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高第街的震撼与抉择-《重生逆袭:黄金1988》

  绿皮火车如同一条疲惫的铁龙,在华夏大地上吭哧吭哧地爬行了三天两夜,终于裹挟着一身煤烟和汗味,缓缓驶入了广州站。

  哐当一声,车身剧烈地晃动了一下,彻底停稳。

  “到了!卫东!广州到了!”赵大海猛地从硬卧上铺跳下来,使劲推了推中铺还闭着眼的林卫东,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疲惫。

  林卫东睁开眼,感觉全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一样酸痛。硬卧的条件远比想象中糟糕,狭窄、嘈杂、闷热,还有各种复杂的气味混合在一起。但这丝毫无法减弱他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到了!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就是无数财富传说的发源地!

  他一个翻身坐起,抓起那个旧帆布包:“走!”

  两人随着汹涌的人流挤出车厢,一股潮湿、温热、夹杂着陌生植物气息和工业烟尘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北方干燥清冽的气候截然不同。站台上人声鼎沸,粤语、普通话、各地方言交织在一起,吵吵嚷嚷,充满了躁动不安的生命力。

  高楼大厦虽然远不如后世密集,但已初具规模,玻璃幕墙在南方强烈的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巨大的广告牌上印着港星笑容灿烂的面孔和看不懂的洋文品牌。穿着喇叭裤、花衬衫、戴着蛤蟆镜的年轻男女步履匆匆,神色自信。

  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那么富有冲击力。

  林卫东深吸一口这陌生的空气,感觉每一个细胞都在战栗。不是恐惧,而是兴奋!这就是时代的洪流,而他,终于站到了这潮头之上!

  “走,卫东,先找地方住下!我知道这附近有个便宜的小招待所。”赵大海显然不是第一次来,熟门熟路地领着林卫东穿过混乱的站前广场,钻进了一条骑楼老街。

  招待所设施简陋,但还算干净。两人放下行李,也顾不上休息,用凉水冲了把脸,立刻出发。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尽快摸清市场。

  “先去高第街,那是最大的服装鞋帽和小商品批发市场,东西最全!”赵大海充当向导。

  挤上人满为患的公共汽车,一路颠簸。林卫东的眼睛像不够用一样,贪婪地观察着窗外的一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招牌鳞次栉比,各种商品堆积如山。个体经济的活力在这里迸发得淋漓尽致,与家乡那种国营商店一统天下、死气沉沉的局面形成天壤之别。

  终于到了高第街。

  一下车,巨大的声浪和视觉冲击力如同海啸般将林卫东淹没!

  狭窄的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全是摊位和店铺,一眼望不到头。各种颜色的服装、鞋帽、箱包像瀑布一样从楼上悬挂下来,堆积在路边。录音机里播放着震耳欲聋的粤语流行歌和迪斯科音乐。讨价还价声、吆喝声、搬运工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人!到处都是人!扛着大包小包的各地商贩摩肩接踵,汗流浃背,但眼神都闪烁着对财富的渴望。

  空气中弥漫着新布料、皮革、汗水和各种食物混合的复杂气味。

  林卫东站在原地,足足愣了一分钟。他重生前的记忆里,见过比这繁华百倍的国际商贸城,但此刻,眼前这原始、粗粝、却充满野蛮生机的市场景象,带给他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这就是商品的海洋!财富的源头!

  “怎么样?够劲吧!”赵大海用力拍了他的肩膀一下,大声喊道,才能压过周围的噪音。

  林卫东重重地点了点头,心脏狂跳,血液沸腾:“走!进去看看!”

  两人汇入人潮,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林卫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再走马观花,而是开始有目的地观察。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一个个摊位,重点关注发饰、电子产品、新奇小商品区域。

  果然!和他预料的一样!

  在家乡批发市场卖三块五一板的亮闪闪水钻发卡,在这里,堆得像小山一样,价格牌上赫然写着:“靓女发卡,打包价,一板八毛!量大从优!”

  八毛!对比三块五!将近四倍的差价!林卫东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急促了!

  还有那些电子表!在家乡百货大楼卖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的稀罕物,在这里,琳琅满目地挂在摊位上,液晶显示,功能繁多,最低的只要七八块钱一块!计算器更是便宜得惊人!

  至于尼龙袜、丝巾、太阳镜、各种造型奇特的打火机……全是家乡看不到的紧俏货,价格低到令人发指!

  巨大的利润空间像魔鬼的诱惑,冲击着他的理智。

  “大海!你看!这表!这发卡!”林卫东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指着那些商品,“这要是带回去……”

  赵大海也是两眼放光,咽了口唾沫:“妈的!真便宜!干!必须干一票大的!咱们那十几块钱,能买不少!”

  最初的狂喜过后,林卫东却迅速冷静下来。他注意到,市场上同质化竞争同样激烈,同样的发卡,同样的电子表,几乎每个摊位都在卖。而且,很多商品虽然便宜,但做工粗糙,质量参差不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能盲目进货!必须找到性价比最高、最独特、最能避开直接竞争的货!

  他开始放慢脚步,不再看摊主热情的笑脸和吆喝,而是仔细检查商品的细节:发卡的水钻粘贴是否牢固?电子表的走时是否精准、按钮手感如何?尼龙袜的针脚是否细密?

  他甚至会拿起两个同款电子表,仔细对比屏幕显示是否清晰,有没有瑕疵。

  “哎,老板,看看这个啦,香港来的最新款,好便宜的!”一个摊主拿着一个硕大的录音机向他吆喝。

  林卫东摇摇头,目光却落在摊位角落一堆不起眼的小玩意儿上——那是一些造型小巧精致、可以别在衣领或书包上的卡通徽章和发光胸针。这东西在家乡几乎没见过!

  “老板,这个怎么卖?”

  “哦,那个啊,搭头啦,一毛钱一个,买一百个送十个啦。”

  新颖,独特,体积小,便于携带!林卫东心里一动。

  他又在一个摊位前,发现了一种折叠起来只有火柴盒大小、展开却是一顶宽檐防晒帽的尼龙帽子,非常实用。

  还有摊位上那种带香味的橡皮擦、造型奇异的卷笔刀,对学生群体可能有吸引力。

  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不能只盯着最火爆的发卡和电子表,这些东西利润高,但竞争也最激烈,而且目标太大,容易被查。必须搭配一些新奇独特、体积小、风险相对较低的小商品!

  “大海,我们分头看。”林卫东做出决定,“你重点看电子表和计算器,找那种质量稳定、价格最低的。我再看些别的零碎。半小时后,还是在这个路口碰头!”

  “好!”赵大海现在对林卫东的判断力深信不疑,立刻钻进了人海。

  林卫东继续深入市场,像猎人一样搜寻着他的猎物。他凭借着超越时代的审美和信息差,总能发现一些被大多数北方商人忽略的“潜力股”。

  他发现了一种用彩色塑料丝编织的手链和项链,工艺简单,但色彩鲜艳,很讨年轻女孩喜欢,价格极低。

  他还发现了一家专门做太阳镜的摊位,款式远比别的摊位新颖,镜片颜色也更时尚,虽然稍贵一点,但绝对物超所值。

  他的心里,一份进货清单逐渐清晰起来:电子表、计算器(核心利润)、新颖发卡(必备)、卡通徽章、发光胸针、折叠帽、彩编手链、时尚太阳镜(差异化产品)……

  半小时后,两人在路口汇合,都是满头大汗,却兴奋异常。

  “问到了!电子表,这种带夜光防水的,最低能谈到七块五!计算器,这种八位数的,四块五!”赵大海报出探来的底价。

  “好!”林卫东心中快速计算本金和计划进货量,“走!我们去谈价!记住,别在一个摊位上买全,分开买,降低风险!”

  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开始。

  他们首先来到一个较大的电子产品摊位。赵大海发挥他走南闯北练就的砍价本领,用半生不熟的粤语夹杂着普通话,和老板磨了半天,最终以七块四毛钱一块的价格,拿下了五块电子表,又以四块三毛钱一个的价格,拿了五个计算器。一下子就去掉了将近六十块本金的一半!

  林卫东则主攻小商品。他在这家进五十个卡通徽章和发光胸针,在那家进三十个折叠帽,又在另一家进了大量彩编手链和二十副时尚太阳镜。他砍价极其凶狠,往往能抓住商品的细微瑕疵或者通过捆绑购买,将价格压到最低。

  购买发卡时,他特意避开了那种最泛滥的水钻款,选择了几种款式更别致、质量更好的其他类型发卡,虽然进货价稍高(一板一块二),但他认为值得。

  整个过程如同打仗,精神高度紧张,既要防着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又要计算着有限的本金如何实现最大化利用。

  等到两人手里的旧帆布包和赵大海带来的一个巨大蛇皮袋都变得鼓鼓囊囊时,他们带来的所有本金,已经花得一分不剩!

  夕阳西下,市场里的人流渐渐稀疏。

  两人站在街口,看着脚下沉甸甸的“战利品”,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疲惫,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兴奋。

  他们成功了!用仅有的一百多块钱,撬动了价值数百元、在家乡绝对抢手的紧俏货!

  “妈的,值了!这一趟跑得太值了!”赵大海抹了把脸上的油汗,咧嘴笑道,露出一口白牙。

  林卫东也长长舒了口气,感觉心脏还在砰砰狂跳。但他知道,现在高兴还太早。如何把这些货安全运回去,才是最大的挑战。

  “走,先回招待所清点打包。”

  回到简陋的房间,两人反锁上门,迫不及待地将所有货物倒在床上。

  琳琅满目的商品堆成了一座小山,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财富光芒。

  林卫东负责分类清点,赵大海则按照他的指示,开始小心翼翼地打包。电子表和计算器用软布包好,塞在背包最底层。发卡拆开板装,分散塞进衣服缝隙里。那些小徽章、手链、折叠帽则见缝插针,填充每一个角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尽量压缩体积,让包裹看起来像是普通的行李,而不是大宗商品。

  即使如此,也装了两个巨大且沉甸甸的背包和一个鼓囊的蛇皮袋。

  看着这三个“危险”的包裹,兴奋感渐渐被一种沉重的忧虑取代。

  “明天一早的火车……”赵大海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声音低沉下来,“车站查得严,这么多东西……能过得去吗?”

  林卫东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他知道赵大海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一旦在车站被查出这么多明显用于贩卖的商品,轻则没收罚款,重则可能真的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那后果不堪设想!

  房间里陷入沉默,只有窗外远处传来的城市噪音。

  冒险之旅的第一关,闯过去了。

  但最凶险的一关,还在明天。

  林卫东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没有退路了。只能见机行事。到时候机灵点,随机应变。”

  这一夜,两人几乎无眠。守着价值他们全部身家性命的货物,听着窗外陌生的车声人语,心里七上八下,既有对财富的渴望,更有对未知风险的恐惧。

  第二天天不亮,两人就起身了。将包裹再三检查捆绑结实,深吸一口气,如同奔赴战场的士兵,扛起沉重的行李,走出了招待所,融入了广州黎明前的薄雾之中。

  火车站依旧人潮汹涌。

  两人混在人群中,低着头,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但心脏却跳得像擂鼓。赵大海经验丰富些,走在前面探路,林卫东紧跟其后,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进站口,几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站在那里,偶尔会抽查行李。

  越来越近了……五十米……三十米……十米……

  赵大海顺利通过了。

  林卫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扛着包,跟着人流往前挪。

  就在他即将通过安检口的瞬间,一个工作人员的目光似乎在他那过于鼓胀的背包上多停留了一秒,然后伸出手,指向了他:

  “你,站住!包里装的什么?打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