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二科,陈浪的电脑屏幕上,正打开着多份来自不同系统的内部简报和公开的企业信息查询页面。
他的眉头紧锁,目光在几个关键词上反复逡巡:“清河市”、“万山矿业”、“股权变更”、“债务和解”。
自从上次注意到清河市那份含糊其辞的汇报后,陈浪就留了心。
他没有再进行可能越界的主动调查,而是利用日常工作接触信息的便利,默默关注着与“万山矿业”相关的任何蛛丝马迹。
他发现,在吕、赵倒台后的这段时间里,“万山矿业”的动作异常频繁。除了之前发现的股权“洗白”和债务“摆平”之外,该公司还高调宣布了一项与来自南方某经济大省的“宏图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计划联合开发清河市一处新探明的高品位多金属矿。
这项合作,被清河市政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部投资的典型,写进了最新的工作报告。
这本是好事,但陈浪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他调阅了“宏图投资集团”的公开信息。
这家公司表面上光鲜亮丽,注册资本雄厚,投资领域广泛。
但陈浪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在几条不起眼的、关联企业涉诉的司法文书和网络论坛的零星爆料中,捕捉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有传闻称,“宏图投资”与某些退隐多年的、曾在经济领域手握重权的“老领导”家族关系密切,其行事风格颇为霸道,在某些项目中曾涉及不正当竞争。
更让陈浪心生警惕的是,他无意中在一份省工商联的内部活动通讯稿配图里,看到了“宏图投资”的副总裁与一位现任的、并非分管经济工作的省委领导秘书并肩交谈的画面,虽然画面模糊,但那种熟稔的姿态,不像是初次见面。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陈浪脑海中形成:吕、赵倒台,他们留下的巨大利益真空,是否正在被新的、或许更隐蔽的势力迅速填补?“万山矿业”急于切割过去,引入“宏图投资”,是否是在寻找新的“保护伞”?
而这张新的“保护伞”,可能已经悄然伸向了省里更高的层级?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
他知道,这仅仅是基于碎片信息的推测,没有任何实证。
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他将这些零散的发现,再次加密记录,藏得更深。
他知道,在真相大白之前,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这条暗线,似乎比想象的更加盘根错节,也更加危险。
……
省政府常务会议室,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汉东”建设的专题会议正在进行。
袁天亲自主持,与会者包括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财政厅等一众要害部门的一把手。
袁天展示着一份精心准备的PPT,上面清晰地勾勒出以“数字科创走廊”为核心,辐射带动全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政务服务数字化升级、社会生活智慧化应用的宏伟蓝图。
他引经据典,数据翔实,逻辑严密,描绘的数字经济前景令人振奋。
“同志们,‘数字汉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汉东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袁天的声音铿锵有力,“这要求我们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政务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的共享融合;要求我们颠覆传统思维,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重塑我们的治理模式和产业形态!”
大多数与会者听得频频点头,尤其是科技厅、工信厅等部门,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当议题深入到具体的数据共享权限、打破部门利益、调整现有财政资金投向支持数字化转型时,会场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一位资历颇老、分管传统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副省长,轻轻咳嗽了一声,慢条斯理地开了口:“袁天同志的思路,很有前瞻性啊。数字经济确实是大势所趋。不过嘛……”他话锋一转,“我们汉东的根基,毕竟还是在实体经济,在制造业,在能源矿产。
这些领域投资大、周期长、牵扯就业广,稳住了这些基本盘,才能谈更高层次的发展。数字经济的投入,是不是应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一下子步子迈得太大,我担心下面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消化不了啊。”
他虽然没有明着反对,但话语间的保守和顾虑显而易见。
紧接着,财政厅的负责人也委婉地表示,今年预算安排已经非常紧张,传统领域的刚性支出压力很大,能否挤出大量资金支持新兴的数字经济项目,需要“慎重研究”。
袁天面色平静地听着,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观念保守的问题。
数字经济所倡导的透明、共享、高效,触动的正是传统权力运行模式和既得利益格局的根基。
那些习惯于在信息不对称和审批权限中寻租的部门,那些与旧有资源型经济捆绑过深的地方势力,正在以“稳妥”、“量力而行”为借口,进行着无声的抵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吕、赵虽倒,但他们所代表的那种封闭、粗放、权力寻租的发展模式,其惯性依然强大。
这种惯性,渗透在许多干部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中,形成了一股阻碍改革的暗流。
“各位的意见,我都听到了。”袁天没有强行反驳,而是沉稳地回应,“稳中求进是我们的总基调,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是,我们不能把‘稳’理解为墨守成规,把‘进’视为畏途。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融合赋能关系。
资金问题,我们可以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吸引社会资本。
数据共享的障碍,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破除!这件事,省委有要求,发展有需要,人民有期待,再难也要推进下去!”
他展现出的坚定态度和清晰思路,暂时压制住了会场上的杂音。
但袁天知道,真正的较量,在会议之后,在每一项具体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才刚刚开始。
……
汉东的冬日,白天短暂,夜色早早笼罩大地。
省委大院和各政府部门办公楼,许多窗户依然亮着灯,但那灯光似乎也带着几分沉重和焦虑。
在省审计厅,孙和平和他的团队依旧在数据的海洋里艰难跋涉,寻找着那可能存在的、通往真相的缝隙。
压力不仅来自外部无形的网,也来自内部,一些原本积极的工作人员,在经历了多次碰壁和感受到无形压力后,开始流露出疲惫和畏难情绪。
在清河市,那家完成“洗白”的万山矿业,在新合作伙伴“宏图投资”的加持下,显得更加高调,新的矿区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已然启动,似乎并未受到省城风云变幻的任何影响。
地方官员对其礼遇有加,仿佛它一直是遵纪守法的模范企业。
而在一些非公开的场合,关于省里高层可能存在“新保护伞”的流言,开始如同病毒般在某个小圈子里悄然传播,内容隐晦,却精准地指向个别与吕、赵并非一路,但在当前格局下地位举足轻重的领导。
这流言的真假难辨,却足以在本就微妙的人心中,投下更多的猜忌与不安。
王海山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路灯在雪地上勾勒出的清冷光晕。
审计受阻,基层沉默,资金流向成谜,改革遭遇软钉子……这一切都表明,对手的抵抗从明处转入了暗处,从硬对抗变成了软消耗。
这是一场更加考验耐心、智慧和意志力的持久战。
他知道,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更具冲击力的突破口,才能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僵局。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份关于境外资金流向的报告,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开始在他脑海中酝酿。
风暴并未停息,只是暂时隐藏了形态,等待着下一次更猛烈的爆发。
他的眉头紧锁,目光在几个关键词上反复逡巡:“清河市”、“万山矿业”、“股权变更”、“债务和解”。
自从上次注意到清河市那份含糊其辞的汇报后,陈浪就留了心。
他没有再进行可能越界的主动调查,而是利用日常工作接触信息的便利,默默关注着与“万山矿业”相关的任何蛛丝马迹。
他发现,在吕、赵倒台后的这段时间里,“万山矿业”的动作异常频繁。除了之前发现的股权“洗白”和债务“摆平”之外,该公司还高调宣布了一项与来自南方某经济大省的“宏图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计划联合开发清河市一处新探明的高品位多金属矿。
这项合作,被清河市政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部投资的典型,写进了最新的工作报告。
这本是好事,但陈浪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他调阅了“宏图投资集团”的公开信息。
这家公司表面上光鲜亮丽,注册资本雄厚,投资领域广泛。
但陈浪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在几条不起眼的、关联企业涉诉的司法文书和网络论坛的零星爆料中,捕捉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有传闻称,“宏图投资”与某些退隐多年的、曾在经济领域手握重权的“老领导”家族关系密切,其行事风格颇为霸道,在某些项目中曾涉及不正当竞争。
更让陈浪心生警惕的是,他无意中在一份省工商联的内部活动通讯稿配图里,看到了“宏图投资”的副总裁与一位现任的、并非分管经济工作的省委领导秘书并肩交谈的画面,虽然画面模糊,但那种熟稔的姿态,不像是初次见面。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陈浪脑海中形成:吕、赵倒台,他们留下的巨大利益真空,是否正在被新的、或许更隐蔽的势力迅速填补?“万山矿业”急于切割过去,引入“宏图投资”,是否是在寻找新的“保护伞”?
而这张新的“保护伞”,可能已经悄然伸向了省里更高的层级?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
他知道,这仅仅是基于碎片信息的推测,没有任何实证。
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他将这些零散的发现,再次加密记录,藏得更深。
他知道,在真相大白之前,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这条暗线,似乎比想象的更加盘根错节,也更加危险。
……
省政府常务会议室,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汉东”建设的专题会议正在进行。
袁天亲自主持,与会者包括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财政厅等一众要害部门的一把手。
袁天展示着一份精心准备的PPT,上面清晰地勾勒出以“数字科创走廊”为核心,辐射带动全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政务服务数字化升级、社会生活智慧化应用的宏伟蓝图。
他引经据典,数据翔实,逻辑严密,描绘的数字经济前景令人振奋。
“同志们,‘数字汉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汉东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袁天的声音铿锵有力,“这要求我们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政务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的共享融合;要求我们颠覆传统思维,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重塑我们的治理模式和产业形态!”
大多数与会者听得频频点头,尤其是科技厅、工信厅等部门,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当议题深入到具体的数据共享权限、打破部门利益、调整现有财政资金投向支持数字化转型时,会场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一位资历颇老、分管传统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副省长,轻轻咳嗽了一声,慢条斯理地开了口:“袁天同志的思路,很有前瞻性啊。数字经济确实是大势所趋。不过嘛……”他话锋一转,“我们汉东的根基,毕竟还是在实体经济,在制造业,在能源矿产。
这些领域投资大、周期长、牵扯就业广,稳住了这些基本盘,才能谈更高层次的发展。数字经济的投入,是不是应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一下子步子迈得太大,我担心下面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消化不了啊。”
他虽然没有明着反对,但话语间的保守和顾虑显而易见。
紧接着,财政厅的负责人也委婉地表示,今年预算安排已经非常紧张,传统领域的刚性支出压力很大,能否挤出大量资金支持新兴的数字经济项目,需要“慎重研究”。
袁天面色平静地听着,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观念保守的问题。
数字经济所倡导的透明、共享、高效,触动的正是传统权力运行模式和既得利益格局的根基。
那些习惯于在信息不对称和审批权限中寻租的部门,那些与旧有资源型经济捆绑过深的地方势力,正在以“稳妥”、“量力而行”为借口,进行着无声的抵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吕、赵虽倒,但他们所代表的那种封闭、粗放、权力寻租的发展模式,其惯性依然强大。
这种惯性,渗透在许多干部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中,形成了一股阻碍改革的暗流。
“各位的意见,我都听到了。”袁天没有强行反驳,而是沉稳地回应,“稳中求进是我们的总基调,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是,我们不能把‘稳’理解为墨守成规,把‘进’视为畏途。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融合赋能关系。
资金问题,我们可以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吸引社会资本。
数据共享的障碍,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破除!这件事,省委有要求,发展有需要,人民有期待,再难也要推进下去!”
他展现出的坚定态度和清晰思路,暂时压制住了会场上的杂音。
但袁天知道,真正的较量,在会议之后,在每一项具体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才刚刚开始。
……
汉东的冬日,白天短暂,夜色早早笼罩大地。
省委大院和各政府部门办公楼,许多窗户依然亮着灯,但那灯光似乎也带着几分沉重和焦虑。
在省审计厅,孙和平和他的团队依旧在数据的海洋里艰难跋涉,寻找着那可能存在的、通往真相的缝隙。
压力不仅来自外部无形的网,也来自内部,一些原本积极的工作人员,在经历了多次碰壁和感受到无形压力后,开始流露出疲惫和畏难情绪。
在清河市,那家完成“洗白”的万山矿业,在新合作伙伴“宏图投资”的加持下,显得更加高调,新的矿区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已然启动,似乎并未受到省城风云变幻的任何影响。
地方官员对其礼遇有加,仿佛它一直是遵纪守法的模范企业。
而在一些非公开的场合,关于省里高层可能存在“新保护伞”的流言,开始如同病毒般在某个小圈子里悄然传播,内容隐晦,却精准地指向个别与吕、赵并非一路,但在当前格局下地位举足轻重的领导。
这流言的真假难辨,却足以在本就微妙的人心中,投下更多的猜忌与不安。
王海山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路灯在雪地上勾勒出的清冷光晕。
审计受阻,基层沉默,资金流向成谜,改革遭遇软钉子……这一切都表明,对手的抵抗从明处转入了暗处,从硬对抗变成了软消耗。
这是一场更加考验耐心、智慧和意志力的持久战。
他知道,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更具冲击力的突破口,才能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僵局。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份关于境外资金流向的报告,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开始在他脑海中酝酿。
风暴并未停息,只是暂时隐藏了形态,等待着下一次更猛烈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