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扶持小弟,找裴一泓汇报工作-《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这一次孙连城是以公务的名义进京的。

  首先是要去部委里汇报那个投资千亿的半导体项目。

  这个项目不只是投资资金和规模巨大,更是因为契合了上面的规划,要保证半导体和信息安全。

  所以这个项目其实不是汉东自己可以决定,还需要几个部委的支持。

  当初项目在立项和审批的过程中,有汉东省里的支持,也有裴一泓和其他部委的大力扶持,各种审批流程几乎是一路绿灯。

  既然人家都给了这么大的支持力度,孙连城也要有个好态度,及时给人家汇报一下嘛!

  其次就是去裴一泓那里走走,听取一些指示,明确后面的工作开展方向。

  另外再去赵安邦和何新钊等人那里走走,无论怎么说也是老领导,态度要摆正了。

  这一次的公务出行,所以孙连城只带了秘书上官垣。

  机场这边有汉东省驻京办的人负责接待,住宿的事情也由他们安排了,没有打算去自己的那个四合院。

  反正就一两天的时间而已,懒得过去折腾了。

  “孙省长,现在时间还早,我们直接部委那边吗?”

  “是的,直接去部里吧,我已经和胡部长约好时间了。”

  “好的,您可以先眯一会儿,京城的道路有点堵,时间会慢一些。”

  这些年孙连城也来过京城多次,交通情况确实好了一些,但是拥堵情况仍然很严重。

  孙连城只能闭着眼睛休息,然后一直到了下午三点多,才终于来到了工信部。

  因为已经约好了时间,孙连城顺利地见到了常务副部长,向他汇报了汉东的这个项目进度,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和科技发展的情况。

  孙连城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裴一泓都没有话说,胡部长更是赞赏有加。

  对于孙连城的这个项目,部里的意见是大力扶持,汉东要努力推进,争取早日实现自主可控和创新发展。

  这个事情要是能做成了,也不只是孙连城能有政绩,其他人也有一份!

  部里大力扶持算是一功吧?

  汉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工作算是吧?

  吕州和苌山市的领导干部们是要负责具体对接和建设的,有没有一份政绩?

  所以这个项目从孙连城提出来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反对!

  哪怕是在省委常委会上讨论的时候,顶多是质疑了一下投资和技术储备的事情,倒是没有人反对引进这个项目。

  这可是投资千亿的重大工程项目,牵涉了多少人的就业和发展?

  记得当时的常委上,省政府这边的刘省长和秦常务意见一致,都是提前在省政府里谈好了的。

  高育良也看到了好处,不会选择和政府这边作对。

  田国富仍然是装作熟悉情况,没有插手经济工作。

  吴春林和宣传、统战等人都是中立,只要没有太大的反对声音,他们也不会反对。

  而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吕州市委书记刘双河两人都表示支持,然后趁机想把项目拉过来落户在自己的地盘。

  最后是孙连城和高育良、刘双河等人谈好了条件,决定落户环境更好的吕州!

  而这个条件就是扶一个小弟钱莱进入吕州市委常委!

  这个叫钱莱的小弟是个女的,是孙连城还在老家枫梧县工作的时候,就召唤出来的第一批小弟。

  对方当时是大专学历,后来在孙连城的支持下,努力搞了专升本,又读了研究生。

  等到孙连城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时候,她已经回到吕州工作了。

  一个女的小弟,从吕州下面的某区开始,在其他小弟们的帮助下,迅速攒到了政绩,得到了晋升。

  可惜她没有孙连城这么强大的运气,又没有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所以后面的晋升就慢了。

  孙连城回到汉东担任常委副省长后,就想推她上去,在吕州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以前是没有机会,不好去操作,这一次终于可以定下来了!

  孙连城当时借着陪同投资商考察投资落户地址,和钱莱这个小弟有过接触。

  当时她已经是吕州市副市长兼南湖区委书记,四十六岁的女干部,确实也符合了提拔要求。

  于是孙连城假装和钱莱聊得来,也欣赏她的工作能力,就借着机会推荐她上位。

  刘双河为了这个项目落地,果断地同意了。

  吕州市委推荐钱莱担任吕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省委这边也没有卡着,直接同意了。

  就这样,孙连城顺利在吕州市安插了自己人,扩大了孙家帮的基本盘。

  提拔自己人的事小,彰显了自己的能耐才是真正的目的。

  前面的常委会失利,孙连城就已经比较被动了。

  所以孙连城想出来的办法就是避开自己的短处,先发挥自己的长处。

  只是没有想到在他想推动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时候,小弟们也想干一把大的,刚好凑到一起去了。

  现在各方面要瓜分成果,孙连城也不可能阻止得了!

  前来部里汇报就是有这个因素,孙连城也是无可奈何。

  好在他们为难自己,不然很多事情还难办了!

  从部里出来后,也快要到下班的时候了。

  孙连城他们去招待所休息了一下,傍晚的时候,就前去了裴一泓的住处。

  裴一泓打算请孙连城吃饭,顺便听取一些关于汉东的情况汇报。

  孙连城带着汉东的一些农产品特产,受到了他们夫妻的欢迎。

  晚饭的时候,孙连城和裴一泓主要是谈论汉江省那边的情况。

  “连城啊,汉江有消息,今年文山市的经济不只是稳居全省第二,距离宁川市只差了不到三百亿了!”

  “是吗?看来景霖同志干得不错,文山的市委市政府班子都很得力。”

  “是啊,他们确实做得很好。不过总体来说,他们已经偏离了当初给文山设定的框架,这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了。”

  孙连城说道:“老书记,您别太苛求了,景霖同志和家笙同志已经做得很好了。”

  裴一泓停下筷子,语气平淡地说道:“是,他们也做得不错,但这几年都是在主推房地产和基建。当初省里给文山的定位是钢铁立市,你给加上了一条工农业立市,可是他们呢?”

  孙连城沉默了。

  这个事情他当然是知道的,在汉江当副省长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只是不想管而已。

  如今看来,裴一泓已经打算趁着退下来之前,再对汉江调整一下了。

  果然裴一泓就说道:“你当初提出那样的方案,想必是能够预见到一些情况的。如今汉江省也需要调整了,不然这样下去会有危险的。”

  孙连城继续沉默不语,只顾着吃饭,没有对汉江的事情插嘴。

  但是裴一泓不怕他知道,继续说道:“汉江省那边经过研究,打算明年调胡景霖进省里,冉家笙同志接替。你当初推荐的那个王德峰确实是坚定地走了你的路,汉江省委打算让他晋升常务副市长,好好把文山市调整过来。”

  “老书记,我现在是汉东省的干部,汉江省的工作就让他们自己决定吧,我可不好指手画脚!”

  “也好,那就不说汉江的事情了,先吃饭!”

  酒足饭饱之后,两人来到了书房里。

  此时京城已经是寒风刺骨,不然两人还可以去院子里,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不过令孙连城感到奇怪的是,裴一泓好像不急着听他的汇报,反而是和孙连城说起了一些经济发展的大方向问题。

  比如就着最近国内的一些问题,询问孙连城的意见和看法,有什么解决办法?

  或者是询问国外一些局势变化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什么影响?要怎么应对?

  孙连城随口应付着,想要看看裴一泓在搞什么玄虚。

  而裴一泓问的这些事情,他自己早就有定见了,一时间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直到两人又聊了好一会儿,孙连城都有些口干舌燥了,终于书房的门被敲响了。

  也不等孙连城反应过来,房门被推开,一个威严肃穆的人推门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