤传来灼痛,她咬着牙,拼命向前。
就在她即将被火焰彻底吞噬的瞬间,脚下一空,整个人跌入了一个隐蔽在水下的、被芦苇根系掩盖的洞穴!冰冷的河水瞬间将她淹没,也浇灭了身上的火星。
她屏住呼吸,在黑暗的水下洞穴中挣扎。不知过了多久,前方出现了一丝微光。她奋力向上浮去,破水而出时,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垂虹桥断裂处的另一侧河岸!这是一个因桥梁坍塌而形成的、被岸边茂密植物完全遮蔽的死角!
追兵的咒骂声和燃烧的噼啪声从对岸传来,近在咫尺,却又仿佛隔着一个世界。他们绝想不到,目标会以这种方式逃脱。
江疏影瘫在泥泞的河岸边,如同离水的鱼,大口大口地喘息着,冰冷的河水混合着滚烫的泪水,模糊了视线。沈允明纵身跃入激流的身影,如同梦魇,深深烙印在她脑海。
允明……
巨大的悲伤如同潮水,几乎要将她再次淹没。但她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她用力抹去脸上的水渍和泪痕,眼神重新变得冰冷而坚定。
检查了一下怀中的圆筒和令牌,确认无误。她撕下尚未完全湿透的内衫下摆,重新紧紧包扎住腿上的伤口,那疼痛此刻反而让她更加清醒。
必须离开这里!去平江府!找到星槎先生提到的守将王文信,或者……找到任何可能将情报送出去的途径!
她辨认了一下方向,沿着河岸,向着平江府城的方向蹒跚而行。这一次,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接下来的路途,是她一生中最孤独、最艰难的跋涉。腿伤、饥饿、寒冷,以及失去同伴的巨大悲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她不敢走大路,只能穿梭在田埂、桑林和废弃的村落之间,靠着野果和偶尔找到的、被遗弃的贡品,一些百姓在逃难前置于土地庙前的简单食物果腹。
沿途所见,尽是凄凉。越靠近平江府,流民越多,恐慌的气氛也越浓。人们议论着镇江的失守,江阴的危急,以及蒙古大军即将南下的传闻。一种末日将至的绝望,弥漫在江南水乡温润的空气里。
数日后,当平江府那高大巍峨的城墙终于出现在视野中时,江疏影几乎已经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她靠在距离城门还有数里之遥的一棵柳树下,望着那座熟悉的城市。
平江府,苏州。她年少时曾随父亲来过,记忆中是“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繁华与安宁。而如今,城头上飘扬的虽然是宋字旗,但戒备之森严,远胜往日。护城河上的吊桥高高拉起,城门口排起了长长的、等待盘查入城的队伍,士兵们如临大敌。
她这副衣衫褴褛、满身伤痕、行动不便的模样,恐怕连城门都进不去。
必须想办法。
她观察着城门处的盘查,发现对持有路引、尤其是运送物资的商队,检查相对宽松一些。她注意到一队运送丝绸的骡马车队正在接受检查,车队管事模样的中年人正陪着笑脸,与守门的队正交涉。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升起。
她等到那车队检查完毕,缓缓入城时,强撑着站起身,混在跟随车队入城的一些零散行商和流民队伍末尾,低着头,尽量不引起注意。
果然,守门的兵卒主要注意力还在车队本身和那些行商携带的货物上,对于她这个看起来穷困潦倒、似乎只是想跟着混进城的“流民”,只是随意扫了一眼,见她是个女子且腿脚不便,便不耐烦地挥挥手:“快走快走!别挡道!”
她心中暗松一口气,低着头,跟着人流,踏入了平江府。
然而,城内的景象,却让她刚刚放松的心再次揪紧。
街道依旧,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与城外相似的恐慌与压抑。许多店铺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神色匆匆,面带忧色。更让她心惊的是,在一些主要的街口和桥梁上,张贴着崭新的、绘制精细的城防图和平江府全域图!
那图的绘制风格、标注方式,与她怀中那份得自焦山碑林的南宋旧图截然不同!线条更加冷硬,标注使用了大量蒙古文字和新的符号,赫然是一张蒙古制式的“平江府新图”!图上甚至用朱笔标出了几个重要的进攻方向和可能的驻扎点!
“府图换新颜”……星槎先生当初在焦山提及平江府时,那意味深长的语气,原来指的是这个!蒙古人的势力,竟然已经渗透到了如此地步?连这江南腹地的重镇,都开始提前更换统治后的舆图了?这是何等的嚣张与势在必得!
这无声的“换图”,比刀光剑影更让人感到刺骨的寒意。它意味着,在很多人心中,这座城市的易主,几乎已是定局。
江疏影感到一阵眩晕,她扶住冰冷的墙壁,才勉强站稳。
王文信……那个被星槎先生提及、身为名将之后的守将,他现在在哪里?他是否还在坚守?还是说,他也已经……
她不敢再想下去。
必须尽快找到他!或者,找到“北溟”在城内的其他联络点!
她回忆着“潜渊录”上关于平江府的零星记载,有几个名字和地址浮现在脑海。但经历了木渎和石湖的变故,她对这份名单的可靠性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踏入陷阱。
她站在平江府繁华而压抑的街头,感觉自己如同一叶孤舟,飘荡在即将掀起滔天巨浪的黑暗海面上。怀中的令牌和圆筒,沉甸甸地提醒着她使命的重大,而沈允明血染垂虹桥的景象,则如同警钟,在她心中长鸣。
下一步,该迈向何方?
完了吗?就这样结束了吗?
不!不能!允明用命换来的生机,绝不能就此断绝!父亲、青蚨、赵坎、还有无数牺牲者的面孔在她脑中闪过,如同一根根钢针,刺破了她心头的死寂与绝望。
求生的本能和对承诺的执念,让她爆发出最后的力量。她不顾一切地向芦苇荡深处爬去,那里河水更深,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火焰燎着了她的衣角,皮肤传来灼痛,她咬着牙,拼命向前。
就在她即将被火焰彻底吞噬的瞬间,脚下一空,整个人跌入了一个隐蔽在水下的、被芦苇根系掩盖的洞穴!冰冷的河水瞬间将她淹没,也浇灭了身上的火星。
她屏住呼吸,在黑暗的水下洞穴中挣扎。不知过了多久,前方出现了一丝微光。她奋力向上浮去,破水而出时,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垂虹桥断裂处的另一侧河岸!这是一个因桥梁坍塌而形成的、被岸边茂密植物完全遮蔽的死角!
追兵的咒骂声和燃烧的噼啪声从对岸传来,近在咫尺,却又仿佛隔着一个世界。他们绝想不到,目标会以这种方式逃脱。
江疏影瘫在泥泞的河岸边,如同离水的鱼,大口大口地喘息着,冰冷的河水混合着滚烫的泪水,模糊了视线。沈允明纵身跃入激流的身影,如同梦魇,深深烙印在她脑海。
允明……
巨大的悲伤如同潮水,几乎要将她再次淹没。但她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她用力抹去脸上的水渍和泪痕,眼神重新变得冰冷而坚定。
检查了一下怀中的圆筒和令牌,确认无误。她撕下尚未完全湿透的内衫下摆,重新紧紧包扎住腿上的伤口,那疼痛此刻反而让她更加清醒。
必须离开这里!去平江府!找到星槎先生提到的守将王文信,或者……找到任何可能将情报送出去的途径!
她辨认了一下方向,沿着河岸,向着平江府城的方向蹒跚而行。这一次,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接下来的路途,是她一生中最孤独、最艰难的跋涉。腿伤、饥饿、寒冷,以及失去同伴的巨大悲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她不敢走大路,只能穿梭在田埂、桑林和废弃的村落之间,靠着野果和偶尔找到的、被遗弃的贡品,一些百姓在逃难前置于土地庙前的简单食物果腹。
沿途所见,尽是凄凉。越靠近平江府,流民越多,恐慌的气氛也越浓。人们议论着镇江的失守,江阴的危急,以及蒙古大军即将南下的传闻。一种末日将至的绝望,弥漫在江南水乡温润的空气里。
数日后,当平江府那高大巍峨的城墙终于出现在视野中时,江疏影几乎已经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她靠在距离城门还有数里之遥的一棵柳树下,望着那座熟悉的城市。
平江府,苏州。她年少时曾随父亲来过,记忆中是“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繁华与安宁。而如今,城头上飘扬的虽然是宋字旗,但戒备之森严,远胜往日。护城河上的吊桥高高拉起,城门口排起了长长的、等待盘查入城的队伍,士兵们如临大敌。
她这副衣衫褴褛、满身伤痕、行动不便的模样,恐怕连城门都进不去。
必须想办法。
她观察着城门处的盘查,发现对持有路引、尤其是运送物资的商队,检查相对宽松一些。她注意到一队运送丝绸的骡马车队正在接受检查,车队管事模样的中年人正陪着笑脸,与守门的队正交涉。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升起。
她等到那车队检查完毕,缓缓入城时,强撑着站起身,混在跟随车队入城的一些零散行商和流民队伍末尾,低着头,尽量不引起注意。
果然,守门的兵卒主要注意力还在车队本身和那些行商携带的货物上,对于她这个看起来穷困潦倒、似乎只是想跟着混进城的“流民”,只是随意扫了一眼,见她是个女子且腿脚不便,便不耐烦地挥挥手:“快走快走!别挡道!”
她心中暗松一口气,低着头,跟着人流,踏入了平江府。
然而,城内的景象,却让她刚刚放松的心再次揪紧。
街道依旧,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与城外相似的恐慌与压抑。许多店铺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神色匆匆,面带忧色。更让她心惊的是,在一些主要的街口和桥梁上,张贴着崭新的、绘制精细的城防图和平江府全域图!
那图的绘制风格、标注方式,与她怀中那份得自焦山碑林的南宋旧图截然不同!线条更加冷硬,标注使用了大量蒙古文字和新的符号,赫然是一张蒙古制式的“平江府新图”!图上甚至用朱笔标出了几个重要的进攻方向和可能的驻扎点!
“府图换新颜”……星槎先生当初在焦山提及平江府时,那意味深长的语气,原来指的是这个!蒙古人的势力,竟然已经渗透到了如此地步?连这江南腹地的重镇,都开始提前更换统治后的舆图了?这是何等的嚣张与势在必得!
这无声的“换图”,比刀光剑影更让人感到刺骨的寒意。它意味着,在很多人心中,这座城市的易主,几乎已是定局。
江疏影感到一阵眩晕,她扶住冰冷的墙壁,才勉强站稳。
王文信……那个被星槎先生提及、身为名将之后的守将,他现在在哪里?他是否还在坚守?还是说,他也已经……
她不敢再想下去。
必须尽快找到他!或者,找到“北溟”在城内的其他联络点!
她回忆着“潜渊录”上关于平江府的零星记载,有几个名字和地址浮现在脑海。但经历了木渎和石湖的变故,她对这份名单的可靠性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踏入陷阱。
她站在平江府繁华而压抑的街头,感觉自己如同一叶孤舟,飘荡在即将掀起滔天巨浪的黑暗海面上。怀中的令牌和圆筒,沉甸甸地提醒着她使命的重大,而沈允明血染垂虹桥的景象,则如同警钟,在她心中长鸣。
下一步,该迈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