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训诫-《世子去哪了?》

  “我也不知道任亨泰是怎么考上状元的,心理素质那么差,和他没说两句就气的要死,而且还爱打小报告。有一次我给他讲冷笑话,说有两只妖怪,一只吃人,一只不吃,那只吃人的妖怪就问那只不吃人的妖怪说:“你怎么不吃老百姓啊?你不饿吗?”那只不吃人的妖怪说:“饿啊,但老百姓太苦了,我吃不下去。”任亨泰听后,气的直接给圣上写信,结果圣上又降旨骂了我一顿。任亨泰,我上早八!”——李华《世子升职记》

  这两天詹涂焉一直催着让李华抄《解语》,李华一直拖着,直到最后才不情不愿的写了二十遍《解语》,詹涂焉看后,气鼓鼓的走了。李华给芍药看,芍药也是一脸担忧。

  第三日,任亨泰来到李华的庭院,来检查李华的作业,李华敷衍的行了一个礼,将二十遍《解语》交给任亨泰。任亨泰接过后,第一次看见痩金体,也不由得赞叹道:“世子殿下,写得一手好字啊!瘦不剩肉、骨不外突、锋棱毕露、金钩铁画。”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因为他发现,李华只是将《解语》两个字写了二十遍。

  任亨泰气的说不出话来,将手中的纸揉成一团。李华则毫不在意,还挑衅的问任亨泰:“任师傅,你今天要给我讲什么?”

  任亨泰略微平复了下心情,压着火说道:“世子殿下启蒙多年,却还是顽劣不堪,归根到底都是对汉家思想不认同,那我今日就给殿下讲讲太祖皇帝。”李华一听,故意说道:“您请!”

  任亨泰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敬意:“想当年,太祖皇帝初起之时,不过是一介部落首领,麾下仅有数百勇士。那时群雄环伺,只有太祖皇帝成就千秋伟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李华原本歪在椅子上打哈欠,并说道:“不知道。”

  任亨泰的戒尺“啪”地敲在案上,神色激动的说道:“是因为太祖皇帝对整个部落进行了汉化改革,人人都识汉字,学经典,才使得整个部落不断扩大,直至雄据北方。”

  “哦——”李华拖长声调,任亨泰继续讲道:“太祖皇帝占据北方后,继续深化汉改,并准备继续南下,一统天下,但部落里的大多数人无法继续忍受改革,纷纷上书阻止,但太祖皇帝充耳不闻,继续执行。直到攻下蒲甘州,他们还在进行烧杀辱掠的野蛮行为,太祖皇帝忍无可忍,将他们从玉碟中除去,并将他们赶到极北之地,永世不得回来。”

  李华原本百无聊赖地转着毛笔,听到这儿小声吐槽了一句:“游牧民族的通病——桀骜不驯。”

  任亨泰听到后,赞许的点点头道:“正是,即使是强如太祖皇帝也会有出格的举动,但太祖皇帝知错就改,并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在位期间更是多次与各豪门大族联姻,促进汉化,这才有了穆宗,文宗,宪宗,仁宗等诸多才能和道德都十分出色,又有仁厚爱民的好皇帝。

  李华想了一下,心想:“怪不得这蜀王和世子都不太正常,前期出这么多SSR,也该出俩个画风不一样的了。”

  “世子若还是一意孤行,不尊重汉家文化,极北之地说不定就是您的归宿。”任亨泰说完就走,但临走时说道:“若是殿下有悔改之意,就将《解语》认认真真抄一遍,后日交给我。”李华这时却问:“明日不行吗?”任亨泰以为是自己的劝解起作用了,表面严肃内心窃喜的说道:“明日我要去参加蜀地学子举办的诗会,就在寿阳郡主府上,殿下若是感兴趣,也可以看看。”任亨泰说完就扭头走。

  李华眼睛一转,不知在想什么。

  晚上,李华来到詹涂焉房里,詹涂焉一见李华就没好脸色,扭过头拿起一本书继续看。李华厚着脸皮靠过去,问:“花夫人在看什么呀。”詹涂焉听后,脸色缓和了一些问:“世子殿下这么晚了有何贵干。”李华却反问道:“哇!这么晚了你还在看《医书》,还倒着看。”詹涂焉脸瞬间就红了,推开李华坐到床上,李华过去讨好道:“别生气了,我知道错了,而且你看,我又认认真真地抄了一遍《解语》明日就给任师傅送去赔礼道歉,这总行了吧。”詹涂焉听后,气已经消下去了,但还是傲娇的说:“哼,谁要管你抄没抄完?”她别过脸去,嘴角却微微上扬,“反正要挨戒尺的又不是我。”

  李华见她态度松动,立刻得寸进尺地凑近:“那花夫人,能不能看看我的字怎么样?”詹涂焉装作勉为其难的接过,李华趁机贴得更近,几乎要挨着她的肩膀。这时,李华趁机将詹涂焉扑倒在床上。

  “你!”詹涂焉这才发现中计,却发现为时已晚,问:“你不是要让我给你看字吗,这样我怎么看?”

  李华坏笑着说:“我说要看的字可不是纸上的,而是花夫人肚兜上的...”詹涂焉这才想起,那天晚上,李华在自己肚兜上写了一首诗,顿时满脸羞红,嗔怪道:“说你不成器你还真不成器,那么好的诗怎么能写在肚兜上。”李华一听,更加肆无忌惮,双手一边解衣服,一边不停的在詹涂焉身上游荡,而詹涂焉见已经阻止不了了,也就放弃抵抗,任由他探索了。”

  不一会儿,床帐里就传来了詹涂焉的声音:“别亲那儿,那...”还未说完,就被自己发出的呻吟声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