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履新M省(下)-《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他注意到,周副省长在握手时眼神中闪过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衡量;李副省长笑容背后那几分明显的拘谨与恭敬;王秘书长姿态中透露出的那种长期服务领导所形成的周到、细致与低调;还有其他几位部门负责人脸上那种混合着好奇、观望甚至一丝疑虑的复杂表情。

  这些极其细微的反应、气息和眼神交换,都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被他迅速捕捉、分析,成为他构建对M省初期人事格局判断的基础材料。这是一套他运用得越来越纯熟的“读人”术,是在汉东复杂斗争中锤炼出的必备技能。

  简短的迎接仪式和寒暄过后,一行人登上等候的车队。黑色的轿车车队闪烁着警灯,平稳地驶离机场专用通道,汇入主路,向着位于M省省城市中心的省委大院方向驶去。

  袁泽与赵华宇同乘一辆车,坐在后排。车内气氛保持着一种礼貌而克制的融洽,空调温度适宜,车内弥漫着淡淡的皮革和清洁剂的味道。

  车窗外,省城的街景匀速掠过。城市的建设风貌给人一种时代交织感:一些新区的高楼大厦还算现代,但更多的区域是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楼房,普遍不高,外墙色彩暗淡;街道还算整洁干净,但缺乏一种精心打理和维护的精致感,绿化带的植物也显得有些缺乏生气;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整体的节奏感似乎都比蓬勃发展的汉东慢上半拍,一种无形的迟滞感弥漫在空气里。

  偶尔,车队会经过一些看起来已经停产或半停产的老旧厂区,高大的烟囱寂静无声,斑驳的围墙上的标语虽然经过风雨冲刷变得模糊,但依稀可辨“大干快上”、“工业学大庆”等字样,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赵华宇作为省长,率先打破了车内的沉默,开口说道,语气温和且带着关照之意:“袁副书记,你的住处省委办公厅已经安排好了,就在省委常委家属院里,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以前一位老领导住过的,重新做了修缮和布置,环境还算清静,安保和生活也方便。关于工作上的交接,你看……是先休息一两天,熟悉一下环境,还是……”

  “住处简单实用就好,谢谢省委办公厅同志的辛苦。”袁泽打断了他的话,语气虽然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果断和急切,“工作交接,我想越快越好,最好立刻开始。赵省长,不瞒您说,来之前我利用路上时间初步了解了一下我们M省的一些基本情况。时间不等人,发展的机遇窗口期稍纵即逝。

  我希望明天,最迟后天,就能开始系统地听取省政府各个部门,特别是发改、财政、工信、商务、文旅等关键部门的详细工作汇报。我们需要立刻动起来。”

  赵华宇略微一怔,脸上的肌肉似乎短暂地僵硬了一下,他似乎完全没有料到袁泽的风格是如此雷厉风行、咄咄逼人,这几乎是刚下飞机、脚一沾地就立刻要扑到工作上的节奏。

  他很快调整了表情,恢复笑容,只是那笑容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勉强:“袁副书记真是……年轻有为,干劲十足啊。好,好,这是好事!我回头就让办公厅马上着手安排,把近期各部门的工作汇报都梳理一下,排个日程出来。

  不过,袁副书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也初来乍到,是不是先安顿下来,稍微适应一下我们M省的环境和气候?工作嘛,总是千头万绪,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这番话既是关心,也是一种委婉的缓冲,试图将节奏稍稍拉回自己习惯的轨道。

  “对我而言,适应新环境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刻投入工作,深入基层和实际。”

  袁泽目光依然看着窗外,但语气淡然却带着千钧分量,直接回应了赵华宇的提议,“赵省长,我从初步了解到的情况看,我们M省面临的形势,可能比纸面报表上显示的数字更为严峻,更需要有一种只争朝夕、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和行动力。我们不能等,也等不起。”

  赵华宇脸上的笑容终于稍稍收敛了一些,他感受到了这位新搭档话语中的强硬力量和某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他点了点头,语气变得更为正式:“是啊,袁副书记一语中的。困难确实不少,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

  不瞒你说,我这身体,也是最近感觉有些吃不消,医生多次建议要多休息。以后省政府这边的大量日常性、具体性的工作,恐怕真的要多多倚重袁副书记你来挑大梁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交底和托付,半是实情,半是试探,同时也隐隐约约地在划分着彼此的权力界限和分工预期——他赵华宇仍是名义上的政府一把手,要把握大方向,但那些繁重、具体、甚至容易得罪人的常务工作,你袁泽既然这么积极,那就请你扛起来吧。

  袁泽立刻听出了这番话里的弦外之音,他转过头,目光锐利而平静地看向赵华宇,直接回应了这份试探:“请赵省长放心,我袁泽的做事原则就是,在其位,必谋其政,必尽其责。

  我会严格按照组织分工,履行好常务副省长的职责,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能够高效运转。

  但同时,省政府的工作离不开省委的坚强领导和赵省长您作为班长的把握大局、统筹协调和鼎力支持。

  许多重大事项,还需要我们班子集体研究决策,需要赵省长您亲自拍板定夺。”

  这番话既毫不犹豫地接过了沉重的担子,清晰表达了实干的态度,同时也点明了彼此的角色和权责关系,守住了组织原则,不卑不亢,无懈可击。

  赵华宇闻言,呵呵笑了笑,眼神闪烁了一下,点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班子团结协作是第一位的。

  有袁副书记这样的得力干将,我相信省政府的工作一定能打开新局面。”话语虽依旧融洽,但车内的气氛却似乎比刚才更加微妙和复杂了一些。

  车队无声地驶入戒备森严、绿树成荫的省委大院,这里的氛围与外界的世俗喧嚣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显得格外肃静和秩序井然。车辆在一栋看起来有些年头但维护得很好的红砖二层小楼前停下。

  赵华宇和几位秘书长陪同袁泽入内,简单查看了一下住所的情况。

  内部装修简洁但功能齐全,家具电器都是新的,日常用品也已备好,符合副部级干部的待遇标准,规整而略显刻板。

  “袁副书记,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或者不满意的地方,直接跟办公厅行政处的同志说,或者让秘书告诉我一声就行。”赵华宇热情地表示。

  袁泽快速而仔细地查看了书房和卧室的重点区域——书桌的宽敞度、灯光的亮度、网络接口、床铺的舒适度,对于其他的生活享受细节则一概忽略。

  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向来极低,有个能保证睡眠、能安静阅读思考、能高效办公的地方就足矣。“已经很好了,谢谢赵省长和办公厅同志的用心,不需要再额外添置什么。”他语气肯定地回应。

  将袁泽送到并简单交代后,赵华宇便以不打扰休息为由,带着一行人告辞了,留下了袁泽的新任秘书和省委办公厅安排的两位工作人员协助处理后续的安顿事宜。

  袁泽没有过多关注住所的细节,他甚至没有打开那个最大的行李箱,只是将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放在书桌上。

  他信步走到书房的窗前,看着窗外院子里那些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却显得有些呆板的冬青树丛。

  M省面临的复杂局面,如同一盘陷入僵局、死气沉沉的棋局。传统的思路和打法,如同棋盘上的车、马、炮,似乎都被无形的绳索捆缚,难以动弹,举步维艰。

  想要破局,恐怕不能循规蹈矩,需要一步出乎所有人意料、打破所有常规思维的“怪招”、“险招”,甚至“闲招”,方能搅动这一潭死水,盘活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