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静默,成为了林夜最好的保护色,也成为了他恢复与思考的温床。
当外部那令人窒息的直接扫描压力退去,只余下一艘“巡猎者”在远方进行例行监视后,“影梭号”内部的死寂,便从一种极致的压迫,转化为一种近乎禅定的孤独。林夜依旧维持着“星尘假面”的状态,不敢有丝毫放松,但他终于可以将一部分心神,从维持那完美伪装的极致紧绷中,稍稍解放出来,用于处理自身的状态。
他首先感受到的,是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深入骨髓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层面因长时间维持低代谢状态而产生的虚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巨大消耗。与光裔探测器进行的那场无声的、关乎生死存亡的“捉迷藏”,对他意志力的考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的识海如同被过度拉伸后又被骤然松开的橡皮筋,传来阵阵空乏与隐痛。
他没有急于动作,甚至没有立刻去汲取舰内汇聚的灵能进行恢复。而是首先将意识沉入体内,如同一位细心的大夫,内视着自身的状况。
丹田内,混沌雷域依旧在缓慢旋转,中心那一点橘红色的“火种”稳定地燃烧着,只是光芒似乎比之前略微黯淡了一丝。那些融入雷霆之中的温暖电弧,也显得有些委顿。维持“星尘假面”对“火种”之力的消耗,显然也是巨大的。
但林夜并未感到沮丧,反而心中升起一丝明悟。这种消耗,并非简单的能量枯竭,更像是一种“锤炼”。如同锻打精铁,每一次极限的拉伸与承受,都在去除杂质,提升其本质的韧性与潜力。他感觉到,“火种”与混沌雷域的融合,在经历了这次极限的压力测试后,似乎变得更加紧密、更加浑然一体。那是一种经历了共同磨难后产生的、更深层次的认同与交融。
他开始以极其缓慢、极其细微的方式,引导着舰内汇聚的灵能,如同春雨润物般,一丝丝地渗入干涸的经脉与丹田。他不敢引起任何能量波动,整个过程小心翼翼,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灵能流过之处,带来些许滋润的暖意,缓解着肉身的疲惫。但精神上的损耗,恢复起来则要缓慢得多。他放空思绪,不再去思考外界的威胁,不再去谋划下一步的行动,只是纯粹地感受着自身力量如同涓涓细流般缓慢恢复的过程,感受着“火种”在得到能量滋养后,那一点点重新变得明亮、温暖起来的变化。
在这种极致的静默与内观中,他对自己新获得的力量,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星尘假面”,并非简单的隐身或能量屏蔽。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同调”。是让自己的一切存在属性——能量、物质、乃至部分意识波动——与周围的环境,也就是这片宇宙真空的背景状态,达成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共振。
这种“同调”能力,似乎正是“火种”之力与混沌雷域结合后,衍生出的独特应用。混沌,代表着包容与演化,可以模拟、适应各种能量环境;“火种”,代表着平衡与存续,提供了与外界建立和谐共振的“基准频率”。
“或许……这不只是用来伪装。”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在他沉寂的心湖中亮起。
如果他能与这片星空“同调”,那么,他是否也能……与其他东西“同调”?比如,光裔那庞大而精密的“方舟”架构场?
这个想法让他心神微震,但立刻被他压制下去。现在还不是深入推演的时候,他需要更多的恢复,更需要绝对的冷静。
时间,在这片被遗忘的星空角落,再次以缓慢而坚定的步伐流逝。
林夜像一块真正沉睡的星骸,依靠着舰内储备的灵能和自身强大的恢复力,一点点修复着身体的亏空,温养着精神上的疲惫。他的心跳逐渐恢复了有力的节奏,新陈代谢缓慢提升,丹田内的“火种”光芒也重新变得温暖而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感知并未完全封闭对外界。那艘留守的“巡猎者”如同一个规律的时钟,每隔固定时间,便会释放出一道强度适中、不带攻击性的扫描波,例行公事般地掠过“影梭号”。除此之外,这片空域再无其他异常。
而远方的“方舟”基座,在摆脱了他的持续性细微干扰后,架构进程似乎恢复了些许效率。那纯白的光辉变得更加凝实,基座的轮廓在以肉眼难以察觉、但放在星际尺度上却堪称迅猛的速度扩展、完善。一股愈发恢弘、愈发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如同沉睡巨人的呼吸,从那片空域隐隐传来。
压迫感,并未因他个人的暂时安全而消失,反而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提醒着他最终的时限正在逼近。
不能再等下去了。
当林夜感觉自身状态恢复了七成左右,精神上的疲惫也大大缓解时,他知道,必须开始行动了。继续蛰伏固然安全,但无异于坐视“方舟”的完成。
他重新凝聚心神,但这一次,不再是全力维持“星尘假面”的完美,而是开始尝试进行极其有限、极其谨慎的“感知延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不敢释放出明显的探测波,那无异于自我暴露。他利用的,是自身与周围星空环境达成的“同调”状态。他将自身极其细微的意识触须,依附在那无处不在的宇宙背景辐射、引力波动乃至更微观的量子涨落之上,如同将传感器连接到了覆盖整个星域的天然网络上。
这种感知方式极其模糊,极其间接,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观察世界。他无法得到清晰的图像或精确的数据,只能捕捉到一些大致的、宏观层面的“流向”和“韵律”。
他“感觉”到了远方“方舟”基座那庞大能量汇聚所带来的、如同星涡般的引力扰动。“感觉”到了光裔舰队能量运转时,那特有的、带着冰冷秩序感的独特“频段”。“感觉”到了这片空域中,各种自然辐射流被庞大的人造结构所偏转、吸收的微妙变化。
这些信息杂乱而隐晦,但对于此刻的林夜而言,却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情报。
他大致判断出,“方舟”基座的能量核心位于其结构的偏后方,那里散发的能量韵律最为集中和稳定。架构场的能量传输主要依赖于那些如同神经网络般的纯白光束,而这些光束的节点,存在着强弱之分,某些关键节点的能量波动明显更为活跃,也……似乎更为“脆弱”。
那艘留守的“巡猎者”的巡逻轨迹,也如同印刻在他脑海中一般清晰。它保持着固定的距离和速度,扫描也有着固定的间隔。这为他可能的行动,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窗口”。
一个初步的、极其冒险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慢慢勾勒成形。
直接攻击“方舟”基座本体,无异于蚍蜉撼树。但或许,他可以再次利用“同调”之力,不过这次的目标,不再是伪装自身,而是……尝试去“同调”、去“影响”架构场中的某个关键且相对薄弱的能量节点!
不需要造成毁灭性破坏,哪怕只是引发一次小范围的、短暂的能源过载或程序紊乱,都可能像一颗恰到好处放入精密齿轮中的沙子,引发连锁反应,再次拖慢,甚至可能暂时中断架构进程!
这比之前的能量丝线干扰更加深入,也更加危险。这需要他更近距离地接触架构场,需要他对“同调”之力有更精妙的掌控,更需要他能在引发混乱的瞬间,再次完美隐匿,或者……准备好迎接光裔随之而来的、必然更加疯狂的怒火。
他缓缓睁开双眼,眼眸深处,那橘红色的温暖雷光与暗金色的生灭雷霆交织闪烁,映照着舷窗外那片冰冷而壮丽的星空,以及那座正在不断成长的、代表着毁灭的纯白“方舟”。
蛰伏的猎手,终于开始小心翼翼地,再次亮出了他的爪牙。目标,直指巨兽那看似坚固、实则可能存在细微弱点的能量核心。
下一步,便是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以及……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为关键的准备。
当外部那令人窒息的直接扫描压力退去,只余下一艘“巡猎者”在远方进行例行监视后,“影梭号”内部的死寂,便从一种极致的压迫,转化为一种近乎禅定的孤独。林夜依旧维持着“星尘假面”的状态,不敢有丝毫放松,但他终于可以将一部分心神,从维持那完美伪装的极致紧绷中,稍稍解放出来,用于处理自身的状态。
他首先感受到的,是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深入骨髓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层面因长时间维持低代谢状态而产生的虚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巨大消耗。与光裔探测器进行的那场无声的、关乎生死存亡的“捉迷藏”,对他意志力的考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的识海如同被过度拉伸后又被骤然松开的橡皮筋,传来阵阵空乏与隐痛。
他没有急于动作,甚至没有立刻去汲取舰内汇聚的灵能进行恢复。而是首先将意识沉入体内,如同一位细心的大夫,内视着自身的状况。
丹田内,混沌雷域依旧在缓慢旋转,中心那一点橘红色的“火种”稳定地燃烧着,只是光芒似乎比之前略微黯淡了一丝。那些融入雷霆之中的温暖电弧,也显得有些委顿。维持“星尘假面”对“火种”之力的消耗,显然也是巨大的。
但林夜并未感到沮丧,反而心中升起一丝明悟。这种消耗,并非简单的能量枯竭,更像是一种“锤炼”。如同锻打精铁,每一次极限的拉伸与承受,都在去除杂质,提升其本质的韧性与潜力。他感觉到,“火种”与混沌雷域的融合,在经历了这次极限的压力测试后,似乎变得更加紧密、更加浑然一体。那是一种经历了共同磨难后产生的、更深层次的认同与交融。
他开始以极其缓慢、极其细微的方式,引导着舰内汇聚的灵能,如同春雨润物般,一丝丝地渗入干涸的经脉与丹田。他不敢引起任何能量波动,整个过程小心翼翼,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灵能流过之处,带来些许滋润的暖意,缓解着肉身的疲惫。但精神上的损耗,恢复起来则要缓慢得多。他放空思绪,不再去思考外界的威胁,不再去谋划下一步的行动,只是纯粹地感受着自身力量如同涓涓细流般缓慢恢复的过程,感受着“火种”在得到能量滋养后,那一点点重新变得明亮、温暖起来的变化。
在这种极致的静默与内观中,他对自己新获得的力量,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星尘假面”,并非简单的隐身或能量屏蔽。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同调”。是让自己的一切存在属性——能量、物质、乃至部分意识波动——与周围的环境,也就是这片宇宙真空的背景状态,达成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共振。
这种“同调”能力,似乎正是“火种”之力与混沌雷域结合后,衍生出的独特应用。混沌,代表着包容与演化,可以模拟、适应各种能量环境;“火种”,代表着平衡与存续,提供了与外界建立和谐共振的“基准频率”。
“或许……这不只是用来伪装。”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在他沉寂的心湖中亮起。
如果他能与这片星空“同调”,那么,他是否也能……与其他东西“同调”?比如,光裔那庞大而精密的“方舟”架构场?
这个想法让他心神微震,但立刻被他压制下去。现在还不是深入推演的时候,他需要更多的恢复,更需要绝对的冷静。
时间,在这片被遗忘的星空角落,再次以缓慢而坚定的步伐流逝。
林夜像一块真正沉睡的星骸,依靠着舰内储备的灵能和自身强大的恢复力,一点点修复着身体的亏空,温养着精神上的疲惫。他的心跳逐渐恢复了有力的节奏,新陈代谢缓慢提升,丹田内的“火种”光芒也重新变得温暖而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感知并未完全封闭对外界。那艘留守的“巡猎者”如同一个规律的时钟,每隔固定时间,便会释放出一道强度适中、不带攻击性的扫描波,例行公事般地掠过“影梭号”。除此之外,这片空域再无其他异常。
而远方的“方舟”基座,在摆脱了他的持续性细微干扰后,架构进程似乎恢复了些许效率。那纯白的光辉变得更加凝实,基座的轮廓在以肉眼难以察觉、但放在星际尺度上却堪称迅猛的速度扩展、完善。一股愈发恢弘、愈发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如同沉睡巨人的呼吸,从那片空域隐隐传来。
压迫感,并未因他个人的暂时安全而消失,反而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提醒着他最终的时限正在逼近。
不能再等下去了。
当林夜感觉自身状态恢复了七成左右,精神上的疲惫也大大缓解时,他知道,必须开始行动了。继续蛰伏固然安全,但无异于坐视“方舟”的完成。
他重新凝聚心神,但这一次,不再是全力维持“星尘假面”的完美,而是开始尝试进行极其有限、极其谨慎的“感知延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不敢释放出明显的探测波,那无异于自我暴露。他利用的,是自身与周围星空环境达成的“同调”状态。他将自身极其细微的意识触须,依附在那无处不在的宇宙背景辐射、引力波动乃至更微观的量子涨落之上,如同将传感器连接到了覆盖整个星域的天然网络上。
这种感知方式极其模糊,极其间接,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观察世界。他无法得到清晰的图像或精确的数据,只能捕捉到一些大致的、宏观层面的“流向”和“韵律”。
他“感觉”到了远方“方舟”基座那庞大能量汇聚所带来的、如同星涡般的引力扰动。“感觉”到了光裔舰队能量运转时,那特有的、带着冰冷秩序感的独特“频段”。“感觉”到了这片空域中,各种自然辐射流被庞大的人造结构所偏转、吸收的微妙变化。
这些信息杂乱而隐晦,但对于此刻的林夜而言,却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情报。
他大致判断出,“方舟”基座的能量核心位于其结构的偏后方,那里散发的能量韵律最为集中和稳定。架构场的能量传输主要依赖于那些如同神经网络般的纯白光束,而这些光束的节点,存在着强弱之分,某些关键节点的能量波动明显更为活跃,也……似乎更为“脆弱”。
那艘留守的“巡猎者”的巡逻轨迹,也如同印刻在他脑海中一般清晰。它保持着固定的距离和速度,扫描也有着固定的间隔。这为他可能的行动,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窗口”。
一个初步的、极其冒险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慢慢勾勒成形。
直接攻击“方舟”基座本体,无异于蚍蜉撼树。但或许,他可以再次利用“同调”之力,不过这次的目标,不再是伪装自身,而是……尝试去“同调”、去“影响”架构场中的某个关键且相对薄弱的能量节点!
不需要造成毁灭性破坏,哪怕只是引发一次小范围的、短暂的能源过载或程序紊乱,都可能像一颗恰到好处放入精密齿轮中的沙子,引发连锁反应,再次拖慢,甚至可能暂时中断架构进程!
这比之前的能量丝线干扰更加深入,也更加危险。这需要他更近距离地接触架构场,需要他对“同调”之力有更精妙的掌控,更需要他能在引发混乱的瞬间,再次完美隐匿,或者……准备好迎接光裔随之而来的、必然更加疯狂的怒火。
他缓缓睁开双眼,眼眸深处,那橘红色的温暖雷光与暗金色的生灭雷霆交织闪烁,映照着舷窗外那片冰冷而壮丽的星空,以及那座正在不断成长的、代表着毁灭的纯白“方舟”。
蛰伏的猎手,终于开始小心翼翼地,再次亮出了他的爪牙。目标,直指巨兽那看似坚固、实则可能存在细微弱点的能量核心。
下一步,便是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以及……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为关键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