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慈善”外衣-《DeepBlack深渊》

  当身份伪造工厂为核心成员披上隐形的外衣时,陈默的思维再次跳脱出单纯的隐匿与防御。他意识到,极致的隐藏是融入背景,而非彻底消失。有什么比一个热心公益、备受尊敬的慈善家或文化赞助人,更能完美地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呢?用沾满鲜血的金钱,为自己缝制一件光鲜亮丽的“慈善”外衣,这其中的讽刺与效用,都让他感到一种冰冷的快意。

  指令下达给苏菲,内容简洁而充满悖论:

  【注册一个慈善基金会或非营利文化组织。地点:新加坡或香港。资金:已洗白部分。目的:建立正面社会形象,拓展高端人脉,为特定人员和物资流动提供合法掩护。由你全权负责筹建和初期运作。】

  苏菲接到这个任务时,内心感受到的冲击远比处理金融操作或应对维克多的试探更为强烈。这已经超越了法律的边界,直抵道德和认知的底层。用那些源自绑架、勒索、黑市交易的钱,去建立一个旨在“扶贫济困”或“促进文化交流”的机构?这简直是对“慈善”二字最彻底的亵渎。

  然而,她早已失去了说不的权利。她只能将这份荒诞感深深压抑,再次调动起自己作为精英律师的专业素养,开始筹划这件极具讽刺意味的“善举”。

  她选择了新加坡作为注册地。这里法律体系完善,国际声誉良好,一个在此注册的慈善机构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她没有选择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那样过于直白且容易引人注目。她选择了一个更具文化气息、更显低调内涵的名字——“南洋文化交流与传承基金会”(Nanyang Cultural Exchange and Heritage Foundation, NCEHF)。

  注册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苏菲亲自出面,以个人名义(经过层层股权掩饰后,她被认为是某个低调的华裔富商后代)作为发起人。她聘请了新加坡最负盛名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并非她自己的律所,以避嫌)处理法律文件,聘请了顶尖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规划。

  在向新加坡当局提交的章程中,基金会的宗旨被描绘得崇高而模糊:“致力于促进东南亚地区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支持文化遗产保护,资助青年艺术人才,并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事业。”资金来源被解释为“发起人家族基金的慷慨捐赠及未来可能的社会募款”。

  整个注册流程公开、透明、合规,完全符合新加坡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严格要求。苏菲以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无可挑剔的筹备材料,轻松应对了注册机构的各项质询。她表现得像一位真正热心文化事业的、富有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理想主义者。

  几周后,“南洋文化交流与传承基金会”正式获批成立。苏菲担任基金会的理事长,理事会成员则是由她物色的几位在新加坡文化界和学术界颇有声望、但相对清高、不谙世事(易于被引导)的学者和退休官员挂名,他们被基金会提供的丰厚“顾问费”和“为文化事业做贡献”的机会所吸引,并未深究幕后真正的金主。

  基金会成立后的第一笔“善举”,就充满了精心的算计。苏菲策划了一场高调的“东南亚濒危手工艺保护计划”启动仪式。她租用了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最豪华的宴会厅,邀请了当地政要、各国驻新使馆文化参赞、知名艺术家、收藏家、以及各大媒体记者。

  当晚,宴会厅内灯火辉煌,衣香鬓影。苏菲穿着一身优雅的定制礼服,周旋于宾客之间,言谈举止无可挑剔。她发表了关于保护文化多样性重要性的动人演讲,宣布基金会将首批投入五百万新元,用于资助泰国北部清迈的苗族刺绣、印尼巴厘岛的木雕以及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编织工艺等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镁光灯闪烁,掌声雷动。苏菲的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接受着众人的恭维和赞誉。没有人知道,这位看似慷慨、高雅的基金会理事长,在几个小时前还在通过加密频道,与一个隐藏在边境山区的恐怖组织首领讨论如何利用艺术品拍卖洗钱。也没有人知道,那五百万新元“善款”,其源头可能是一个被囚禁富商的赎金,或是某个被血洗的毒贩窝点的赃款。

  陈默在基地的指挥室里,通过苏菲秘密传输回来的现场视频,冷冷地注视着这场盛宴。他看着苏菲在聚光灯下游刃有余,看着那些社会名流对她笑脸相迎,看着媒体将基金会和她本人塑造成一股“文化保护的新力量”。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

  这种感觉很奇特。他的组织,他的力量,正在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渗透进这个他曾经憎恶、如今试图掌控的世界。暴力与金钱是基石,而此刻披上的这件“慈善”外衣,则像是一层华丽的镀金,不仅提供了掩护,更带来了一种扭曲的、凌驾于世俗道德之上的掌控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指示苏菲,在后续的运作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基金会平台:

  - 结交人脉:重点接触那些与航运、物流、金融、甚至政府部门有关键影响力的名流,将其发展为潜在的“关系”。

  - 塑造形象: 持续进行高曝光率、低政治风险的“慈善”活动,将苏菲和基金会打造成一张可靠的“社会名片”。

  - 提供掩护:未来,基金会可以以“文化考察”、“人道主义物资运输”等名义,为“暗影”人员的跨国移动和特殊物资的流转提供合法的文件和理由。

  “南洋文化交流与传承基金会”的成立,如同在“暗影”狰狞的躯体上,披上了一件缀满珍珠的华丽长袍。它掩盖了下面的血腥与暴力,并为其打开了通往另一个更高层级、更光鲜世界的大门。

  苏菲在宴会结束后,独自回到基金会位于市中心高档写字楼的办公室。她看着窗外新加坡璀璨的夜景,手中端着一杯早已冰凉的香槟。镜子里那个光彩照人的慈善家,与内心深处那个沉沦在黑暗中的共犯,形成了无比尖锐的对比。

  这件“慈善”外衣,穿在身上,却比任何枷锁都更加沉重。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伪装将更加深入,她的罪孽也将以另一种更加“文明”的方式,持续下去。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隐藏在边境群山之中的、冰冷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