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惨败的噩耗,虽经当局竭力淡化,但那触目惊心的损失仍如瘟疫般在陪都官场私下蔓延。资委会的食堂便成了各种小道消息与派系攻讦的发酵池。
罗云净端着他的饭盒,在靠窗一角坐下,默默进食。他无意参与议论,但邻桌几个平日就热衷钻营的官员刻意拔高的声浪,还是不可避免地灌入耳中。
了不得啊!总务科那位以包打听着称的王副科长敲着筷子,满面红光,仿佛在讲述什么精彩戏文,中条山这一败,军令部那帮老爷们的脸算是丢尽了!我听说,委座震怒,拍着桌子骂娘!
光是骂娘有何用?旁边一人接口,语气带着几分幸灾乐祸,总得有人出来扛这个天大的责任!陈长官这一系这回算是被何长官系揪住了痛脚,往死里攻呢!两边如今是针尖对麦芒,热闹得很!
嘿嘿,神仙打架,咱们看看就好。另一个声音加入,带着秘而不宣的得意,不过,我这可是从亲戚那听来的准信——第一厅那位肖高参,知道吧?他呀,被调走了!
调走了?几人顿时来了精神,难道让他当替罪羊?
你们不知道吧?这位肖高参早在三月就递过一份敌情研判,白纸黑字预警日军要在晋南动手!结果呢?报告被陈派的人死死压在抽屉里,愣是没送到委座眼前!另一人插嘴道。
竟有此事?!若当时重视......
哪有那么多若是!如今败局已定,肖高参那份报告就成了陈派渎职的铁证!
既然不是替罪羊,那为何被调走?
另一个略显油滑的声音加入,带着洞悉内幕的得意:我听说,为了平息何部的怒火,也为了堵住肖高参的嘴,上边开了个天价——晋升中将,新设立的军事委员会点验督察组组长!明面上是升了,实则是把他调出军令部核心,给个空头衔打发喽!
此言差矣。督查室那位一向稳重的李主任终于开口,他扶了扶眼镜,声音不高却自带分量,这个点验督察组直属军委会,是真正的尚方宝剑。
有人疑惑,可听着......像是查账的?
查账?哼,小了,格局小了!李主任一副洞察内幕的模样,有权随时点验任何部队、任何部门的人员、装备、账目!你们想想,这节骨眼上给他这把刀,让他满天下转悠,是要砍谁的脑袋?
他顿了顿,环视周围被吸引过来的目光,满足地总结道:我看啊,这是上头嫌水还不够浑,派了条鲶鱼下去,要把各路神仙的底裤都翻出来抖一抖!
嘶——照这么说,这位肖组长,如今可是个煞星啊......
煞星不煞星,反正跟咱们这不搭界,看个热闹罢了......
议论声混杂着惊叹、揣测与事不关己的轻松,在食堂浑浊的空气里碰撞。
罗云净始终垂眸看着自己的餐盘,筷子平稳地夹起米饭,送入口中,咀嚼的动作规律而克制,仿佛周遭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坐在他对面的秘书正竖起耳朵听热闹,没有察觉到自家处长握着筷子的手指,在听到肖玉卿名字的瞬间,指节因微微用力而显得有些泛白。
......晋升中将......点验督察组......尚方宝剑......
这几个词,如同冰冷的楔子,一下下钉入他的脑海。他比这些看热闹的同僚更清楚这个任命的真正分量与凶险。这不是简单的升迁或贬黜,这是一次将肖玉卿直接推向所有既得利益集团对立面的战略投放。那位委员长需要一把快刀来整肃纪律、平衡派系,而肖玉卿,就是那把被选中的、最锋利也最容易被折断的刀。
风险与杀机,远大于机遇。
他不动声色地用完餐,拿起手帕擦了擦嘴角,与同僚微微颔首,便起身带着秘书离开。他的背影在食堂门口的光亮中依然挺拔沉稳,看不出丝毫异样。
回到办公室,他屏退秘书,独自站在窗前。楼下院子里,资委会的的同僚们三三两两饭后踱步,依旧沉浸在刚听来的。无人知晓,这场的核心人物,与他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生死攸关的联系。
肖玉卿已经踏入了更汹涌的漩涡中心。罗云净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仿佛也带上了铁锈般的危险气息。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肖玉卿烧得极为谨慎。他首先选择了驻扎在渝州近郊的一个补充兵团进行试点验。该团吃空饷的情况严重,团长是某个嫡系将领的妻弟。肖玉卿雷厉风行,亲自带队突击点验,当场核验出近三成的空额。
结果呈报上去,上边勃然大怒,亲自批示:着即撤职查办,以儆效尤!
一时间,肖玉卿这个名字在后方各级部队中不胫而走,带着几分让人畏惧的煞气。这把的尚方宝剑,甫一出鞘,便见了血光,各方势力一时风声鹤唳。
周明远的借调手续在苏景行的操作下,以核查后勤系统与作战部队衔接状况为由,迅速办妥。当他再次站在肖玉卿面前时,两人相视无言,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沉重。
回来了就好。肖玉卿拍了拍他的臂膀,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滇黔川康,尤其是滇省境内的兵站、仓库、运输线路,就交给你了。务必理清底数,查明积弊,同时......留意与滇军将领的接触。
你放心,我明白。周明远重重点头。他深知,自己重返肖玉卿身边,绝不仅仅是为了整饬军纪,更是要利用这层合法的外衣,为后续工作铺路。
点验组的工作迅速铺开。周明远带着一组精干人员,直奔云南。他首先从昆明兵站入手,账目、库存、运输记录,逐一核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的专业与严谨,让那些兵站官员叫苦不迭。
而苏景行则坐镇渝州,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军官档案之中。他按照肖玉卿的指示,重点筛选那些非陈系嫡系、有实战能力却仕途坎坷,或对当前腐败现状不满的将领,悄悄建立了一份特殊的名单。这份名单,将是未来可能争取或合作的对象。
肖玉卿自己,则稳坐钓鱼台。他并不急于四处出击,而是精准选择目标。第二个被点验的,是驻扎在川东的一个乙种师,该师师长是陈系的干将,但吃空饷、倒卖军粮的情况尤为严重。肖玉卿亲自带队,绕过师部,直接下到团、营,甚至连夜清点连队人数。
结果再次触目惊心。那位师长被就地免职,押送军事法庭。此举更是让各方势力噤若寒蝉。
各种议论在军政圈子里私下流传,有惊惧,有愤懑,也有冷眼旁观。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议论,点验组的公文盖上鲜红的关防,便带着不容置疑的效力,开始向更广阔的范围延伸。
然而,肖玉卿心里清楚,这种狂风暴雨式的点验,只能震慑一时,无法根除盘根错节的积弊,反而会引来更强烈的反弹。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将点验的焦点,引向那个他真正关切的方向——与战略资源息息相关的领域。
这个机会,很快便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这天,点验组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揭发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某位实权处长,利用职权,与不法商人勾结,大肆倒卖紧俏的汽油、轮胎、药品等战略物资,中饱私囊,甚至暗示其行为可能危及公路运输安全。
信件内容详实,涉及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不像空穴来风。
苏景行将信件递给肖玉卿:组长,您看这......
肖玉卿快速浏览完毕,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滇缅公路,此刻是中国赖以生存的输血管,任何堵塞和侵蚀这条血管的行为,都是资敌,都是叛国!
他斩钉截铁,以此为突破口,对滇缅公路管理局进行专项点验。你立刻安排得力人手去昆明,与明远汇合,与他配合,重点核查与举报信相关的物资流向和账目。
苏景行领命,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反腐行动,更是将点验的触角,名正言顺地伸向云南,伸向那条连接着海外的交通大动脉。
这股肃杀之风,也吹到了资委会的资源统筹处。罗云净明显感觉到,处里那些新来的、带着监视意味的面孔,行事收敛了许多,连经济部监察室那位对他滇北旧档念念不忘的李科长,近来的也少了。这无疑为他推进川南煤矿项目,以及处理滇北的棘手问题,提供了一个短暂而宝贵的窗口期。
这日深夜,寓所书房内,罗云净就着台灯,用药水显影出的最新密信。信中的内容,既在他预料之中,又让他心情沉重。
青雀同志:前次所询运输线路,已有回音。首次分两路试探:一队伪装马帮,携皮货、茶叶,循盐津古道出滇,欲借道川南北上;另一队亦扮商旅,载药材等物,试图经威信往黔北习水北上。然两条线路,皆困难重重。川黔境内,地方军队设卡勒索,保安团盘剥不止,更有土匪山霸横行,险象环生。铜锭沉重,目标显着,以此法长途转运,几无可能。
看到此处,罗云净眉头紧锁。他深知地方势力的错综复杂,没想到如此困难重重,仅凭伪装马帮,确实难以突破这重重罗网。
密信笔锋一转,传达了组织的最终决定:鉴于眼下情势,家里指示:一、滇北已探明之位置,务必妥善掩藏,所有痕迹彻底清理,人员分批撤离核心区域。二、已运抵之(指小型采矿冶炼设备),择可靠地点秘密封存,以待时机。三、已联系,相机将部分核心以查封待运废旧物资之名,混杂于查没的物资中,转移至安全地带。万勿使心血落入敌手,或暴露所在。
信的末尾,还提及一事,令罗云净稍感慰藉:园丁已安然回巢,按照前番你转来之旧藏图,按图索骥,于你标注的晋南、陇东几处,果然探查到可用之。此功非小,特此告知。
这消息像暗夜中的一丝微光,冲淡了滇北受挫的阴霾。周安邦等人按照他当初传递出的那些经过技术研判的区位信息寻找,终于为在更广阔的区域打开了新的局面。
他立刻着手安排。首先,通过加密电台,向仍在滇北的小陈发出了蛰伏掩藏,转移设备,人员分批撤离的紧急指令。他特别强调,王工等三位核心技术人员,以及前期以各种名义进入滇北的十余名骨干,必须优先、安全地撤离,可以资委会勘探任务结束,人员回调地方机构或另有任用为公开理由,迅速、低调地离开云南。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秘密筹划如何利用点验组的行动。他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既能将封存的设备到点验组手中,又能确保后续的转移路线在可控范围内。这需要极其精密的算计和对肖玉卿那边行动的准确预判。
数日后,苏景行安排的点验组专员抵达昆明,与周明远配合,对滇缅公路管理局的专项核查取得突破,不仅坐实了之前举报信的贪腐问题,更顺藤摸瓜,查封了一批与不法商行勾结、来源不明、企图混入战略运输渠道的违规物资,其中就包括一些性能不明、用途存疑的重型机械零件勘探器械。
这些和,正是罗云净指示小陈,通过隐秘渠道,巧妙到点验组视线内的。它们被混杂在真正的走私物资中,因其和,被认真负责的周明远下令一并查封,运抵昆明兵站内的一个临时仓库,等待进一步甄别处理。
消息传回渝州,罗云净知道,第一步已经成功。接下来,就需要肖玉卿那边的配合,让这批待处理物资有一个的去向。
肖玉卿在办公室里,同样收到了周明远关于查封物资的详细报告。报告中特别提到了那批用途存疑的机械设备。他只看了一眼清单描述,心中便已了然。
看来,已经动手了。他放下报告,对肃立一旁的苏景行淡淡道,这批物资,留在昆明兵站恐夜长梦多。以点验组名义,下令将其全部运至渝州,交由......后勤部所属的器械修理总厂进行技术鉴定
他特意选择了后勤部下属的单位,那里有周明远经营多年的关系网,便于后续操作。而且,将物资从昆明运往渝州,路途漫长,中间可供或的机会,远比固守一地要多得多,最后这些设备将运往它们该去的地方。
是,组长。我立刻去办。苏景行心领神会。
一道盖着军事委员会特别点验督察组大红关防的调运令,很快发往昆明。那批包含了滇北核心设备的查封物资,被装上军车,在点验组人员的下,浩浩荡荡地驶上了滇缅公路,朝着渝州方向开来。
而在滇北,接到指令的小陈,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计划。王工带着主要技术资料,与另外两名骨干,以资委会滇北勘探任务结束,奉命返回原机构述职的名义,第一批离开了营地。随后,其余人员也化整为零,以各种理由陆续撤离。那些精心开凿的平硐入口被巧妙伪装,选矿槽被拆卸掩埋,所有可能暴露矿脉位置的痕迹都被仔细清除。大山仿佛重新陷入了沉睡,只有极少数核心人员才知道,在那片苍翠之下,埋藏着怎样的秘密与希望。
罗云净在渝州,默默关注着这一切的进展。滇北的运输线暂时走不通,但种子已经播下,并在别处生根发芽。借助肖玉卿掀起的点验风波,最重要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正在被安全转移。这是一次战略性的收缩与转移,是为了在未来更有利的时机,更有效地支撑起那片广阔的天地。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雾气缭绕的江水。危机尚未解除,前路依然艰险,但经过这一番惊心动魄的运作,他感到肩上的重担,似乎稍稍松动了一丝。他与肖玉卿,虽近在咫尺却如远隔天涯,却始终在这无声的战场上,默契地并肩而行。
罗云净端着他的饭盒,在靠窗一角坐下,默默进食。他无意参与议论,但邻桌几个平日就热衷钻营的官员刻意拔高的声浪,还是不可避免地灌入耳中。
了不得啊!总务科那位以包打听着称的王副科长敲着筷子,满面红光,仿佛在讲述什么精彩戏文,中条山这一败,军令部那帮老爷们的脸算是丢尽了!我听说,委座震怒,拍着桌子骂娘!
光是骂娘有何用?旁边一人接口,语气带着几分幸灾乐祸,总得有人出来扛这个天大的责任!陈长官这一系这回算是被何长官系揪住了痛脚,往死里攻呢!两边如今是针尖对麦芒,热闹得很!
嘿嘿,神仙打架,咱们看看就好。另一个声音加入,带着秘而不宣的得意,不过,我这可是从亲戚那听来的准信——第一厅那位肖高参,知道吧?他呀,被调走了!
调走了?几人顿时来了精神,难道让他当替罪羊?
你们不知道吧?这位肖高参早在三月就递过一份敌情研判,白纸黑字预警日军要在晋南动手!结果呢?报告被陈派的人死死压在抽屉里,愣是没送到委座眼前!另一人插嘴道。
竟有此事?!若当时重视......
哪有那么多若是!如今败局已定,肖高参那份报告就成了陈派渎职的铁证!
既然不是替罪羊,那为何被调走?
另一个略显油滑的声音加入,带着洞悉内幕的得意:我听说,为了平息何部的怒火,也为了堵住肖高参的嘴,上边开了个天价——晋升中将,新设立的军事委员会点验督察组组长!明面上是升了,实则是把他调出军令部核心,给个空头衔打发喽!
此言差矣。督查室那位一向稳重的李主任终于开口,他扶了扶眼镜,声音不高却自带分量,这个点验督察组直属军委会,是真正的尚方宝剑。
有人疑惑,可听着......像是查账的?
查账?哼,小了,格局小了!李主任一副洞察内幕的模样,有权随时点验任何部队、任何部门的人员、装备、账目!你们想想,这节骨眼上给他这把刀,让他满天下转悠,是要砍谁的脑袋?
他顿了顿,环视周围被吸引过来的目光,满足地总结道:我看啊,这是上头嫌水还不够浑,派了条鲶鱼下去,要把各路神仙的底裤都翻出来抖一抖!
嘶——照这么说,这位肖组长,如今可是个煞星啊......
煞星不煞星,反正跟咱们这不搭界,看个热闹罢了......
议论声混杂着惊叹、揣测与事不关己的轻松,在食堂浑浊的空气里碰撞。
罗云净始终垂眸看着自己的餐盘,筷子平稳地夹起米饭,送入口中,咀嚼的动作规律而克制,仿佛周遭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坐在他对面的秘书正竖起耳朵听热闹,没有察觉到自家处长握着筷子的手指,在听到肖玉卿名字的瞬间,指节因微微用力而显得有些泛白。
......晋升中将......点验督察组......尚方宝剑......
这几个词,如同冰冷的楔子,一下下钉入他的脑海。他比这些看热闹的同僚更清楚这个任命的真正分量与凶险。这不是简单的升迁或贬黜,这是一次将肖玉卿直接推向所有既得利益集团对立面的战略投放。那位委员长需要一把快刀来整肃纪律、平衡派系,而肖玉卿,就是那把被选中的、最锋利也最容易被折断的刀。
风险与杀机,远大于机遇。
他不动声色地用完餐,拿起手帕擦了擦嘴角,与同僚微微颔首,便起身带着秘书离开。他的背影在食堂门口的光亮中依然挺拔沉稳,看不出丝毫异样。
回到办公室,他屏退秘书,独自站在窗前。楼下院子里,资委会的的同僚们三三两两饭后踱步,依旧沉浸在刚听来的。无人知晓,这场的核心人物,与他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生死攸关的联系。
肖玉卿已经踏入了更汹涌的漩涡中心。罗云净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仿佛也带上了铁锈般的危险气息。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肖玉卿烧得极为谨慎。他首先选择了驻扎在渝州近郊的一个补充兵团进行试点验。该团吃空饷的情况严重,团长是某个嫡系将领的妻弟。肖玉卿雷厉风行,亲自带队突击点验,当场核验出近三成的空额。
结果呈报上去,上边勃然大怒,亲自批示:着即撤职查办,以儆效尤!
一时间,肖玉卿这个名字在后方各级部队中不胫而走,带着几分让人畏惧的煞气。这把的尚方宝剑,甫一出鞘,便见了血光,各方势力一时风声鹤唳。
周明远的借调手续在苏景行的操作下,以核查后勤系统与作战部队衔接状况为由,迅速办妥。当他再次站在肖玉卿面前时,两人相视无言,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沉重。
回来了就好。肖玉卿拍了拍他的臂膀,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滇黔川康,尤其是滇省境内的兵站、仓库、运输线路,就交给你了。务必理清底数,查明积弊,同时......留意与滇军将领的接触。
你放心,我明白。周明远重重点头。他深知,自己重返肖玉卿身边,绝不仅仅是为了整饬军纪,更是要利用这层合法的外衣,为后续工作铺路。
点验组的工作迅速铺开。周明远带着一组精干人员,直奔云南。他首先从昆明兵站入手,账目、库存、运输记录,逐一核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的专业与严谨,让那些兵站官员叫苦不迭。
而苏景行则坐镇渝州,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军官档案之中。他按照肖玉卿的指示,重点筛选那些非陈系嫡系、有实战能力却仕途坎坷,或对当前腐败现状不满的将领,悄悄建立了一份特殊的名单。这份名单,将是未来可能争取或合作的对象。
肖玉卿自己,则稳坐钓鱼台。他并不急于四处出击,而是精准选择目标。第二个被点验的,是驻扎在川东的一个乙种师,该师师长是陈系的干将,但吃空饷、倒卖军粮的情况尤为严重。肖玉卿亲自带队,绕过师部,直接下到团、营,甚至连夜清点连队人数。
结果再次触目惊心。那位师长被就地免职,押送军事法庭。此举更是让各方势力噤若寒蝉。
各种议论在军政圈子里私下流传,有惊惧,有愤懑,也有冷眼旁观。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议论,点验组的公文盖上鲜红的关防,便带着不容置疑的效力,开始向更广阔的范围延伸。
然而,肖玉卿心里清楚,这种狂风暴雨式的点验,只能震慑一时,无法根除盘根错节的积弊,反而会引来更强烈的反弹。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将点验的焦点,引向那个他真正关切的方向——与战略资源息息相关的领域。
这个机会,很快便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这天,点验组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揭发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某位实权处长,利用职权,与不法商人勾结,大肆倒卖紧俏的汽油、轮胎、药品等战略物资,中饱私囊,甚至暗示其行为可能危及公路运输安全。
信件内容详实,涉及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不像空穴来风。
苏景行将信件递给肖玉卿:组长,您看这......
肖玉卿快速浏览完毕,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滇缅公路,此刻是中国赖以生存的输血管,任何堵塞和侵蚀这条血管的行为,都是资敌,都是叛国!
他斩钉截铁,以此为突破口,对滇缅公路管理局进行专项点验。你立刻安排得力人手去昆明,与明远汇合,与他配合,重点核查与举报信相关的物资流向和账目。
苏景行领命,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反腐行动,更是将点验的触角,名正言顺地伸向云南,伸向那条连接着海外的交通大动脉。
这股肃杀之风,也吹到了资委会的资源统筹处。罗云净明显感觉到,处里那些新来的、带着监视意味的面孔,行事收敛了许多,连经济部监察室那位对他滇北旧档念念不忘的李科长,近来的也少了。这无疑为他推进川南煤矿项目,以及处理滇北的棘手问题,提供了一个短暂而宝贵的窗口期。
这日深夜,寓所书房内,罗云净就着台灯,用药水显影出的最新密信。信中的内容,既在他预料之中,又让他心情沉重。
青雀同志:前次所询运输线路,已有回音。首次分两路试探:一队伪装马帮,携皮货、茶叶,循盐津古道出滇,欲借道川南北上;另一队亦扮商旅,载药材等物,试图经威信往黔北习水北上。然两条线路,皆困难重重。川黔境内,地方军队设卡勒索,保安团盘剥不止,更有土匪山霸横行,险象环生。铜锭沉重,目标显着,以此法长途转运,几无可能。
看到此处,罗云净眉头紧锁。他深知地方势力的错综复杂,没想到如此困难重重,仅凭伪装马帮,确实难以突破这重重罗网。
密信笔锋一转,传达了组织的最终决定:鉴于眼下情势,家里指示:一、滇北已探明之位置,务必妥善掩藏,所有痕迹彻底清理,人员分批撤离核心区域。二、已运抵之(指小型采矿冶炼设备),择可靠地点秘密封存,以待时机。三、已联系,相机将部分核心以查封待运废旧物资之名,混杂于查没的物资中,转移至安全地带。万勿使心血落入敌手,或暴露所在。
信的末尾,还提及一事,令罗云净稍感慰藉:园丁已安然回巢,按照前番你转来之旧藏图,按图索骥,于你标注的晋南、陇东几处,果然探查到可用之。此功非小,特此告知。
这消息像暗夜中的一丝微光,冲淡了滇北受挫的阴霾。周安邦等人按照他当初传递出的那些经过技术研判的区位信息寻找,终于为在更广阔的区域打开了新的局面。
他立刻着手安排。首先,通过加密电台,向仍在滇北的小陈发出了蛰伏掩藏,转移设备,人员分批撤离的紧急指令。他特别强调,王工等三位核心技术人员,以及前期以各种名义进入滇北的十余名骨干,必须优先、安全地撤离,可以资委会勘探任务结束,人员回调地方机构或另有任用为公开理由,迅速、低调地离开云南。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秘密筹划如何利用点验组的行动。他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既能将封存的设备到点验组手中,又能确保后续的转移路线在可控范围内。这需要极其精密的算计和对肖玉卿那边行动的准确预判。
数日后,苏景行安排的点验组专员抵达昆明,与周明远配合,对滇缅公路管理局的专项核查取得突破,不仅坐实了之前举报信的贪腐问题,更顺藤摸瓜,查封了一批与不法商行勾结、来源不明、企图混入战略运输渠道的违规物资,其中就包括一些性能不明、用途存疑的重型机械零件勘探器械。
这些和,正是罗云净指示小陈,通过隐秘渠道,巧妙到点验组视线内的。它们被混杂在真正的走私物资中,因其和,被认真负责的周明远下令一并查封,运抵昆明兵站内的一个临时仓库,等待进一步甄别处理。
消息传回渝州,罗云净知道,第一步已经成功。接下来,就需要肖玉卿那边的配合,让这批待处理物资有一个的去向。
肖玉卿在办公室里,同样收到了周明远关于查封物资的详细报告。报告中特别提到了那批用途存疑的机械设备。他只看了一眼清单描述,心中便已了然。
看来,已经动手了。他放下报告,对肃立一旁的苏景行淡淡道,这批物资,留在昆明兵站恐夜长梦多。以点验组名义,下令将其全部运至渝州,交由......后勤部所属的器械修理总厂进行技术鉴定
他特意选择了后勤部下属的单位,那里有周明远经营多年的关系网,便于后续操作。而且,将物资从昆明运往渝州,路途漫长,中间可供或的机会,远比固守一地要多得多,最后这些设备将运往它们该去的地方。
是,组长。我立刻去办。苏景行心领神会。
一道盖着军事委员会特别点验督察组大红关防的调运令,很快发往昆明。那批包含了滇北核心设备的查封物资,被装上军车,在点验组人员的下,浩浩荡荡地驶上了滇缅公路,朝着渝州方向开来。
而在滇北,接到指令的小陈,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计划。王工带着主要技术资料,与另外两名骨干,以资委会滇北勘探任务结束,奉命返回原机构述职的名义,第一批离开了营地。随后,其余人员也化整为零,以各种理由陆续撤离。那些精心开凿的平硐入口被巧妙伪装,选矿槽被拆卸掩埋,所有可能暴露矿脉位置的痕迹都被仔细清除。大山仿佛重新陷入了沉睡,只有极少数核心人员才知道,在那片苍翠之下,埋藏着怎样的秘密与希望。
罗云净在渝州,默默关注着这一切的进展。滇北的运输线暂时走不通,但种子已经播下,并在别处生根发芽。借助肖玉卿掀起的点验风波,最重要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正在被安全转移。这是一次战略性的收缩与转移,是为了在未来更有利的时机,更有效地支撑起那片广阔的天地。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雾气缭绕的江水。危机尚未解除,前路依然艰险,但经过这一番惊心动魄的运作,他感到肩上的重担,似乎稍稍松动了一丝。他与肖玉卿,虽近在咫尺却如远隔天涯,却始终在这无声的战场上,默契地并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