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太子暗助,解决问题-《小庶女吃瓜日常》

  “殿下过奖了。也得李家姐妹自己担得住才行。幸好,她们没有叫咱们失望。”

  蓝徽看向了玉河码头的方向,你眸子骤然变得深沉,“……从来没有失望过。”

  “阿嚏!”

  “二姑娘,赶紧披个衣服。这大清早的,很凉呐。”木莲抖开一件大氅给李泽玉包上,递给她一个手炉。李泽玉皱起眉毛:“这才多早晚啊,就用手炉了?我没有那么弱啦。”

  木莲道:“这是大姑娘特意给你留的新手炉,机括拧开,直接把内芯抽出来,内芯温热着酱姜。你先吃两片,生津开胃。”

  李泽玉:“……这么巧妙的奇物,姐姐哪里来的?”

  “彩礼里带的。太子殿下可是把天下间所有的奇珍异宝,都送到大姑娘面前了呢。”木莲双眼闪闪发亮的。李泽玉笑道,“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应当来说,姐姐这么好,值得世间一切好物。”

  底气十足的,木莲脑瓜子豁然开朗,不禁比起大拇哥来:“对!姑娘,就是这么说!”

  小小手炉的内芯,自然藏不了多少东西。也就是三四片酱姜罢了,却也足够生津暖胃,浑身舒畅,补充的体力也就够李泽玉监工完下半程,过了午时,略用了两口午饭,跟李泽佳约定的时辰临近,上车往六部巷去。

  蓝徽没想到会在自己临走之前,见到李泽玉。

  东张西望的样子,很显然在等人。

  脸色很白,眼底下挂着两个黑眼圈……过于劳累了啊。看了一眼桌上新上的参汤,蓝徽竟有了一丝犹豫……康景善问:“少师。不走么?”

  蓝徽道:“那参汤,我不带走了。送下去给她吧。”

  隔空遥遥一指,于是康景善也看到了李泽玉。

  ——更看到了赶来跟李泽玉汇合的李泽佳。

  康景善眼睛一下子亮了:“佳儿!好啊。再多送一份下去。就说是我送的。”

  蓝徽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大舒服,又不能说。

  “好。”

  ……

  “太子殿下送的?”李泽玉看着面前冒着丝丝白气的参汤,差点被浓郁的参味儿熏得打喷嚏,忍得鼻子酸疼,眼圈发红,“姐姐,我蹭你光咯。”

  李泽佳红了脸:“殿下太过客气了。”

  夏公公笑容可掬,亲切万分的:“殿下说,料想二位今天肯定很忙。他就不打扰了,喝了参汤,就是对他最好的感谢。”

  李泽佳看了八仙酒楼里面一眼,道:“不知道殿下竟然也喜欢来这里?”

  “殿下平日没事,就喜欢出来微服私访。京城外不好说,京城里头,还真没几个角落他不曾去过。他常说为人储君者,需要知道人间疾苦……嗨,文绉绉的,老奴也不懂。总之,就是贴心好话。”夏公公忽然压低嗓子,说,“不瞒二位说。殿下也是日理万机,很忙的。能够抽空关心二位,是真的难得!”

  这话,不用说,李泽佳李泽玉也知道。

  于是不再多话,饮过了参汤,夏公公自去复命。

  李泽玉对有些失魂落魄的李泽佳道:“姐姐,我们走吧。”

  来到内侍省,才堪堪入了门槛,就见林千君带着几个人迎上来。态度极为恭敬:“常大人等候已久,二位姑娘,里面请。”

  长驱直入,径直进了门。

  常喜态度也一样恭敬:“两位姑娘,有失远迎。抱歉抱歉。”

  行过了礼,李泽佳道:“大人客气了。请问所需布帛,已入库完毕了么?计数几何?是否如数符合要求?”

  这次,一反常态,常喜亲自作答:“托姑娘的福,已全部交讫完毕。姑娘所提出的只要金银的要求,我们也满足。请姑娘清点。”

  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早就准备好了的衙役们推着三个巨大的特制银秤过来,然后就是流水般的账房杂役抬着一箱箱金银,竟是当着姐妹两个的面前过秤……

  “姐姐。”

  回去的马车上,李泽玉兀自想不明白:“那个常喜怎么前倨后恭得如此明显?在商言商罢了啊。”

  李泽佳思忖着,说:“我时常听爹爹说,皇城根下无笨人。六部巷中无聋子。想必是那两碗参汤,起了奇效?太子一时善举,倒是方便了我们。”

  李泽玉垂了垂眸子。

  “确实,这份大礼啊。是多谢太子殿下了。”

  ……

  这件事之后,最开心的就是穆夫人了。

  布帛卖空入账一大笔,加上提前收上来的租子。她终于可以宽裕无比地,为爱女置办嫁妆。

  每天晚上,颖喜堂的灯必亮至二更有余,方才熄灭。

  日子一晃,到了九九重阳。

  重阳还是单姨娘的生日,今年她说家里事多,就不回来了,她在白象寺里一切安好,也不必家人过去照看,各自便了就好。还命人送了十二盆菊花过来,白象寺的菊花是京城出了名的,花朵大,花色多,花型别致。这十二盆显然是精心挑选过了的,更是每一盆都很精彩。

  穆夫人收了,命先孝敬了四盆给李母,再命人送了两盆给二房,两盆给李诚,剩下的六盆花,李泽佳李泽玉各二盆,自己只留了两盆摆了。

  家人皆无二话,都说穆夫人做事公道。

  之后穆夫人才命李泽玉选了两幅自己的画,并她的亲笔信,送去给单姨娘。

  如此安排妥当。

  到了重阳当日,不过照例开祠堂祭祀,又给李母贺节,送上重阳糕、茱萸酒等物,把单姨娘孝敬的菊花摆在窗前赏玩一番,就过了。

  重阳次日,宫里送来大婚的日子,选在来年三月初八,是个好时节。

  一家人接旨的时候谢了恩。李母和穆夫人又穿戴了,进宫再歇了一回恩。

  如此一来一回,到了掌灯时才回,李母和穆夫人都累了,精神却很好,欢欢喜喜的,说宫里上至太妃、皇后,下至各宫黄门宫女,都很看好这门婚事。大开方便之门,等等。

  代价也有,就是李母和穆夫人到家的时候,除了头面、长命锁等不能离身的物件,身上挂着的香囊、玉佩、镯子、戒指、腰间小八件,等等零碎物件儿,统统没了影——都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