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庆功宴上的暗流-《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妈的!肯定是有人搞鬼!”周炽气得踹了一脚椅子。

  李泽川眼神冰冷:“查。必须查出来是谁在背后捅刀子。”

  陈知行递给她一瓶水,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像一座沉默的山,给予着无声的支持。

  刘教授看着苏想的样子,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苏想,你这次比赛表现非常出色,动了某些人的奶酪,或者戳到了某些人的痛处,他们自然会用各种手段来打击你。而且你,作为团队里唯一的女生,受到的关注和非议会更多。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强。清者自清,你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

  苏想抬起头,眼睛通红,但眼神中的脆弱正在一点点被倔强取代。

  她用力点了点头:“我知道,刘教授。谢谢您。”

  她不能倒下。

  她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好不容易才和队友们一起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绝不能被这种卑劣的手段击垮!

  “行了行了!别垂头丧气的!咱们可是世界第八!破了北大在这个赛事的最好记录!”

  “多大的荣耀啊!那些苍蝇嗡嗡叫,理他们干嘛!走走走,小爷请客,吃大餐去!庆祝咱们凯旋!”

  他的热情像一团火,稍微驱散了一些阴霾。

  李泽川嗤笑一声,但也站起身:

  “算你还有点用。赶紧的,饿死了。”

  陈知行看向依旧脸色有些苍白的苏想,声音放缓了些:

  “出去吃点东西,转换一下心情也好。”

  苏想看着努力活跃气氛的队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是啊,她不是一个人。

  她还有并肩作战、会毫不犹豫挡在她身前的队友。

  她用力点了点头,挤出一个笑容:“好。”

  四人找了家当地有名的海鲜大排档。美食当前,气氛终于渐渐热络起来。

  周炽唾沫横飞地复盘着比赛中的精彩操作,李泽川偶尔毒舌补充,陈知行则安静地听着,嘴角带着浅浅的弧度。

  苏想吃着鲜美的虾饺,听着队友的谈笑,心情也慢慢放松下来。

  也许,那些媒体的骚扰只是一个小插曲,只是失败者的无能狂怒?

  期间,不时有其他国家的选手认出他们,特别是苏想——她最后那手“流量风暴藏毒针”的骚操作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个来自欧洲和东南亚的选手主动过来打招呼,表达钦佩,甚至索要签名。

  就在这时,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匆匆赶来,找到了刘教授,低声耳语了几句。

  刘教授的脸色变得有些凝重,随后他走到北大四人桌旁。

  “刚接到通知,”

  刘教授的声音压低了,

  “全球总决赛的赛制出来了,为了更全面考察团队实力,决赛将引入一项全新的挑战——跨学科融合创新项目。”

  “跨学科融合?”

  四人都是一怔。

  “是的。”

  刘教授解释道,“组委会会提供几个当前世界性的难题方向,比如气候变化预测模型优化、精准医疗中的大数据处理、新能源电网的智能调度等。”

  “参赛队伍需要自选方向,提出一个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如气候学、生物学、能源工程等)的创新解决方案。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知识广度、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让四人刚刚放松的心情再次紧绷起来。

  这远比纯技术的算法竞赛要难得多!

  它要求团队具备更广阔的知识面和跨界思维的能力!

  周炽哀嚎一声:“不是吧?!还要学别的?杀了我吧!”

  李泽川也皱紧了眉头:“麻烦。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快速学习完全陌生的领域。”

  陈知行沉吟道:“挑战很大,但也是机会。如果能找到巧妙的结合点,或许能出奇制胜。”

  苏想的心中也充满了压力,但与此同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也开始萌芽。

  跨学科融合?这听起来……似乎和她那种总是试图跳出框架、连接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

  庆功宴在一种复杂的情绪中结束。

  回到酒店,四人毫无睡意,立刻开始查阅组委会提供的几个难题方向的资料,试图寻找灵感。

  海量的、陌生领域的专业术语让人头晕眼花。

  凌晨两点,周炽瘫在沙发上哀叹“看不懂啊!”。

  李泽川对着能源电网的结构图脸色发黑。

  陈知行默默检索着最新的气候模型论文。

  苏想却盯着“精准医疗”和“大数据处理”这两个关键词,久久没有说话。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脑海中盘旋——姐姐的病情,那些复杂的医学数据,是否也能用一种全新的计算视角来解读?

  那复杂多变的心脏病情,那些堆积如山的检查报告、波形数据、用药记录……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亟待解决的“精准医疗”难题吗?

  现代医学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但如何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真正个性化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依然是巨大挑战。

  医生们凭借的是经验和医学知识,但如果……如果能引入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智能的算法呢?

  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在她心中疯狂滋生——她能不能,以姐姐的病情数据为蓝本!

  构建一个基于深度学习,和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罕见心脏病病情预测,与干预方案优化模型?

  这个想法让她心脏狂跳!

  她立刻打开电脑,开始疯狂地搜索相关文献。

  她不懂医学,但她可以从计算的角度去思考!

  她发现,目前医学界对罕见心脏病的研究,很多还停留在相对传统的统计学和小样本分析上。

  对于像姐姐这样个体差异极大、病情变化复杂的病例,缺乏有效的量化预测和动态优化手段。

  而这,恰恰是计算科学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她设想中的模型,可以融合心电信号、超声影像、基因数据、实时生理参数等多模态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挖掘其中隐藏的复杂模式和关联关系。

  不仅可以预测病情恶化的风险,还能像天气预报一样,给出“概率”和“关键指标”。

  不仅可以评估现有治疗方案的效果,还能通过模拟计算,为不同患者、甚至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计算”出更优的用药剂量或干预时机建议!

  这个想法太过超前,也太过庞大,涉及到的技术难点如山似海。

  但她却无比兴奋!这不仅仅是一个比赛项目,这更是一个可能真正帮助到姐姐、甚至帮助到无数类似患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