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少年班倡议书!-《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考核结束后的第二天,风波并未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先是吴俊的父亲,那位身材发福、戴着粗金链子的吴老板,亲自驱车来到了明珠大学,找到了宋婉婷和周铸的办公室。

  他态度倨傲,先是试图用钱“摆平”,被严词拒绝后,又搬出了自己与学校某位领导“很熟”,暗示如果不通融,会让宋婉婷和周铸“吃不了兜着走”。

  “宋老师,周老师,年轻人嘛,难免犯错误。何必这么较真呢?”吴老板皮笑肉不笑地说,“考核作废就作废了,记过什么的就算了嘛!我回头给学校再捐一笔款,支持教育事业,将功补过,怎么样?”

  宋婉婷气得脸色发白,但她性格外柔内刚,毫不退缩:“吴先生,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少年班选拔和培养的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品德和学术诚信是底线!

  吴俊同学的行为,已经触碰了底线,必须按照学校规定严肃处理!”

  周铸也梗着脖子道:“对!绝对不能姑息!否则怎么对得起那些凭真才实学考进来的同学?”

  吴老板见软硬不吃,脸色阴沉下来,丢下一句“你们等着瞧”,便怒气冲冲地走了。

  紧接着,宋婉婷和周铸就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先是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找他们“了解情况”,话里话外暗示“要注意方式方法”,“考虑涉事学生家庭的情绪和影响”,“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接着,学校教务处也有人打来电话,询问事件经过,语气暧昧。

  显然,吴老板的“关系”开始发挥作用了。

  宋婉婷和周铸感到既愤怒又无力。他们坚持原则,却仿佛在与一个看不见的庞大网络对抗。

  消息很快在少年班内部传开了。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愤慨。

  “太不要脸了!作弊还有理了?”

  “还想用钱和关系压人?把我们少年班当什么了?”

  “宋老师和周老师太不容易了……”

  赵文武更是义愤填膺,他在宿舍里对袁凡大声道:“妈的!这种害群之马就不能留!仗着有几个臭钱就想为所欲为?我呸!袁凡,这事儿我们不能不管!必须支持宋老师他们!”

  李慕雪也找到袁凡,神色严肃:“袁凡,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个人作弊的范畴,成了规则与人情的较量。

  如果我们默许了这种事,那少年班的公平和声誉就荡然无存了。”

  张浩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里也充满了对宋婉婷和周铸的支持,以及对不公的愤怒。

  袁凡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孤立的事件。

  这与他之前思考的学术评价、资源分配中的不公现象,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规则和公平的挑战。

  吴俊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象牙塔内外的复杂生态。

  他思考着爷爷布置的“作业”里,关于“学风与科研诚信建设”的部分。

  如果连最基本的考试诚信都无法维护,谈何学术创新?谈何人才培养?

  “我们不能让坚持原则的老师孤军奋战。”袁凡终于开口,语气沉稳,“但我们要讲究方法。”

  他召集了李慕雪、赵文武、张浩等几个在班里有影响力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商议。

  “直接对抗行政压力,不是我们学生该做,也不是我们能做好的。”

  袁凡分析道,“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代表的是少年班的集体意志和学术共同体最基本的价值观。”

  “那我们该怎么做?”赵文武急切地问。

  “两件事。”袁凡伸出两根手指,“第一,表明我们的集体态度。我们可以起草一份联名倡议书,不针对吴俊个人,而是强调维护学术诚信、扞卫考试公平对少年班乃至整个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表达我们对宋老师、周老师坚持原则的支持。倡议书面向全体少年班同学自愿签署。”

  “这个办法好!”李慕雪眼睛一亮,“用集体舆论来对抗个别的关系压力!”

  “第二,”袁凡继续说道,“我们要让更多人听到这种声音。赵文武,你人脉广,想办法让这份联名倡议书的内容,以合适的方式,传递到关心少年班发展的校领导、学院有威望的教授,甚至学生代表大会那里去。同样,注意方式,是‘反映情况’、‘表达诉求’,不是‘抗议’或‘施压’。”

  “明白!交给我!”赵文武拍着胸脯保证,这种运作他擅长。

  “慕雪,你文笔好,负责起草倡议书,要理性、有力,立足于维护公平和学风建设的大义。”

  “张浩,你负责联络其他同学,征集签名,注意做好解释工作,自愿原则。”

  袁凡再次展现出他清晰的思路和领导力,将任务分配下去。

  很快,一份由李慕雪执笔、言辞恳切又立场坚定的《关于坚决维护学术诚信、扞卫考试公平的倡议书》在少年班内部流传开来。

  倡议书回顾了少年班设立的初衷,强调了诚信乃立学之本,呼吁全体同学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并表达了对严格执行纪律的老师们的坚定支持。

  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除了极少数与吴俊关系较近或有顾虑的同学,绝大多数少年班学生都在倡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连一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也毅然签了名。张浩的质朴和诚恳在征集签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刻,少年班学生们在维护共同价值观面前,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

  赵文武则动用他的所有关系,将这份凝聚了少年班集体意志的倡议书,巧妙地送到了物理学院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校学生会主席、以及一位以作风正派、关心学生着称的副校长案头。

  ……

  这股来自学生内部的、有理有据的集体声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位原本还想“和稀泥”的学院副书记,在看到几乎全体少年班学生的联名倡议后,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不再提“灵活处理”,转而强调要“依规办事”,“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教务处那边的暧昧态度也立刻消失了。

  更重要的是,几位收到倡议书的老教授和校领导,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

  一位老院士甚至直接给学校纪委打了电话,表示“绝不能让歪风邪气玷污少年班这块牌子”,“必须支持敢于坚持原则的年轻教师”。

  形势瞬间逆转。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上级领导的关注下,学校迅速做出了处理决定:吴俊月度考核成绩记零分,予以严重警告处分,留班察看。若后续再无改进,将启动清退程序。

  同时,学校发文通报表扬了宋婉婷和周铸坚持原则、严格执纪的行为。

  处理结果公布的当天,宋婉婷和周铸在办公室里,看着那份处分决定和表扬通报,眼圈都有些发红。他们顶住了压力,坚守了底线,最终赢得了胜利。

  “谢谢……谢谢同学们!”周铸激动地对前来报信的学生代表们说道。

  宋婉婷也感慨万千:“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规则和公平,终究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守护的。”

  少年班的学生们欢呼雀跃,仿佛打了一场胜仗。这次事件,不仅清除了一颗害群之马,更极大地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而袁凡,在这次风波中展现出的冷静、智慧和领导力,让他无形中成为了这个集体真正的核心。

  赵文武勾着袁凡的肩膀,兴奋地说:“哥们儿,这次干得太漂亮了!你简直就是咱们的定海神针!”

  李慕雪看着被众人围在中间的袁凡,眼神中除了欣赏,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信服。

  张浩憨厚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觉得自己跟对了人。

  袁凡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朝气和正义感的同学,心中也涌动着暖流。

  他再次深刻地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但当正确的理念与集体的力量相结合时,便能爆发出撼动不公的磅礴能量。

  月度考核的风波平息了,但留给少年班学生们的,却远不止于一次考试的得失。这是一次关于规则、公平与担当的生动教育。

  而袁凡,在这堂课中,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更将爷爷关于“凝聚人心”的教导,化为了切实的行动和成果。

  秋阳正好,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少年们意气风发的脸上。

  经过这场洗礼,他们脚下的路,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