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省城迷雾-《重生逆袭:黄金1988》

  省城红旗百货大楼“吃出玻璃渣”的消息,像一盆冰水浇在了刚刚劫后余生的“万家香”食品厂头上。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玻璃渣?这不可能!”李秀兰失声叫道,脸上血色尽失,“我们的生产流程孙工都把关过,原料清洗、灌装、密封每个环节都……怎么可能有玻璃渣?”

  赵大海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响:“肯定是那个姓吴的王八蛋搞的鬼!在本地搞不垮我们,就把手伸到省城去了!”

  林卫东沉默着,眼神锐利如刀。相比众人的愤怒和难以置信,他思考得更深。在本地,对手用的是举报、暴力清场这种相对“粗糙”的手段。而在省城,一上来就是“吃出玻璃渣”这种直接指向刑事责任、能瞬间摧毁品牌的致命指控。手段更狠,也更“高明”。

  “现在不是讨论可能不可能的时候。”林卫东的声音打破了凝滞的空气,“胡科长电话里的态度很强硬,要求我们立刻去人处理。这是命令,不是商量。”

  他迅速做出部署:

  “秀兰,你留在厂里,稳住生产,确保我们发出的每一批货都万无一失。同时,把最近三个月发往省城那批货的所有生产记录、质检报告,尤其是灌装线的设备运行记录和玻璃容器供应商的质检证明,全部整理出来,一份不能少!”

  “大海,你跟我去省城。另外,想办法,看能不能通过周老板或者其他渠道,打听一下省城那边最近有没有什么风吹草动,特别是关于我们的竞争对手,或者……那个吴经理的动向。”

  “还有,”林卫东看向一直沉默旁听的孙维民工程师,语气恳切,“孙工,这次恐怕还得麻烦您。虽然问题不一定出在生产端,但您的专业判断,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孙维民面色凝重地点点头:“事关食品安全,又是这种恶性事件,我义不容辞。我跟你们一起去。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玻璃渣’。”

  当天下午,林卫东、赵大海和孙维民就坐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车。三人都心事重重,车厢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氛。

  抵达省城已是傍晚。他们没有耽搁,直接赶往红旗百货大楼。此时的百货大楼依旧灯火通明,人流如织,但林卫东却感觉那光鲜亮丽的大门背后,仿佛藏着一头噬人的猛兽。

  胡科长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了他们,脸色比上次见面时阴沉了十倍。他面前桌子上放着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半瓶“万家香”辣酱,以及几块细小的、闪烁着尖锐光芒的透明颗粒。

  “林老板,你们看看!这就是从我们柜台卖出去的辣酱!顾客买回去,差点吃出人命!”胡科长指着塑料袋,语气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幸好发现得早,只是划伤了口腔。要是吞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红旗百货几十年的金字招牌,差点就毁在你们手里!”

  林卫东没有急着辩解,他戴上事先准备好的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塑料袋,凑到灯光下仔细观察。孙维民也凑了过来,眼神专注。

  那几颗透明颗粒大小不一,最大的约有米粒大小,边缘锐利,在灯光下折射出冰冷的光泽。

  “胡科长,这瓶辣酱的生产批次是?”林卫东冷静地问。

  胡科长扔过来一张单据:“就这一批!B3782!是你们半个月前送来的货!”

  林卫东心中一动,B3782批次,他印象很深,那是孙工完成第一次技改后,生产线稳定性最佳时期生产的产品,质检记录是全优。

  “胡科长,我们能把这瓶样品带走吗?我们需要进行专业分析。”孙维民开口道。

  胡科长冷哼一声:“样品?这就是证据!已经有很多顾客要求退货,媒体也听到风声了!你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分析样品,是立刻拿出解决方案!下架所有产品!赔偿我们商场的损失和商誉损失!否则,就等着吃官司吧!”

  态度强硬,不留余地。

  从百货大楼出来,三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东哥,这胡科长,感觉像是故意在把事情闹大?”赵大海挠着头,有些不解。

  林卫东点点头:“他反应过度了。按理说,这种问题应该先内部沟通,确认责任。但他直接把我们叫来,张口就是下架、赔偿、打官司,仿佛已经认定是我们的问题。”

  孙维民沉吟道:“那些玻璃碎屑……看起来不像是生产过程中可能混入的原料杂质,更像是……后期人为加进去的。形态太尖锐,不像是在液体里长时间浸泡磨合过的样子。”

  “人为?”赵大海瞪大了眼睛。

  这时,林卫东的大哥大响了,是留在江城的李秀兰打来的。

  “卫东!查到了!B3782批次的所有记录都完好无损,灌装线那天运行正常,没有任何玻璃部件破损的记录!玻璃瓶供应商那边也提供了同批次的质检报告,强度和耐压测试全部合格,不可能自然碎裂成那种形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外,”李秀兰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大海让我打听的事,有眉目了!周老板说,省城最近确实新成立了一家食品公司,叫‘福满香’,主打产品也是辣酱和佐餐食品!而且,据说背景很深,跟轻工局的某个领导有关系!”

  福满香?轻工局?

  线索似乎开始串联起来。

  对手的面纱似乎揭开了一角,但如何证明对方的陷害,才是最大的难题。

  “光靠我们自己的记录和推测,胡科长和百货大楼不会认。”林卫东眉头紧锁,“必须找到更直接的证据。”

  “有两个方向。”孙维民分析道,“第一,找到那个‘投诉’的顾客,了解具体情况。第二,对那瓶‘问题辣酱’进行更专业的成分分析,如果能证明玻璃碎屑是后期人为加入的,就有转机。”

  第一个方向几乎不可能,百货大楼以保护顾客隐私为由,拒绝提供任何信息。

  只能从第二个方向突破。

  林卫东想到了一个人——苏青鸾。她在省报工作,人脉广,或许认识相关的检测机构。

  电话打过去,苏青鸾听明情况后,立刻表示帮忙。她通过关系,联系到了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实验室的一位副教授,对方同意帮忙对玻璃碎屑进行紧急成分分析和形态鉴定。

  等待结果的时间格外漫长。林卫东三人住在简陋的招待所里,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下午,鉴定结果出来了。

  副教授拿着报告,语气肯定:“林先生,孙工,我们对玻璃碎屑进行了成分分析和电镜扫描。可以确定两点:第一,这些玻璃碎屑的成分,与‘万家香’辣酱瓶使用的钠钙玻璃完全不同,属于高硼硅玻璃,通常用于实验室器皿或者某些高档耐热玻璃制品。第二,从碎屑的边缘形态看,是典型的机械破碎特征,而非在酱料这种粘稠液体中长期浸泡、碰撞形成的圆滑边缘。”

  “也就是说,”孙维民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这些玻璃碎屑,根本不可能来自生产过程中的瓶子破碎,而是有人后来从别的玻璃制品上敲下来,故意放进去的!”

  铁证如山!

  林卫东立刻带着这份权威鉴定报告,再次找到了胡科长。

  这一次,他底气十足。他将报告复印件放在胡科长桌上,条理清晰地陈述了他们的调查结果:生产记录完美、瓶子质量合格、玻璃碎屑系外来物且为人为放入特征。

  “……胡科长,事实很清楚,这是一起针对我们‘万家香’品牌的恶意构陷!”林卫东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胡科长,“我们保留追究诬告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我也希望百货大楼能查明,这瓶‘问题产品’,究竟是如何通过你们的内部管理,出现在柜台,并‘恰好’被顾客买到的?”

  胡科长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拿着那份鉴定报告,手微微有些颤抖。他显然没料到林卫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如此专业、如此有力的反击证据。

  “这……这份报告……我需要向领导汇报……”胡科长的气焰彻底被打了下去,语气也变得含糊起来。

  就在林卫东以为胜券在握,准备进一步施压,要求百货大楼澄清事实、恢复名誉时,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当天晚上,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了林卫东的大哥大上。

  对方自称是“福满香”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姓郑。郑总的声音听起来圆滑而客气,但话语里的意思却让林卫东心底发寒。

  “林老板,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不过,省城的水,可比你们江城深多了。”郑总慢悠悠地说,“有些事情,闹得太僵,对大家都没好处。胡科长那边,我们可以帮忙打个招呼,让他不再追究。百货大楼的柜台,你们‘万家香’还可以继续做,甚至我们可以让出一部分份额给你们。”

  林卫东冷静地问:“条件呢?”

  “呵呵,林老板是聪明人。”郑总笑道,“条件就是,这件事,到此为止。那份鉴定报告,就不要到处宣扬了。大家以后井水不犯河水,和气生财嘛。”

  对方这是服软了?还是以退为进?

  林卫东瞬间明白了。胡科长的异常态度,“福满香”的突然出现,以及这通看似讲和实则带着威胁的电话,指向了一个可能——胡科长或许与“福满香”有着某种利益关联。这次“玻璃渣”事件,很可能就是“福满香”为了抢占市场、打压新品牌而策划的,而胡科长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如今阴谋被戳穿,他们怕事情闹大无法收场,影响自身,所以才急于“私了”。

  如果坚持追究,固然能还自己清白,但势必与胡科长乃至其背后的关系网彻底撕破脸,想在省城立足将难上加难。如果接受“和解”,则能暂时保住省城的渠道,但等于默认了对方可以暗中使绊子,而且隐患依旧存在。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最终,经过与孙维民、赵大海的紧急商议,林卫东做出了一个务实的决定。他回复郑总:“我们可以不主动宣扬报告,但百货大楼必须出具一个官方说明,证明此次‘玻璃渣’事件系个别现象,且与‘万家香’生产过程无关,恢复我们产品的正常销售。这是底线。”

  郑总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答应了。

  几天后,红旗百货大楼以一种含糊其辞的方式,低调处理了此事,没有明确的澄清声明,但悄然恢复了“万家香”辣酱的上架。胡科长对林卫东的态度也变得客气而疏远。

  一场看似胜利的危机公关,却以这样一种近乎憋屈的方式收场。林卫东知道,他们只是暂时逼退了对手,远未获得真正的安全。

  返回江城的火车上,三人都有些沉默。虽然省城渠道保住了,但谁都高兴不起来。

  “东哥,咱这算赢了吗?”赵大海闷闷地问。

  “不算。”林卫东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摇了摇头,“顶多算打了个平手。对手还在暗处,而且能量不小。”

  孙维民叹了口气:“商业竞争,有时候就是这么龌龊。卫东,经过这次,你有什么想法?”

  林卫东收回目光,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孙工,大海,我决定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江城周边小打小闹,也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的渠道上。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护城河,要把产能和品质提升到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他顿了顿,说出了思考已久的计划:“回去之后,有两件事必须立刻提上日程。第一,全力推进新生产线的引进和安装,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第二,我们要成立自己的‘万家香’直营店!先在江城试点,然后逐步推向省城和其他地方!要把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个计划雄心勃勃,但也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挑战。

  就在林卫东踌躇满志地规划未来时,大哥大再次响起。他接起电话,是李秀兰打来的。

  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却不是妻子的声音,而是一个陌生而阴冷的男声,带着明显的南方口音:

  “林老板,省城的事,处理得‘漂亮’啊。不过,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林卫东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声音……是那个吴经理!

  “你把我弟弟送进了局子,这笔账,我们慢慢算。”吴经理的声音如同毒蛇吐信,“听说,你有个很可爱的女儿,在城西幼儿园上中班,是吧?”

  “咔哒。”电话被挂断,只剩下忙音。

  林卫东握着大哥大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一股彻骨的寒意,瞬间席卷了他的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