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耳提面命,用心良苦-《小庶女吃瓜日常》

  这些用不着她说,李泽玉从前亲眼看着的,也知道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奈何想起后宅里头诸多事项,那真是脑阔疼。

  她就推辞道:“母亲,我不想管。这些事儿太难了。而且蓝府那边人员简单,没有我们家难办,我处理得来的。母亲就多疼我两天吧。”

  穆夫人哭笑不得,“头回听说女孩儿不乐意帮家里管事的。特别是现在,如果你拿了对牌钥匙,纳征的回礼送什么,就你说了算了。正好可以挑一些蓝大人喜欢的物件做回礼,增进一下你们之间的感情。你果真不乐意?”

  李泽玉道:“横竖神佛在上,都给了最最吉利的一卦了。纳征哪怕回个大鸭蛋,蓝大人都会喜欢的。我就不操心啦。”

  “你真是,懒!”

  李泽玉也不生气,反而甜甜一笑:“那是。在家就这么两年了,不好生受用着,日后有我忙的呢。”

  既然她不愿意,穆夫人也不勉强。聊了几句闲话,让李泽玉去歇息。

  ……

  次日,李泽玉去见沈大夫。

  沈大夫见面就报喜:“好了好了。重金之下必有良药,那钟二毛的肺痨病病根拔掉了。剩下来的,就是静养。姑娘此举,行善大德啊。”

  李泽玉又很欢喜,万事顺心的感觉可真的是,美滋滋。

  “那太好了。大夫,这是诊金。还请您今儿再随我走一趟?”

  收下了李泽玉厚厚的荷包,沈大夫立刻抬身,“愿效犬马之劳。”

  李泽玉回到了车子上,仍旧是一行人往诗书街去。

  倒数第二间,钟二毛的店。

  店内多了几个客人,痊愈了的钟二毛在做生意。卖的不过寻常货色,李泽玉耐心地等着。听着两个年轻书生买好了东西,边走出来边说:“今天捡到大便宜了,上好兼毫一支才二百文钱,合算……”

  “我的麻纸也很便宜,一刀二十文,写到吐。”

  过一会儿做好了买卖,钟二毛一抬头,看到李泽玉,亮起笑容,指着她道:“诸位看看。就是这位国公府的二姑娘啊,对我老头儿多好的。治好了我的痨病,你看看我现在,活蹦乱跳咯!日后店面换了她做老板,大家仍旧记着这个金漆招牌,多多光顾呀!”

  众书生看到是国公府才及笄的姑娘,做了大好事不留名,还要接管文房四宝生意,都纷纷交口称颂。

  “姑娘心善,做好事留善名。真是巾帼楷模。”

  “姑娘做文房四宝店?那是真有眼光!这哪儿能叫做生意呢,明明就是结交斯文嘛!”

  “老掌柜你放心,我们大同会馆上上下下三十八个童子生,就认准这地方了!”

  李泽玉没想到,自己一时善举,得了钟二毛投桃报李的回报。店铺还没接手呢,招牌广告就打出去了,平白无故的,多了一批自己跟过来的客人。

  口中谦辞连连,送走了客人之后,钟二毛下了门板,由沈大夫给他号脉。李泽玉在旁边看着钟二毛咳嗽也少许多了,就是说话中气不足,刚才吼了两句话,就用光了力气,变回懒怠无力的模样。

  她坐在一旁道:“你这病算是好了,剩下的,就得静养,还有服用些固本培元的药,定可长命百岁的。”

  很是感激第对着她做一长揖,钟二毛道: “谢姑娘再造之恩。”

  沈大夫给他带来了一些成药丸散,有益气丸,有补血丹,有天王补心丹等等,恰恰就是李泽玉口中所说,固本培元的药。这些药属于“富贵药”,用的是人参、肉桂、丹参、血竭等珍贵药材制成,又不是救命的急药。

  寻常老百姓,小病小痛根本不管,病得没法子了,才抓一些见效药来吃。治得好就活,治不好也就听天由命,死了就死了。这种调理身体的药,没听过也吃不起,属于极为珍贵难得之物。

  眼见沈大夫一给就是每样两料富贵药,钟二毛眼睛湿润了,又是一顿念佛。

  “姑娘,稍等。我把房契取给你。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办了交割文书吧。”

  回转身到了阁楼上他自己的住处,再出来,手里宝贝般捧了个楠木盒子。轻轻一扣,“吧嗒”轻响,那盒子还是滑盖的,打开盖子,里面的东西,除了一张收得整整齐齐的房屋地契之外,还有沉甸甸的十二块墨锭。

  不觉得臭味,反倒有一股子奇异清香,在屋子缓缓飘散。

  李泽玉之前曾经听到过关于这些古墨的传闻,不以为意。

  沈大夫作为旁观者,却惊讶了:“墨陈则香,墨贵则沉。这些墨锭……坠手藏光,光华内敛,其味如松柏,怕是有至少一百年了吧?”

  钟二毛道:“大夫是识货的。来,看看?”

  他就那么捧着匣子,让李泽玉和沈大夫看那墨锭。原来墨锭上还用彩色绘着图案,有人物,也有花鸟,笔意传神,用色大胆古朴。不知道为何历经百年而不落色。

  李泽玉本来擅画,一眼入迷了:“这画儿有意思啊,笔法是我们这儿的,人物看着,像是敦煌那边的?特别是这个,菩萨旁边,还有飞天。肯定是敦煌过来的。”

  钟二毛道:“我也不知道,从我爷爷的爷爷的爸爸传下来就这样的。这些彩画不能见风雨阳光,否则会掉色。如今你们看着还好,其实比起我小时候看到过的,已经浅淡了……姑娘,这十二个墨锭,我也一并交给你了。你拿去卖也好,用也好,由你处置。”

  李泽玉知道这是他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谢意,也不推辞,落落大方地道:“好啊,那就感激不尽了。我听说过,古墨着色极好,入纸三分,能经历数百年。这些古墨如果写了字画,一定会效果极好的……我会妥善保存,等时机合适的时候,让它们变成佳作。”

  沈大夫捋须微笑:“姑娘识货,定当如此。”

  钟二毛道:“事不宜迟,这就去请牙行中人来作见证?”

  旁边木莲早有准备,含笑道:“老板费心,我们已经着人去请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