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符合科技创新!-《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夜幕低垂,县委大院那栋老旧的办公楼里,大部分窗户都暗了下去,只有三楼东头那间属于科技副县长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袁天几乎是冲回办公室的。他反锁上门,隔绝了走廊的寂静,立刻打开电脑,手指带着一种急切的微颤,在省政府官网上搜索那个如同救命符咒般的文号——“汉政发〔2023〕18号”。

  文件很快下载完毕。他逐字逐句地研读,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每一个条款。

  当读到“第三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下的“第十一条: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时,他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

  “……设立省级科技创新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突出、市场前景良好的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经认定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项目研发投入30%、总额不超过300万元的无偿资助……”

  “对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应用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简化申报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与绩效评估……”

  白纸黑字,清晰明确!这哪里是普通的指导意见?这分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政策金矿!绿源合作社的智慧病虫害识别系统项目,完全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农业”、“解决行业痛点”的优先支持方向!

  巨大的喜悦和豁然开朗的激动冲击着袁天。

  他猛地靠向椅背,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窗外,林城的夜色深沉,远处工业园区稀疏的灯火在雾霭中明灭不定。但此刻,袁天眼中看到的,却是刺破这沉闷黑夜的一线曙光。

  他不再需要低声下气地去求王有福那点可怜的预算,他手里握着的,是省级层面的政策资源!只要项目够硬,流程合规,他就能绕开县里的重重掣肘,直接从省里引来活水!

  思路一旦打开,行动便如疾风骤雨。袁天立刻拨通了县科技局局长陈明的电话。陈明是个技术型干部,为人谨慎,但做事还算踏实。

  “陈局,休息了没?有个急事!”袁天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电话那头传来陈明略带睡意的声音:“袁县长?还没……您说。”

  “省里刚下的18号文,关于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的,你看了吗?里面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AI赋能传统产业的政策条款,非常重要!”

  袁天语速极快,“绿源合作社那个病虫害AI识别项目,完全符合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的条件!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你马上组织精干力量,明天一早就去绿源,现场办公,把项目基础材料、技术方案、市场前景分析、财务预算……所有申报需要的材料,一项不落,全部给我梳理出来!要快!要实!要经得起省里专家的火眼金睛!”

  陈明被袁天话语里的力度和紧迫感惊得睡意全无,连忙应道:“是,是!袁县长,我明白了!我这就安排!明天一早就去绿源!”

  挂断陈明的电话,袁天没有丝毫停顿,又拨通了绿源合作社老赵的电话。

  当他把省级扶持政策的消息和申报计划告诉老赵时,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爆发出老赵激动得有些变调的声音:“袁县长!您……您是说真的?!省里能给钱?能帮我们解决这个病害?老天爷啊!这……这可真是救命的菩萨啊!您放心!需要我老赵干啥,我豁出命去也配合!”

  听着老赵那发自肺腑的激动和信任,袁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沉声道:“老赵,这是国家的政策好。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项目做好,把材料做扎实,用实际效果说话!你稳住合作社,配合好科技局陈局长他们!”

  放下电话,办公室重新陷入寂静。袁天走到窗边,望着林城沉沉的夜色,嘴角勾起一抹锐利的弧度。

  安欣检察长递来的这把钥匙,他已经握在了手中。接下来,就是用它去打开那扇紧闭的门,哪怕门后站着的是张坤、王有福,是林城盘根错节的旧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