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墓园一战,司契道体受创,神魂倦怠,如负重山。他远离那片死寂坟场,于新纪元一处荒芜星域寻得一颗濒临熄灭的恒星残骸,其内核余温尚存,外围星尘弥漫,可稍作遮掩。遂布下简易混沌阵势,敛息凝神,沉入寂定。
此番疗伤,非仅修复创伤,更是对连番征战、尤其是墓园终极对决的沉淀与反思。心神内照,与轮回之钥深度交融,过往种种如走马灯般流转心间:自太初遗泽、万法终焉立契,至葬星阻劫、清源涤秽,乃至墓园碎印……彼界渗透,无孔不入,其势如潮,其计深远,竟欲炼印篡改轮回根本!而己身之道,由初掌寂灭之凌厉,渐趋刚柔并济之圆融,然终末道莲“过刚易折”之警犹在耳畔,墓园借力墓灵之举,更显顺势而为之道玄妙。
“厄运非尽灭,劫中亦含生机。轮回之序,在乎平衡,而非偏执一端。”司契心有所悟。彼界所求,乃极致的“归墟”,以彼代此,是谓失衡;若己身一味以寂灭对寂灭,虽可阻一时,然终非长久,新纪元之脆弱,经不起反复摧残。唯有执掌生灭之枢,于劫波中导引一线生机,方为持劫正道。
疗伤间隙,其神念亦如蛛网般悄然延伸,感知着这片新生宇宙的脉动。较之初临时的满目疮痍,如今的新纪元,虽仍显稚嫩,却已可见几分勃勃生机。遥远星域,有文明火种渐成燎原之势,修真宗门开枝散叶,凡俗王朝兴替更迭,星舰楼船开始尝试跨越星海,探索未知。万物竞发,虽不乏争斗杀伐,业力纠缠,然此乃成长之必然,勃勃生机本身,便是对彼界寂灭之道最有力的抗衡。
然,在这片生机之下,司契亦敏锐察觉暗流依旧。彼界经墓园重创,显已调整策略,其渗透更为隐蔽阴毒。数处偏远星域,有新生文明在极短时间内畸形膨胀,信仰诡异神只,祭祀血腥,其力量根源透着虚浮的邪异;亦有原本平和的修真星,忽起莫名心魔之劫,修士道心沦丧,相互倾轧,背后似有无形之手拨弄业火。这些迹象,皆与彼界手笔吻合,然其踪迹缥缈,难以锁定源头。
“由明转暗,由直接侵蚀转为催化内乱……欲从根子上腐化新纪元之‘心’。”司契眸光微冷。此策更为棘手,干涉过甚,易遭反噬,且难以根除。
这一日,司契伤势渐复,神念扫过一片名为“流萤星域”的边陲之地。此域文明初兴,多以部落城邦形式存在,信奉自然灵物。然此刻,其中一颗主星之上,黑云压城,血光冲天!两大部落因争夺一处灵泉,在某种莫名狂热的驱使下,爆发惨烈战争,杀戮之盛,业力沸腾如煮,隐隐引动星辰本源震荡,似有孕育孽胎之兆!
司契静观其变。若在往日,他或会出手平息干戈,镇杀幕后黑手。然此刻,他心念一动,并未直接干预,而是分出一缕极细微的神念,携一丝得太初生机滋养的清明道韵,如春风化雨,悄然融入那战场上空沸腾的业力之中。
此念并非强行扭转战局,而是如同在浑浊洪流中投入一颗“定念珠”,潜移默化地抚平极端狂躁,引导双方战士于杀戮间隙,偶现一丝对生命的敬畏,对和平的茫然渴望;于部落祭司梦中,示以族群长远共存之幻景,而非一时之得失。过程缓慢,需极大耐心,如同引导迷途羔羊,而非驱赶牛马。
起初,战火依旧,血腥不减。然数日后,战场上多了几分迟疑,少了几分不死不休的疯狂。有战士临阵放下屠刀,有祭司开始主张谈判。虽仍有死伤,然那引动星辰本源的狂暴业力,却渐渐趋于平缓,孽胎孕育之兆亦随之消散。最终,双方筋疲力尽,在一种诡异的“默契”下罢兵言和,虽仇恨未消,却避免了共亡之局。
司契收回神念,面色无波。此举虽未能根除彼界影响(那幕后煽动之力在业力平缓后便悄然隐去),却以最小代价,导引此文明避过一劫,存续了生机。代价是,他需持续消耗心神维系那缕引导之念,且无法彻底铲除隐患。
“治劫如医,急症猛药,缓症疏导。然病根深藏,非一日可除。”司契暗叹。新纪元广袤,彼界渗透点不知凡几,若事事亲力亲为,纵有通天之能,亦将疲于奔命,终非长久之计。
他目光投向宇宙更深邃之处。或许,破局关键,并非在于四处救火,而在于能否找到彼界在此纪元的“根”之所在,以及……培育新纪元自身抵御侵蚀的“免疫力”。
轮回之钥微微震颤,传递出一丝指向性模糊、却蕴含无限可能的波动——那并非危机警示,而是一种关于“传承”与“守护”的微弱共鸣。似乎在此纪元某处,有着与轮回职责相关的种子,正在萌芽。
司契起身,周身混沌气流流转,伤势已愈七成。他最后看了一眼那片在伤痛中挣扎求存的流萤星域,身形渐渐淡去。
不再停留于边缘地带的纷扰,他决定向着新纪元更核心、法则更为稳固的星域进发。或许在那里,能窥见彼界更深层的图谋,亦能寻得助此方天地真正站稳脚跟的……契机。
前路依旧劫运茫茫,然心中之道,已愈发清晰。
此番疗伤,非仅修复创伤,更是对连番征战、尤其是墓园终极对决的沉淀与反思。心神内照,与轮回之钥深度交融,过往种种如走马灯般流转心间:自太初遗泽、万法终焉立契,至葬星阻劫、清源涤秽,乃至墓园碎印……彼界渗透,无孔不入,其势如潮,其计深远,竟欲炼印篡改轮回根本!而己身之道,由初掌寂灭之凌厉,渐趋刚柔并济之圆融,然终末道莲“过刚易折”之警犹在耳畔,墓园借力墓灵之举,更显顺势而为之道玄妙。
“厄运非尽灭,劫中亦含生机。轮回之序,在乎平衡,而非偏执一端。”司契心有所悟。彼界所求,乃极致的“归墟”,以彼代此,是谓失衡;若己身一味以寂灭对寂灭,虽可阻一时,然终非长久,新纪元之脆弱,经不起反复摧残。唯有执掌生灭之枢,于劫波中导引一线生机,方为持劫正道。
疗伤间隙,其神念亦如蛛网般悄然延伸,感知着这片新生宇宙的脉动。较之初临时的满目疮痍,如今的新纪元,虽仍显稚嫩,却已可见几分勃勃生机。遥远星域,有文明火种渐成燎原之势,修真宗门开枝散叶,凡俗王朝兴替更迭,星舰楼船开始尝试跨越星海,探索未知。万物竞发,虽不乏争斗杀伐,业力纠缠,然此乃成长之必然,勃勃生机本身,便是对彼界寂灭之道最有力的抗衡。
然,在这片生机之下,司契亦敏锐察觉暗流依旧。彼界经墓园重创,显已调整策略,其渗透更为隐蔽阴毒。数处偏远星域,有新生文明在极短时间内畸形膨胀,信仰诡异神只,祭祀血腥,其力量根源透着虚浮的邪异;亦有原本平和的修真星,忽起莫名心魔之劫,修士道心沦丧,相互倾轧,背后似有无形之手拨弄业火。这些迹象,皆与彼界手笔吻合,然其踪迹缥缈,难以锁定源头。
“由明转暗,由直接侵蚀转为催化内乱……欲从根子上腐化新纪元之‘心’。”司契眸光微冷。此策更为棘手,干涉过甚,易遭反噬,且难以根除。
这一日,司契伤势渐复,神念扫过一片名为“流萤星域”的边陲之地。此域文明初兴,多以部落城邦形式存在,信奉自然灵物。然此刻,其中一颗主星之上,黑云压城,血光冲天!两大部落因争夺一处灵泉,在某种莫名狂热的驱使下,爆发惨烈战争,杀戮之盛,业力沸腾如煮,隐隐引动星辰本源震荡,似有孕育孽胎之兆!
司契静观其变。若在往日,他或会出手平息干戈,镇杀幕后黑手。然此刻,他心念一动,并未直接干预,而是分出一缕极细微的神念,携一丝得太初生机滋养的清明道韵,如春风化雨,悄然融入那战场上空沸腾的业力之中。
此念并非强行扭转战局,而是如同在浑浊洪流中投入一颗“定念珠”,潜移默化地抚平极端狂躁,引导双方战士于杀戮间隙,偶现一丝对生命的敬畏,对和平的茫然渴望;于部落祭司梦中,示以族群长远共存之幻景,而非一时之得失。过程缓慢,需极大耐心,如同引导迷途羔羊,而非驱赶牛马。
起初,战火依旧,血腥不减。然数日后,战场上多了几分迟疑,少了几分不死不休的疯狂。有战士临阵放下屠刀,有祭司开始主张谈判。虽仍有死伤,然那引动星辰本源的狂暴业力,却渐渐趋于平缓,孽胎孕育之兆亦随之消散。最终,双方筋疲力尽,在一种诡异的“默契”下罢兵言和,虽仇恨未消,却避免了共亡之局。
司契收回神念,面色无波。此举虽未能根除彼界影响(那幕后煽动之力在业力平缓后便悄然隐去),却以最小代价,导引此文明避过一劫,存续了生机。代价是,他需持续消耗心神维系那缕引导之念,且无法彻底铲除隐患。
“治劫如医,急症猛药,缓症疏导。然病根深藏,非一日可除。”司契暗叹。新纪元广袤,彼界渗透点不知凡几,若事事亲力亲为,纵有通天之能,亦将疲于奔命,终非长久之计。
他目光投向宇宙更深邃之处。或许,破局关键,并非在于四处救火,而在于能否找到彼界在此纪元的“根”之所在,以及……培育新纪元自身抵御侵蚀的“免疫力”。
轮回之钥微微震颤,传递出一丝指向性模糊、却蕴含无限可能的波动——那并非危机警示,而是一种关于“传承”与“守护”的微弱共鸣。似乎在此纪元某处,有着与轮回职责相关的种子,正在萌芽。
司契起身,周身混沌气流流转,伤势已愈七成。他最后看了一眼那片在伤痛中挣扎求存的流萤星域,身形渐渐淡去。
不再停留于边缘地带的纷扰,他决定向着新纪元更核心、法则更为稳固的星域进发。或许在那里,能窥见彼界更深层的图谋,亦能寻得助此方天地真正站稳脚跟的……契机。
前路依旧劫运茫茫,然心中之道,已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