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起她衣袖看了看——已经烧破了。蓝徽道:“还好破损不多。”
抽出匕首,给她划开了袖子烧焦的部分,再打了个结,看着倒很别致起来。旁边人忙碌着收拾那炙子,又不敢让他们继续烤肉吃了,另外上了普通的烹煮炖菜。
俩人并肩坐着,李泽玉觉得好近,好暧昧。
往旁边侧着挪动一下身子,被蓝徽拉住:“坐我旁边。他们还没收拾好呢。”
“这么近,不合适吧?”
“你我都交换了八字庚帖了。不逾礼的。”
可是,你身上那股淡淡的香味,逾越得很啊。
蓝徽又看了她一眼:“你到底怎么了?刚才开始就奇奇怪怪的,你害羞了?嗯?”
深深地吸了两口深呼吸,李泽玉拼命让自己淡定下来,脑子疯狂提醒自己可是吃过见过的现代人,什么好看小狗没有见过。愣了好一会儿,才算是把心底疯狂跳动的心跳给压下,摇了摇头:“没,没事。”
结巴了。
真不争气。
蓝徽见她脸蛋红得不正常,对她的话表示不相信,抬头摸了摸她脸:“不是害羞?可真的很烫。这是吃烤肉太多,上火了?要不要喝点锅子露,压一压?”
“要,要果子露的。还要,要加冰块,谢谢。”李泽玉干巴巴地伸出双手。
蓝徽白了她一眼:“姑奶奶,吃了烤肉再吃冰,你这是不要命了?回头我怎么跟你父母交代?”
所以只是命人给她上了一小杯果子露——也就是一口的分量。
一口就一口。
一口甜甜凉凉的果子露下去,转移了心里的胡思乱想,李泽玉脸不红了,却也没有从前那般话多,乖乖坐在原地,像个娃娃一般。
又好看,又乖。
男人一看,喉结动了动。
忍不住自己咕咚咕咚,灌下去一大杯果子露。
把李泽玉送回家,蓝徽就走了。
恰好穆夫人在忙着,李泽玉趁机溜回棣园,胡乱歇下。
次日,穆少轩来国公府里作客。
家里一片忙乱,大摆宴席,迎接客人。李泽玉托词说生病了,不舒服,不想去。穆夫人说:“那是你的舅舅,也是你出嫁之后,除了我们家之外,最大的依仗。就算从前有点什么误会,如今也尽快解开的好。”
李泽玉问:“母亲,那如果他还惦记着成姨妈呢?”
穆夫人道:“你舅舅人不会这么拎不清的。”
李泽玉呵呵一笑,把昨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穆夫人,最后道:“母亲,舅舅现在已经钻了牛角尖,一心想要让我们和成家同气连枝起来。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现在要去东宫。如果他有本事,就直接追来。”
她不知道昨天蓝徽具体跟穆少轩说了一些啥,如果知道,就不会这样说了。
看到跟之前态度大不一样的穆少轩本人,穆夫人迟疑了,总觉得对不上号:“玉儿,没必要吧?”
李泽玉很坚决点头:“有的。母亲。不要以为世间所有人都像你一般重感情。”
一句话,把穆夫人哽住了。
“外甥女对我,是有点误会的。”冷不防地,穆少轩出现在了二人身后。一身轻裘便服,练家子脚步轻盈,谁也没有觉察。
李泽玉急忙行礼:“舅舅。”
“嗯,一家人,免礼吧。”穆少轩虚扶了一下。
带着蓝徽所说的话,再次认真审视这个小小的庶女。
穆少轩发现她秀眉杏眼,眼神如星星一般,笑容纯善秀美,举手投足一股淡定风度,叫人见之忘俗,心情舒畅。
他静默着,倒是叫李泽玉纳闷。她定了定神,主动说:“舅舅不要见怪,玉儿今日还有事,要出门一趟,所以不能相陪。母亲已劝过玉儿了,实在是没法子。”
穆少轩听见她在为穆夫人开脱,愈发惊讶。
看着李泽玉,看到她身上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
他捋须颔首,和颜悦色道:“无妨。你已是待嫁之身,自然事情很多。也该学着独当一面的。你要做什么事情就尽管去做。这边舅舅和你母亲,自有私房话要聊天。”
旁边站着的穆夫人,瞪圆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是,对玉儿完全变了态度 ?!
那么慈爱!
那么和蔼!
是真舅舅了啊!!
她轻声张口:“大哥……”
穆少轩摆了摆手:“有什么话,我们回去坐下来再说。玉儿,你出门办事,身上银钱可够?”
李泽玉点点头,“够的。”
什么情况?
她整不会……
穆少轩哈哈一笑,仍旧是拿出一个荷包:“你一个小姑娘,多带点银钱傍身不亏。来,拿着这点。”
那荷包放在他蒲扇般大的掌心里看着轻飘飘,李泽玉得双手捧,接过来,手掌心往下一坠:“……谢谢舅舅!”
沉甸甸的!!
好多钱!!
告辞了 两个长辈,李泽玉出了门。
上了租来的车子,悄悄打开了那荷包,差点被闪瞎了眼睛——全是小金饼!!
得有小半斤???
这么多钱。
好豪阔。
果真穷文富武啊!!!
把那金饼子分出一半,留起一半,李泽玉麻溜利索的贴身藏好这笔巨款。
木莲在车外问:“姑娘,我们现在要去哪儿?”
一句话问到了她,李泽玉挠挠鬓边:“对啊,去哪儿好呢。”
不可能老去东宫,李泽佳自己身上一堆事。
想到自己的新生意还没找到合适的货源,就道:“走,我们去诗书街看看去!”
诗书街坐落在考院门外,这一带是书院林立,会馆随处可见,大量的读书人聚集在此,沿着街道,各式各样的书店、文房四宝店,鳞次栉比。李泽玉又一次佩服古人智慧,“成行成市”几个字,诚不欺她。
沿着街道从头走到尾,木莲道:“姑娘。这地方也没有店面出让啊?”
李泽玉想了想,道:“我们去那个店里问问去。”
她随手一指,指向的,是个不起眼的茶寮。茶寮虽小,李泽玉冷眼旁观,看得分明:短短一会儿,这儿已来来往往了十几波客人。
在没有网络,消息相对闭塞的古代,这种地方,就是最佳的消息交换场所。
抽出匕首,给她划开了袖子烧焦的部分,再打了个结,看着倒很别致起来。旁边人忙碌着收拾那炙子,又不敢让他们继续烤肉吃了,另外上了普通的烹煮炖菜。
俩人并肩坐着,李泽玉觉得好近,好暧昧。
往旁边侧着挪动一下身子,被蓝徽拉住:“坐我旁边。他们还没收拾好呢。”
“这么近,不合适吧?”
“你我都交换了八字庚帖了。不逾礼的。”
可是,你身上那股淡淡的香味,逾越得很啊。
蓝徽又看了她一眼:“你到底怎么了?刚才开始就奇奇怪怪的,你害羞了?嗯?”
深深地吸了两口深呼吸,李泽玉拼命让自己淡定下来,脑子疯狂提醒自己可是吃过见过的现代人,什么好看小狗没有见过。愣了好一会儿,才算是把心底疯狂跳动的心跳给压下,摇了摇头:“没,没事。”
结巴了。
真不争气。
蓝徽见她脸蛋红得不正常,对她的话表示不相信,抬头摸了摸她脸:“不是害羞?可真的很烫。这是吃烤肉太多,上火了?要不要喝点锅子露,压一压?”
“要,要果子露的。还要,要加冰块,谢谢。”李泽玉干巴巴地伸出双手。
蓝徽白了她一眼:“姑奶奶,吃了烤肉再吃冰,你这是不要命了?回头我怎么跟你父母交代?”
所以只是命人给她上了一小杯果子露——也就是一口的分量。
一口就一口。
一口甜甜凉凉的果子露下去,转移了心里的胡思乱想,李泽玉脸不红了,却也没有从前那般话多,乖乖坐在原地,像个娃娃一般。
又好看,又乖。
男人一看,喉结动了动。
忍不住自己咕咚咕咚,灌下去一大杯果子露。
把李泽玉送回家,蓝徽就走了。
恰好穆夫人在忙着,李泽玉趁机溜回棣园,胡乱歇下。
次日,穆少轩来国公府里作客。
家里一片忙乱,大摆宴席,迎接客人。李泽玉托词说生病了,不舒服,不想去。穆夫人说:“那是你的舅舅,也是你出嫁之后,除了我们家之外,最大的依仗。就算从前有点什么误会,如今也尽快解开的好。”
李泽玉问:“母亲,那如果他还惦记着成姨妈呢?”
穆夫人道:“你舅舅人不会这么拎不清的。”
李泽玉呵呵一笑,把昨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穆夫人,最后道:“母亲,舅舅现在已经钻了牛角尖,一心想要让我们和成家同气连枝起来。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现在要去东宫。如果他有本事,就直接追来。”
她不知道昨天蓝徽具体跟穆少轩说了一些啥,如果知道,就不会这样说了。
看到跟之前态度大不一样的穆少轩本人,穆夫人迟疑了,总觉得对不上号:“玉儿,没必要吧?”
李泽玉很坚决点头:“有的。母亲。不要以为世间所有人都像你一般重感情。”
一句话,把穆夫人哽住了。
“外甥女对我,是有点误会的。”冷不防地,穆少轩出现在了二人身后。一身轻裘便服,练家子脚步轻盈,谁也没有觉察。
李泽玉急忙行礼:“舅舅。”
“嗯,一家人,免礼吧。”穆少轩虚扶了一下。
带着蓝徽所说的话,再次认真审视这个小小的庶女。
穆少轩发现她秀眉杏眼,眼神如星星一般,笑容纯善秀美,举手投足一股淡定风度,叫人见之忘俗,心情舒畅。
他静默着,倒是叫李泽玉纳闷。她定了定神,主动说:“舅舅不要见怪,玉儿今日还有事,要出门一趟,所以不能相陪。母亲已劝过玉儿了,实在是没法子。”
穆少轩听见她在为穆夫人开脱,愈发惊讶。
看着李泽玉,看到她身上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
他捋须颔首,和颜悦色道:“无妨。你已是待嫁之身,自然事情很多。也该学着独当一面的。你要做什么事情就尽管去做。这边舅舅和你母亲,自有私房话要聊天。”
旁边站着的穆夫人,瞪圆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是,对玉儿完全变了态度 ?!
那么慈爱!
那么和蔼!
是真舅舅了啊!!
她轻声张口:“大哥……”
穆少轩摆了摆手:“有什么话,我们回去坐下来再说。玉儿,你出门办事,身上银钱可够?”
李泽玉点点头,“够的。”
什么情况?
她整不会……
穆少轩哈哈一笑,仍旧是拿出一个荷包:“你一个小姑娘,多带点银钱傍身不亏。来,拿着这点。”
那荷包放在他蒲扇般大的掌心里看着轻飘飘,李泽玉得双手捧,接过来,手掌心往下一坠:“……谢谢舅舅!”
沉甸甸的!!
好多钱!!
告辞了 两个长辈,李泽玉出了门。
上了租来的车子,悄悄打开了那荷包,差点被闪瞎了眼睛——全是小金饼!!
得有小半斤???
这么多钱。
好豪阔。
果真穷文富武啊!!!
把那金饼子分出一半,留起一半,李泽玉麻溜利索的贴身藏好这笔巨款。
木莲在车外问:“姑娘,我们现在要去哪儿?”
一句话问到了她,李泽玉挠挠鬓边:“对啊,去哪儿好呢。”
不可能老去东宫,李泽佳自己身上一堆事。
想到自己的新生意还没找到合适的货源,就道:“走,我们去诗书街看看去!”
诗书街坐落在考院门外,这一带是书院林立,会馆随处可见,大量的读书人聚集在此,沿着街道,各式各样的书店、文房四宝店,鳞次栉比。李泽玉又一次佩服古人智慧,“成行成市”几个字,诚不欺她。
沿着街道从头走到尾,木莲道:“姑娘。这地方也没有店面出让啊?”
李泽玉想了想,道:“我们去那个店里问问去。”
她随手一指,指向的,是个不起眼的茶寮。茶寮虽小,李泽玉冷眼旁观,看得分明:短短一会儿,这儿已来来往往了十几波客人。
在没有网络,消息相对闭塞的古代,这种地方,就是最佳的消息交换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