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的顺利通过,以及那纸“优秀”的评语,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小石子,只在陈默死寂的心湖里激起了一圈微弱的涟漪,便迅速沉没,没有改变任何东西。它无法变成一份录用通知,无法变成一张汇款单,更无法照亮眼前漆黑一片的前路。
校园里的离愁别绪愈发浓重,散伙饭的酒气和哭声飘荡在夏夜的空气里。但对于陈默而言,这些情绪奢侈得可笑。他的毕业季,没有憧憬,没有伤感,只有一种被遗弃在站台、眼看着列车呼啸远去却无法登上的、火烧火燎的焦灼。
宿舍楼一天天空荡下去。张浩早已搬离,走时甚至连声招呼都没打,只留下一个干净得仿佛从未有人住过的床铺和书桌,像一种无声的嘲讽。刘胖子也收拾好了行李,准备过两天就回老家参加公务员培训,虽然愁眉苦脸,但至少神色安定,有一种“有退路”的从容。
只有陈默的角落,还维持着原样,甚至更加凌乱——散落的求职资料、打印的简历、空掉的泡面碗,堆积出一种破败和挣扎的气息。那台老电脑运行得更加吃力,风扇嘶吼着,仿佛也在抗议主人无休止的海投。
电子邮箱的沉寂,终于让陈默再也无法忍受枯坐等待的煎熬。他必须动起来,必须去更直接地碰撞,哪怕头破血流。于是,他将目标转向了线下的、更原始的人才市场和各种小型招聘会。
这座城市的人才市场,像一个巨大的、永不疲倦的旋转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像陈默一样的年轻人,怀揣着或膨胀或残破的梦想,被吸入这个巨大的门洞,在里面经历一番搅拌、筛选、碰撞,然后大多数又被无声地抛出来,第二天再次涌入,周而复始。
陈默很快就成了这个旋转门里一个熟悉而沉默的身影。
他穿上那身唯一的、显得更加空荡的西装,背上那个装着简历和学历证书复印件(他甚至舍不得彩印)的旧文件袋,挤上永远人满为患的公交车,奔赴一个个或位于展览中心、或藏身于老旧写字楼、或干脆在体育馆里举办的人才集市。
场景总是惊人地相似。
巨大的空间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空气污浊不堪,混合着汗味、劣质香水味、印刷品的油墨味以及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焦虑感。每一个企业的展位前都挤满了人,简历像雪片一样飞进去。招聘者大多面无表情,或低头快速浏览,或机械地重复着千篇一律的问题。
陈默挤在人群中,像一叶随波逐流的小舟,努力地朝着一个个看似可能的“岛屿”靠近。他学着别人的样子,努力挺直腰板,试图在递上简历的瞬间挤出一个自信的微笑,但那笑容总是僵硬而短暂,迅速被后续的对话击得粉碎。
歧视是无声的,却无处不在,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他。
“哦,XX大学的啊…”许多HR接过他的简历,目光首先扫过学校名称那一栏,然后几不可察地轻轻撇一下嘴,或者微微挑一下眉,那份兴趣便肉眼可见地衰减了大半。仿佛那不是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而是一个需要被打上问号的标签。他们的语气会立刻变得公事公办,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敷衍。“211”和“非211”之间那道无形的鸿沟,在此刻变得具体而冰冷。
“有相关的项目经验吗?实习经历呢?”这是下一个致命的问题。陈默那几乎空白的社会实践栏,成了最大的硬伤。他试图解释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对方往往已经失去了耐心。“我们需要的是能立刻上手干活的人,公司没时间从头培养。”一句话,就将他所有的潜力打入冷宫。
甚至,在一次面试某家大型制造企业的技术支持岗位时,那位看起来颇为精明的HR主管,在问完常规问题后,看似随意地多问了一句:“老家是哪里的?农村还是城市?”
陈默老实回答了籍贯,一个北方省份的偏远县城。
HR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本子上记了点什么,然后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小陈啊,看你条件还不错,就是实践经验少了点。我们这个岗位呢,经常要下车间,跟老师傅们打交道,比较辛苦,而且初期薪资可能不会太高…当然,你们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吃苦,这是优点。但也要考虑城市的生活成本啊…”
话语听起来像是关心,但那种将他自动归类到“能吃苦耐劳但期望值不能高”的预设框框里的态度,那种隐藏在“关心”之下的、基于出身划分的阶层感,让陈默感到一阵阵屈辱的闷痛。他仿佛不是一个个体的求职者,而是某个标签下的一个标准化产品。
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被无视,一次次感受到那种无声的评判和筛选。他的简历被随意地收下,然后被扔进旁边堆积如山的纸堆里,结局可想而知。他的自信,在这日复一日的旋转门旅程中,被一点点磨碎,碾成齑粉。
他开始怀疑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的意义,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像张浩说的那样,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走上了一条注定艰难的道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他几乎要对线下招聘也彻底绝望的时候,一个看似不同的机会,出现了。
那是在一个位于老城区酒店会议室举办的小型IT专场招聘会。环境嘈杂,企业良莠不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名为“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展板设计得颇为光鲜,写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热门词汇。负责招聘的是一位自称马经理的中年男人,穿着锃亮的皮鞋和紧身的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笑容热情得有些过分。
与其他展位的冷清不同,这里围了不少人。马经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公司的宏伟蓝图:即将获得巨额风投,项目前景无限,急需大量有志青年加入,共同开创未来。他尤其强调公司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看重学历背景,更看重学习能力和拼搏精神。
这番话,像黑暗中的一道光,瞬间击中了陈默!不看重学历!看重学习能力!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机会!
他挤上前去,怀着最后一丝希望,递上了自己的简历。
马经理快速扫了一眼,看到学校名称时,果然没有露出那种常见的轻视表情,反而热情地拍了拍陈默的肩膀:“好!XX大学也是不错的学校嘛!关键是看人!我看你就很有灵气!是块好料子!”
他指着展板上的技术名词:“这些东西,学校里学不到吧?没关系!我们公司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从零开始教!保证让你三个月脱胎换骨,成为市场抢手的技术大牛!”
陈默的心脏激动得砰砰直跳,连日来的阴霾似乎都被吹散了一些。马经理当场就约他下午去公司参加面试。
下午,陈默按照地址,找到了位于一栋老旧写字楼里的“创未来科技”。公司占据了半层楼,装修看起来还算新,但工位空置了一大半,只有零星几个员工在电脑前,气氛有些冷清。
面试他的还是马经理,旁边还坐着一个面无表情的技术主管。问了一些基础的技术问题后,马经理开始大谈特谈公司的培训计划如何先进,师资力量如何雄厚(都是从“ BAT”挖来的专家),学成后薪资起步就是一两万,而且公司保证内推就业。
“当然,”马经理话锋一转,身体前倾,露出一种“你赚到了”的表情,“这样顶尖的培训,本身是有成本的。原本市场价要四万八!但是,公司现在处于扩张期,求贤若渴,愿意替优秀的人才承担大部分成本!你们只需要象征性地支付一点——八千八百块!作为诚意金和资料费。一旦培训结束,正式入职,这笔钱会以奖金形式全额返还给你!”
八千八!
陈默的心猛地一沉。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被这个数字瞬间浇灭了一大半。他全身的警觉神经瞬间绷紧!
“还要…交钱?”他迟疑地问,声音干涩。
“哎,不能叫交钱!”马经理一副“你格局小了”的表情,“这是投资!是对你自己未来的投资!区区八千八,换来的是年薪几十万的前途!哪个更划算?而且这是返还的!相当于免费学!公司是在倒贴钱培养人才啊!”
旁边的技术主管也配合地点点头,语气平淡地补充了几句技术术语,增加可信度。
若是几个月前,刚刚开始找工作的陈默,或许会被这天花乱坠的说辞和美好的承诺冲昏头脑。但经历了这么多,看过了那么多冷眼,踩过了那么多坑,他早已不是那个轻易相信“画大饼”的傻小子了。
他敏锐地捕捉到马经理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狡黠,注意到公司环境的冷清,回想起网上看过的无数关于“培训贷”、“招转培”骗局的报道——先以高薪工作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再以培训为名收取高额费用,甚至忽悠人贷款,最后培训质量低劣,承诺的工作根本无法兑现。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巨大的失望,紧随其后的是一种被戏耍的愤怒!
他强忍着立刻起身离开的冲动,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马经理,我需要考虑一下,也需要和家里商量一下。”
马经理脸上的热情瞬间冷却了几分,但很快又堆起笑容:“可以可以!机会不等人啊!我们这一期名额马上就满了!这样,你先填个表,把名额占上,定金可以先交一部分…”
陈默不再理会他的催促,站起身,尽量保持礼貌但坚决地告辞。走出那栋写字楼,夏日午后灼热的阳光照在身上,他却感觉浑身发冷。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栋灰扑扑的大楼,心里一阵后怕,随即涌起的是更深的无力感和悲哀。
连骗子,都只骗那些看起来还有油水可榨、有欲望可引诱的人。
而他自己,似乎连被骗的资格,都快要失去了。
旋转门再次将他无情地抛出。他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看着眼前熙熙攘攘、奔流不息的人群,感到一种彻头彻尾的孤独和迷失。
下一步,该往哪里去?
(本章完)
校园里的离愁别绪愈发浓重,散伙饭的酒气和哭声飘荡在夏夜的空气里。但对于陈默而言,这些情绪奢侈得可笑。他的毕业季,没有憧憬,没有伤感,只有一种被遗弃在站台、眼看着列车呼啸远去却无法登上的、火烧火燎的焦灼。
宿舍楼一天天空荡下去。张浩早已搬离,走时甚至连声招呼都没打,只留下一个干净得仿佛从未有人住过的床铺和书桌,像一种无声的嘲讽。刘胖子也收拾好了行李,准备过两天就回老家参加公务员培训,虽然愁眉苦脸,但至少神色安定,有一种“有退路”的从容。
只有陈默的角落,还维持着原样,甚至更加凌乱——散落的求职资料、打印的简历、空掉的泡面碗,堆积出一种破败和挣扎的气息。那台老电脑运行得更加吃力,风扇嘶吼着,仿佛也在抗议主人无休止的海投。
电子邮箱的沉寂,终于让陈默再也无法忍受枯坐等待的煎熬。他必须动起来,必须去更直接地碰撞,哪怕头破血流。于是,他将目标转向了线下的、更原始的人才市场和各种小型招聘会。
这座城市的人才市场,像一个巨大的、永不疲倦的旋转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像陈默一样的年轻人,怀揣着或膨胀或残破的梦想,被吸入这个巨大的门洞,在里面经历一番搅拌、筛选、碰撞,然后大多数又被无声地抛出来,第二天再次涌入,周而复始。
陈默很快就成了这个旋转门里一个熟悉而沉默的身影。
他穿上那身唯一的、显得更加空荡的西装,背上那个装着简历和学历证书复印件(他甚至舍不得彩印)的旧文件袋,挤上永远人满为患的公交车,奔赴一个个或位于展览中心、或藏身于老旧写字楼、或干脆在体育馆里举办的人才集市。
场景总是惊人地相似。
巨大的空间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空气污浊不堪,混合着汗味、劣质香水味、印刷品的油墨味以及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焦虑感。每一个企业的展位前都挤满了人,简历像雪片一样飞进去。招聘者大多面无表情,或低头快速浏览,或机械地重复着千篇一律的问题。
陈默挤在人群中,像一叶随波逐流的小舟,努力地朝着一个个看似可能的“岛屿”靠近。他学着别人的样子,努力挺直腰板,试图在递上简历的瞬间挤出一个自信的微笑,但那笑容总是僵硬而短暂,迅速被后续的对话击得粉碎。
歧视是无声的,却无处不在,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他。
“哦,XX大学的啊…”许多HR接过他的简历,目光首先扫过学校名称那一栏,然后几不可察地轻轻撇一下嘴,或者微微挑一下眉,那份兴趣便肉眼可见地衰减了大半。仿佛那不是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而是一个需要被打上问号的标签。他们的语气会立刻变得公事公办,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敷衍。“211”和“非211”之间那道无形的鸿沟,在此刻变得具体而冰冷。
“有相关的项目经验吗?实习经历呢?”这是下一个致命的问题。陈默那几乎空白的社会实践栏,成了最大的硬伤。他试图解释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对方往往已经失去了耐心。“我们需要的是能立刻上手干活的人,公司没时间从头培养。”一句话,就将他所有的潜力打入冷宫。
甚至,在一次面试某家大型制造企业的技术支持岗位时,那位看起来颇为精明的HR主管,在问完常规问题后,看似随意地多问了一句:“老家是哪里的?农村还是城市?”
陈默老实回答了籍贯,一个北方省份的偏远县城。
HR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本子上记了点什么,然后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小陈啊,看你条件还不错,就是实践经验少了点。我们这个岗位呢,经常要下车间,跟老师傅们打交道,比较辛苦,而且初期薪资可能不会太高…当然,你们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吃苦,这是优点。但也要考虑城市的生活成本啊…”
话语听起来像是关心,但那种将他自动归类到“能吃苦耐劳但期望值不能高”的预设框框里的态度,那种隐藏在“关心”之下的、基于出身划分的阶层感,让陈默感到一阵阵屈辱的闷痛。他仿佛不是一个个体的求职者,而是某个标签下的一个标准化产品。
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被无视,一次次感受到那种无声的评判和筛选。他的简历被随意地收下,然后被扔进旁边堆积如山的纸堆里,结局可想而知。他的自信,在这日复一日的旋转门旅程中,被一点点磨碎,碾成齑粉。
他开始怀疑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的意义,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像张浩说的那样,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走上了一条注定艰难的道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他几乎要对线下招聘也彻底绝望的时候,一个看似不同的机会,出现了。
那是在一个位于老城区酒店会议室举办的小型IT专场招聘会。环境嘈杂,企业良莠不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名为“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展板设计得颇为光鲜,写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热门词汇。负责招聘的是一位自称马经理的中年男人,穿着锃亮的皮鞋和紧身的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笑容热情得有些过分。
与其他展位的冷清不同,这里围了不少人。马经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公司的宏伟蓝图:即将获得巨额风投,项目前景无限,急需大量有志青年加入,共同开创未来。他尤其强调公司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看重学历背景,更看重学习能力和拼搏精神。
这番话,像黑暗中的一道光,瞬间击中了陈默!不看重学历!看重学习能力!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机会!
他挤上前去,怀着最后一丝希望,递上了自己的简历。
马经理快速扫了一眼,看到学校名称时,果然没有露出那种常见的轻视表情,反而热情地拍了拍陈默的肩膀:“好!XX大学也是不错的学校嘛!关键是看人!我看你就很有灵气!是块好料子!”
他指着展板上的技术名词:“这些东西,学校里学不到吧?没关系!我们公司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从零开始教!保证让你三个月脱胎换骨,成为市场抢手的技术大牛!”
陈默的心脏激动得砰砰直跳,连日来的阴霾似乎都被吹散了一些。马经理当场就约他下午去公司参加面试。
下午,陈默按照地址,找到了位于一栋老旧写字楼里的“创未来科技”。公司占据了半层楼,装修看起来还算新,但工位空置了一大半,只有零星几个员工在电脑前,气氛有些冷清。
面试他的还是马经理,旁边还坐着一个面无表情的技术主管。问了一些基础的技术问题后,马经理开始大谈特谈公司的培训计划如何先进,师资力量如何雄厚(都是从“ BAT”挖来的专家),学成后薪资起步就是一两万,而且公司保证内推就业。
“当然,”马经理话锋一转,身体前倾,露出一种“你赚到了”的表情,“这样顶尖的培训,本身是有成本的。原本市场价要四万八!但是,公司现在处于扩张期,求贤若渴,愿意替优秀的人才承担大部分成本!你们只需要象征性地支付一点——八千八百块!作为诚意金和资料费。一旦培训结束,正式入职,这笔钱会以奖金形式全额返还给你!”
八千八!
陈默的心猛地一沉。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被这个数字瞬间浇灭了一大半。他全身的警觉神经瞬间绷紧!
“还要…交钱?”他迟疑地问,声音干涩。
“哎,不能叫交钱!”马经理一副“你格局小了”的表情,“这是投资!是对你自己未来的投资!区区八千八,换来的是年薪几十万的前途!哪个更划算?而且这是返还的!相当于免费学!公司是在倒贴钱培养人才啊!”
旁边的技术主管也配合地点点头,语气平淡地补充了几句技术术语,增加可信度。
若是几个月前,刚刚开始找工作的陈默,或许会被这天花乱坠的说辞和美好的承诺冲昏头脑。但经历了这么多,看过了那么多冷眼,踩过了那么多坑,他早已不是那个轻易相信“画大饼”的傻小子了。
他敏锐地捕捉到马经理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狡黠,注意到公司环境的冷清,回想起网上看过的无数关于“培训贷”、“招转培”骗局的报道——先以高薪工作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再以培训为名收取高额费用,甚至忽悠人贷款,最后培训质量低劣,承诺的工作根本无法兑现。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巨大的失望,紧随其后的是一种被戏耍的愤怒!
他强忍着立刻起身离开的冲动,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马经理,我需要考虑一下,也需要和家里商量一下。”
马经理脸上的热情瞬间冷却了几分,但很快又堆起笑容:“可以可以!机会不等人啊!我们这一期名额马上就满了!这样,你先填个表,把名额占上,定金可以先交一部分…”
陈默不再理会他的催促,站起身,尽量保持礼貌但坚决地告辞。走出那栋写字楼,夏日午后灼热的阳光照在身上,他却感觉浑身发冷。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栋灰扑扑的大楼,心里一阵后怕,随即涌起的是更深的无力感和悲哀。
连骗子,都只骗那些看起来还有油水可榨、有欲望可引诱的人。
而他自己,似乎连被骗的资格,都快要失去了。
旋转门再次将他无情地抛出。他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看着眼前熙熙攘攘、奔流不息的人群,感到一种彻头彻尾的孤独和迷失。
下一步,该往哪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