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捷报入咸阳 东出首战的回响-《天下一帝秦始皇》

  就在韩非乘坐的牛车,在萧瑟秋风中一路向北,怀着复杂心绪颠簸 towards 咸阳之时,一骑快马,如同离弦之箭,携带着足以让整个秦国沸腾的消息,正沿着宽阔的驰道,以超越一切的速度,向着咸阳宫的方向疾驰!

  马背上的信使,风尘仆仆,甲胄上还沾染着征尘,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无法抑制的激动与荣耀。他一边奋力鞭策着口吐白沫的骏马,一边用已经沙哑的喉咙,向着沿途所有试图阻拦或询问的人,发出那石破天惊的呐喊:

  “大捷——!韩国已灭——!”

  “大捷——!新郑已下——!”

  “韩王已降——!”

  这呼喊声,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从函谷关到咸阳沿途所有听闻此讯的秦人心中的狂喜!农夫扔下了锄头,工匠停下了铁锤,商贩忘记了叫卖……所有人都涌向驰道两旁,看着那如风般掠过的信使,听着那振奋人心的消息,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大秦万年!大王万年!”

  “灭了韩国!太好了!”

  “我军威武!”

  消息如同野火,以比快马更快的速度蔓延开来,整个关中大地都仿佛为之震颤!

  当这匹承载着帝国首战告捷荣耀的快马,终于冲破咸阳城门,沿着中央大道,一路毫无阻碍地直抵宫门,信使滚鞍下马,几乎是踉跄着扑到宫前,用尽最后力气将那封贴着三根雉羽、代表最高级别捷报的密封铜管高高举起时,整个咸阳宫,仿佛被注入了沸腾的岩浆!

  “报——!!!大王!前线大捷!内史腾将军、王翦上将军急报!我军已攻克新郑,韩王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出城请降!韩国——已灭!!”

  信使那嘶哑却无比清晰的声音,如同惊雷,炸响在咸阳宫正殿那肃穆的穹顶之下!

  原本正在进行的常规朝会,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狂喜所中断、所淹没!

  “什么?!韩国灭了?!”

  “这么快?!这才多少时日?!”

  “天佑大秦!天佑大王啊!”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如同山洪暴发般的喧哗与激动!所有位列朝班的大臣,无论文武,无论派系,此刻都被这巨大的胜利消息所震撼,所鼓舞!他们相互对视,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随即纷纷转向御座方向,撩起袍袖,齐刷刷地躬身下拜,用最洪亮、最真挚的声音高呼:

  “臣等恭贺大王!东出首战,一举灭韩!扬我国威,震慑天下!此乃大王圣明,将士用命之功!大秦基业,必将万世永昌!”

  声浪滚滚,充满了扬眉吐气的自豪感。东出战略,这酝酿了多年,寄托了无数秦人梦想与野心的宏伟蓝图,其第一步,竟完成得如此干净利落,如此迅雷不及掩耳!这如何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嬴政,在这一片喧嚣的祝贺声中,却显得异常平静。他没有立刻起身,也没有放声大笑。他只是微微抬起手,示意殿内稍稍安静。

  一名内侍小跑着上前,恭敬地从信使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铜管,检查了封泥无误后,小心翼翼地呈送到御案之上。

  嬴政伸出手,动作沉稳地打开铜管,取出里面由内史腾和王翦联名签署的捷报帛书。他的目光快速而专注地扫过上面的每一个字:进军路线、遭遇的抵抗(寥寥数笔)、攻克新郑的过程、韩王出降的细节、缴获的图籍府库初步统计……

  他看得非常仔细,脸上依旧没有太大的表情波动,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他那紧抿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向上牵动了一下,勾勒出一丝冷峻而满意的弧度。那双深邃如同寒潭的眼眸中,也仿佛有火星溅入,骤然亮起,燃烧起一种名为“志得意满”的火焰。

  “善。”

  良久,他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捷报,只吐出了这一个字。

  但这一个字,却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让所有大臣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他的下文。

  “内史腾、王翦,及所有参战将士,用命得力,首战功成!按《军功爵律》,从优从速议定赏赐,不得延误!”嬴政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开始了胜利后的赏功,“阵亡将士,厚加抚恤,录其功,荫其子!”

  “臣等遵旨!”负责军功爵禄和抚恤的官员连忙出列领命。

  “韩国既灭,其地设为颍川郡!”嬴政继续部署,思路清晰,“即刻选派得力干员,赴韩地推行秦法,编户齐民,安抚百姓,征调赋税徭役!务必要使韩地,尽快化为我大秦稳固之疆土,东出之前沿!”

  “臣等领命!”李斯及负责政务的官员躬身应道。

  处理完这些常规的善后事宜,嬴政的目光落在了李斯身上,他看似随意,实则蕴含深意地问了一句:

  “李斯,韩地宗室俘虏,迁虏之事,进行得如何了?”

  李斯立刻明白陛下所指,上前一步回道:“回陛下,依例正在进行。韩王安及其直系已启程押往陈县。其余宗室贵族,亦分批迁往关中、巴蜀等地安置。”

  嬴政点了点头,随即,他仿佛不经意地,问出了那个他心中惦念已久的问题,语气中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那……韩非呢?将至否?”

  这个问题,让李斯心中微微一凛,也让一些细心的大臣感到了惊讶。陛下在欢庆灭国大捷之时,竟然如此关切一个韩国公子的行踪?而且直呼其名,语气中似乎带着一种……期待?

  李斯不敢怠慢,连忙回答:“据报,韩非已在押送来咸阳途中,由专人护送,不日即将抵达。”

  “嗯。”嬴政的脸上,那丝满意的神色似乎更加明显了一些,他甚至轻轻用手指敲击了一下御案,“此人,乃当世大才。其着作,朕已反复阅览,深得其味。如此贤才,岂能埋没于亡国之墟?朕,甚期待与之一见。”

  这番话,清晰地表明,在嬴政心中,得到韩非这位思想巨匠的期待与喜悦,某种程度上,甚至不亚于灭韩的成功!这充分展现了这位年轻雄主的另一面:他不仅要用武力征服土地,更要用思想、用人才来巩固和构建他心目中的理想帝国。他对精神层面、意识形态层面的重视,与他进行军事征服的决心同样坚定!

  灭韩的成功,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关键的多米诺骨牌,产生了巨大的连锁反应。它不仅为秦国增添了土地和人口,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向天下宣告了秦军的无敌威力和秦国东出决心的不可动摇!它极大地震慑了山东五国,尤其是那些还在醉生梦死或心存侥幸者。

  同时,它也完美地验证了尉缭“远交近攻、分化离间”战略的正确性,证明了李斯等人内部整顿、强化法令措施的有效性。整个秦国上下的信心,从未像此刻这般高涨!一种“天命在秦”的信念,在君臣心中油然而生。

  嬴政缓缓站起身,再次走到那幅巨大的天下舆图前。他的目光,如同两把冰冷的刮刀,迅速掠过了刚刚被涂上玄黑色的、原属韩国的区域,然后,毫不犹豫地、带着更加强烈的侵略性,投向了北方——那片广袤的、标注着“赵”字的土地。

  赵国!这个曾经在长平之战中与秦国结下血海深仇,如今虽显颓势,但底蕴犹存,且有名将李牧镇守的北方强国,才是真正的硬骨头,才是检验秦国是否真正具备一统天下能力的试金石!

  首战的轻松胜利,并未让嬴政冲昏头脑,反而激发了他更大的雄心与更强的警惕。他知道,接下来的对手,绝不会像韩国这般软弱可欺。

  朝堂之上的欢呼与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但一种新的、更加凝重的战意,已经开始在嬴政和核心重臣的心中酝酿。东出的号角已经吹响,并且取得了开门红,接下来,该是啃硬骨头的时候了。

  而此刻,远在赵国北境,那位被誉为赵国柱石的名将李牧,似乎也感应到了来自南方的、那越来越近的战争威胁,他麾下的边军,已然绷紧了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