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破例拿下奖金-《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普罗米修斯】计划实验室,位于波士顿郊区一个守卫森严、环境优美的园区内。

  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建筑,与德国马普的历史厚重感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式的效率与科技感。

  苏想入职的第一天,接待她的是项目副主任,也是之前与她进行远程面试的沃尔特·肖。

  这位前空军上校依旧保持着军人的作风,握手有力,言语简洁,但眼神中的审视并未因破格录用她而减少半分。

  “苏博士,欢迎。”肖的声音里并没有太多温度,“你的【特殊前沿项目组】办公室和基础设备已经准备好。

  团队成员需要你自己招募,预算报告会送到你桌上。”

  他顿了顿,补充道,“按照惯例,新加入的核心研究员,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一项【能力展示性任务】,以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他递给苏想一份文件。

  “这是一个关于新型钛铝合金在极端热-力耦合环境下蠕变行为预测的简化课题。

  现有模型误差超过百分之十五,我们希望看到你的方法。”

  苏想接过文件,立刻明白,这不是简单的“展示”,这是一个下马威!

  这个课题涉及复杂的相变动力学和损伤累积,正是当前材料建模领域的难点之一。

  对方想看看,这个让研究所破例给出独立权的中国女孩,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

  她没有丝毫怯场,只是平静地点点头:

  “好的,肖先生。

  我需要相关实验数据的全部访问权限,以及泰坦计算集群的优先使用权。”

  肖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料到她会如此直接地要求最顶级的资源。

  “可以。”

  战斗,从这一刻正式开始。

  接下来的两周,苏想几乎住在了实验室。

  她摒弃了传统唯象模型的思路,直接构建了一个基于晶体塑性理论与连续损伤力学耦合的全新模型,

  并引入了她自己发展的一套自适应网格细化算法,以精准捕捉局部化变形和微裂纹萌生。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原有的数据格式与她新设计的模型接口不兼容,负责数据支持的一名资深工程师百般推诿!

  他对这位突然空降、还要占用宝贵计算资源的中国女博士充满了不信任和隐隐的敌意。

  “抱歉,苏博士,系统固有架构限制,无法为单个项目修改。这是规定。”

  苏想没有争执!那个周末,当实验室几乎空无一人时,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对着那台笨重的CRT显示器,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咖啡一杯接一杯,陪伴她的是机器低沉的运行声和窗外偶尔掠过的车灯。

  她靠自己写了一个数据转换和接口程序,效率比原系统提供的工具高了数倍!

  当周一早上,她把转换好的数据和测试报告放在那位工程师桌上时,对方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高强度、高精度的脑力劳动,开始在她身上留下痕迹。最明显的,就是那对日渐深邃的黑眼圈。

  起初只是淡淡的青影,很快就像被人用灰褐色的眼影笔狠狠涂抹了两遍。

  最终,在第三周结束时,苏想交出了一份厚厚的报告。

  她的新模型,不仅将预测误差降低到了百分之五以内,还清晰地指出了原有模型忽略的关键物理机制,

  并给出了令人信服的数学证明和数值验证。

  结果出来的当天,就在实验室内部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

  那个曾经刁难她的工程师,再见到她时,眼神里充满了敬畏。

  而这场漂亮的“能力展示”,果然引起了更高层的注意。

  几天后,苏想被通知:

  项目创始人之一!

  以脾气古怪和要求严苛着称的费尔斯通教授,破天荒地要亲自听取她的项目进展汇报!

  汇报会上,头发花白、不苟言笑的费尔斯通教授坐在主位,问题刁钻犀利,步步紧逼,

  从模型的物理假设问到数学基础的完备性,再问到在更复杂工况下的外推能力。

  苏想站在演示屏前,心无旁骛。

  她从容不迫,条理清晰,面对诘问,总能给出严谨的数学推导和清晰的物理解释,偶尔还能引申到更深刻的科学哲学层面。

  她的思维仿佛一台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却又闪烁着直觉的火花。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费尔斯通教授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沉默了近一分钟。

  这六十秒,对在场的许多人来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沃尔特,”

  他看向肖,“这个女孩,是我近二十年来见过的,最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头脑。

  她的思维模式,不属于任何一个现有的学派,她……自成一体。”

  他转向苏想,那双看透无数风雨的深邃眼眸中,第一次对这位年轻的东方女孩,流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欣赏:

  “苏博士,我名下的【前沿科学探索基金】,已经五年没有授予任何人了。

  现在,我破例邀请你,成为该基金的首位外籍研究员。

  你可以不受任何现有项目限制,自由探索你感兴趣的任何基础科学问题,经费由基金全额支持。”

  费尔斯通教授破例授予基金!

  这个消息像飓风一样传遍了整个“普罗米修斯”乃至“星环”总部。

  这意味着苏想在踏入这个美国顶级实验室的短短一个月内,就获得了在美国学术界近乎顶级的自由度和认可度!

  这是无数本土科学家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荣誉!

  荣誉加身,苏想却并未被冲昏头脑。

  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也意味着她将站在更高的风口浪尖。

  就在她拿到基金授权书,准备着手组建自己真正团队的那天晚上,她接到了一个来自艾利克斯的电话:

  “苏,恭喜你!但是……有件事我必须提醒你,费尔斯通教授的基金虽然独立,但也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你要小心,有些人……可能并不乐见于一个外来者,如此迅速地登上顶峰。

  最近,最好留意一下你周围。”

  电话挂断,苏想握着听筒,感受到荣誉背后袭来的第一缕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