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中介公司的开业-《天地翻覆》

  2010年12月的县城,寒风裹着雪粒,敲在“婷好房产”的玻璃门上,嗒嗒声像时代递来的一串问号。周婷踩着半旧的木梯,正把块老槐木牌匾往墙上挂,指尖蹭过“诚信经营”四个字的刻痕——木纹在灯下蜿蜒如河,是老木匠顺着木料肌理雕的,木缝里还留着清苦的木蜡油香。这牌匾花了她半个月工资,字是她夜里在出租屋练了几十遍写的,笔锋比平时练书法时更沉,像是要把这四个字刻进自己往后的日子里。

  “爸以前总说,槐木长得慢,却百年不朽,做人也得这样。”她对着牌匾轻声说,想起父亲生前开小卖部,哪怕只剩最后一包盐,也不会给客户缺斤少两。

  店里的陈设透着股拙劲的规整:靠窗两张二手木桌,是她在旧货市场跟老板磨了半小时砍下来的,桌面被她用砂纸磨了三遍,再擦上木蜡油,亮得能映出房源册的影子。册子里每一页都贴着房源照片,旁边用红笔标注得仔细:“安居苑1栋101,一楼带6㎡小院,适合老人,无台阶”“幸福里3栋502,步行到三小8分钟,厨卫全明”。墙角的绿萝是隔壁花店老板送的,藤蔓垂下来,叶子上挂着的水珠,是她早上刚浇的,给冷飕飕的屋子添了点活气。最显眼的是墙上的白板,贴满了米黄色便签,每一张都记着客户的细碎需求:“张大爷,要能放轮椅的宽门框”“李姐,预算有限,接受顶楼但要漏雨检修记录”。

  “周姐,王大哥又来了!”店员小陈抱着保温杯跑进来,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得快,“他说问了三家中介,就咱这儿把安居苑的物业费、维修基金说得明明白白,还提醒他一楼要注意防潮。”

  周婷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木屑,刚转身就见王大哥裹着军大衣进门,手里攥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里面是他刚从银行取的退休金,用橡皮筋扎得整整齐齐。“小周,我还是想定上次看的那套一楼,钥匙带了吗?今天就签合同。”

  “带了!”周婷从抽屉里掏出串钥匙,钥匙链是个掌心大的小木房,是她在小商品市场挑了半小时的——当初选它,不只是想打开客户的家门,更想打开彼此心里的那扇门。她刚要领着王大哥去看房,玻璃门突然被风撞开,林晟穿着黑色皮夹克,领口沾着雪,身后跟着个穿西装的销售,进门就把公文包往木桌上一摔,震得房源册哗哗响。

  “周婷,你这店开得挺热闹啊。”林晟的目光扫过白板,停在“安居苑”那几张便签上,指尖戳了戳纸页,“怎么没见鼎盛的项目?我记得你以前跟我干的时候,可不是这么分不清轻重的。”

  周婷把王大哥往沙发上让,小陈赶紧递上热水。“林总,鼎盛的项目资料我有,但我这儿推房子,得看客户合不合适。”她拉着林晟往角落走,声音压得低却没退意——三个月前,林晟让她帮客户办假社保冲销量,后来被社保局查了,客户闹着要退定金,林晟却把责任全推给她,说“是你找的中介渠道,跟鼎盛没关系”,最后她掏了10万赔偿金,那笔钱本是她攒来开店的启动资金,夜里躲在出租屋算账单时,她就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做亏心生意。

  林晟从公文包里抽出份协议,“啪”地拍在桌上,加粗的“独家代理”四个字在灯下扎眼。“我给你留着机会呢。”他指了指协议上的佣金条款,“鼎盛府下期开盘,给你提3个点,比国信那破保障房高两倍。条件就一个——别再推别家的项目,尤其是国信的,赚不了几个钱还占地方。”

  周婷的指尖划过协议边缘,纸页的毛刺蹭得指腹发疼。她想起以前跟着林晟跑楼盘,他总说“做生意要狠,抓住风口就赚快钱”,那时候她觉得这是本事,直到看见客户因为假社保被拒贷,蹲在店里哭着说“一辈子积蓄要打水漂”,才明白这“快钱”是踩着别人的难处赚的。“林总,我开这店叫‘婷好’,不是想赚快钱。”她把协议推回去,目光落在墙上的槐木牌匾上,“我想让客户住得踏实,比如鼎盛的首付分期没写进合同,我得提醒他们有风险;国信的保障房佣金低,但质量好、物业费透明,刚需客户住着省心,我就得推。”

  “你还真跟我较上劲了?”林晟的脸色沉下来,皮夹克的拉链被他拽得哗啦响,“当初要不是我给你机会,让你管销售团队,你能懂怎么拉客户?现在翅膀硬了,就敢跟我讲规矩了?”

  “林总,我谢谢您当初带我入行。”周婷抬眼看他,突然发现他领口别着枚新的爱马仕徽章,是上次去广州开会买的,以前他总说“要赚大钱穿好衣”,现在倒真把这话刻进了行头里,只是心却没了以前的热乎气,“但我的规矩,是不骗客户。您要是觉得这规矩碍事,那我们确实没法合作。”

  林晟盯着槐木牌匾看了几秒,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点凉:“行,你有种。以后鼎盛的项目,你别想再沾边。”他抓起公文包,摔门而去,寒风裹着雪粒灌进来,吹得绿萝藤蔓晃了晃,水珠滴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王大哥放下保温杯,走过来拍了拍周婷的肩,老人的手掌粗糙却暖和:“小周,别往心里去。我活了六十多年,最信实在人。今天这房我定了,合同现在就签。”

  周婷的鼻子一酸,刚要拿合同,就听见玻璃门“吱呀”一声开了。赵山河穿着深灰色大衣,手里拎着盆金边吊兰,身后跟着周磊,吊兰的叶子上还挂着雪粒,在灯下泛着光。“赵总?您怎么来了?”

  “听说你开了店,过来给你添点绿。”赵山河把吊兰放在绿萝旁边,指尖碰了碰叶片上的雪粒,“国信安居苑还有两栋保障房要推,周磊跟我说,你帮客户介绍的时候,连电梯维修周期都查得清清楚楚,这样踏实的中介,我们信得过。”

  周婷接过吊兰,陶瓷花盆的温度透过掌心传过来,暖得她眼眶发热。“赵总,我……”她想说自己没主动找过合作,却被赵山河打断:“做生意跟盖房子一样,得把底子打牢。你守着‘诚信’这两个字,比什么都强。”周磊从包里拿出份合作协议,条款写得明明白白:“佣金按行业标准,不压款,就一条——跟客户说真话,不夸大、不隐瞒。”

  送走赵山河和周磊,天已经黑透了。小陈兴奋地抱着合同跑进来:“周姐,今天签了三单!王大哥还说要介绍他老战友来呢!”周婷笑着点头,转身去擦槐木牌匾,布巾蹭过“诚信”两个字,木纹里的木蜡油香慢慢散开来。

  窗外的夜色里,远处鼎盛府的售楼处亮着霓虹灯,红的“热销”、黄的“稀缺”在雪雾里晃,像林晟们编织的浮华幻梦。而她的店里,只有一盏白炽灯亮着,暖黄的光落在白板的便签上,每一张都记着一个家庭的安居梦。周婷把绿萝和金边吊兰挪到窗边,看着两片绿叶在风中轻轻碰在一起,突然想起父亲说的“槐木不朽”——或许诚信这东西,就像这慢长的木头、耐活的植物,看着不张扬,却能在风里站得久。她知道,等楼市的疯狂退潮,最后剩下的,一定是这些实在的日子、踏实的信任,像海岸线一样,稳稳地托着每个普通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