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利剑出鞘-《DeepBlack深渊》

  新基地内,时间仿佛被拧紧了发条,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斥着一种临战前的、高度压缩的紧迫感。空气不再是贫民窟的污浊,而是混合了机油、汗水、皮革以及一种冰冷的金属气息。第六卷的终章,并非结束于一场战斗,而是开始于一次漫长而危险的出鞘。

  针对柬埔寨颂恩的斩首行动,其复杂性和危险性远超以往任何一次。这不再是在熟悉的城市巷弄中猎杀,而是深入虎穴,在敌人的主场执行一场近乎自杀式的任务。准备工作因此变得极其繁琐、精密,且必须万无一失。

  伪造身份与证件: 素察的技术能力迎来了终极考验。他需要为参与行动的核心成员(陈默、巴颂,以及另外两名筛选出的、有边境活动经验且心理素质最过硬的前缅北老兵——代号“山鹰”和“毒刺”)伪造全套的身份证明。不仅仅是护照,还包括柬埔寨国内的驾驶证、工作证(伪装成前往边境经济特区务工的建筑工人或货车司机)、甚至是一些用以应付盘查的、看似无关紧要的购物小票或巴士票根。这些证件不能完美无缺,那样反而惹人怀疑,必须带有恰到好处的、符合其底层身份特征的磨损和使用痕迹。素察动用了暗网最顶级的伪造资源,花费了巨额资金,才在短时间内搞定了这套足以乱真的“身份”。

  渗透路线选择: 陈默面前摊开着巨大的东南亚边境地图。直线距离不远,但如何安全穿越国境线是关键。空中航线(即使使用假护照)被直接排除,目标太大,安检严格。正规口岸同样风险极高。最终,陈默选定了一条异常艰难但相对隐蔽的陆路渗透路线:先乘坐长途汽车和本地交通工具,抵达泰柬边境人口稀疏、监管相对松散的丛林地带,然后依靠当地走私犯向导(通过黑市关系花重金联系,且事先绝不告知真实目的),在夜间徒步穿越边境密林,进入柬埔寨一侧,再换乘预先安排好的车辆,前往波贝市方向。这条路线耗时漫长,环境恶劣,但能最大程度避开官方视线。

  装备与火力升级: 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园区守卫力量,原有的手枪和冲锋枪火力已显不足。陈默再次动用了新的军火渠道,不惜重金,采购了四支经过改装的、可折叠枪托的AKM突击步枪(东欧流出,在东南亚黑市常见,难以追踪来源),配备了大量备用弹匣和消音器(虽然效果有限,但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枪声)。此外,还添置了四件俄制6B23防弹衣(比之前的美式更常见于该地区)、更多的破片手雷和烟雾弹、以及数套民用级别的热成像仪和望远镜。所有武器都被分解后,用防水油布包裹,装入特制的、带有夹层的行李袋或工具箱中,以应对沿途可能的抽查。

  应急方案制定: 陈默制定了多达五套应急方案(Plan B to F),覆盖了从渗透失败、遭遇边境巡逻队、身份暴露、行动受阻、到成功刺杀后撤离受阻等各种可能情况。每一个环节都有备用计划和汇合点。他甚至要求每个人都在身上隐蔽处携带一定量的高纯度压缩食物、净水药片、急救包和少量当地货币(美元和金条),以备在完全失散的情况下,能够独立生存并设法返回泰国。“任务第一,生存第二。如果事不可为,优先保全自己,等待后续指令。”这道冷酷的命令,被反复强调。

  最后的准备: 出发前夜,仓库内进行了最后一次装备清点和行动演练。巴颂带着“山鹰”和“毒刺”,反复熟悉着AKM的操作和保养(他们虽然有过经验,但需要统一战术动作),练习着小队间的无声通讯手语和战术配合。陈默则再次核对每一份证件、每一张地图、每一个应急联络频率。素察留守基地,他的任务是确保通讯链路的畅通(尽管跨境后会变得极不稳定),并提供尽可能的远程信息支援,他将是团队在后方唯一的“眼睛”。

  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没有人说话,只有金属部件碰撞的轻微声响和粗重的呼吸声。新招募的其他成员被严禁靠近这个区域,他们只能感受到那股无形中弥漫开的、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四人行动小队准备出发。他们换上了符合伪身份的、破旧普通的工人服装,背着沉重的行囊(里面藏着致命的武器),脸上涂抹了少许改变肤色的药剂以更融入当地环境,眼神冰冷而坚定。

  陈默的目光最后扫过三人,没有任何战前动员,只有一句冰冷的确认:

  “任务目标:颂恩。清除等级:最高。都清楚了?”

  “清楚!”巴颂、“山鹰”、“毒刺”低声应道,声音压抑却充满力量。

  陈默点了点头,最后看了一眼留守的素察,做了一个简单的手势。

  然后,他率先转身,推开了仓库那扇沉重的侧门,融入了外面依旧浓郁的夜色之中。巴颂三人紧随其后,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跟上。

  一辆毫不起眼、破旧不堪的二手皮卡车,载着四人和他们足以掀起腥风血雨的装备,驶离了郊区基地,向着泰柬边境的方向,向着那片未知而危险的狩猎场,疾驰而去。

  利剑,已然出鞘。

  带着冰冷的仇恨和决绝的意志,斩向国境之外的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