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宿醉醒来-《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第二天清晨,苏想在实验室的行军床上醒来,只觉得头痛欲裂,嗓子干得冒烟。

  关于昨晚聚餐后半段的记忆,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模糊不清,

  只零星记得秦屿好像很生气地走了,还有周炽和李泽川古怪的脸色。

  她挣扎着爬起来,倒了一杯凉白开灌下去,才感觉稍微活过来一点。

  “醒了?”

  陈知行清冷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不知何时已经来了,

  正坐在计算机前,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代码。

  “嗯……”

  苏想有些不好意思地揉了揉太阳穴,

  “昨天……我是不是喝多了?

  好像……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陈知行转过身,推了推眼镜,看着她,语气平静无波:

  “你向秦屿详细阐述了他的表情管理问题,并表达了想用物理方式帮他整理对称的强烈愿望。”

  苏想:“!!!”

  她瞬间石化,脸颊爆红,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天啊!

  “我……我不是故意的……”

  她声音小的像蚊子哼哼,简直无地自容,“是周炽!他是不是在我果汁里……”

  “嗯。”

  陈知行淡淡应了一声,算是肯定了她的猜测,“秦屿很生气,直接离席了。”

  苏想懊恼地捂住脸。

  完了,这下奥赛团队的合作算是彻底泡汤了。

  虽然她也不喜欢秦屿,但总归是为了国家荣誉,闹成这样,她也有责任。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敲响了。

  苏想和陈知行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

  这么早,会是谁?

  陈知行起身去开门。

  当门打开,看到门外站着的人时,连一贯冷静的陈知行,脸上也闪过了一丝明显的错愕。

  门外站着的,竟然是秦屿!

  他换了一身干净的浅蓝色衬衫,依旧一丝不苟,只是眼下有淡淡的青黑,显示他昨晚可能也没睡好。

  他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昨天的愤怒,也没有往常那种完美的笑容,平静得有些反常。

  “秦学长?”

  苏想也惊讶地站了起来,心里七上八下,这是来找她算账的吗?

  秦屿的目光掠过苏想,在她略显苍白和心虚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转向陈知行,语气平淡地开口:

  “陈同学,关于昨天合练的那道团队难题,我回去后重新思考了一下,

  结合苏想同学提到的概率模型思路,做了一份补充分析和另一种可能的解法路径。”

  他将手中的文件夹递了过来。

  陈知行接过文件夹,打开快速浏览了一遍,眼中渐渐露出惊异之色。

  秦屿这份解答,不仅严谨地完善了他自己之前的框架,

  还巧妙地将苏想那种看似“随机”的思路,用严格的数学语言重新表述并嵌入其中,

  形成了一种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备灵活性的新方案。

  其精妙程度,远超昨天合练时的任何版本。

  “很精彩的思路。”

  陈知行合上文件夹,由衷赞道。

  秦屿微微颔首,目光这才正式落到苏想身上,语气依旧没什么波澜:

  “苏想同学,你昨天的思路,虽然表述……不同寻常,但内核有其价值。

  在团队协作中,汲取不同思维模式的优点,是必要的。”

  他没有提昨晚的尴尬,没有指责,甚至没有一丝情绪外露,仿佛那场让他风度尽失的闹剧从未发生过。

  他只是就事论事,认可了她的想法,并拿出了更优秀的成果。

  这种反应,完全出乎苏想的意料。

  她准备好的道歉和解释,全都卡在了喉咙里。

  她看着秦屿那双平静无波的眼睛,第一次觉得,这个完美的“小人”,心思深沉得让人有点害怕。

  “谢……谢谢秦学长。”

  她干巴巴地说。

  秦屿没再说什么,只是对陈知行点了点头:

  “解法供团队参考。

  下次合练时间,麻烦周领队通知我。”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背影依旧挺拔孤傲。

  实验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苏想长长地舒了口气,拍了拍胸口:

  “吓死我了,还以为他是来兴师问罪的……”

  陈知行看着秦屿离开的方向,眉头微蹙:

  “他比我们想象的,更沉得住气,也更难对付。

  这份解答,不仅是展示能力,更是一种无声的宣示——

  他依然是最强的,并且可以包容,或者说利用我们的杂音。”

  苏想也明白了过来,心里升起一种更加复杂的情绪。

  这个人,为了赢,真的可以做到这种地步吗?

  下一次奥赛团队合练,气氛比之前更加诡异。

  周炽显然被陈知行“教育”过了,没再搞什么小动作,但对着秦屿,那眼神里的不爽几乎凝成实质。

  秦屿则完全恢复了那副完美面具,礼貌、周到、专业,对所有人都保持距离,只讨论题目,绝不涉及任何私人话题。

  合练的题目是一道极其复杂的组合优化与数论结合的难题,需要极高的创造力和严密推理。

  过程中,周炽再次试图用他跳跃性的思维打开局面,秦屿这次没有直接否定,

  而是等周炽说完,才用毫无感情波动的语调,条分缕析地指出其中三个不够严谨的地方,堵得周炽哑口无言,脸色铁青。

  轮到苏想发言时,她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尽量用更规范、更“主流”的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交叉思路。

  秦屿听得很仔细,期间甚至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然而,当她说到关键处,引用了一些来自863项目数据处理中获得的“直觉”时,秦屿打断了她,语气依旧平和,内容却尖锐:

  “苏想同学,学术讨论需要建立在可验证的公理和定理之上。

  直觉这种主观感受,不具备普遍性,也无法作为推论的依据。

  我希望在IMO的赛场上,你能避免使用这类不确定的表述。”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苏想刚刚燃起的分享欲。

  她张了张嘴,想反驳说很多重大发现都源于直觉,

  但看着秦屿那副“科学卫道士”的样子,知道争论毫无意义。

  合练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了。

  效率比第一次有所提升,但那是因为秦屿凭借其超强的能力几乎主导了节奏,周炽和苏想更像是被他“带着走”的工具人。

  结束后,秦屿依旧率先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