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暂时的蛰伏-《DeepBlack深渊》

  远东,暗影基地,核心指挥室。

  “乌鸦”的警告如同一道无形的闪电,劈开了东欧扩张路上看似平静的天空。危机迫近,但恐慌是奢侈品,陈默需要的是绝对冷静的决断和雷厉风行的执行。扩张的浪潮必须暂时退去,让潜伏在礁石之下的阴影,更深地融入黑暗。

  “执行‘静默协议’。”陈默的声音透过加密网络,传达到东欧每一个与“暗影”相关的节点,清晰,冰冷,不容置疑。“即刻起,东欧全线进入蛰伏状态。期限:最低两周,视情况延长。”

  这道命令像是一道闸门,瞬间截断了原本汹涌的数据流、物资流和人员流。

  伊万娜的隐匿:从台前到幕后

  布加勒斯特郊外,一栋看起来与周围民居毫无二致的安全屋内,伊万娜·彼得洛娃已经度过了最初得知消息时的惊惶。此刻,她脸上只剩下一种高度专注的疲惫和冰冷的效率。

  这处安全屋是她多年前秘密购置的“巢穴”,内部陈设简单,但安保措施极严,储存了足够的食物、现金、武器以及一套独立的通讯设备。她不再是那个站在顶层公寓落地窗前、俯瞰众生的女王,而更像一头被迫缩回洞穴、舔舐伤口并警惕外界风吹草动的母狼。

  她面前的桌子上摊开着几张手写的名单和关系图——这是为了避免任何电子痕迹。她正在亲自审核核心圈子的每一个成员,评估其忠诚度和潜在风险。任何与“鼹鼠”哪怕有过一丝间接关联的人,都被她毫不犹豫地标记为“暂时隔离”或“观察使用”。

  通过最简陋、但也最难追踪的、一次性的预付费手机,她向几个绝对信任的副手下达着指令,声音压得很低:

  “通知我们在基辅、华沙、布加勒斯特的所有联络点,停止接收任何新的委托或询价。已经进行到一半的交易,能安全中止的立刻中止,不能中止的……想办法‘自然’中断,不留尾巴。”

  “摩尔多瓦仓库那边,除了我们自己的核心守卫,所有本地雇工全部暂时遣散,支付双倍‘保密费’。仓库外围的监控和防御提升到最高级别,但没有我的直接命令,任何车辆、人员不得进出。”

  “清理我们所有的通讯记录,尤其是与那些边缘角色、像‘鼹鼠’这样的家伙的联系。该换的电话换掉,该废弃的邮箱废弃掉。”

  她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清道夫,小心翼翼地抹去所有可能被追踪到的痕迹。每一次通讯都极其简短,结束后立刻销毁SIM卡。她深知,现在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被BND或Europol那日益收紧的调查网抓住。

  这种从台前风光到幕后隐匿的转变,让她感到憋屈,但也让她更加清醒。她再次深刻体会到,在“暗影”这艘巨舰上,她看似拥有不小的权柄,但在真正的风暴面前,她的独立性是如此脆弱。她必须更加依赖陈默和组织的庇护,同时也必须证明自己值得这份庇护。

  摩尔多瓦仓库:从枢纽到孤岛

  位于德涅斯特河沿岸争议地带的摩尔多瓦仓库,此刻如同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往日里伪装成农用车辆进出的景象消失了,巨大的滑动门紧紧闭合,外围增设了更多的移动传感器和伪装过的摄像头。

  仓库内部,灯光被调到最低,只有核心区域亮着几盏应急灯。原本堆满各式军火和物资的场地,此刻显得空旷了许多。一批最高价值、最敏感的货物——包括那几套翻新好的“针”式导弹、奥尔洛夫的武器改进套件原型、以及部分来自北约的精密通讯设备——已经被连夜转移,通过最可靠的、仅由伊万娜核心手下驾驶的车辆,分散藏匿到几个更加隐秘的地点。

  剩下的,大多是些相对普通、但数量庞大的AK步枪、弹药和基础装备。它们被重新整理,覆盖上厚厚的帆布,并连接了简易的爆炸装置——这是最后的保险,一旦仓库有被攻破的风险,守卫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引爆,绝不留给敌人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和证据。

  仅存的几名核心守卫,都是跟随伊万娜多年、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死忠。他们分成两班,二十四小时轮值,依托加固的工事进行防御。所有人都明白,一旦这里暴露,他们将面对的可能不是当地警察,而是来自BND或Europol的精锐特工,甚至是当地武装力量的围剿。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比特面纱”的转向:从攻击到防御

  在东欧某处由素察远程操控、物理位置不断变化的“安全屋”服务器集群中,“比特面纱”小组的活动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镜像”不再编织精巧的社会工程学陷阱去诱骗目标,而是将精力投入到清理小组自身可能存在的数字足迹上。她检查每一个成员的匿名身份是否牢固,清除在以往行动中可能无意留下的、与真实世界关联的蛛丝马迹。

  “织网人”停止了对外部网络的渗透探索,转而全力加固小组自身的通讯通道和服务器防御,设置更多的陷阱和诱饵系统,以防备可能来自BND或Europol网络犯罪部门的反向追踪。

  “数据幽灵”马克斯也不再爬取新的数据,而是开始深度分析、归类并安全地备份之前获取的海量信息,尤其是那些关于警务部署和官员腐败的证据,这些是在静默期结束后可能迅速恢复活动的关键。

  就连性格冲动的“破城槌”,也被严格限制,只能参与内部的防御性压力测试,模拟应对可能的网络攻击。

  他们的任务从主动出击获取情报,变成了确保自身绝对安全和消化已有情报。素察的指令明确:在静默期,生存和隐匿是第一要务。

  技术引擎的持续低鸣:奥尔洛夫的实验室

  与其他节点的紧张蛰伏不同,位于远东基地深处的奥尔洛夫实验室,几乎是唯一未受直接影响的地方。尼古莱·奥尔洛夫对外界发生的风波一无所知,也毫不在意。对他而言,这个世界只剩下他眼前的图纸、零件和那些危险而迷人的构想。

  静默命令下达后,陈默并未中断对实验室的资源供应,只是要求素察加强了对进出物资和通讯的监控。奥尔洛夫的价值在于他的大脑持续产出,只要基地本身安全,他的研究就不能停止。

  此刻,奥尔洛夫正对着一台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来自非洲“铁砧”基地传回的、关于他改进型武器的实战数据。他时而皱眉,时而兴奋地手舞足蹈,用俄语飞快地记录着笔记。

  “精度提升符合预期……但沙漠环境下的可靠性……嗯,导气孔需要微调……这个材料在高温下形变超出了计算……”

  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将实战反馈与他的理论模型进行比对,着手进行下一轮的优化设计。对于他来说,“蛰伏”毫无意义,他的战争永远发生在图纸、方程和那台轰鸣的3D打印机之间。

  陈默的视角:消化与审视

  在远东基地,陈默通过素察汇总的、来自各节点的精简报告,监控着整个蛰伏计划的执行。他看到伊万娜在小心翼翼地抹去痕迹,看到摩尔多瓦仓库如同刺猬般蜷缩起来,看到“比特面纱”转入深度防御,也看到奥尔洛夫依旧在疯狂地燃烧他的才华。

  他并未因暂时的退缩而感到沮丧。扩张与收缩,本就是他战略中的一体两面。东欧的迅猛发展,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来沉淀和消化。

  他指示素察,利用这段相对“安静”的时期,完成几项关键工作:

  深度分析已获取的东欧情报,尤其是那些官员的腐败证据,建立更完善的关系网络模型和潜在控制策略。

  优化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装备体系,将奥尔洛夫的改进、翻新的北约装备、以及传统的苏制武器进行更系统的搭配,形成更适合“暗影”作战风格的装备序列。

  评估“野狼”PMC在非洲的实战表现和装备适配性,为下一步的装备更新和战术调整提供依据。

  蛰伏,并非完全的静止。它是在水面之下,更用力地划动四肢,是为了下一次更猛烈的跃出积蓄力量。

  东欧的桥头堡,暂时收敛了它的锋芒,如同一条潜入深海的巨兽,屏息凝神,感受着来自水面上搜寻者的声波,等待着危机过去,或者……等待着将搜寻者拖入深渊的时机。网络的触角暂时收回,物流的血管暂时减缓流速,但暗影的力量,正在这看似停滞的静默中,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整合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