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邺城遗址,江疏影并未直接返回邯郸驿馆。她寻了个借口,称在铜雀台附近偶感风寒,需在邺城寻医停留一日,使团可先行,她随后快马赶上。巴特尔千户对此不甚在意,只叮嘱她勿误行程,倒是通译忽伦的目光在她身上多停留了片刻,才随队离去。
江疏影确实在邺城寻了处简陋的医馆,抓了两副驱寒的药材做做样子,实则是在暗中整理从玄明道长处得来的卷宗,并规划前往磁州的路线。磁州位于邯郸以北,太行山东麓,她需先北行,再折向西入山。
次日清晨,天色微熹,她便单人匹马,离开了邺城,取道北行。怀揣着“雀符”与磁州密线的希望,却也深知肩负的卷宗干系重大,不容有失。她选择了相对僻静的小路,尽量避免与官道上可能的蒙古巡骑或使团后续人员相遇。
越往北行,地势开始缓缓抬升,远眺西方,一道绵延起伏、如同巨大屏风般的山脉轮廓逐渐清晰——那便是太行山。冬日的大行山,褪去了夏日的苍翠,换上了一副铁灰色的冷峻面孔。山脊线条硬朗,峰峦叠嶂,在铅灰色的天空下,更显巍峨险峻,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散发着古老而威严的气息。
她此行需穿越的,是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此陉连接着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古道蜿蜒于山岭之间,两侧峭壁如削,最窄处仅容双骑并行,地势极为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往来、盗匪蛰伏之所。
临近山口,道路愈发崎岖。寒风在山谷间呼啸,卷起地上的沙石,打在脸上生疼。道旁偶尔可见废弃的烽燧和坍塌的关墙,诉说着往昔的烽火。马蹄踏在碎石路上,发出清脆而孤独的声响,在这空旷的山谷中回荡。
江疏影紧了紧身上的衣袍,将风帽又往下拉了拉,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观察着四周的地形。山石嶙峋,枯树虬枝,每一处阴影背后,似乎都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她左手控缰,右手始终虚按在腰间的匕首上。
行至一处尤为狭窄的隘口,两侧山崖陡立,遮天蔽日,光线顿时昏暗下来。就在这时,前方道路中央,一块巨大的山石后,突然转出七八条人影,拦住了去路!
这些人衣衫褴褛,大多穿着不合身的皮袄或棉袄,脸上蒙着布巾,手中拿着各式兵器,有缺口的长刀,有削尖的木棍,甚至还有猎户用的柴刀和弓箭。他们眼神凶狠,带着一种亡命之徒的戾气,迅速散开,呈半包围之势,将江疏影堵在了隘口之中。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为首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操着浓重的当地口音,挥舞着一把鬼头刀,瓮声瓮气地喝道。他身旁一个瘦小些的汉子,则拉满了手中的猎弓,箭簇闪着寒光,对准了江疏影。
山匪!果然遇到了!
江疏影心下一沉,勒住马匹。她迅速扫视了一眼对方的人数和站位。八个人,武器杂乱,看似乌合之众,但占据地利,封死了狭窄的通道。硬闯风险极大,尤其是那柄猎弓,在如此近距离下,威胁不小。
她面上故作惊慌,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用早已伪装好的、略带江南口音的官话说道:“各……各位好汉!小生只是个北上寻亲的穷书生,身无长物,只有几两散碎银子和这匹瘦马,若好汉不嫌弃,尽可拿去,只求饶小生一命!”说着,她作势要去解身上的钱袋。
那匪首见她如此懦弱,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与轻视,嘿嘿笑道:“穷书生?我看你这马可不瘦!身上包袱看着也挺沉!少废话,把包袱和钱袋都扔过来,让爷爷们检查检查!若敢藏私,叫你尝尝爷爷们的手段!”
其余匪徒也跟着鼓噪起来,慢慢逼近。
江疏影知道,仅凭钱财恐怕难以脱身,这些人贪得无厌,一旦拿到钱财,很可能还是会灭口。她一边慢吞吞地解着包袱,一边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观察着周围环境。右侧山崖有一处略微内凹,可以稍作遮挡,左侧则是深涧。
就在她即将把包袱递出的瞬间,异变陡生!
“嗖!”一支利箭不知从何处射来,并非射向江疏影,而是精准无比地射中了那名持弓山匪的手臂!那山匪惨叫一声,猎弓脱手掉落。
“什么人?!”匪首大惊,厉声喝道。
只见隘口上方,两侧山崖上,突然出现了数十条人影!他们同样穿着杂色的衣服,但行动间却透着一股训练有素的默契,手中持着清一色的制式腰刀和劲弩,瞬间将下方的八名山匪反包围了起来。为首一人,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身形挺拔,面容被风霜刻蚀得棱角分明,眼神锐利如鹰,手中还握着一张弓,显然刚才那一箭正是他所发。
“光天化日,拦路抢劫,你们‘穿山风’好大的胆子!”那为首之人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匪首见到此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声音都变了调:“‘镇山虎’……李……李头领?!小的……小的不知是您老人家的地盘,冒犯了!我们这就滚!这就滚!”他显然对这位“镇山虎”畏惧到了极点,连连作揖,招呼手下就想溜走。
“站住!”那被称为李头领的汉子冷喝一声,“抢掠行旅,按寨规该如何处置?”
匪首浑身一颤,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李头领饶命!饶命啊!兄弟们也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
“活不下去?”李头领冷哼一声,目光扫过那些面黄肌瘦的山匪,又落在江疏影身上,语气稍缓,“这位先生受惊了。我等乃太行忠义社之人,在此巡山,清理败类,维护商旅安宁。让先生见笑了。”
太行忠义社?江疏影心中一动。她在“北溟”和玄明道长的卷宗里都曾隐约见过这个名号,似乎是活跃于太行山一带,由抗金义军残部、流民和江湖豪杰组成的抗蒙武装,亦兵亦匪,行事介于正邪之间,但总体倾向于抵抗蒙古,庇护汉民。
她连忙在马上拱手,语气诚恳:“原来是忠义社的好汉!多谢李头领救命之恩!小生江影,感激不尽!”她依旧维持着书生的身份。
李头领跳下岩石,走到近前,打量了一下江疏影和她马上的行囊,目光在她看似普通却浆洗干净的衣袍和那匹脚力不错的马上停留了一瞬,淡淡道:“江先生不必多礼。看先生行色,是要往磁州方向?”
“正是。”江疏影心中警惕,面上不露分毫。
“此去磁州,山路尚远,且不太平。像‘穿山风’这样的流寇绺子,还有几股。”李头领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先生孤身一人,又是文弱书生,恐怕……”
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很明显。
江疏影心念电转。这李头领看似好意,但未必没有试探之意。忠义社鱼龙混杂,她身负重任,不可轻易暴露。但若能借此机会,与这支抗蒙势力建立初步联系,或许对未来也有益处,至少可以安全通过这段险路。
她露出恰到好处的犹豫和后怕,叹了口气:“不瞒头领,小生也知前路艰险,只是寻亲心切……不知头领可否指点一条明路?”
李头领看着她,忽然问道:“先生从南边来,可曾听过‘山河盟’?”
江疏影心中猛地一凛!山河盟!阿阮和石鱼所属的组织!在金陵曾与他们并肩作战!这李头领突然提及,是巧合?还是意有所指?
她不敢大意,面上露出茫然之色:“山河盟?小生久居乡野,孤陋寡闻,未曾听闻。不知是……”
李头领盯着她的眼睛看了片刻,见她神色不似作伪,便移开了目光,摆了摆手:“没什么,一个江湖帮会罢了。既然先生不知,那便算了。”他顿了顿,指着前方一条岔路,“从此路走,约三十里,有一处我们设的茶棚哨卡,报我李罡的名字,可保你无事通过这段山路。再往前,便是磁州地界,相对安稳些。”
“多谢李头领!”江疏影再次拱手,心中却疑云密布。这李罡,为何突然提及“山河盟”?是试探她的底细,还是另有所图?
她不敢久留,道谢之后,便依照李罡所指的方向,策马离去。身后,传来李罡处置那些山匪的呵斥声,以及求饶声。
马蹄声在峡谷中再次响起,清脆而孤独。虽然暂时脱离了险境,但江疏影的心却并未放松。太行山的险,不仅仅在于地势,更在于这错综复杂的人心。忠义社,李罡,山河盟……这些名字交织在一起,预示着北地之行的水,远比她想象的更深。
她摸了摸怀中的卷宗和那个陶罐,目光坚定地望向磁州方向。无论如何,先找到磁州的“赵一手”,激活这条父亲留下的秘密航线,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一步。
山风凛冽,吹动她的衣袂,身影渐渐没入太行山的重重岭壑之中。
江疏影确实在邺城寻了处简陋的医馆,抓了两副驱寒的药材做做样子,实则是在暗中整理从玄明道长处得来的卷宗,并规划前往磁州的路线。磁州位于邯郸以北,太行山东麓,她需先北行,再折向西入山。
次日清晨,天色微熹,她便单人匹马,离开了邺城,取道北行。怀揣着“雀符”与磁州密线的希望,却也深知肩负的卷宗干系重大,不容有失。她选择了相对僻静的小路,尽量避免与官道上可能的蒙古巡骑或使团后续人员相遇。
越往北行,地势开始缓缓抬升,远眺西方,一道绵延起伏、如同巨大屏风般的山脉轮廓逐渐清晰——那便是太行山。冬日的大行山,褪去了夏日的苍翠,换上了一副铁灰色的冷峻面孔。山脊线条硬朗,峰峦叠嶂,在铅灰色的天空下,更显巍峨险峻,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散发着古老而威严的气息。
她此行需穿越的,是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此陉连接着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古道蜿蜒于山岭之间,两侧峭壁如削,最窄处仅容双骑并行,地势极为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往来、盗匪蛰伏之所。
临近山口,道路愈发崎岖。寒风在山谷间呼啸,卷起地上的沙石,打在脸上生疼。道旁偶尔可见废弃的烽燧和坍塌的关墙,诉说着往昔的烽火。马蹄踏在碎石路上,发出清脆而孤独的声响,在这空旷的山谷中回荡。
江疏影紧了紧身上的衣袍,将风帽又往下拉了拉,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观察着四周的地形。山石嶙峋,枯树虬枝,每一处阴影背后,似乎都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她左手控缰,右手始终虚按在腰间的匕首上。
行至一处尤为狭窄的隘口,两侧山崖陡立,遮天蔽日,光线顿时昏暗下来。就在这时,前方道路中央,一块巨大的山石后,突然转出七八条人影,拦住了去路!
这些人衣衫褴褛,大多穿着不合身的皮袄或棉袄,脸上蒙着布巾,手中拿着各式兵器,有缺口的长刀,有削尖的木棍,甚至还有猎户用的柴刀和弓箭。他们眼神凶狠,带着一种亡命之徒的戾气,迅速散开,呈半包围之势,将江疏影堵在了隘口之中。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为首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操着浓重的当地口音,挥舞着一把鬼头刀,瓮声瓮气地喝道。他身旁一个瘦小些的汉子,则拉满了手中的猎弓,箭簇闪着寒光,对准了江疏影。
山匪!果然遇到了!
江疏影心下一沉,勒住马匹。她迅速扫视了一眼对方的人数和站位。八个人,武器杂乱,看似乌合之众,但占据地利,封死了狭窄的通道。硬闯风险极大,尤其是那柄猎弓,在如此近距离下,威胁不小。
她面上故作惊慌,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用早已伪装好的、略带江南口音的官话说道:“各……各位好汉!小生只是个北上寻亲的穷书生,身无长物,只有几两散碎银子和这匹瘦马,若好汉不嫌弃,尽可拿去,只求饶小生一命!”说着,她作势要去解身上的钱袋。
那匪首见她如此懦弱,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与轻视,嘿嘿笑道:“穷书生?我看你这马可不瘦!身上包袱看着也挺沉!少废话,把包袱和钱袋都扔过来,让爷爷们检查检查!若敢藏私,叫你尝尝爷爷们的手段!”
其余匪徒也跟着鼓噪起来,慢慢逼近。
江疏影知道,仅凭钱财恐怕难以脱身,这些人贪得无厌,一旦拿到钱财,很可能还是会灭口。她一边慢吞吞地解着包袱,一边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观察着周围环境。右侧山崖有一处略微内凹,可以稍作遮挡,左侧则是深涧。
就在她即将把包袱递出的瞬间,异变陡生!
“嗖!”一支利箭不知从何处射来,并非射向江疏影,而是精准无比地射中了那名持弓山匪的手臂!那山匪惨叫一声,猎弓脱手掉落。
“什么人?!”匪首大惊,厉声喝道。
只见隘口上方,两侧山崖上,突然出现了数十条人影!他们同样穿着杂色的衣服,但行动间却透着一股训练有素的默契,手中持着清一色的制式腰刀和劲弩,瞬间将下方的八名山匪反包围了起来。为首一人,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身形挺拔,面容被风霜刻蚀得棱角分明,眼神锐利如鹰,手中还握着一张弓,显然刚才那一箭正是他所发。
“光天化日,拦路抢劫,你们‘穿山风’好大的胆子!”那为首之人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匪首见到此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声音都变了调:“‘镇山虎’……李……李头领?!小的……小的不知是您老人家的地盘,冒犯了!我们这就滚!这就滚!”他显然对这位“镇山虎”畏惧到了极点,连连作揖,招呼手下就想溜走。
“站住!”那被称为李头领的汉子冷喝一声,“抢掠行旅,按寨规该如何处置?”
匪首浑身一颤,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李头领饶命!饶命啊!兄弟们也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
“活不下去?”李头领冷哼一声,目光扫过那些面黄肌瘦的山匪,又落在江疏影身上,语气稍缓,“这位先生受惊了。我等乃太行忠义社之人,在此巡山,清理败类,维护商旅安宁。让先生见笑了。”
太行忠义社?江疏影心中一动。她在“北溟”和玄明道长的卷宗里都曾隐约见过这个名号,似乎是活跃于太行山一带,由抗金义军残部、流民和江湖豪杰组成的抗蒙武装,亦兵亦匪,行事介于正邪之间,但总体倾向于抵抗蒙古,庇护汉民。
她连忙在马上拱手,语气诚恳:“原来是忠义社的好汉!多谢李头领救命之恩!小生江影,感激不尽!”她依旧维持着书生的身份。
李头领跳下岩石,走到近前,打量了一下江疏影和她马上的行囊,目光在她看似普通却浆洗干净的衣袍和那匹脚力不错的马上停留了一瞬,淡淡道:“江先生不必多礼。看先生行色,是要往磁州方向?”
“正是。”江疏影心中警惕,面上不露分毫。
“此去磁州,山路尚远,且不太平。像‘穿山风’这样的流寇绺子,还有几股。”李头领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先生孤身一人,又是文弱书生,恐怕……”
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很明显。
江疏影心念电转。这李头领看似好意,但未必没有试探之意。忠义社鱼龙混杂,她身负重任,不可轻易暴露。但若能借此机会,与这支抗蒙势力建立初步联系,或许对未来也有益处,至少可以安全通过这段险路。
她露出恰到好处的犹豫和后怕,叹了口气:“不瞒头领,小生也知前路艰险,只是寻亲心切……不知头领可否指点一条明路?”
李头领看着她,忽然问道:“先生从南边来,可曾听过‘山河盟’?”
江疏影心中猛地一凛!山河盟!阿阮和石鱼所属的组织!在金陵曾与他们并肩作战!这李头领突然提及,是巧合?还是意有所指?
她不敢大意,面上露出茫然之色:“山河盟?小生久居乡野,孤陋寡闻,未曾听闻。不知是……”
李头领盯着她的眼睛看了片刻,见她神色不似作伪,便移开了目光,摆了摆手:“没什么,一个江湖帮会罢了。既然先生不知,那便算了。”他顿了顿,指着前方一条岔路,“从此路走,约三十里,有一处我们设的茶棚哨卡,报我李罡的名字,可保你无事通过这段山路。再往前,便是磁州地界,相对安稳些。”
“多谢李头领!”江疏影再次拱手,心中却疑云密布。这李罡,为何突然提及“山河盟”?是试探她的底细,还是另有所图?
她不敢久留,道谢之后,便依照李罡所指的方向,策马离去。身后,传来李罡处置那些山匪的呵斥声,以及求饶声。
马蹄声在峡谷中再次响起,清脆而孤独。虽然暂时脱离了险境,但江疏影的心却并未放松。太行山的险,不仅仅在于地势,更在于这错综复杂的人心。忠义社,李罡,山河盟……这些名字交织在一起,预示着北地之行的水,远比她想象的更深。
她摸了摸怀中的卷宗和那个陶罐,目光坚定地望向磁州方向。无论如何,先找到磁州的“赵一手”,激活这条父亲留下的秘密航线,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一步。
山风凛冽,吹动她的衣袂,身影渐渐没入太行山的重重岭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