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坐到了一条船上-《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连城同志,你说曾经在林城市工作过,那岂不是又和李达康同志一起在那里奋斗?”

  “不不不!沙书记,我在林城工作的时候,市委书记是乔清岚同志!等到后来李达康同志调任林城的消息出来,我刚好离开汉东,调去汉江省工作了!”

  沙瑞金竟松了一口气,原来孙连城和李达康不算是同一个班子出来的啊!

  他还真的怕孙连城这样的能人是秘书帮的,或者是和李达康一起的,那汉东的工作就麻烦了!

  田国富这个时候说道:“沙书记,其实说起来,连城同志可是给李达康帮了个大忙啊!”

  “哦,这话怎么说?”

  “是这样的,当初连城同志在林城,好像是干了一件大事吧?”

  孙连城谦虚着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当初去到林城的时候,资源枯竭的窘境出现了,上面说要限制开采。刚好区里也没什么资源了,一副穷困潦倒的局面。我这个区长也是着急啊,只能想办法发展经济了!”

  沙瑞金问道:“后来你是怎么做的?”

  “我当时看了一遍辖区内的情况,可谓是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矿产挖完之后留下的矿坑。回填是没有那个资金的,不填上也不好,最后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干脆往矿坑里注水,搞出了一片人工湖……”

  “啊,难道就是林城那个大名鼎鼎的星星湖?”

  “沙书记您也知道这个?”

  沙瑞金笑道:“来汉东之前就听过名字,来汉东后更是听了好多次,却没想到竟然是你搞起来的!”

  孙连城说:“我也是被逼无奈,当时但凡有其他办法,我可能就不会想尽办法地去做这个事儿了!”

  田国富插了一嘴说道:“星星湖在整个汉东都是有名的,它的周边地区也是林城房价、地价最贵的地方,商业发达,经济也最好,是林城当之无愧地核心商圈!”

  沙瑞金感慨着说:“连城同志这番被逼无奈,却成就了林城一个区乃至一个市的未来发展之路,果真不愧是上级领导都看好的干才啊!”

  “哪里哪里,沙书记您过奖了!相对来说,李达康同志才是能人,几年的时间就把林城发展到全省前列,这一份能耐可不是别人能比的。”

  “不对吧?连城同志,你在汉江省文山市的情况,我也听说过一些。一个全省落后垫底的城市,硬是被你用六七年的时间,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汉江省第二了吧?”

  孙连城嘴角上扬,嘴上仍然谦虚地说:“都是继任的胡景霖同志和其他同志们干得好,也不全是我一个人的努力!”

  田国富突然说了一句:“我最欣赏连城同志的一点就是稳!文山市的发展情况,我在其他地方工作的时候也听说过。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字,稳!这一点是很多同志都比不了的!”

  沙瑞金突然就说了一句套话:“稳定压倒一切,这确实是发展的关键!”

  “是啊,沙书记。同样是在搞发展,李达康同志无论是在林城,还是在京州,都是以发展速度而闻名。可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点,他在林城的时候,可是差点搞出了大麻烦啊!”

  “是吗?具体是什么情况来着?”

  田国富说道:“当时林城的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手下的一位副市长因贪腐被抓,牵连了数十个干部,很多工程项目停摆,林城的经济因此而腰斩,差点就走不出去了!”

  沙瑞金终于皱起了眉头,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啊!

  “如今的京州也是发展迅速,光明峰项目更是全省瞩目的大工程。可到底有没有问题呢?我们纪委是有收到过举报的,只是还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沙瑞金更是脸色难看,他想到了自己上任的那天,就有人拦路告状了,那么底下还有没有其他没有暴露出来的事情呢?

  虽然他没有和陈岩石仔细聊过,也打算给李达康一次自查自纠的机会,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李达康的工作风格了。

  相比于孙连城的稳步而快速地发展,李达康就是追求快速而不顾后果!

  金山县出了一次事情,林城市又出现了一次,那么京州市会不会还有一次呢?

  想到这里,沙瑞金已经暗暗把李达康给否了一半!

  他又不是傻的,怎么可能会看不出重用李达康的利害得失?

  要是没人可用,那还只能忍着去拉拢了。

  可眼前不是还有一个孙连城么?

  孙连城还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口头上却要这个“老领导”辩解几句。

  “田书记,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李达康同志是魄力十足,领导能力很强!我在汉江省的文山市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才基本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到现在更是用了十年时间,才终于有赶超第一的可能。”

  “从这一点上说,我是不如李达康同志的!出成绩太慢,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慢慢熬,很多干部可能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