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火锅回到家,江瑶打开手机还停留在,Lisa发来的消息停留在屏幕上——律师的微信名片下面,附带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在律所的正装照,另一张是在音乐节拍的,戴着墨镜,比着“耶”的手势,看着确实阳光。
江瑶点开微信名片,头像是极简的几何线条,签名栏里写着“法律之内,应有天理”,透着股刻意的疏离和优越感。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莫名就想起了齐思远的微信。
他的头像是医院窗外的梧桐树,冬天拍的,枝桠光秃秃的,却透着股韧劲。签名更是简单,就四个字:“尽力就好”。
刚认识那会儿,她还笑他签名太敷衍,像个老干部。他当时正在写病历,头也没抬地说:“医生这行,说太多没用,尽力就行。”
现在想来,那四个字倒是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实在。
江瑶划着屏幕,看律师朋友圈里分享的音乐会门票、米其林餐厅定位,还有偶尔夹杂的“今日胜诉”小作文,精致得像精心编排的剧本。
她忽然想起齐思远的朋友圈——十条里有八条是医院的通知,比如“本周义诊时间调整”;剩下两条,要么是深夜发的“收队,十八小时结束”,配一张手术室的天花板照片,要么是转的医学论文,连个表情都没有。
以前觉得他无趣,现在对比着看,倒觉得那份笨拙的实在,藏着种让人踏实的底色。
“装什么呢。”江瑶对着屏幕小声嘀咕了一句,说不清是在说律师,还是在说自己。
她退出微信,没加好友,也没回Lisa。
窗外的月光落在地板上,像片薄薄的霜。江瑶靠在沙发上,想起齐思远傍晚道歉时的样子,想起他攥着车门把手、手足无措的模样,心里那点被律师照片勾起的波澜,慢慢平复下去。
或许Lisa说得对,她该往前看。
可有些对比,不是刻意的,是刻在习惯里的。
就像此刻,她明明在看别人的照片,脑子里却反复跳出来的,都是齐思远那些不算“体面”的瞬间——他趴在便利店桌上胃疼的样子,他在医院里红着眼眶说“对不起”的样子,他靠在副驾驶上,连睡觉都皱着眉的样子。
江瑶拿起手机,把Lisa的消息设成了未读,然后锁屏,起身去洗漱。
镜子里的自己,眼底带着点疲惫,却比刚才清亮了些。
她对着镜子扯了扯嘴角。
算了,想不通就不想了。
日子总得过下去,不是吗?
江瑶洗漱完躺到床上,刚把手机扔到枕边,屏幕就亮了一下——推送栏里跳出条广告:“车辆亏电不用慌,24小时搭电服务,市区30分钟达”。
她皱了皱眉,划掉。刚想放下手机,又一条弹出来:“专业拖车救援,价格透明,随叫随到”。
连大数据都来添乱。
江瑶盯着屏幕,心里那点刚压下去的担心又冒了上来。齐思远那车停了一个多月,亏电估计只是小问题,万一拖去修理厂查出别的毛病呢?他刚出院,还被停职,怕是没心思应付这些。
她点开和齐思远的聊天界面,对话框停留在上次医院那次——他说“等你消息”,她回了个地址。再往上翻,净是些零碎的、带着火药味的对话。
指尖在输入框上悬了悬,想敲“车拖去修了吗?”,又觉得太刻意。
改成“没别的事吧?”,还是觉得多余。他都说了“最后帮一次”,现在又主动问,算什么?
江瑶叹了口气,把手机倒扣在枕头上。
别管了。
她跟自己说。反正他有人帮忙,周凯不就挺照顾他的吗?再说了,他们早就没关系了,他的车修没修好,跟她有什么关系?
可闭上眼睛,脑子里却反复出现他站在车边的样子——背挺得很直,却看得出来在硬撑,手还偷偷往腰后摸。
万一拖车路上又折腾到腰怎么办?万一修理厂坑他钱,他那性子,怕是只会闷头吃亏。
江瑶猛地睁开眼,抓起手机。输入框里的字删了又改,最后只剩下一句干巴巴的:“车弄好了?”
发送键就在眼前,她却突然犹豫了。
发出去,他会不会觉得自己还在在意?会不会又生出不该有的期待?
她想起Lisa的话:“别总回头看”。
手指最终还是移开了。
江瑶把聊天界面退出去,点开一个无关的购物软件,强迫自己刷起了商品页。可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怎么也看不进去,耳朵里总像有个声音在催:问问怎么了?就问一句,又不代表什么。
折腾了快十分钟,她还是把手机塞回了枕头底下,蒙上被子。
黑暗里,她睁着眼,听着窗外偶尔掠过的车声,心里像塞了团棉花,闷得慌。
算了。
就这样吧。
有些关心,不说出口,或许才是对彼此最好的体面。
4S店的维修间里充斥着机油和橡胶的味道,齐思远站在车边,听着维修师傅报故障:“电瓶彻底亏死了,得换个新的。另外刹车片有点薄,轮胎也该换了,毕竟跑了六七年,零件老化正常。”
他“嗯”了一声,目光落在车子前面大灯下方那道浅浅的划痕上——那是刚买车那年,江瑶开车蹭到花坛沿留下的,当时她急得快哭了,他还笑着说“没事,有点痕迹才像自家车”。
一晃眼,都六年了。
这车是他们结婚时买的,算不上多贵,却是两人跑遍了大半个城挑的。江瑶当时说
江瑶点开微信名片,头像是极简的几何线条,签名栏里写着“法律之内,应有天理”,透着股刻意的疏离和优越感。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莫名就想起了齐思远的微信。
他的头像是医院窗外的梧桐树,冬天拍的,枝桠光秃秃的,却透着股韧劲。签名更是简单,就四个字:“尽力就好”。
刚认识那会儿,她还笑他签名太敷衍,像个老干部。他当时正在写病历,头也没抬地说:“医生这行,说太多没用,尽力就行。”
现在想来,那四个字倒是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实在。
江瑶划着屏幕,看律师朋友圈里分享的音乐会门票、米其林餐厅定位,还有偶尔夹杂的“今日胜诉”小作文,精致得像精心编排的剧本。
她忽然想起齐思远的朋友圈——十条里有八条是医院的通知,比如“本周义诊时间调整”;剩下两条,要么是深夜发的“收队,十八小时结束”,配一张手术室的天花板照片,要么是转的医学论文,连个表情都没有。
以前觉得他无趣,现在对比着看,倒觉得那份笨拙的实在,藏着种让人踏实的底色。
“装什么呢。”江瑶对着屏幕小声嘀咕了一句,说不清是在说律师,还是在说自己。
她退出微信,没加好友,也没回Lisa。
窗外的月光落在地板上,像片薄薄的霜。江瑶靠在沙发上,想起齐思远傍晚道歉时的样子,想起他攥着车门把手、手足无措的模样,心里那点被律师照片勾起的波澜,慢慢平复下去。
或许Lisa说得对,她该往前看。
可有些对比,不是刻意的,是刻在习惯里的。
就像此刻,她明明在看别人的照片,脑子里却反复跳出来的,都是齐思远那些不算“体面”的瞬间——他趴在便利店桌上胃疼的样子,他在医院里红着眼眶说“对不起”的样子,他靠在副驾驶上,连睡觉都皱着眉的样子。
江瑶拿起手机,把Lisa的消息设成了未读,然后锁屏,起身去洗漱。
镜子里的自己,眼底带着点疲惫,却比刚才清亮了些。
她对着镜子扯了扯嘴角。
算了,想不通就不想了。
日子总得过下去,不是吗?
江瑶洗漱完躺到床上,刚把手机扔到枕边,屏幕就亮了一下——推送栏里跳出条广告:“车辆亏电不用慌,24小时搭电服务,市区30分钟达”。
她皱了皱眉,划掉。刚想放下手机,又一条弹出来:“专业拖车救援,价格透明,随叫随到”。
连大数据都来添乱。
江瑶盯着屏幕,心里那点刚压下去的担心又冒了上来。齐思远那车停了一个多月,亏电估计只是小问题,万一拖去修理厂查出别的毛病呢?他刚出院,还被停职,怕是没心思应付这些。
她点开和齐思远的聊天界面,对话框停留在上次医院那次——他说“等你消息”,她回了个地址。再往上翻,净是些零碎的、带着火药味的对话。
指尖在输入框上悬了悬,想敲“车拖去修了吗?”,又觉得太刻意。
改成“没别的事吧?”,还是觉得多余。他都说了“最后帮一次”,现在又主动问,算什么?
江瑶叹了口气,把手机倒扣在枕头上。
别管了。
她跟自己说。反正他有人帮忙,周凯不就挺照顾他的吗?再说了,他们早就没关系了,他的车修没修好,跟她有什么关系?
可闭上眼睛,脑子里却反复出现他站在车边的样子——背挺得很直,却看得出来在硬撑,手还偷偷往腰后摸。
万一拖车路上又折腾到腰怎么办?万一修理厂坑他钱,他那性子,怕是只会闷头吃亏。
江瑶猛地睁开眼,抓起手机。输入框里的字删了又改,最后只剩下一句干巴巴的:“车弄好了?”
发送键就在眼前,她却突然犹豫了。
发出去,他会不会觉得自己还在在意?会不会又生出不该有的期待?
她想起Lisa的话:“别总回头看”。
手指最终还是移开了。
江瑶把聊天界面退出去,点开一个无关的购物软件,强迫自己刷起了商品页。可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怎么也看不进去,耳朵里总像有个声音在催:问问怎么了?就问一句,又不代表什么。
折腾了快十分钟,她还是把手机塞回了枕头底下,蒙上被子。
黑暗里,她睁着眼,听着窗外偶尔掠过的车声,心里像塞了团棉花,闷得慌。
算了。
就这样吧。
有些关心,不说出口,或许才是对彼此最好的体面。
4S店的维修间里充斥着机油和橡胶的味道,齐思远站在车边,听着维修师傅报故障:“电瓶彻底亏死了,得换个新的。另外刹车片有点薄,轮胎也该换了,毕竟跑了六七年,零件老化正常。”
他“嗯”了一声,目光落在车子前面大灯下方那道浅浅的划痕上——那是刚买车那年,江瑶开车蹭到花坛沿留下的,当时她急得快哭了,他还笑着说“没事,有点痕迹才像自家车”。
一晃眼,都六年了。
这车是他们结婚时买的,算不上多贵,却是两人跑遍了大半个城挑的。江瑶当时说