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奇葩的小弟,衣锦还乡-《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这一次的调研工作,除了在安副县长那边的收获,孙连城还顺便扩大了自己的名声。

  虽然未必都是好的,但是已经有更多的人记住孙连城这个人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里,赞同孙连城那些相对激进言论的人,在打交道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相反的,那些思想相对保守一点的,见到孙连城就没有好脸色,办事情的时候也没有那么配合了。

  看起来是平白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难度,但孙连城却没有后悔!

  成名要趁早,这句话在体制内也是有点用的!

  要是不能让领导记住你,猴年马月才能进步啊?

  哪怕孙连城的追求已经没有那么高,但至少也要有点进步吧?

  不然像现在这么一个普通干事的身份,谁都可以甩脸子!

  男人不可一日无权啊!

  孙连城继续着自己的工作,该低调的继续低调,该高调的就不要藏拙!

  也可能是因为县里的工作很复杂,反正孙连城说的那些话几乎都是白说了,事情没有任何改变。

  从十月秋收,到临近农历年底的这段时间里,县里的工作还是之前那样。

  顶多就是县长方飞扬主持了机械厂的改革,但是目前没有看到什么效果。

  其次就是重复着以前的工作,做着年底的数据汇总,计划总结,以及编制新一年的计划等等。

  孙连城又成了一个踏实苦干的牛马,综合计划股的工作有一半多都是他做的。

  好在年底的这两个月里,孙连城又召唤到了三个新的小弟。

  第五个小弟叫陈伟明,居然刷新在港岛那边,是个混社团的,而且还是港岛比较有名的社团和联胜,但也只是个入门几年的四九仔!

  孙连城听到“和联胜”的名字,一开始还很意外。

  不过想想汉江省、中江省之类都出来了,再多一个港岛那边的社团也没有什么。

  目前陈伟明才二十五岁,据说家里也有父母兄弟姐妹。

  孙连城为了他考虑,不得不安排李成才和陈伟明去一趟特区。

  他们见了一面后,就商量着怎么做生意的事情。

  陈伟明这个家伙中学毕业,然后就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直接进入社会混社团去了。

  对方也是和李成才差不多,头脑不够好,但也不是傻,属于正常人的范畴吧!

  按照李成才的情况,接下来锻炼锻炼几年,或许能够成为一个人物!

  看看人家李成才不也是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了嘛!

  有了港岛那边的便利,李成才的生意就多了一个,那就是走私电子产品!

  陈伟明从港岛那边拿货,走私到这边来。

  然后李成才在这边办理好手续,带着那些电子产品回汉东销售!

  幸好他已经把公司开到了市里,不然这些事情还不太好做!

  第六个小弟就有点离谱了,对方竟然个外国人!

  这个家伙全名叫亚历山德罗·撒迪厄斯·马克西米利安·冯·霍恩贝格-洛特林根……

  好吧,当时孙连城听到他用普通话磕磕绊绊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后来这个家伙真的发了传真过来,才确信是真的。

  不过为了方便,孙连城直接给他取了个中文名——冯宝!

  按照对方所说,自己家里以前也是贵族来着,中间那个“冯”就是明证!

  可惜最近这一两百年逐渐没落了,成了平民百姓。

  但是和前面那个混社团的不一样,冯宝这个家伙好歹是汉斯国的人,还是还是西汉斯的!

  如今他们那边正在酝酿东西汉斯合并,所以对方心气还是很高的。

  而且人家确实有工作,是个工程师来着,工资待遇和福利都拉满了!

  孙连城和人家相比都算是穷鬼!

  这个家伙打了一个国际长途电话过来,孙连城也跟着倒贴了不少电话费。

  好在对方态度和其他小弟一样,对孙连城忠诚不二,一副唯孙连城马首是瞻的样子。

  只是孙连城想来想去,一时间也不知道他能够帮自己做什么。

  冯宝是西汉斯某个大公司的工程师,主要是生产汽车的。

  可是孙连城和这个也不搭边儿啊!

  所以只能暂时让他先工作,其他的事情后面再说了!

  第七个小弟就正常了,确实是汉东人,但他是京州人,还是个司机,给某个国营单位开车的。

  不过这个叫赵桁的小弟也暂时没啥用处,只能先这么放着!

  有了这两个小弟,李成才的生意越做越大,孙连城也跟着赚了不少钱。

  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老老实实地上班工作着。

  就这么一直持续到了春节,孙连城总算是可以有几天假期了!

  家里人也聚齐了,但没有回农村过年,而是在县城里过年。

  初二的时候,经由李成才的手,包了一辆车,一家人回到老家给爷爷奶奶拜年!

  今年孙连城一家算是发达了,这一次也算衣锦还乡,所以半个村的人都凑过来攀交情。

  孙连城按照记忆里的情况,用心地应付着。

  反正就是维持着干部的身份,尽量不红脸,但是想要求他办事的话,那就具体情况具体再说了!

  也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能办!

  有些事情是没有关系不好办,但确实是合法合规的,那么孙连城可能就会帮个忙。

  但如果是以权谋私的那种,孙连城不赶人就算不错了!

  其他人的事情都还好说,可是村里的几个干部就不能糊弄了!

  村支书也是姓孙,叫孙玉龙,算起来还是孙连城的大伯,只是关系比较远。

  其他几个妇女主任、文书、会计之类,和父母的关系也还可以。

  所以人家登门了,孙连城就不得不去接待他们。

  几个人一见面就非常热情,看着孙连城跟看什么宝贝一样。

  “哎呀,连城啊,这好多年没有看到过你了,没想到现在已经是国家干部了!”

  孙连城保持着笑容说道:“大伯,我这不是在外面读书嘛,确实是跟大家生疏了。”

  “嗯嗯,读书好啊!我也时常和其他孩子们说要多读书,可是他们都未必听我的话!”

  “怎么会?学校里的老师难道没有认真教吗?”

  “嗨,还算可以吧!”

  孙连城觉得有些怪异,连忙追问道:“大伯,村里的学校怎么样了?现在还办得下去吧?”

  “唉,也就那样吧!咱们村里说不上多难,勉强过得去!但是我听说了,老师的工资好像发放不及时……”

  孙连城想了自己接触到的那些情况,只能说道:“政府的财政确实有点紧张,可能会慢了点的,但还是能够发下来的。”

  “是可以发下来,但是这个月发上个月的,或者是上上个月的……”说着孙玉龙还摇头不已。

  孙连城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是计委的,又不是财政局的,管不了这个。

  但是想了想,他又说道:“大伯,我认识一个老板,赚钱不少,回头去找找他,让他捐点钱过来,至少可以改善一下学校的情况!”

  “啊?真的吗?”

  “应该没问题!”

  “那可真是太好了!”

  孙玉龙的笑容是真切的。

  自从孙连城考上大学后,就成了全村的希望。

  如今刚刚毕业,就带着全家人去了县里。

  要是真的能搞到捐款,那就更好了!

  旁边和其他人聊天的孙明德和苏燕两人是知道情况的,但是想到公司也是孙连城的,他们又不好做主。

  而且孙连城已经开口了,他们再反对就不像样了。

  不过妇女主任却是突然开口说道:“连城啊,你看咱们村还是那么穷,你也是干部了,有什么办法能帮一帮这些父老乡亲们吗?”

  孙连城看到孙玉龙和其他几个村干部都是很期待的表情,顿时就知道他们的来意了。

  但他和祁同伟不一样,没有欠那么多人情债。

  所以他不会马上答应,也不会不好意思。

  不过孙连城看了一眼庭院外半个村子的情况,多少也有些意动了。

  他自诩算不上有多高的觉悟,穿越过来后只为了自己能够过得更好。

  但是既然以后想进步,总要有做事的能力。

  只是放炮的时候,估计很多人心里都在嘲笑他不自量力。

  既然这样,那不如就以村里为目标,先把整个村子里改造起来,锻炼一下能力。

  想到这里,孙连城吐出了一口浊气。

  “好,回头我想想办法,看看能怎么把我们村发展起来。”

  文书迫不及待地问道:“连城,你现在有什么想法没有?”

  孙连城摇摇头,但还是说道:“具体的说不上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咱们还是要立足于脚下,因地制宜,可不能好高骛远,指望着做什么生意就马上发大财!”

  孙玉龙连忙说道:“那不至于!咱们种地人都是脚踏实地的,就是看不出来要怎么做才能富起来!”

  “唔,我这两天先看看情况,等回县城之前,再和你们说说!”

  “哎哎,那你可要上心了啊!”

  “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孙连城还真没有敷衍,接下来他把全村走了一遍,想要看看该怎么着手。

  老家这个村叫上湾村,主要是因为地处小河上游,下游那里还有一个下湾村,不过并不是相连的。

  上湾村沿着河流再上去,还有一些村子,属于是丘陵地带了。

  但是这个丘陵地带也不大,也就周围几个乡镇而已。

  上湾村整体上是依山傍水,也有很多平地被开发成了农田。

  和隔壁的平原县相比,这里算是条件差了一点。

  但其实也有一些好处,那就是有山有水,可以选择的方向会多一些。

  孙连城反复考虑之后,决定让他们养小龙虾!

  这个东西的养殖技术比较好办,难的是现在还没有扩大范围,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吃呢!

  恰好前世的孙连城也是一个吃货,自己曾经做过这个菜,麻辣、椒盐、油焖、清蒸、十三香等等做法,孙连城是勉强知道的。

  但是论到手艺,肯定不如人家专业的厨师!

  到时候想办法研究一下吃法,养殖出来的龙虾就算是有了销路了。

  只是单纯在枫梧县,或者是北安市,估计承接不了那么多的小龙虾。

  长期来看,可能需要输送到京州、吕州等地方,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市场。

  好在他还有小弟,接下来召唤到的小弟最好是在汉东,这样才方便去安排这些产业。

  要不然让别人来承接这些产业的话,一来人家未必会相信孙连城,二来可能会有奸商,影响正常的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