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寒意已如附骨之蛆,渗透进汉东省城的每一个角落。
连绵的阴雨虽已停歇,但天空依旧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一块巨大的、吸饱了水分的脏抹布,随时都可能拧出冰冷的雨滴。
省委大院里的气氛,比天气更加凝重,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张力在空气中弥漫,仿佛一根绷紧到极致的弦,稍加触碰便会轰然断裂。
王海山到任后的首次正面较量,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剑拔弩张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这并非预想中的审计突破或证据对决,而是一次精心安排的“工作汇报”——省长吕梁,携同常务副省长袁天,以及发改委、财政厅等主要经济部门负责人,依循惯例,向新任省委书记王海山汇报全省近期经济工作运行情况,并重点介绍几个重大项目的进展。
汇报地点设在省委一号楼的小会议室。
房间不大,陈设简洁,深红色的地毯吸收了大部分脚步声,使得室内的寂静显得格外深沉。
王海山端坐主位,面前只放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但那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时,都带来一种无形的威压。
吕梁坐在他左手边第一个位置,穿着熨帖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甚至带着一丝程式化的、略显僵硬的微笑。
他今天是汇报的主角,准备充分,试图展现其掌控全局的能力和省府班子的“团结高效”。
袁天坐在吕梁下首,姿态沉稳,目光平和,仿佛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其他几位厅长则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空气中弥漫着小心翼翼的气息。
汇报由吕梁主导。他首先宏观地阐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引用了大量经过精心筛选的数据,突出了在复杂形势下取得的成绩,尤其是重点描绘了“北部经济带”等项目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带动效应”。
他的语气沉稳,措辞严谨,试图构建一个在其领导下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汉东形象。
王海山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并未打断。
他的沉默,反而让吕梁的叙述显得有些空洞和自说自话。
当吕梁提到“北部经济带”项目,并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描述其“战略意义”和“辉煌成就”时,王海山终于抬起了手,轻轻打断了他。
“吕梁同志,”王海山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冰冷的质感,“你提到的这些宏观数据和战略意义,我都了解了。但是,我更想听听一些具体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可能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地方。”
他目光转向吕梁,又缓缓扫过袁天和其他厅长:“比如说,这个‘北部经济带’项目,投资如此巨大,建设周期也不短了,除了你刚才提到的带动效应,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工程质量方面,有没有发现什么隐患?资金使用效率如何?有没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比如,征地拆迁方面的?”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刺要害!尤其是最后提到的“征地拆迁”和“群众反映”,更是让吕梁的眼皮猛地跳了一下。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几位厅长不自觉地低下了头,或者将目光投向别处,不敢与王海山对视。
吕梁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镇定:“海山书记关心得很细致。任何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北部经济带’项目也不例外。
比如,前期征地拆迁确实遇到了一些个别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但我们都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依法依规的补偿,妥善解决了。
工程质量方面,我们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目前看是可控的。资金使用,也都在预算范围内,接受审计和监督……”
他试图用“个别情况”、“可控”、“接受监督”等模糊的词语将问题轻描淡写地带过。
王海山没有被他糊弄过去,而是追问道:“个别群众?是多少群众?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是让他们心服口服,还是用了些……不太合规的手段?”
他的语气依旧平稳,但追问的犀利程度,让在座所有人都感到脊背发凉。
吕梁的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强作镇定:“海山书记,具体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涉及一些基层的具体操作……”
“复杂?”王海山微微挑眉,目光转向列席会议、坐在后排记录位置的审计厅厅长孙和平,“孙和平同志,你们审计组前期了解的情况呢?有没有发现吕梁省长所说的这些‘个别情况’和‘复杂问题’?”
这一手极其厉害!王海山没有直接直接驳斥吕梁,而是将问题抛给了正在对此项目进行审计的孙和平!
这既是对审计工作的支持,也是对吕梁谎言最直接的戳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孙和平身上。
孙和平推了推厚厚的眼镜,在吕梁几乎要杀人的目光注视下,缓缓站起身,他的声音有些干涩,但语气却异常坚定:“报告王书记,根据我们审计组前期初步了解和接到的群众反映,‘北部经济带’项目在征地拆迁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并非个别的、也比较突出的问题。
比如,补偿标准不透明、执行不统一,甚至存在暴力胁迫拆迁的情况,引发了多起群众集体上访和投诉。工程质量方面,我们也发现部分路段存在偷工减料、未按设计施工的嫌疑。资金管理……更是存在诸多疑点,需要进一步深入审计核实。”
孙和平的发言,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吕梁的脸上!
他刚才所有的粉饰和辩解,在审计组初步掌握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
吕梁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时语塞。他狠狠地瞪了孙和平一眼,眼中充满了怨毒和威胁。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几位厅长连大气都不敢出,袁天则依旧平静地坐着,仿佛眼前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知道,王海山这是在借助汇报的机会,进行一场公开的、毫不留情的“火力侦察”和立威!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谁才是在汉东说了算的人,以及,对待问题应有的态度!
王海山没有理会吕梁的难堪,目光再次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袁天身上:“袁天同志,你是常务副省长,也分管经济工作。对于‘北部经济带’项目,以及吕梁省长刚才提到的情况,你怎么看?”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
直接将问题抛给袁天,既是对他立场和能力的一种试探,也是将他拉入这场交锋的中心。
连绵的阴雨虽已停歇,但天空依旧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一块巨大的、吸饱了水分的脏抹布,随时都可能拧出冰冷的雨滴。
省委大院里的气氛,比天气更加凝重,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张力在空气中弥漫,仿佛一根绷紧到极致的弦,稍加触碰便会轰然断裂。
王海山到任后的首次正面较量,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剑拔弩张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这并非预想中的审计突破或证据对决,而是一次精心安排的“工作汇报”——省长吕梁,携同常务副省长袁天,以及发改委、财政厅等主要经济部门负责人,依循惯例,向新任省委书记王海山汇报全省近期经济工作运行情况,并重点介绍几个重大项目的进展。
汇报地点设在省委一号楼的小会议室。
房间不大,陈设简洁,深红色的地毯吸收了大部分脚步声,使得室内的寂静显得格外深沉。
王海山端坐主位,面前只放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但那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时,都带来一种无形的威压。
吕梁坐在他左手边第一个位置,穿着熨帖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甚至带着一丝程式化的、略显僵硬的微笑。
他今天是汇报的主角,准备充分,试图展现其掌控全局的能力和省府班子的“团结高效”。
袁天坐在吕梁下首,姿态沉稳,目光平和,仿佛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其他几位厅长则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空气中弥漫着小心翼翼的气息。
汇报由吕梁主导。他首先宏观地阐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引用了大量经过精心筛选的数据,突出了在复杂形势下取得的成绩,尤其是重点描绘了“北部经济带”等项目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带动效应”。
他的语气沉稳,措辞严谨,试图构建一个在其领导下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汉东形象。
王海山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并未打断。
他的沉默,反而让吕梁的叙述显得有些空洞和自说自话。
当吕梁提到“北部经济带”项目,并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描述其“战略意义”和“辉煌成就”时,王海山终于抬起了手,轻轻打断了他。
“吕梁同志,”王海山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冰冷的质感,“你提到的这些宏观数据和战略意义,我都了解了。但是,我更想听听一些具体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可能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地方。”
他目光转向吕梁,又缓缓扫过袁天和其他厅长:“比如说,这个‘北部经济带’项目,投资如此巨大,建设周期也不短了,除了你刚才提到的带动效应,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工程质量方面,有没有发现什么隐患?资金使用效率如何?有没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比如,征地拆迁方面的?”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刺要害!尤其是最后提到的“征地拆迁”和“群众反映”,更是让吕梁的眼皮猛地跳了一下。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几位厅长不自觉地低下了头,或者将目光投向别处,不敢与王海山对视。
吕梁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镇定:“海山书记关心得很细致。任何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北部经济带’项目也不例外。
比如,前期征地拆迁确实遇到了一些个别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但我们都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依法依规的补偿,妥善解决了。
工程质量方面,我们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目前看是可控的。资金使用,也都在预算范围内,接受审计和监督……”
他试图用“个别情况”、“可控”、“接受监督”等模糊的词语将问题轻描淡写地带过。
王海山没有被他糊弄过去,而是追问道:“个别群众?是多少群众?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是让他们心服口服,还是用了些……不太合规的手段?”
他的语气依旧平稳,但追问的犀利程度,让在座所有人都感到脊背发凉。
吕梁的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强作镇定:“海山书记,具体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涉及一些基层的具体操作……”
“复杂?”王海山微微挑眉,目光转向列席会议、坐在后排记录位置的审计厅厅长孙和平,“孙和平同志,你们审计组前期了解的情况呢?有没有发现吕梁省长所说的这些‘个别情况’和‘复杂问题’?”
这一手极其厉害!王海山没有直接直接驳斥吕梁,而是将问题抛给了正在对此项目进行审计的孙和平!
这既是对审计工作的支持,也是对吕梁谎言最直接的戳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孙和平身上。
孙和平推了推厚厚的眼镜,在吕梁几乎要杀人的目光注视下,缓缓站起身,他的声音有些干涩,但语气却异常坚定:“报告王书记,根据我们审计组前期初步了解和接到的群众反映,‘北部经济带’项目在征地拆迁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并非个别的、也比较突出的问题。
比如,补偿标准不透明、执行不统一,甚至存在暴力胁迫拆迁的情况,引发了多起群众集体上访和投诉。工程质量方面,我们也发现部分路段存在偷工减料、未按设计施工的嫌疑。资金管理……更是存在诸多疑点,需要进一步深入审计核实。”
孙和平的发言,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吕梁的脸上!
他刚才所有的粉饰和辩解,在审计组初步掌握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
吕梁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时语塞。他狠狠地瞪了孙和平一眼,眼中充满了怨毒和威胁。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几位厅长连大气都不敢出,袁天则依旧平静地坐着,仿佛眼前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知道,王海山这是在借助汇报的机会,进行一场公开的、毫不留情的“火力侦察”和立威!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谁才是在汉东说了算的人,以及,对待问题应有的态度!
王海山没有理会吕梁的难堪,目光再次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袁天身上:“袁天同志,你是常务副省长,也分管经济工作。对于‘北部经济带’项目,以及吕梁省长刚才提到的情况,你怎么看?”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
直接将问题抛给袁天,既是对他立场和能力的一种试探,也是将他拉入这场交锋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