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被迫”的欣赏-《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苏想的反击,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奥赛团队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

  周炽走路都带风,恨不得把“想想牛逼”四个字写在脸上,对着秦屿时那眼神更是毫不掩饰的得意。

  陈知行虽然依旧冷静,但团队讨论时,会更多地主动征求苏想的意见,无形中提升了她在团队内的话语权。

  而秦屿,则陷入了某种沉默。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试图用他的理论框架去“格式化”所有人的思维。

  在接下来的合练中,他变得更加……“客观”。

  他会仔细聆听每个人的想法,包括周炽那些天马行空的猜想和苏想那些跨界融合的思路,然后进行冷静的分析和评估。

  这种变化,起初让周炽觉得他是被“打服”了,但苏想和陈知行却感觉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秦屿的“客观”,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调整。

  他不再试图压制,而是转为一种更高效的“利用”。

  他将团队成员的不同特质视为不同的工具,试图整合这些工具,以达成他心目中最终的“完美”结果。

  他看向苏想的目光,少了些挑剔,多了些审视和……计算。

  一次合练休息时,只剩下苏想和秦屿在会议室。

  秦屿罕见地没有立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夏日景象,忽然开口,声音平静无波:

  “苏想同学,你上次的解法,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苏想正在整理笔记,闻言抬起头,有些意外他会主动提起这个话题。

  “谢谢。”

  她谨慎地回答。

  “能将看似不相关的数学领域如此巧妙地连接起来,需要极高的天赋和……广阔的视野。”

  秦屿转过身,目光落在她身上,那眼神像是要将她剖析开来,

  “我很好奇,这种能力,是如何培养的?仅仅依靠……所谓的直觉和应用经验吗?”

  他的问题看似探讨学术,但苏想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深藏的试探。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分支之间本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能是我在863项目中,习惯了处理多源信息和非结构化问题,所以更容易看到不同工具之间的内在联系吧。”

  她巧妙地将原因归结于实践经验的锻炼,避开了核心。

  秦屿盯着她看了几秒,苏想的表情坦然又平静。

  他最终几不可闻地轻哼了一声,转回了话题:

  “无论如何,这种能力在解决某些类型的奥赛题目时,确实具有优势。

  在接下来的团队协作中,希望你能更好地发挥这种优势。”

  他的话,听起来像是认可,但苏想却听出了一种“物尽其用”的冷漠。

  他欣赏她的能力,如同欣赏一把好用的工具,但这欣赏里,不包含任何对“人”的认可或情感。

  这种认知,让苏想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更加清醒。

  她明白,和秦屿之间,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或信任!

  “我会的,为了团队。”

  苏想淡淡回应。

  就在这时,周炽和陈知行回来了,打破了两人之间微妙的气氛。

  周炽大大咧咧地揽住苏想的肩膀:

  “想想,走,老陈说今天食堂有红烧肉,去晚了就没了!”

  秦屿看着他们三人自然亲密的互动,眼神微暗,随即又恢复了那副完美的疏离姿态,独自拿起自己的笔记看了起来。

  最后一次团队合练,被安排在一个封闭的、完全模拟IMO赛场环境的教室里。

  气氛从一开始就无比紧张。

  总教练宣布了规则:

  六小时答题时间,四道超级难题,全程不允许交流,只能通过书写传递信息。

  更关键的是,在比赛进行到第三小时,会引入一个“突发危机”——具体内容保密。

  比赛开始,四人立刻进入状态。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为主旋律。

  前两道题,团队分工明确,秦屿和苏想各自负责一道的攻坚,周炽和陈知行提供辅助和验证,进展还算顺利。

  第三小时,就在大家专注于第三道题时,“危机”降临了。

  总教练面无表情地宣布:

  “接到模拟组委会通知,怀疑你们团队内部有人涉嫌使用非正当手段获取信息。

  现在,需要你们立刻停止答题,接受单独问询。

  问询期间,不得交流,不得继续答题。”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单独问询?

  这意味着团队将被拆散,剩下的题目时间将被严重压缩!

  更重要的是,“涉嫌作弊”的指控,极大地扰乱了心神。

  周炽第一个炸了:

  “什么狗屁通知!谁作弊了?这是污蔑!”

  陈知行眉头紧锁,迅速思考着对策。

  秦屿脸色阴沉,他看向总教练,试图争辩:“教练,这不符合……”

  “这是模拟规则!”

  总教练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现在,请周炽同学先跟我出来。”

  周炽被带走了!

  剩下的三人面面相觑,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秦屿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看向剩下的第三题,沉声道:

  “我们不能干等着。

  苏想,你继续尝试第三题。

  陈知行,我们两个想办法推进第四题。”

  这是他第一次,在压力下,主动将攻坚任务分配给苏想。

  苏想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没有多言,立刻重新投入到复杂的数学符号中。

  她知道,现在不是计较个人恩怨的时候。

  问询似乎很漫长。

  周炽回来时,脸色铁青,显然被气得不轻。

  紧接着是陈知行,然后是苏想。

  问询的问题很刁钻,反复质疑他们解题思路的来源,试图找出所谓的“非正当手段”。

  苏想凭借着对自身思路的清晰理解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一一冷静应对。

  当她回到座位时,距离比赛结束只剩下不到一个小时,而他们还有整整两道大题没有完成!

  时间紧迫,压力巨大。

  “怎么办?时间不够了!”

  周炽急道。

  秦屿的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快速地在草稿纸上演算,但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