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连绵的阴雨终于落下,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省委大院每一栋建筑的窗棂。
雨水冲刷着梧桐树上最后几片顽强的枯叶,也冲刷着这座权力中枢里连日来积郁的沉闷与不安。
然而,这雨水并未带来清新的气息,反而让空气变得更加湿冷黏腻,仿佛将那些无形的紧张、猜忌和算计都胶着在了一起,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王海山到任后的第三天,汉东省委常委会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氛围中召开。
这是新书记主持的第一次正式常委会,议题本是常规的“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但所有与会者都心知肚明,这绝不会是一次寻常的会议。
会议室设在省委一号楼顶层,厚重的隔音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
深红色的长条形会议桌光可鉴人,映照着顶灯冷白的光晕和一张张神色各异的面孔。
王海山端坐主位,依旧是一身深色中山装,风纪扣严丝合缝。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让秘书准备厚厚的讲话稿,面前只放着一个黑色的皮质笔记本和一支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钢笔。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常委,那目光并不刻意凌厉,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让每个被他看到的人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内心最隐秘的角落都被照亮。
省长吕梁坐在他左手边第一个位置,面色沉静,甚至比前几天干部大会上还要显得从容几分。
他微微向后靠着椅背,右手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低垂,似乎专注于面前那份省发改委准备的汇报材料。
但熟悉他的人都清楚,这恰恰是他内心高度戒备和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常务副省长袁天坐在吕梁下手,姿态沉稳,目光平和,仿佛只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副书记安欣、政法委书记赵衡、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其他常委依次排开,或正襟危坐,或表情严肃,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寂静,只有空调系统低沉的运行声和偶尔纸张翻动的窸窣声。
会议按照既定议程进行。
首先由省发改委主任汇报全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汇报内容四平八稳,数据详实,重点突出了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取得的“稳中有进”的成绩,同时也按惯例提及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和“下行压力”。
汇报过程中,王海山听得非常专注,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并未打断。
发改委主任汇报完毕,按照惯例,该由分管经济工作的常务副省长袁天进行补充发言,然后是省长吕梁做总结指示。
然而,就在袁天准备开口时,王海山却抬起手,轻轻示意了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新书记身上。
“发改委的汇报很全面,数据也很详实。”王海山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成绩来之不易,在座各位都付出了辛勤努力。”他先给予了肯定,但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赞许的意味。
话锋随即一转,他的目光落在了吕梁脸上,又缓缓扫过袁天和其他人:“但是,我们看经济,不能只看宏观数据,更要看微观主体的感受,看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看背后是否存在隐藏的风险和问题。”
他拿起面前的一份薄薄的材料,与其说是文件,不如说更像是一份摘要或者简报。
“我这两天,粗略看了一下近期的部分群众来信和内部简报。”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具体内容!
“其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项目,让我有些困惑,也想借此机会,请各位同志一起分析分析。”
他并没有看材料,而是直接说道:“就是那个号称投资规模巨大、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极点’的——‘北部经济带’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北部经济带”四个字一出,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又凝固了几分。
这是吕梁在主推的重大战略项目,也是其重要的政绩工程之一,投入了巨额财政资金和政策资源,牵动了无数利益关联。
发改委主任的汇报中,对此项目也是大书特书,列为重点项目成就。
吕梁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他抬起头,看向王海山,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极快的不易察觉的厉色。
王海山仿佛没有注意到吕梁的目光,继续用他那平稳的语调说道:“按照汇报,这个项目进展顺利,带动效应显着。
可是,我看到的反映却是,项目存在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部分路段刚刚通车不久就出现大面积破损;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透明,引发群众多次集体上访;项目资金管理混乱,存在超额支付、违规拨付的情况……
甚至,还有反映说,某些中标单位与项目指挥部领导关系匪浅,这里面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在场某些人的心上。
尤其是政法委书记赵衡,他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白,因为这个项目的部分安保和维稳工作,以及涉及的一些拆迁纠纷,正是他管辖的范围,其中不乏一些需要“灵活”处理的事情。
“当然,这些只是反映,是片面之词,可能有不实之处。”
王海山话锋又是一转,显得非常客观,“我们不能偏听偏信。但是,既然有这么多、这么集中的反映,我想,我们有必要重视起来,把事情搞清楚。
这不仅是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干部负责。”
他目光转向列席会议、坐在后排记录位置的省审计局局长孙和平。
孙和平是一位年近五十、戴着厚厚眼镜、看起来有些古板的技术型干部,以专业和耿直着称,在之前的权力格局中属于相对边缘化的人物,但也因此较少卷入派系纷争。
“孙和平同志。”王海山直接点了名。
孙和平似乎愣了一下,随即立刻站起身:“王书记。”
“坐下说。”王海山摆了摆手,“对于‘北部经济带’项目,省审计厅前期有没有进行过跟踪审计?”
孙和平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回答:“报告书记,按照年度审计计划,我们对重大项目实行阶段性审计。
‘北部经济带’项目,我们在一期工程完工后进行过一次例行审计,当时……发现了一些程序上的小问题,已经要求项目单位整改。”他的回答很官方,也很保留。
“哦?只是程序上的小问题?”王海山微微挑眉,“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关于质量和资金的强烈反映?是审计没有深入,还是问题在后续阶段才暴露出来?”
孙和平额头上微微见汗,他感觉新书记的目光像两把锥子,要把他看穿。“这个……王书记,当时的审计范围和重点可能……”
王海山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直接打断了:“这样吧。既然有疑问,那我们就彻底查一查。
我提议,由省审计厅立即牵头,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审计调查组,对‘北部经济带’项目,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到质量验收,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回头看’审计。
孙和平同志,你亲自担任组长,直接对我负责。”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按照惯例,这种涉及重大项目和省领导分管领域的专项审计,通常需要经过省长或至少分管副省长的同意,甚至由省政府党组来决定。
王海山此举,完全打破了常规程序,绕开了吕梁和袁天这两位政府主官,直接将指挥权抓在了自己手里。
这不仅仅是对吕梁主导项目的质疑,更是一种毫不掩饰的立威和削权!
吕梁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他放在桌下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保持镇定,开口道:“海山书记,您的重视是对的。不过,‘北部经济带’项目是省里的重点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
审计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考虑由省政府这边来组织,或者至少……”
“吕梁同志。”王海山平静地看向他,语气不容置疑,“正因为是重点工程,投资巨大,社会关注度高,我们才更需要超脱的、独立的、严格的审计来确保它的健康运行。
审计厅是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由他们直接负责,更能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
我相信,只要项目本身没有问题,任何形式的审计都是一种促进和保护。你觉得呢?”
一番话,滴水不漏,既强调了依法独立审计的原则,又扣上了对重点工程负责、对社会关注回应的大帽子,将吕梁的潜在质疑全部堵了回去。
而且,最后那句“你觉得呢”,看似征询意见,实则根本没有留下反驳的余地。
吕梁的脸颊肌肉抽动了一下,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他不能再公开反对,否则就是心里有鬼。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海山书记考虑得周全,我同意。省政府这边一定全力配合审计厅的工作。”
“好。”王海山点点头,不再看吕梁,目光重新扫视全场,“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审计组要尽快组建,投入工作,我要看到最真实、最全面的审计报告。散会。”
他没有给其他人再发言的机会,直接宣布散会,然后第一个站起身,拿起笔记本,步履沉稳地离开了会议室。
留下身后一屋子神色各异的常委们。吕梁坐在原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赵衡等人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惶恐。
袁天默默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心中凛然。
王海山这一手“立威之举”,堪称雷霆万钧,精准而狠辣。
他选择的“北部经济带”项目,不仅是吕梁的命门之一,也必然牵连到赵衡等一大批实权人物。
这不仅仅是一次审计,更是一次明确的宣战和火力侦察。
汉东官场期盼的所谓“平稳过渡”,在王海山踏入会议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真正的风暴,从这次常委会开始,正式降临。
雨水冲刷着梧桐树上最后几片顽强的枯叶,也冲刷着这座权力中枢里连日来积郁的沉闷与不安。
然而,这雨水并未带来清新的气息,反而让空气变得更加湿冷黏腻,仿佛将那些无形的紧张、猜忌和算计都胶着在了一起,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王海山到任后的第三天,汉东省委常委会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氛围中召开。
这是新书记主持的第一次正式常委会,议题本是常规的“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但所有与会者都心知肚明,这绝不会是一次寻常的会议。
会议室设在省委一号楼顶层,厚重的隔音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
深红色的长条形会议桌光可鉴人,映照着顶灯冷白的光晕和一张张神色各异的面孔。
王海山端坐主位,依旧是一身深色中山装,风纪扣严丝合缝。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让秘书准备厚厚的讲话稿,面前只放着一个黑色的皮质笔记本和一支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钢笔。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常委,那目光并不刻意凌厉,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让每个被他看到的人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内心最隐秘的角落都被照亮。
省长吕梁坐在他左手边第一个位置,面色沉静,甚至比前几天干部大会上还要显得从容几分。
他微微向后靠着椅背,右手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低垂,似乎专注于面前那份省发改委准备的汇报材料。
但熟悉他的人都清楚,这恰恰是他内心高度戒备和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常务副省长袁天坐在吕梁下手,姿态沉稳,目光平和,仿佛只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副书记安欣、政法委书记赵衡、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其他常委依次排开,或正襟危坐,或表情严肃,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寂静,只有空调系统低沉的运行声和偶尔纸张翻动的窸窣声。
会议按照既定议程进行。
首先由省发改委主任汇报全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汇报内容四平八稳,数据详实,重点突出了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取得的“稳中有进”的成绩,同时也按惯例提及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和“下行压力”。
汇报过程中,王海山听得非常专注,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并未打断。
发改委主任汇报完毕,按照惯例,该由分管经济工作的常务副省长袁天进行补充发言,然后是省长吕梁做总结指示。
然而,就在袁天准备开口时,王海山却抬起手,轻轻示意了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新书记身上。
“发改委的汇报很全面,数据也很详实。”王海山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成绩来之不易,在座各位都付出了辛勤努力。”他先给予了肯定,但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赞许的意味。
话锋随即一转,他的目光落在了吕梁脸上,又缓缓扫过袁天和其他人:“但是,我们看经济,不能只看宏观数据,更要看微观主体的感受,看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看背后是否存在隐藏的风险和问题。”
他拿起面前的一份薄薄的材料,与其说是文件,不如说更像是一份摘要或者简报。
“我这两天,粗略看了一下近期的部分群众来信和内部简报。”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具体内容!
“其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项目,让我有些困惑,也想借此机会,请各位同志一起分析分析。”
他并没有看材料,而是直接说道:“就是那个号称投资规模巨大、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极点’的——‘北部经济带’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北部经济带”四个字一出,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又凝固了几分。
这是吕梁在主推的重大战略项目,也是其重要的政绩工程之一,投入了巨额财政资金和政策资源,牵动了无数利益关联。
发改委主任的汇报中,对此项目也是大书特书,列为重点项目成就。
吕梁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他抬起头,看向王海山,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极快的不易察觉的厉色。
王海山仿佛没有注意到吕梁的目光,继续用他那平稳的语调说道:“按照汇报,这个项目进展顺利,带动效应显着。
可是,我看到的反映却是,项目存在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部分路段刚刚通车不久就出现大面积破损;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透明,引发群众多次集体上访;项目资金管理混乱,存在超额支付、违规拨付的情况……
甚至,还有反映说,某些中标单位与项目指挥部领导关系匪浅,这里面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在场某些人的心上。
尤其是政法委书记赵衡,他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白,因为这个项目的部分安保和维稳工作,以及涉及的一些拆迁纠纷,正是他管辖的范围,其中不乏一些需要“灵活”处理的事情。
“当然,这些只是反映,是片面之词,可能有不实之处。”
王海山话锋又是一转,显得非常客观,“我们不能偏听偏信。但是,既然有这么多、这么集中的反映,我想,我们有必要重视起来,把事情搞清楚。
这不仅是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干部负责。”
他目光转向列席会议、坐在后排记录位置的省审计局局长孙和平。
孙和平是一位年近五十、戴着厚厚眼镜、看起来有些古板的技术型干部,以专业和耿直着称,在之前的权力格局中属于相对边缘化的人物,但也因此较少卷入派系纷争。
“孙和平同志。”王海山直接点了名。
孙和平似乎愣了一下,随即立刻站起身:“王书记。”
“坐下说。”王海山摆了摆手,“对于‘北部经济带’项目,省审计厅前期有没有进行过跟踪审计?”
孙和平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回答:“报告书记,按照年度审计计划,我们对重大项目实行阶段性审计。
‘北部经济带’项目,我们在一期工程完工后进行过一次例行审计,当时……发现了一些程序上的小问题,已经要求项目单位整改。”他的回答很官方,也很保留。
“哦?只是程序上的小问题?”王海山微微挑眉,“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关于质量和资金的强烈反映?是审计没有深入,还是问题在后续阶段才暴露出来?”
孙和平额头上微微见汗,他感觉新书记的目光像两把锥子,要把他看穿。“这个……王书记,当时的审计范围和重点可能……”
王海山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直接打断了:“这样吧。既然有疑问,那我们就彻底查一查。
我提议,由省审计厅立即牵头,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审计调查组,对‘北部经济带’项目,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到质量验收,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回头看’审计。
孙和平同志,你亲自担任组长,直接对我负责。”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按照惯例,这种涉及重大项目和省领导分管领域的专项审计,通常需要经过省长或至少分管副省长的同意,甚至由省政府党组来决定。
王海山此举,完全打破了常规程序,绕开了吕梁和袁天这两位政府主官,直接将指挥权抓在了自己手里。
这不仅仅是对吕梁主导项目的质疑,更是一种毫不掩饰的立威和削权!
吕梁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他放在桌下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保持镇定,开口道:“海山书记,您的重视是对的。不过,‘北部经济带’项目是省里的重点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
审计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考虑由省政府这边来组织,或者至少……”
“吕梁同志。”王海山平静地看向他,语气不容置疑,“正因为是重点工程,投资巨大,社会关注度高,我们才更需要超脱的、独立的、严格的审计来确保它的健康运行。
审计厅是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由他们直接负责,更能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
我相信,只要项目本身没有问题,任何形式的审计都是一种促进和保护。你觉得呢?”
一番话,滴水不漏,既强调了依法独立审计的原则,又扣上了对重点工程负责、对社会关注回应的大帽子,将吕梁的潜在质疑全部堵了回去。
而且,最后那句“你觉得呢”,看似征询意见,实则根本没有留下反驳的余地。
吕梁的脸颊肌肉抽动了一下,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他不能再公开反对,否则就是心里有鬼。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海山书记考虑得周全,我同意。省政府这边一定全力配合审计厅的工作。”
“好。”王海山点点头,不再看吕梁,目光重新扫视全场,“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审计组要尽快组建,投入工作,我要看到最真实、最全面的审计报告。散会。”
他没有给其他人再发言的机会,直接宣布散会,然后第一个站起身,拿起笔记本,步履沉稳地离开了会议室。
留下身后一屋子神色各异的常委们。吕梁坐在原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赵衡等人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惶恐。
袁天默默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心中凛然。
王海山这一手“立威之举”,堪称雷霆万钧,精准而狠辣。
他选择的“北部经济带”项目,不仅是吕梁的命门之一,也必然牵连到赵衡等一大批实权人物。
这不仅仅是一次审计,更是一次明确的宣战和火力侦察。
汉东官场期盼的所谓“平稳过渡”,在王海山踏入会议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真正的风暴,从这次常委会开始,正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