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的最后一缕晨光,刚把县城东郊的土路染成淡金色,霜就开始化了。林晟踩着半融的霜花走过去,鞋底沾着湿泥,每一步都像在啃噬什么——他手里攥着那张深圳旧车票,纸页被体温焐得发潮,边缘的毛边蹭着掌心,痒得像九年里没说出口的野心。
安装工人正把铁牌往水泥柱上钉,锤子落下时,铁屑溅起来,有一点扎在林晟手背上,没出血,却留下个淡红的印子。这铁牌是昨天在县城铁匠铺打的,一米宽的铁板边缘没磨平,毛刺戳得人发疼,“鼎盛地产”四个字用红漆描了三遍,漆没干透,在晨光里流着淡红的痕,像没擦净的血。
“师傅,再往左挪半寸,要跟路对齐!”林晟喊着,声音有点发紧。他看着铁牌一点点贴紧水泥柱,红漆字被阳光照得发亮,突然想起2000年在深圳华强北,他站在售楼处门口,手里攥着5万现金,却没敢进门——那时要是敢再借5万,现在也不用等这铁牌来证明自己。
工人收工后,林晟掏出手机,把铁牌和旧车票凑在一起拍照片。镜头里,红漆字压着泛黄的车票,像新伤口盖着旧疤痕。他给刘梅发消息,删了又写,最后只发了张照片,配了个燃烧的火苗表情——他怕多说一句,就会泄露出这些年的委屈。
刘梅的回复隔了十分钟才来:“知道了,晚上炖排骨,早点回。”林晟笑着点头,没看见手机屏幕暗下去时,刘梅正把一张折叠的利息通知单塞进毛衣领口——单子是银行早上给的,“老宅抵押月息1.2%”的字样用黑笔标着,她折成指甲盖大小,贴着锁骨,凉得像块碎冰。
同一时刻,国信地产的幸福里小区门口,红横幅被风吹得猎猎响,“欢迎业主回家”的黄字在阳光下有点晃眼。赵山河刚接过一位老奶奶递来的锦旗,红绸面上的“国企担当”四个字,是用金线绣的,针脚密得能看清老奶奶手上的老茧——她绣了半个月,说“要让赵总知道,我们记着这份好”。
“赵总,你摸这墙,平得很!”老奶奶拉着他的手往楼道里走,“以前住老房子,墙皮掉得能看见砖,现在这房,夜里关窗连马路声都听不见。”赵山河的指尖蹭过墙面,水泥的凉透过手套传过来,像摸到了国企该有的实在。
行政小李举着相机拍照,镜头里,赵山河的笑脸和锦旗的金线叠在一起,有点刺眼。“赵总,这照片洗出来,贴在蓝色文件夹封面正好。”小李说。赵山河点点头,接过文件夹——封面贴着幸福里的规划图,边角已经磨白,他摸着空白处,突然觉得这锦旗的重量,比规划图还沉。
王建军晃着保温杯过来,枸杞在水里浮着,没说话,只看着业主们拎着行李往楼里走。有个业主跟他打招呼:“王总,这房子质量好,下次亲戚买房还找国信!”王建军笑了笑,没像以前那样反驳“国企太慢”——他想起去年赵山河推跟投制时,自己私下骂过“瞎折腾”,现在看着跟投员工领分红时的笑脸,再看看业主的满足,突然觉得,那“慢”里藏着的稳,是他以前没看懂的。
傍晚的上海,恒基中心顶楼的露台上,风已经带了凉意。陈启棠凭栏站着,手里的字条被风吹得轻轻抖,像一片快要飞起来的枯叶。暮色里,静安寺的鎏金屋顶泛着微光,远处的写字楼亮起点点灯光,陈文博站在他身后,手里的报表上,“恒基中心入住率92%”的数字用红笔圈着,却没敢提“深圳低价写字楼”的事。
“2010年,把内地业务占比再降10%。”陈启棠突然开口,声音在风里有点飘。他把字条举起来,对着暮色看,纸页薄得近乎透明,“房子没了,家也没了”的字迹透过光,像刻在他掌纹里的教训,“内地房企现在拿地太疯,负债率超70%的名单又长了一页,我们不能跟着赌。”
陈文博把报表往身后藏了藏,指尖有点发凉。他想起上个月去深圳考察,那栋写字楼的卖家急着出手,价格比市价低10%,他当时觉得“是机会”,现在看着父亲手里的字条,突然明白——有些机会,其实是陷阱。“那恒基中心的空置楼层,还按原租金租?”他问。
“租,不涨价。”陈启棠把字条叠成方块,放进公文包内侧的小兜,拉严拉链时,金属扣的声音在露台上格外清,“运营要稳,租金要稳,负债率要稳,这三个稳,比任何新项目都金贵。”他转身拍了拍陈文博的肩,“明年你多盯着,记住,潮水退的时候,站得稳的才是赢家。”
夜色漫进县城时,林晟刚到家。刘梅把排骨汤端上桌,热气裹着肉香飘过来,他却没闻到——满脑子都是下午张科长拉他进的“县城地产交流群”,群里有人说“明年可能限购”,还有人发了条新闻链接,“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房价要涨”。
“梅子,你看这个!”林晟把手机递过去,屏幕上是群里的聊天记录,“他们说海南要涨,咱们县城这么小,哪会限购?明年鼎盛花园开盘,肯定能卖爆!”他夹了块排骨,嚼得很香,没看见刘梅的手在桌下攥紧了,指甲抠着裤子,留下道白印。
刘梅接过手机,目光扫过“限购”两个字,心里像被霜打了——早上银行柜员说“要是还不上利息,老宅就保不住了”,她没敢说,现在看着林晟的兴奋,更不敢提。她把手机还给林晟,端起碗喝排骨汤,汤里的油花浮在表面,像一封封没拆的告急信,她不敢看。
林晟还在说鼎盛花园的规划,说要请最好的设计师,做县城最大的售楼处。窗外的夜色里,县城的灯渐渐亮起来,像撒在黑夜里的碎钻,他觉得那些都是他的,触手可及。手机群里的消息还在跳,有人说“四万亿刚放,限购是谣言”,他笑着点赞,没看见陈启棠在上海的露台上,正把字条锁进公文包——那是两个时代的选择,一个在抢跑,一个在收脚。
夜深时,林晟睡着了,手机还亮着,群里最后一条消息是“明年肯定涨,赶紧拿地”。刘梅坐在床边,摸了摸毛衣领口的利息单,凉得像块冰。她看着林晟的睡颜,突然觉得,2009年的余温,像最后一口热汤,喝下去暖不了多久,冬天就要来了。而那面挂在城东的铁牌,红漆在夜里暗下去,像个没说出口的警告。
安装工人正把铁牌往水泥柱上钉,锤子落下时,铁屑溅起来,有一点扎在林晟手背上,没出血,却留下个淡红的印子。这铁牌是昨天在县城铁匠铺打的,一米宽的铁板边缘没磨平,毛刺戳得人发疼,“鼎盛地产”四个字用红漆描了三遍,漆没干透,在晨光里流着淡红的痕,像没擦净的血。
“师傅,再往左挪半寸,要跟路对齐!”林晟喊着,声音有点发紧。他看着铁牌一点点贴紧水泥柱,红漆字被阳光照得发亮,突然想起2000年在深圳华强北,他站在售楼处门口,手里攥着5万现金,却没敢进门——那时要是敢再借5万,现在也不用等这铁牌来证明自己。
工人收工后,林晟掏出手机,把铁牌和旧车票凑在一起拍照片。镜头里,红漆字压着泛黄的车票,像新伤口盖着旧疤痕。他给刘梅发消息,删了又写,最后只发了张照片,配了个燃烧的火苗表情——他怕多说一句,就会泄露出这些年的委屈。
刘梅的回复隔了十分钟才来:“知道了,晚上炖排骨,早点回。”林晟笑着点头,没看见手机屏幕暗下去时,刘梅正把一张折叠的利息通知单塞进毛衣领口——单子是银行早上给的,“老宅抵押月息1.2%”的字样用黑笔标着,她折成指甲盖大小,贴着锁骨,凉得像块碎冰。
同一时刻,国信地产的幸福里小区门口,红横幅被风吹得猎猎响,“欢迎业主回家”的黄字在阳光下有点晃眼。赵山河刚接过一位老奶奶递来的锦旗,红绸面上的“国企担当”四个字,是用金线绣的,针脚密得能看清老奶奶手上的老茧——她绣了半个月,说“要让赵总知道,我们记着这份好”。
“赵总,你摸这墙,平得很!”老奶奶拉着他的手往楼道里走,“以前住老房子,墙皮掉得能看见砖,现在这房,夜里关窗连马路声都听不见。”赵山河的指尖蹭过墙面,水泥的凉透过手套传过来,像摸到了国企该有的实在。
行政小李举着相机拍照,镜头里,赵山河的笑脸和锦旗的金线叠在一起,有点刺眼。“赵总,这照片洗出来,贴在蓝色文件夹封面正好。”小李说。赵山河点点头,接过文件夹——封面贴着幸福里的规划图,边角已经磨白,他摸着空白处,突然觉得这锦旗的重量,比规划图还沉。
王建军晃着保温杯过来,枸杞在水里浮着,没说话,只看着业主们拎着行李往楼里走。有个业主跟他打招呼:“王总,这房子质量好,下次亲戚买房还找国信!”王建军笑了笑,没像以前那样反驳“国企太慢”——他想起去年赵山河推跟投制时,自己私下骂过“瞎折腾”,现在看着跟投员工领分红时的笑脸,再看看业主的满足,突然觉得,那“慢”里藏着的稳,是他以前没看懂的。
傍晚的上海,恒基中心顶楼的露台上,风已经带了凉意。陈启棠凭栏站着,手里的字条被风吹得轻轻抖,像一片快要飞起来的枯叶。暮色里,静安寺的鎏金屋顶泛着微光,远处的写字楼亮起点点灯光,陈文博站在他身后,手里的报表上,“恒基中心入住率92%”的数字用红笔圈着,却没敢提“深圳低价写字楼”的事。
“2010年,把内地业务占比再降10%。”陈启棠突然开口,声音在风里有点飘。他把字条举起来,对着暮色看,纸页薄得近乎透明,“房子没了,家也没了”的字迹透过光,像刻在他掌纹里的教训,“内地房企现在拿地太疯,负债率超70%的名单又长了一页,我们不能跟着赌。”
陈文博把报表往身后藏了藏,指尖有点发凉。他想起上个月去深圳考察,那栋写字楼的卖家急着出手,价格比市价低10%,他当时觉得“是机会”,现在看着父亲手里的字条,突然明白——有些机会,其实是陷阱。“那恒基中心的空置楼层,还按原租金租?”他问。
“租,不涨价。”陈启棠把字条叠成方块,放进公文包内侧的小兜,拉严拉链时,金属扣的声音在露台上格外清,“运营要稳,租金要稳,负债率要稳,这三个稳,比任何新项目都金贵。”他转身拍了拍陈文博的肩,“明年你多盯着,记住,潮水退的时候,站得稳的才是赢家。”
夜色漫进县城时,林晟刚到家。刘梅把排骨汤端上桌,热气裹着肉香飘过来,他却没闻到——满脑子都是下午张科长拉他进的“县城地产交流群”,群里有人说“明年可能限购”,还有人发了条新闻链接,“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房价要涨”。
“梅子,你看这个!”林晟把手机递过去,屏幕上是群里的聊天记录,“他们说海南要涨,咱们县城这么小,哪会限购?明年鼎盛花园开盘,肯定能卖爆!”他夹了块排骨,嚼得很香,没看见刘梅的手在桌下攥紧了,指甲抠着裤子,留下道白印。
刘梅接过手机,目光扫过“限购”两个字,心里像被霜打了——早上银行柜员说“要是还不上利息,老宅就保不住了”,她没敢说,现在看着林晟的兴奋,更不敢提。她把手机还给林晟,端起碗喝排骨汤,汤里的油花浮在表面,像一封封没拆的告急信,她不敢看。
林晟还在说鼎盛花园的规划,说要请最好的设计师,做县城最大的售楼处。窗外的夜色里,县城的灯渐渐亮起来,像撒在黑夜里的碎钻,他觉得那些都是他的,触手可及。手机群里的消息还在跳,有人说“四万亿刚放,限购是谣言”,他笑着点赞,没看见陈启棠在上海的露台上,正把字条锁进公文包——那是两个时代的选择,一个在抢跑,一个在收脚。
夜深时,林晟睡着了,手机还亮着,群里最后一条消息是“明年肯定涨,赶紧拿地”。刘梅坐在床边,摸了摸毛衣领口的利息单,凉得像块冰。她看着林晟的睡颜,突然觉得,2009年的余温,像最后一口热汤,喝下去暖不了多久,冬天就要来了。而那面挂在城东的铁牌,红漆在夜里暗下去,像个没说出口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