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天才周炽就是天才-《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周炽盯着题目,眼神越来越亮,嘴里喃喃自语:

  “有点意思……这里如果不用传统的任务划分,而是动态负载均衡……引入一个启发式函数来预测子任务复杂度……”

  他完全沉浸了进去,拿出草稿纸就开始唰唰地写,根本忘了身在何处。

  旁边的陈知行看着他的思路,偶尔低声提点一两个关键约束条件。

  李泽川则对算法本身兴趣不大,反而更关注如何用代码高效实现周炽的想法,已经开始在脑子里构建模拟环境了。

  苏想完全跟不上他们的思维,只能茫然地看着。

  过了一会儿,周炽似乎有了突破性的想法,兴奋地猛地一拍桌子:

  “对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部分通信开销和等待时间!”

  这一声巨响,瞬间打破了教室的寂静,把所有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讲台上的刘教授皱了皱眉,循声看来。

  他认得周炽和陈知行——数学系的两个天才学生。

  他本想出言提醒课堂纪律,但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了周炽摊在桌上的草稿纸。

  只一眼,刘教授的目光就凝固了!

  他快步走下讲台,来到周炽身边,拿起那张写满了天书般符号和思路的草稿纸。

  越看眼神越亮,脸上逐渐浮现出震惊和极度欣赏的表情。

  “这个思路……是你想出来的?”

  刘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

  周炽这才回过神,发现成了全场焦点,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啊……教授,对不起,我刚太投入了……就是瞎想的……”

  “瞎想?”

  刘教授激动地推了推眼镜,

  “这可不是瞎想!这是对传统并行计算模型一个非常大胆且极具创新性的突破!

  你巧妙地绕开了静态划分的瓶颈,用动态预测和迁移来应对不确定性!

  天才!简直是天才的想法!”

  全场哗然!

  计科的学生们都震惊地看着周炽,能让以严格和挑剔着称的刘教授如此失态地连呼“天才”,这得是多厉害的想法?

  周炽被夸得有点懵,嘿嘿傻笑。

  刘教授爱才之心大起,紧紧握着那张草稿纸,热切地看着周炽:

  “同学!有没有兴趣来我的实验室?

  我正好有一个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极度需要你这样具有颠覆性思维的人才!

  你的这个想法,大有可为!”

  这是无数计科学子梦寐以求的机会!

  进入刘教授的实验室,意味着顶尖的资源、前沿的课题和光明的未来。

  所有人都以为周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然而,周炽却愣了一下,他看了一眼旁边的陈知行、李泽川,还有一脸茫然却又带着点小自豪看着他的苏想。

  他挠了挠头,露出了一个阳光又有点为难的笑容:

  “刘教授,特别感谢您看得起我!

  不过……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个团队的。

  要是就我一个人去,那多没劲啊?

  要不……您把我们团队都收了?

  我们一起搞,肯定比我自己强!”

  他这话一出,不仅是刘教授,全班同学,连同陈知行、李泽川和苏想都愣住了!

  谁也没想到,周炽会拒绝得这么……别出心裁,还顺带推销了整个团队!

  刘教授显然也没料到这个回答,他看了一眼数学系的另外三人——冷静沉稳的陈知行,看起来吊儿郎当的李泽川,以及那个看起来怯生生、明显跟不上进度的女生苏想。

  他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周炽是天才,但团队里其他人……尤其是那个女生,看起来实在不像能跟得上这种顶级项目的样子。

  刘教授最终没有立刻答应周炽“打包”整个团队的请求,但显然对周炽提出的那个创新思路极为重视。

  他让周炽课后详细整理一份报告给他,并表示需要“综合考虑”。

  这个机会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在团队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周炽你疯了吧!那么好的机会!”

  李泽川第一个咋呼起来,语气里却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刘老的实验室啊!多少人挤破头!你还挑三拣四?还把我们捎上?”

  他的目光瞥向苏想,没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陈知行沉默着,看向周炽的目光深邃。

  他知道周炽重情义,但没想到他会为了团队放弃这样的个人捷径。

  苏想更是慌了神,又是感动又是巨大的压力:

  “周同学,你……你别管我们!

  你自己去!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我……我会拖后腿的!”

  周炽却浑不在意地一摆手,笑容依旧灿烂:

  “说什么呢!咱们是一个tea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再说了,老陈的模型、泽川的码力,加上我的灵感,那才是无敌组合!少了谁都不行!”

  他特意看了苏想一眼,“还有苏想的直觉给我们查漏补缺呢!对吧?”

  他的话像一团火,烧得大家心里暖烘烘的,也烧得苏想坐立难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知道,如果团队真的因为她的短板而错失这次机会,她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我学!”

  苏想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

  “计算机的知识,我拼了命也会跟上!”

  从那天起,苏想的生活变成了地狱模式。

  除了数学专业课、团队复盘、竞赛准备,她所有剩余的时间全都砸在了计算机基础上。

  她跑去低年级计科课堂蹭课,从最基础的《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开始学起。

  她借来李泽川的入门笔记,泡在机房一遍遍敲代码、调试、运行。

  那些冰冷的指令、复杂的逻辑、层出不穷的bug,对她来说,简直是另一种维度的折磨。

  她经常对着屏幕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只为搞懂一个指针概念,或者调通一个简单的排序算法。

  她学得极其吃力,进度缓慢,无数次因为一个低级错误而崩溃得想哭。

  但她没有放弃。

  周炽时不时会凑过来,用他天马行空的方式给她讲算法思路,虽然常常听得她更晕。

  李泽川嘴上骂着她“笨死了”、“这都能错”,但每次她遇到解决不了的bug,黑着脸过来问时,他还是会一边毒舌一边三两下帮她搞定。

  陈知行则给她划出了最核心、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路径图,避免她像无头苍蝇一样乱学,偶尔还会用数学家的思维帮她理解某些程序逻辑背后的本质。

  团队的其他人也在努力!

  周炽完善着他的算法报告,陈知行研究如何将数学模型与并行计算更好地结合,李泽川则开始尝试实现周炽的想法底层架构。

  终于,在周炽第二次带着更完善的报告去见刘教授时,他再次提出了团队的请求。

  这一次,他甚至拉上了陈知行和李泽川一起,让他们阐述数学模型和实现层面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